知天道
明天機

《道德經》微學精講【04】 第25章——有物混成

道德經》第二講:大道篇

第25章——[有物混成]

【題記】

 

老子在致虛極守靜篤的狀態下,返觀「道」,對道的各種特徵,如:惚、恍、寂、寥、窈、冥等,在幾個章節之中進行描述;道在「逝、遠、反」的運動之中,孕育了「象、物、精、信」等,並指出存在「道-天-地-人」的巨系統,且人-地-天-道級別逐次上升,低級別系統需要取法於高級別系統;而道自本自根,效法自己。第二講「大道篇」綜合了老子描述大道特徵的幾個章節而成。

 

【正文】

 

有物①混②成

先天地生

寂③兮寥④兮

獨立不改

周⑤行⑥而不殆⑦

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⑧

逝曰遠

遠曰反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⑨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⑪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⑫

dd538b6eca46fe1060da547152140d34【注釋】

 

:東西,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形而下的物質。

:渾然一體,內蘊「象、物、精、信」,渾然一體而未分離。

:沒有聲音。如,寂靜,形容無聲。

:沒有形象。

:有兩個意思:1、無所不至,如周到;2、環繞,如圓周,如環之無端。

:流動。

:懈怠,停止;殆通怠。

:離開。

:時空、宇宙。

:人與民不同。人在過去是指比較上層的,接近統治者、王者的意思。在現代,人與民都是一個意思。

:取法,效法。

自然:自己這個樣子。

 

【直譯】 

 

有一個東西渾然一體

先於天地就已經存在

沒有聲音也沒有形體

獨立存在,誰也無法改變他

循環遍及一切,運行永不停止

可以是天地萬物的母親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把他命名為道

再勉強把他命名為大

 

他不斷變大而離去

離開而遠去

遠去又返回

所以說:

道很大

天很大

地很大

人也很大

宇宙內有四大

而人佔了其中之一

人效法於地

地效法於天

天效法於道

道效法他自己

 

【繹讀】

 

有物混成:有一個東西渾然一體。

物:東西。不是現在的物質的概念。在漢字原始含義之中,是指雜色的牛,所以這個雜色也與「混」相應,聯想後面章節的「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表示這個渾然一體的物,其中內涵豐富。

 

先天地生:先於天地就已經存在。

隱含了天地是由其生成的含義。

 

寂兮寥兮:沒有聲音也沒有形體。

寂:寂靜,表示很安靜,沒有聲。聯想:大音希聲。寥:表示空曠,沒有有形有質的物的存在。如:寥寥無幾。無聲無息,也沒有有形有質的存在。

 

獨立不改:獨立存在,誰也無法能改變他。

 

周行而不殆:循環遍及一切,運行永不停止。

周:有循環、圓周、無所不至的意思。比如,周到。《黃帝內經》曰:如環之無端。圓周循環可以說是一切生命和物質的運動方式。我們看到的直線運動,實際上也是內含圓周,好比現代的槍械,內部有膛線,旋轉出去;或者化圓周為直線,如汽車、火車、發動機等。殆:停止。小到微生物、中到人類生命、大到宇宙星辰的這種內在的圓周循環,是由大道的這種周行而不殆的「機」所推動和賦予的。

 

可以為天下母:可以是天地萬物的母親。

聯想: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字之曰道把他命名為「道」。

「道」的金文字體類似「衟」,參見下圖,也就是行的中間是首和足。

640-6(本圖來自左民安《細說漢字》)

「行」的象形是一條大道,兩邊有岔道;也有一種象形是十字交叉的大道。聯想: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可見,「行」本身與「道、德」都有關係。

 

首,則有最高的意思,如首領、首長等意。

 

綜合幾個含義,道是最高的,是需要動腦筋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才能行走在通往最高級別的道的道路上。

 

強為之名曰大:再勉強把他命名為大。

正如《道德經》其他章節所言:道隱無名。名,一定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有形世界的某個東西的名。無名是說,「道」本身的內涵,是無法用我們現在理解的萬物之名來給他命名的。因為名,往往就有一種固定的含義,但是「道」無所不包無所不至,就容易把「道」小化了、固定了。但是為了描述這個萬物的根源,必須起個名,且盡量去吻合他的特徵,所以說是勉強命名。大,有不斷變大的含義。

 

大曰逝:他不斷變大而離開。

逝是離開的意思。

 

逝曰遠:離開而遠去。

如,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流淌不息而離開遠去。

 

遠曰反:遠去又返回。

反通返,也有與順生萬物相反的意思。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與無。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這三句,是對宇宙生成的一種描述,不斷膨脹而遠去,然而最終還是要返回,所以是周行而不殆。

 

:所以:

 

道大:道很大。

 

天大:天很大。

 

地大:地很大。

 

人亦大:人也很大。

 

域中有四大:宇宙內有四大。

域:為空間、宇宙之意。這裡,大有關鍵、重要的含義。重點在「人亦大」,指出人在天地之間的重要性。

 

而人居其一焉:而人啊在四大之中佔了一個。

老子特別重視提出「人」。要注意到,在老子這裡,鬼神不重要,人重要。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黃帝內經》曰:道無鬼神,獨來獨往。人為天地之正。所以是人是四大之一。

 

人法地:人效法於地。

 

地法天:地效法於天。

 

天法道:天效法於道。

 

道法自然:道效法於他自己。

自然,是自己原來的樣子。道就是自身這樣子。如果道之上還有道,那這個道就不是道。他之上的才是道。所以自然就是道本身的那個樣子。他效法他自己。

 

所以《莊子》曰:「道自本自根」。也好比萬物之自然,就是萬物內在的自己的本來的那個樣子。

 

如果由我來重新編排道德經的81章,那麼我會把第25章列為第1章。

 

在這一章之中,老子對道進行了定義,並定義了很多相當重要的名。

 

比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這裡,有物、有混(混沌元氣),有天、地、先天、母等概念。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結合「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其實就是對道運動而生成天地萬物的描述。實際上是,道生成了混沌元氣,混沌元氣運動而產生天、地、人、萬物。

 

「域內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裡描述了域內的四個層次,並通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將道天地人的4個層次的巨系統和盤托出,並重點提出人為域內之重。

 

通過這一章短短的85個字,既描述了道的概念、內涵,還描述了道的運動、「道-天-地-人」的巨系統。得承認,老子的立言的功夫實在是了得!

 

【旁通】

 

《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分享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預測服務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起名等。

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長手頭有大量易學、玄學、心理學、神秘學方面的電子書,有需要者可聯繫索取(適度收取資料整理費)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道德經》微學精講【04】 第25章——有物混成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