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道德經》微學精講【09】 第11章——【三十輻共一轂】

道德經》第三講:演化篇

11章——[三十輻共一轂]

【題記】

 

老子從衣食住行等人類生活最常見的3個現象舉例,指出:在現實生活之中,有形的形體,是人們都能看到的;但是無形的空間,才是這個東西有用的關鍵。最後,從生活現象之中「抽象」出「有」、「無」兩個名,為以後章節的發展做出鋪墊。

 

【正文】

 

三十輻共一轂①

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②以為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③牖④以為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

有之以為利⑤

無之以為用

5704da2982278e1a5fcc80a319b3db9f

【注釋】

 

:gǔ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

埏埴:shan zhí和泥巴。

:一扇門,如:戶樞不蠹,夜不閉戶。

:yǒu 窗。

:本意為收割禾苗之意,引申為利益。

 

【直譯】 

 

三十根輻條拱衛一個轂

正因為有其中的空洞,才有了車輪的用途

和陶泥做成器皿的樣子並燒製成陶器

正因為有其中的空間,才有了器皿的用途

開鑿門窗形成房間

正因為有其中的空間,才有了房間的用途

所以

有,帶來利益

無,才是用處

 

【繹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三十根輻條拱衛一個轂,正因為有其中的空洞,才有了車輪的用途。

穀,是車輪中心的圓木,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中有圓孔,可以插軸。實際上三十輻共一轂,必須是青銅馬車的輪子,一般的木頭車輪的轂,插不了30根輻條。這個轂,也是青銅製成。西安兵馬俑的青銅馬車,車輪是正好30根輻條。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和陶泥做成器皿的樣子並燒製成陶器,正因為有其中的空間,才有了器皿的用途。

這個埏埴以為器,就好像是現在的陶藝工作坊,把泥巴旋轉做出一個陶器的形狀,然後再燒製成陶器。河上公註:「埏,和也;埴,土也。謂和土以為器也。」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開鑿門窗形成房間,正因為有其中的空間,才有了房間的用途。

戶與門不同,戶是單扇,門是兩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半門曰戶。說白了,戶就是門的一半,單扇門。《道德經》曰: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牖就是現在說的窗戶。

 

:所以。

 

有之以為利:有,帶來利益。

有形的實體才能帶來利益;好比沒有陶器的實體,就沒有辦法把這個東西賣錢呀。

 

無之以為用:無,才是用處。

但是實際上,這個無形的空間才是真正的用途。

 

本章看點在於,要注意到,老子立言,擅長先從自然社會現象之中舉出3、4個例子;最後,順理成章得出一個普遍的道理。

 

例如此章,舉出器、室、車,描述空無實有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有形的實體的用途依賴於它的無形的空間;再進一步從實際現象之中,抽象出來「」和「」。

 

當說到具體自然有形萬物的時候,「」是實體,「」是空間。但是,當老子言及「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時候,已經將「」,悄然升華到了「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形而上的「」。

 

通觀《道德經》全篇,可以發現,老子絕不脫離自然而空洞思辯,總是在觀察自然,效法自然。從現象到抽象,把現象背後的無形的象抽出來,這是老子觀察和思索之後的思維躍遷,也是老子行文特點之一。

 

老子循循善誘,精心編排文字,通過這種內在的節律,將讀者帶入他的境界,教你如何抽象而領悟大道。這個特點是需要讀者用心領悟和把握的。

 

【思考】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是「行」;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是「食」;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是「住」;

那「衣」呢?

 

這也是老子行文的留白,彷彿給讀者出了一道題目。在2500年之後,我們能否與老子心靈相通、呼應,而山寨一句呢?留給大家思考。

···分享這篇文章···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電報(TG)諮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道德經》微學精講【09】 第11章——【三十輻共一轂】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