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道德经》微学精讲【09】 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

道德经》第三讲:演化篇

11章——[三十辐共一毂]

【题记】

 

老子从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最常见的3个现象举例,指出:在现实生活之中,有形的形体,是人们都能看到的;但是无形的空间,才是这个东西有用的关键。最后,从生活现象之中“抽象”出“有”、“无”两个名,为以后章节的发展做出铺垫。

 

【正文】

 

三十辐共一毂①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②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③牖④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有之以为利⑤

无之以为用

5704da2982278e1a5fcc80a319b3db9f

【注释】

 

: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

埏埴:shan zhí和泥巴。

:一扇门,如:户枢不蠹,夜不闭户。

:yǒu 窗。

:本意为收割禾苗之意,引申为利益。

 

【直译】 

 

三十根辐条拱卫一个毂

正因为有其中的空洞,才有了车轮的用途

和陶泥做成器皿的样子并烧制成陶器

正因为有其中的空间,才有了器皿的用途

开凿门窗形成房间

正因为有其中的空间,才有了房间的用途

所以

有,带来利益

无,才是用处

 

【绎读】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根辐条拱卫一个毂,正因为有其中的空洞,才有了车轮的用途。

穀,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实际上三十辐共一毂,必须是青铜马车的轮子,一般的木头车轮的毂,插不了30根辐条。这个毂,也是青铜制成。西安兵马俑的青铜马车,车轮是正好30根辐条。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和陶泥做成器皿的样子并烧制成陶器,正因为有其中的空间,才有了器皿的用途。

这个埏埴以为器,就好像是现在的陶艺工作坊,把泥巴旋转做出一个陶器的形状,然后再烧制成陶器。河上公注:“埏,和也;埴,土也。谓和土以为器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开凿门窗形成房间,正因为有其中的空间,才有了房间的用途。

户与门不同,户是单扇,門是两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半門曰戶。说白了,户就是門的一半,单扇门。《道德经》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牖就是现在说的窗户。

 

:所以。

 

有之以为利:有,带来利益。

有形的实体才能带来利益;好比没有陶器的实体,就没有办法把这个东西卖钱呀。

 

无之以为用:无,才是用处。

但是实际上,这个无形的空间才是真正的用途。

 

本章看点在于,要注意到,老子立言,擅长先从自然社会现象之中举出3、4个例子;最后,顺理成章得出一个普遍的道理。

 

例如此章,举出器、室、车,描述空无实有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形的实体的用途依赖于它的无形的空间;再进一步从实际现象之中,抽象出来“”和“”。

 

当说到具体自然有形万物的时候,“”是实体,“”是空间。但是,当老子言及“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时候,已经将“”,悄然升华到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形而上的“”。

 

通观《道德经》全篇,可以发现,老子绝不脱离自然而空洞思辩,总是在观察自然,效法自然。从现象到抽象,把现象背后的无形的象抽出来,这是老子观察和思索之后的思维跃迁,也是老子行文特点之一。

 

老子循循善诱,精心编排文字,通过这种内在的节律,将读者带入他的境界,教你如何抽象而领悟大道。这个特点是需要读者用心领悟和把握的。

 

【思考】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是“行”;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是“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住”;

那“衣”呢?

 

这也是老子行文的留白,仿佛给读者出了一道题目。在2500年之后,我们能否与老子心灵相通、呼应,而山寨一句呢?留给大家思考。

···分享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预测服务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起名等。

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长手头有大量易学、玄学、心理学、神秘学方面的电子书,有需要者可联系索取(适度收取资料整理费)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道德经》微学精讲【09】 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