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道德经》微学精讲【23】 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

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题记】

 

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德,是由善积累、升华而来。啬,就是德。而重积德会如何?老子告诉我们,就能无所不克,治理国家,长生久视。

 

【正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①

夫唯啬是谓早服②

早服谓之重③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④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⑤

莫知其极可以有⑥国

有国之母⑦可以长久

是谓:

深根⑧固柢⑨

长生久视⑩之道

 

1145e7b1827827937dcefc735c742091

【注释】

 

:[sè],爱惜、不浪费。

:准备。

:一重又一重。

:克服。

:极限。

:拥有、治理。

:根本

:直根。

:[dǐ] ,曼根。

久视:一直都能看到;跟长生差不多的意思。

 

【直译】

 

养护身心、治理国家,莫过储备、节俭

做到了啬,这叫做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叫做不断地积德

不断积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就不知道他的极限

他的发展没有极限

乃至可以治理国家

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那么国家就能长久

这就是:

直根扎地深入,曼根抓地牢固

长生久视的道理

 

【绎读】

 

治人事天莫若啬:养护身心、治理国家,莫过于储备、节俭。

啬,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储备,一个是节俭。啬,甲骨文字形,上面,“来”是小麦;下面,“回”是仓库,象粮食收入谷仓形。本义为收获谷物并储存起来;《说文》注:嗇者,多入而少出;多做储备的意思。《说文》:啬,爱濇也;转意为爱惜、节俭,如《韩非子·解老》:少费谓之啬。

 

老子这里讲的是,治人,是修之于身,要啬,节俭精、氣、神;事天,是修之于天下,也是一样,要节俭自然资源。当然,从治人到事天,中间略过的修之于家、修之于乡等等,也是如此: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做到了“啬”,这叫做早做准备。

服:通备。早服,就是早作准备。为什么啬就是早作准备呢?在丰收的时候,多储备少开支;节省下来的粮食、财物,在灾荒年就能用上。平时不节俭就无法储备,以应对未来的可能的灾年。这是眼光长远、未雨绸缪的意思。

 

早服谓之重积德:早做准备,叫做不断地积德。

那为什么说,啬就是德呢?啬,一个是节俭,理解为不浪费,环境污染小,这就是给天地做贡献。浪费大,污染就大,无形的黑气就多了,天氣不能下降,地氣不能上升,地不能从天那里得到负熵流,天地系统要出大问题。所以,啬,是维护天地氣化正常运行,就是德。这也有点像是我们现在讲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啬的另外一个意思是储备而应对可能的灾荒、灾难,也就能活下来更多的人,这当然是大德。《易经·系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论语·颜渊》:上天有好生之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不断积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能早作物质上的准备,且自奉甚俭,不断积德,用德来填充道路上可能存在的坑,自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就不知道他的极限。

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勇往直前,无所阻挡,自然会发展没有极限,不会走向反面而失败,其关键在于德厚。这个极,应该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孰知其极?其无正”关联解读,意思是不会有事物变化的拐点,走向反面而失败。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他的发展没有极限,乃至可以治理国家。

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拥护,自然就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那么国家就能长久。

这个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就是啬。有了各种物质上的准备,加上圣人谦下、柔弱、清静、无为,自然“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百姓乐推而不厌”,可谓物质、精神两方面都充足,国家自然就能长久。

 

是谓:这就是。

 

深根固柢:直根扎地深入,曼根抓地牢固。

柢,低也,底也。就是树低于地面的部分,也就是树根。《爾雅·釋器》:邸謂之柢。《郭註》:根柢皆物之邸,邸卽底。

 

那根、柢有何不同?韓非解老曰:樹木有曼根,有直根。直根者,書之所謂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说树木有直根、曼根是对的,但是从字面意思上看,韩非子也没有说对,似乎正好说反了。

 

深根固柢,从字面上看,根是主根,柢是曼根。直根扎得深,是因为能取得地下的水源,当然也兼顾坚固;曼根是抓紧土地。深根固柢,就算是地面上有风霜冰雪,也不影响树的根基;等灾难过去,又能复苏,枝繁叶茂。这种自然现象,就跟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了。啬,就能做到国家级别的深根固柢、根基不毁。

 

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久视的道理。

从修之于身的角度看,节俭精气神,自然能做到身体健康,度百岁而去而形神不衰;从修之于天下角度看,“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圣人仿效天地无私精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从而做到了如天地一般的长生久视。

 

【旁通】

 

《吕氏春秋·先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秦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

 

【思考】

 

植物有根,在地下;人有根吗?在哪里?从修之于身的角度看,深根固柢,体现在哪里?

···分享这篇文章···

本站提供周易预测服务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起名等。

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另站长手头有大量易学、玄学、心理学、神秘学方面的电子书,有需要者可联系索取(适度收取资料整理费)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道德经》微学精讲【23】 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