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讲:修身篇
第29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题记】
天下万物,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和缓有的着急,有的强壮有的羸弱,有的自尊有的堕落。要理解万物的这种对待,顺其自然而不强为、固执。所以圣人不过是去甚、去奢、去泰,修好自己,自然达到无为而治,修之于天下。
【正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①
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故物:
或行②或随③
或嘘④或吹⑤
或强⑥或羸⑦
或培⑧或堕⑨
是以圣人:
去甚⑩
去奢⑪
去泰⑫
【注释】
①神器:奇妙的器,不是形而下的器。
②行:带路。
③随:跟随。
④嘘:缓和。
⑤吹:急躁。
⑥强:强壮。
⑦羸:瘦弱。
⑧培:上进。
⑨堕:堕落。
⑩甚:过分。
⑪奢:奢侈。
⑫泰:泰然。
【直译】
想要用有为的办法来治理天下
我看他达不到目的
天下是神器啊
不可以用有为的方式去管理
勉强去为,则要失败
抓得太紧,反而失去
因为万物:
有的前面领路,有的后面追随
有的性格和缓,有的性格急躁
有的身体强壮,有的身体羸弱
有的努力上进,有的自甘堕落
所以圣人:
去掉过分的地方
去掉奢侈的奉养
去掉泰然的心态
【绎读】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想要用有为的办法来治理天下。
《说文》:取,捕取也。取,从甲骨文字形看,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本义为,古代作战捕获动物或者战俘时,割下左耳计数以表示战功。《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后转义为:占领土地、管理国家之意。
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如《尚书·虞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那为什么叫天下,而不叫地上呢?意味着大地被上天所笼罩。地法天,大地要从天上得到负熵流,与天有种互动、交流;也表示时刻不忘上天对大地的恩泽。
吾见其不得已:我看他达不到目的。
为什么用有为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是不可能的?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天下是神器啊,不可以用有为的方式去管理。
天下,包括了天、地、人、万物。天为氣,地为有形和无形的氣,人也有无形的神氣和有形的形体;所以,天下是奇妙的器,不是一般的形而下的器,所以不能用对待形而下的器的方法,也就是有为的办法来对待。
在《道德经》之中,神、大、玄等词,都是指向形而上,均非形而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勉强去为,则要失败;抓得太紧,反而失去。
不能用有为的办法去管理国家,否则就要失败;要懂得顺应万物的自然。也不能用严格的办法去管理国家,否则就要失去。
《说文》:执,捕罪人也;所以,执者失之,也有用严刑峻法去管理,反而会失去民心从而亡国的意思。反之,要宽宏大量对待百姓,如: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故物:因为万物。
或行或随:有的前面领路,有的后面追随。
或,从口从戈,以守一。戈为武器,一为土地。口,类似墙垣、垛口。所以或,就是國土的意思。后来借用为:有的。
行,是前面带路;随,是后面追随。如:前后相随。这就好像是人群之中会自然分出领袖和群众;那些无私的、能力强的、智慧高的,自然成为领袖,其他人成为追随者。
或嘘或吹:有的性格和缓,有的性格急躁。
出氣缓是嘘,出氣急是吹。这里指性格和缓与急躁,指人天生性格有种差异。
或强或羸:有的身体强壮,有的身体羸弱。
天生体质也有差异。
或培或堕:有的努力上进,有的自甘堕落。
天生志向也有差异。
王弼本为:或挫或隳;应按照帛本修改为:或培或堕。
以上这些是人间常见的对待现象,一一对治是不可能的。那圣人该如何去做呢?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去甚:去掉过分的地方。
要把性格之中过分的地方去掉。人的养性都有着过与不及,会在修身的过程之中自然察觉到,然后慢慢去掉,这样就不会伤害百姓。
去奢:去掉奢侈的奉养。
圣人往往是治理国家的君王,奢侈了,自然百姓纳税就多,民心积怨,自然国家动荡。所以要自奉甚俭,百姓自然心平气和,安居乐业。
去泰:去掉泰然的心态。
往往一个国家是在兴旺的时候就走向了衰亡,所以,即使是处于太平时局,也要居安思危,不能处之泰然,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本章结尾:“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与本章开始的“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相呼应。
正因为世人各种不同,所以圣人始终是在修自己,“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不是一一对治,有为教化。这样百姓内心自然服氣,天下无事。可谓:以德服人,德化天下。
《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就要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见,在个人修养上,圣人都是接近的、一致的。
而百姓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所以本章对我们普通人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也要以“去甚、去奢、去泰”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