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講:修身篇
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
【題記】
老子效法自然,觀察到萬物在初生期都是柔弱的,但是在死亡期都是僵硬的。從這些自然現象之中,抽象、升華到「柔弱反而是強大的」這樣一個通用性的結論。在《道德經》81章中,這章算是一個小品,其要旨主要在教導我們要觀察自然,效法自然。
【正文】
人之生也柔弱①
其死也堅強②
草木之生也柔脆③
其死也枯槁④
故:
堅強者死之徒⑤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
兵強則滅⑥
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
柔弱處上
【保存微學卡到手機,方便背誦巧學習】
【注釋】
①柔弱:嬰兒時期的骨弱筋柔。
②堅強:僵硬。
③柔脆:柔軟而鮮嫩多汁。
④枯槁:失去水分而枯萎。
⑤徒:類屬。
⑥滅:滅亡。
【直譯】
人初生的時候,柔軟無力
到死亡的時候,身體僵硬
草木春天萌芽的時候,柔軟鮮嫩
到了秋冬凋零的時候,枝葉乾枯
所以:
僵硬而沒彈性的東西屬於死亡一類
柔軟而不受力的東西屬於生存一類
因此:
軍隊強大了就走向滅亡
樹木長大了就容易折斷
強大反而是在下位的
柔弱才是居於上位的
【繹讀】
人之生也柔弱:人初生的時候,柔軟無力。
柔與弱,是兩個字。現在漢語合在一起說,也說明柔往往伴隨著弱。人之生也柔弱,是指初生的嬰兒,同時伴隨柔弱兩種特點。
《說文》:柔,木曲直也。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洪範曰。木曰曲直。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所以,柔,有一個東西能任意揉捏的感覺。柔的反義詞,就是剛,也就是沒有彈性、僵硬,如金屬。
弱,是個會意字。小篆字形,象兩把彎曲的弓,表示曲;「彡」( shān),象毛羽之形,表示小而無力、不受力。兩個[弓+彡]並立,表示無法獨立,所以並立。本義:力小、不受力,容易彎曲;弱小與強大是相對的。
其死也堅強:到死亡的時候,身體僵硬。
其實,不光是死亡的時候身體僵硬;身體有病的部位也往往表現為僵硬,沒有柔軟和彈性。
草木之生也柔脆:草木春天萌芽的時候,柔軟鮮嫩。
脆,本身有鮮嫩多汁的感覺,好比說這個蘋果很脆。春天隨著地氣上升,冬天深藏到根部的能量逐漸上升,草木的萌芽有種鮮嫩的綠色,具有勃勃生機。如果折斷草木萌芽新枝,能看到其中有汁液沁出,這是生機與能量的現象。當然,也因此知道,春天是不能去剪枝的,因為這會傷害到樹木的生機。
其死也枯槁:到了秋冬凋零的時候,枝葉乾枯。
到了秋冬季節,隨著溫度和地氣的逐漸下降,草木的能量也隨之逐漸下降,樹木的葉子慢慢變黃而最終落下;草本植物的葉子也逐漸變黃乾枯,容易隨風吹散而不見影蹤;謂之死亡。
枯、槁同義,缺少水分的意思,如枯水季節等。
故:所以。
堅強者死之徒:僵硬而沒彈性的東西屬於死亡一類。
柔弱者生之徒:柔軟而不受力的東西屬於生存一類。
老子通過觀察人物和植物的初生和死亡的現象,從中抽象而得出一個通用性的結論。從現象之中抽象而升華,這是老子的擅長。
是以:因此。
老子將抽象出來的哲理再應用到自然、社會現象之中。
兵強則滅:軍隊強大了就走向滅亡。
盛極而衰是自然的道理。反觀歷史上的各種強大武力,以及當今世界大勢,是否也印證了老子的觀點呢?
王弼本作:兵強則不勝。根據《列子·黃帝篇》和《淮南子·原道訓》而修改為:兵強則滅。本次授課內容,以文化傳統議定本《道德經》為準。
木強則折:樹木長大了就容易折斷。
有樹大招風之意,也有樹木成材之後就要被砍伐做成各種器具的意思。所以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強大處下:強大反而是在下位的。
柔弱處上:柔弱才是居於上位的。
老子《道德經》通篇崇尚柔弱。柔弱其實還是現象,本質是什麼呢?請繼續關注「文化傳統」微信平台發布的後續微學習課程。
【旁通】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