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讲:修身篇
第10章——[营魄抱一]
【题记】
老子修身整体达到的修为表现在这个章节。从修之于身到修之于天下,层层递进:营魄抱一、專气致柔、涤除玄览、天门开阖、明白四达、爱民治国。
【正文】
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
專氣致柔②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③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④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⑤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⑥能无知乎
【注释】
①营魄:魂魄。
②專氣:專[tuán]通摶;摶氣,一圈一圈转动氣机。
③玄览:心镜。
④治国:治理国家。
⑤天门:出有入无的大门。
⑥四达:四方都能通达。
【直译】
魂魄道氣抱成一体,能做到不分离吗?
摶转五氣抵达柔弱,能像婴儿一样吗?
洗涤心镜去除私欲,能做到无瑕疵吗?
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按无为去做吗?
天门开阖元神出入,能够安静低调吗?
明了事理通达万物,能守无的真知吗?
【绎读】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魂魄道氣抱成一体,能做到不分离吗?
营魄,就是魂魄,河上公注:营魄,魂魄也。一,指道、混沌元氣。抱一,指的是魂魄与道氣抱成一体而不分开,应为魂魄坚固之意。
传统讲,人有三魂七魄。成语有:魂不守舍,失魂落魄等,描述人有种思维混乱的状态。可见,魂魄重要,不能离开人的身体。所以,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应该解读为:魂魄道氣抱成一体,能做到不离开身体吗?
王弼通行本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此时,载为语气组词。有一种说法认为,本章的“载营魄抱一”的“载”,实际上隶属于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载”。此说有道理,且一举解决两个章节的对齐问题,故采纳。
專氣致柔能婴儿乎:摶转五氣抵达柔弱,能像婴儿一样吗?
專是何意?从甲骨文看,專,就是一个纺专,加一只手。所以,專,本身是个动词。在作为动词的时候,通摶[tuán],有用手轉圈的意思;也有把一个纺专缠绕成一團线的意思;要用力均匀,摆列整齐,有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注意力和劲头,所以有成语:專心致志。專,简化为,专,与纺专的外形不符,就慢慢失去原意。所以本章采用“专”的繁体字“專”,以示“專、轉、傳、摶、團”这几个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摶,就有一圈一圈转动的意思。那如何理解“摶氣致柔”?
人的体内有各种氣,如五藏之氣、营氣、卫氣等等,通过一圈一圈的转动氣机,就带动全身的氣,均匀混合,逐渐形成一种整体的柔弱的氣,到达一种柔和的境界。这与我们生活之中做汆丸子或者饺子馅的经验类似,做的时候需要照着一个方向转圈,才能把各种馅料混合打匀了。
越柔弱,氣就越升华,就越来越接近婴儿的那种柔弱的混沌的氣。那么,也就豁然开朗:道德经所言的:婴儿、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都是柔弱的现象;而实质内涵,柔弱指的是氣,是接近于浑沌级别的氣。越柔弱,混沌级别就越深,也就越接近于道。从而也就理解了绵绵若存,指的是感受上若有若无的一种柔弱的氣。
由此理解,摶氣致柔能婴儿乎?意思是:摶转元氣抵达柔弱,能不能象婴儿那样柔弱呢?
从生活经验上看,婴儿人见人爱,就是他的氣有种柔弱,无有入无间,穿透人心,所以,赢得所有人的心;而成年人的氣就有种僵硬。所以,摶氣致柔,就是要复归于婴儿的柔弱,如婴儿之未孩。
所以,柔弱还是现象,本质指的是氣象。柔弱的真正含义,是接近于混沌级别的氣。
摶,是一种自然氣机,如环之无端,周行而不殆,每个人本来都是如此,在婴儿时期都是柔弱的,都是好的。随着年岁渐长,各种私欲滞涩了这种自然氣机。通过明师点化、学习经典、少私寡欲、感应大道,能自然恢复这种氣机,复归于婴儿的柔弱。心使意为是有为,是做不到摶氣致柔的。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洗涤心镜去除欲念,能做到无瑕疵吗?
涤,洗涤;除,去除;疵,本意为小缺点,这里指私欲。玄览,指内心如镜。涤除玄览,就是少私寡欲,自然露出玄览,也就是心镜;能无疵乎?能做到一点瑕疵都没有吗?一点瑕疵污点都没有,自然能正确返觀到天地万物。
庄子曰: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可与此句互参。
那用什么洗涤除掉内心的私欲呢?是混沌元氣。注意,混沌为三点水,也表示返观之中,混沌元氣如水,故有涤除之说。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按无为去做吗?
爱民治国,是圣人修之于天下的情怀。圣人修之于天下,自然是以无为的原则去做的。无为才能无所不为。这里,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仅仅是设问,一种警示而已。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开阖元神出入,能够安静低调吗?
天,为氣,为无;门,进出的大门;开,出去时打开;阖,回来后合上;雌,代表安静、低调、谦下、柔弱等含义。
《庄子·庚桑楚》曰: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从以上看,“天门者,无有也”,天门为无有的边际;从“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看,应理解为,无形的元神从有形的躯体,进入到无形的天氣;而这个有无交界的地方,就叫作“天门”。
由此理解,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意思是:元神能出入天门,这么大的本事,还能不能做到安静、低调、谦下、柔弱呢?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了事理通达万物,能守无的真知吗?
从“知其白守其辱”看,白,指形而下的万物;四,通常指四方。无知,指的是无的真知,也就是形而上的知。
综合以上,绎读为:明了通达世间有形万物的道理,那么,能不能还能具备无的真知呢?即,圣人同时从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两个层面,有无的层面,来把握万物外在的有形和内在的无形的相互联系。
本章描述了老子从“修之于身”直至“修之于天下”的六大修为境界。从次第看,似应调整为如下顺序才更加贴切: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專氣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通行本后面还有:“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与51章玄德定义类似,且跟上文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可以认为是51章错简而出,故从略,以保持整章的对齐、语义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