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本章涉及氣化之中的鬼神现象。鬼神是什么?从氣化看,鬼者归也,神者申也,鬼是低级别的氣的屈伸。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他感应到的是深度混沌的元氣,故自然克制、化解鬼神这种低级别的氣。圣人无伤众生,也包括了鬼,这样大氣自然和谐,百姓也自然受益。
【正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
以道莅②天下
其鬼不神③
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伤人④
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⑤不相伤
故德交归焉
【注释】
①小鲜:小鱼。
②莅:治理。
③鬼:低级别的氣。
④神:发挥作用、功能。
⑤两:圣、人、鬼,两两之间。
【直译】
治理大国,就好象是烹调小鱼一样不轻易翻动
用道来治理天下
其中的鬼不会发挥它的作用
不是鬼没有发挥它的作用
是它的作用不会伤害到人
不是鬼的作用不伤害到人
是圣人也不会伤害到它
因为人、鬼、圣之间两两不伤害
所以圣人的德就会交汇到百姓
【绎读】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好象是烹调小鱼一样不轻易翻动。
小鲜:小鱼。因为小,所以不能轻易翻动,翻动就碎了。结合下文,“治大国若烹小鲜”,应该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不折腾,治国取清静无为无事的正道;一个是以无名之樸的道行来治理天下,居高临下,举重若轻。莅,有上位者临下的意思。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用道来治理天下,其中的鬼不会发挥它的作用。
什么是鬼?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人所歸爲鬼。古者謂死人爲歸人。左傳。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禮運曰:鬼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孔子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氣归天,此谓神。”
《五行大义·论诸神》:“神,申也。万物皆有质碍,屈而不申,神是清虚之氣,无所拥滞,故曰申也。”
汉王充《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氣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氣导物而生,故谓之神。”
综上,从传统氣化理论看:鬼者归也,神者申也;鬼神乃氣的屈伸。
以此,“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句话解读为:圣人以他的道行治理天下,圣人感应到的高级别的混沌元氣,会自然克制住鬼,也就是氣化之中的低级别的氣,不让它发挥出作用。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不是鬼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是它的作用不会伤害到人。
不是说鬼没有它的作用,由于高级别的混沌元氣不光是能克制住它的功能、作用,而且还能改造、改变它,使得它不会伤害到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不是鬼的作用不伤害到人,是圣人也不会伤害到它。
圣人自然不会伤人,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嘛。所以我理解,圣人亦不伤人,这个人,指得是包含鬼在内的众生。可能这么说,是为了和辙押韵。
正因为圣人不伤害它,它也被无形感化,所以它也就不伤害人,与人相安无事。可见,圣人情怀泽被众生,有形无形都在其中。无为,包含了氣之中的一切生灵。
夫两不相伤:因为人、鬼、圣人之间两两不伤害。
两,指的是:鬼和人、圣和鬼、圣与人,两两之间。从此句推理以上“圣人亦不伤人”的解读,逻辑成立。
故德交归焉:所以圣人的德就会交汇到百姓。
圣人以道莅天下,无形的氣化一片祥和。圣人的这种德行,最后是百姓受益了,所以说,交汇到百姓这里。
《道德经》绎读到此,有种感受,老子《道德经》五千文形成的这个体系博大精深,“道天地人鬼神灵光魂魄筋骨”,都涵括在其中,无所不包。可以说,《道德经》是最早的一本《道学概论》。所以,后世人都在老子立言的修道体系之中,补充、完善、升华、前进。
【旁通】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张子: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氣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氣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
《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来者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