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七講:無為篇
第73章——[勇於敢則殺]
【題記】
天之道無所不包,善於從容謀劃,善於得到相應,善於呼喚到來,善於取得勝利。它就好像是一張無形的天網,天地人萬物都在天網之中。柔弱而不爭先則能很好的活下去,否則就會觸動天網而自取滅亡。
【正文】
勇於敢①則殺②
勇於不敢則活③
此兩者
或利④或害⑤
天之所惡⑥
孰知其故?
天之道:
不爭而善勝⑦
不言而善應⑧
不召而自來⑨
繟⑩然而善謀⑪
天網恢恢⑫
疏⑬而不失⑭
【注釋】
①敢:爭先、堅強。
②殺:失去生命。
③活:生存。
④利:有利。
⑤害:有害。
⑥惡:厭惡而殺之。
⑦勝:勝利。
⑧應:呼應。
⑨來:到來。
⑩繟:[chǎn]寬鬆的絲帶。
⑪謀:謀劃。
⑫恢:[huī] 寬闊廣大的樣子
⑬疏:網格稀疏。
⑭失:遺漏。
【直譯】
勇於敢,就會走向死亡
勇於不敢,就能活下去
這兩種勇
前面有害
後面有利
老天厭惡勇於進取
誰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天之道就是這樣:
不去爭鬥卻善於取勝
不用言說卻善有回應
不用召喚卻自動到來
從容不迫卻善於謀劃
天網看上去寬闊廣大
網格稀疏卻無所遺漏
【繹讀】
勇於敢則殺:勇於敢,就會走向死亡。
《說文》:敢,進取也。殺,或殺,在金文中沒有乂,到了小篆,就增加了乂。乂,在甲骨文中就像是一把剪刀,也有鐮刀收割的含義。從殺的金文到小篆的演變,可見乂是個符號,加上表示加強殺的意思。朩,是人形的簡化;殳為兵器。有個乂,這個殳就不一定要有了。殺簡化為殺,還是很成功的。
在《道德經》全文中,殺還出現過一次:吾將得而殺之孰敢?
為什麼勇於敢則殺呢?因為勇於冒進、出頭,則很危險,容易挫折乃至失去生命。
勇於不敢則活:勇於不敢,就能活下去。
勇於不敢則活,自然會聯想到: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可見,不敢是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
為啥不敢也要勇?大家都在爭先,你卻在後,自然不容易為家人、社會理解;不敢為天下先,也有守雌、柔弱的意思;既然柔弱,也就有專註於無形氣化的意思,自然就會有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的情況。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所以,也需要勇氣才能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思想:柔弱者生之徒,堅強死之徒。勇於不爭、柔弱,所以,就能活下去。
此兩者或利或害:這兩種勇,前面有害,後面有利。
勇於敢是害,用於不敢是利。聯想:或培或墮,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行或隨。這是老子常用句法。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老天厭惡勇於進取,誰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老天為什麼厭惡堅強、冒進、爭先,喜歡柔弱、保守、不敢為天下先?讓勇於敢滅亡?誰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呢?實際上,堅強意味著容易受傷,冒進意味著容易遭受損失,爭先則沒有成功的案例可遵循而有風險。這些生活之中隨處可見實例。
天之道:天之道就是這樣。
或者說,符合天之道的人會有以下特點。注意,天之道與大道不同。天之道是在天地格局之間,而大道則包含了天地人。
不爭而善勝:不去爭鬥卻善於取勝。
不言而善應:不用言說卻善有回應。
《易經》曰: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這裡講,不言也有廣泛的呼應。
不召而自來:不用召喚卻自動到來。
繟然而善謀:從容不迫卻善於謀劃。
繟:基本字義為寬鬆的絲帶,形容從容不迫、善於謀劃的樣子。
以上4句形容天之道無所不包,善於從容謀劃,善於得到相應,善於呼喚到來,善於取得勝利。聯想:弱者道之用,老天也一樣通過柔弱的大氣,與萬物形成普遍的聯繫,並在整體上掌控萬物。萬物按照它的無形的時間節律,浮沉與生長之門,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網看上去寬闊廣大,網格稀疏卻無所遺漏。
網,是用來捕獲鳥獸或魚類的器物。簡化字網與繁體字網相比,網更接近於甲骨文,與小篆完全一致。天網:在道德經之中只出現一次,所以,天網是老子順手拿來比喻天之道;恢恢:表示非常寬大,萬物都在其中;疏:指網格很稀疏,形容老天很寬宏大量;不失:指如果逆天行事,則將殺之,不會錯失去任何一個。
此句比喻天之道的生殺猶如一套無形的大網,在網之中或者網格之中則活,觸動網格則殺,與本章前兩句呼應。
【旁通】
《陰符經》:天生天殺,道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