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讲:辨证篇
第45章——[大成若缺]
【题记】
本章通篇讲圣人之大用、无用。圣人虽然修行大成,到达修之于天下的境界,但是在一般人眼里看来还是有不足。这是因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有这个身体的存在。反之,有一弊也有一利。圣人以身为天下,当他清静了,天地也就恢复正常的氣化格局。
【正文】
大成若缺①其用不弊②
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④
大直若屈⑤
大巧若拙⑥
大辩若讷⑦
躁⑧胜寒
静⑨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⑩
【注释】
①缺:缺憾。
②弊:过时。
③冲:冲虚。
④穷:穷尽。
⑤屈:弯曲。
⑥拙:笨拙。
⑦讷:木讷。
⑧躁:躁动。
⑨静:安静。
⑩正:正常。
【直译】
大成就,却看似有不足,但是它的用处永不过时
最充盈,却看似很空无,但是它的用处无穷无尽
最直线,却看似很弯曲
最巧妙,却看似很笨拙
最善辩,却看似很木讷
疾走可以战胜寒冷
安静可以克服燥热
清静可以匡正天下
【绎读】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成就,却看似有不足,但是它的用处永不过时。
大有形而上的含义、无形的含义。无形与有形不同。无形没有边界,所以成为一体,故为大;有形就有局限,也有种刚强。
怎么理解大成若缺?古人曰:天地尚且不全。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所以才有日月星辰的运转。
在人间,圣人已经有了大成就,但是在一般人眼里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不足。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又何患。圣人有这个身体,自然就有各种忧患。弊,有保守、过时的含义。但是,敝则新、弊而新成,所以,圣人的用处是永不过时的,永远跟随大道,与时俱进。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最充盈,却看似很空无,但是它的用处无穷无尽。
很明显,这句讲的是大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德经》里面,有大,就不同。大盈若冲、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级别就比较高。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体非常冲虚,看似空空如也,但是实际上却非常充盈,用处是无穷无尽的,怎么也用不完。
在天地系统能自组织的时候,大道绵绵若存,维系它的运作,补充其消耗;当天地系统不足以自组织的时候,如: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此时,大道自然整合天地系统,如庄子所言:大道将磅礴万物以为一。绵绵若存与磅礴万一显然不同,庄子此言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补充。而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辅佐大道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所以,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也可以用于形容圣人的修为。
大直若屈:最直线,却看似很弯曲。
最直线,但是看上去走了弯路。联想:曲则全,枉则直。
从自然现象看,人间没有笔直的道路、江河。圣人成就一项事业的时候,看上去他走的是曲线,实际上,按照自然法则他就该如此来走。换言之,如果不走这样的曲线,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神,所以,这才是无形之中的最短的路线,最直线。
大巧若拙:最巧妙,却看似很笨拙。
好比我们下功夫死记硬背道德经,看上去很笨拙,但是实际上是最巧妙的。经典与其它书不同,在识神背诵的时候,自然就会思索,元神就在无形之中去感应。背下来并烂熟于心的过程之中,逐渐就不断感应大道,自然酝酿出各种灵机,逐渐融会贯通、消化,滋润身心。学经典最怕: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自动脑补、先入之见、见仁见智。
大辩若讷:最善辩,却看似很木讷。
圣人行不言之教,不辩而自然感化、教化,所以,看上去好像是讷讷不善于言辞,其实可以说是最善辩。
躁胜寒:疾走可以战胜寒冷。
静胜热:安静可以克服燥热。
“躁胜寒”与“清静为天下正”并没有形成逻辑上的一种并列或者推进关系。如果改成:寒胜热、静胜躁,就更为合理,且有其它章节的“静为躁君”作为依据。
“寒胜热”为自然的物理现象,“静胜躁”则升华一步,递进到个人的修身以及更上境界,从而顺理成章导出本章的最后结论:“清静为天下正”。这种递进的文法,也合于老子《道德经》全文风格。
怎么理解“静胜躁”呢?在修之于身阶段,当身体不适、氣机躁动的时候,静坐一会,平静下来,就可以克服躁动,重新回到心平氣和、身体舒适的正常状态。
在修之于家阶段,身体不适的氣机躁动,则可能是家庭成员的氣机在自己的身心上的反应。修行逐步递进,最后就到达了修之于天下的境界。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可以匡正天下。
《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地之间的各种造化,在人身上都能展现,可谓天人同构,可以互参。在这种天人同构的机制的作用下,一个是能感应到天地氣机的躁动,再一个是能以修出来的道行、无名之樸,平复天地氣机的躁动。如何清静为天下正?圣人以身为天下,那么他静修一会,清静了,天地也就自然恢复到正常的氣化格局。
圣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在刚刚开始有点征兆的时候就为之,这个时候的氣机躁动还很微小,还在形而上层面,没有兑现为形而下的现象,所以就要容易的多。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最后,功成身退,合于天之道。
【旁通】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阴符经》:天人合发,万化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