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道德经》微学精讲【60】 第39章——【昔之得一者】

道德经》九讲:天下篇

39章——[昔之得一者]

【题记】

 

本章是老子对昔之得一者的缅怀,和对当时诸侯和周王的期盼。老子指出:得一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侯王要以百姓为本,心态要谦虚低下。

 

【正文】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①

地得一以宁②

神得一以靈③

谷得一以盈④

万物得一以生⑤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⑥

 

其致之也,谓:

天无以清将恐裂⑦

地无以宁将恐废⑧

神无以靈将恐歇⑨

谷无以盈将恐竭⑩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⑪

侯王无以正将恐蹶⑫。

 

故:

贵以贱为本⑬

高以下为基⑭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⑮

此非以贱为本邪?

非乎?

 

故至誉无誉⑯

不欲琭⑰琭如玉

珞⑱珞如石

111.jpg道德经微学精讲《道德经》微学精讲【60】 第39章——【昔之得一者】

 

【注释】

 

:清亮。

:安宁。

:靈通。

:充满。

:生机。

:正轨。

:裂开。

:废弃。

:歇菜。

:枯竭。

:灭亡。

:[jué]被颠覆。

:根本。

:基础。

不穀:不善。

:表扬。

:[lù](玉)有光泽的样子。

:石头难看的样子。

 

【直译】 

 

过去那些得到一的圣王:

天得一,就能清明

地得一,就能安宁

神得一,就能靈妙

谷得一,就能充盈

万物得一,就能生机盎然

侯王得一,天地万物就能自然走向正定

 

推而广之,如果没有得到一,会如何呢?

天无法清明,将要崩裂

地无法安宁,将要荒废

神无法靈妙,将要歇菜

河谷无法充盈,将要干涸

万物无法保持生机,将要灭亡

侯王无法正天地万物,难免要被颠覆

 

其缘故在于:

贵要以贱为根本

高要以下为基础

 

所以侯王往往自称:孤寡不穀

难道不是以贱为本吗?

难道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称誉是没有称誉

所以不希望象玉一样珍贵美丽

而是象石头一样樸素低调难看

 

【绎读】

 

昔之得一者:过去那些得到一的圣王:

昔,其实是干肉,太阳下晒肉,慢慢晒干,看甲骨文可知。因为晒干肉需要时间,所以,昔代表过去,往昔的意思。

640-5

一是什么呢:道生一。一就是混沌元氣,比天地人神都高级的混沌。从耗散结构理论讲,就是负熵流。系统都是走向耗散的,只有得到负熵流才能稳定有序。

得一者,就是得道的圣人。昔之得一者,这是老子在缅怀上古的圣王,如三皇五帝,如《庄子·胠篋》所言的上古圣人:“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庄子》以上文字为后世学者校正《道德经》相应章节提供了依据。学者通常将诸子百家著作中引用的老子章句作为《道德经》文字校正的重要参考之一。

 

天得一以清:天得一,就能清明。

天得一,才能保持清朗,否则可能就是雾霾天气,节氣不稳。

 

地得一以宁:地得一,就能安宁。

地得一,才能保持安宁;否则就有各种地震、旱涝、瘟疫、虫害等等。

一为混沌,二为天地。一生二,指天地从混沌之中分离。显然,一的级别高于二。所以,天地得一,有助于天地系统的稳定,是天地系统维持正常运行的关键。

 

神得一以靈:神得一,就能靈妙。

神得一,自然有种靈通妙用。此处的神,可解为人的元神,从而理解作为域内四大的人,何以在此章没有出现。

 

谷得一以盈:谷得一,就能充盈。

谷得一,山谷里面自然充满河水,不会枯竭。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一,就能生机盎然。

天地得一,自然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万物自然会有生机勃勃,即《管子》所言:天地合而万物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侯王得一,天地万物就能自然走向正定。

周朝为封建制,有71个诸侯国。侯,即诸侯也;王,为周王。王从字面上看,一贯穿天地人三才,故为王。侯王得一、抱一,把握住无为,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樸;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其致之也,谓:推而广之,如果没有得到一,会如何呢?

致:推而得到结论的意思。

 

天无以清将恐裂:天无法清明,将要崩裂。

想起女娲补天,此之谓乎?

 

地无以宁将恐废:地无法安宁,将要荒废。

 

神无以靈将恐歇:神无法靈妙,将要歇菜。

这里的神,也可以理解为氣化之中的神。氣化环境的恶劣,也将使其中的神,失去靈妙而陨落。从这里理解了《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谷无以盈将恐竭:河谷无法充盈,将要干涸。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无法保持生机,将要灭亡。

 

侯王无以正将恐蹶:侯王无法正天地万物,难免要被颠覆。

侯王不能为天地万物之正,恐怕将要被推翻。

这里要理解,天地神谷万物得一的大前提是:昔之得一者,也就是上古时期的圣王。因为,天地谷万物都不可能自己得一。而“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是老子以昔之得一者为榜样,对当时周朝侯王的期待.

因此,这里隐含了这样的一个逻辑:既然得一这么重要,那侯王如何得一呢?以此,完成上下文的衔接和转换。

 

故:其缘故在于。

故,也可以解读为:缘故。侯王得一的缘故在于:

 

贵以贱为本:贵要以贱为根本。

 

高以下为基:高要以下为基础。

失去最下面的基础,高层建筑也将不成立。这是以建筑为实例,从而抽象出:“领导者的基础是人民”这样的一个道理。也可以联想:谷得一以盈。谷之所以有水,是因为它低。

 

当然,将此两句单独拿出来,也可以有其它的各种解读。这就是老子立言的高妙之处。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所以侯王往往自称:孤寡不穀。

穀:简化字为谷,五谷的意思。但是,《道德经》里面的谷,大部分是是山谷的意思,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所以,本章采用穀,与谷区分开。不穀,是农作物没有收成,所以是不善、不好的意思。

所以侯王要有种谦下的德,谦虚自称是孤家、寡人、不善,这样百姓自然众望所归。

 

此非以贱为本邪:难道不是以贱为本吗?

一般人认为,统治者为高、为贵,百姓为下、为贱,但是在有道的君王看来,反而是以民为根本、为基础,反而要自谦为孤寡不穀。

 

非乎:难道不是吗?

再次反问一下,以再次强调,说明这是得一的关键之一。其内在的氣化机制为:侯王以百姓为本,心态谦虚低下,就如江海比河谷要低一样,百姓自然会汇聚到侯王这里,而不是背离怨恨,心氣自然祥和。人间氣化祥和,天地自然氣化运作正常,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两者相合,化为甘露,万物得以生,谷得以盈,神得以靈。

这就是侯王的无为。而最高级别的无为,是谁也不知的,所以自然转折到下句。

 

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称誉是没有称誉。

犹如: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身退,百姓皆谓我自然。觉得是理所当然,无须称誉。

 

不欲琭琭如玉:所以不希望象玉一样珍贵美丽。

不想光彩照人,好象美玉一样,人人称赞,亲而誉之。

 

珞珞如石:而是象石头一样樸素低调难看。

不引人注目,如:被褐怀玉。其不欲见贤,不想表现出自己的贤能。

 

至誉无誉等三句,是“昔之得一者”的境界,与首句呼应,形成完整的一个章节。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1)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道德经》微学精讲【60】 第39章——【昔之得一者】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