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道德经》微学精讲【63】 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

道德经》第九讲:天下篇

17章——[太上不知有之]

【题记】

这章老子指出,高明的领导者一定是少发言,少干预。而最高明的领导者甚至不发言,乃至于百姓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事情做成功了,认为是我自然如此。

 

【正文】

太上,不知①有之

其次,亲②而誉③之

其次,畏④之

其次,侮⑤之

 

信⑥不足焉

有不信⑦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⑧

百姓皆谓我自然

 

b7188d00b0c4db3f6f4366ae7c7bf413【注释】

:知道。

:亲近。

:赞美。

:害怕。

:[wǔ]辱骂。

:诚信。

:信任

:成功。

 

【直译】 

上古最高明的帝王,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亲近并赞誉他

其次,害怕他

其次,侮辱他

 

因为侯王诚信不足

百姓对他就不信任

 

悠然自在不轻易发言

事情做成功了

百姓都说我本来就这样啊

 

 

【绎读】

太上不知有之:上古最高明的帝王,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

太上有两个解。

其一是“最上、最高、最好”的意思。如《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曰: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最下腐刑极矣。

其二是上古的帝皇。如《礼记·曲礼上》曰:太上贵德。郑玄注:太上,帝皇之世。陆德明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

老子对上古的帝皇或者圣人无限倾慕,如:昔之得一者,等等,皆是这种思想的流露。所以,综合以上两个内涵,将太上解读为:上古最高明的帝王。

不知有之,意思是:其不欲见贤,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也有版本作:下知有之。这里的下,就是后文的百姓。仅仅知道他的存在,而不知道他到底做了啥,也能说通。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亲近并赞誉他。

再差些呢,对他亲近并赞誉。说明帝王很亲民,没有架子,不高高在上,也就是:不自矜故长。

其次畏之:其次,害怕他

再差些呢,就害怕他,比如有各种仪仗、武装,采用严苛的管理等等。

其次侮之:其次,侮辱他

再差些呢,就侮辱他,骂他。这说明,他管理的国家,压迫人们的生活,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所以老百姓就骂他,侮辱他。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因为侯王诚信不足,百姓对他就不信任。

信不足焉,就是说话诚信不足,说了不兑现,所以百姓就对他不相信,就骂他。

此句解读为何百姓对侯王为何从亲而誉之一直下降到畏之、侮之?就是因为诚信越来越不足,所以老百姓就不再信任他们,每下愈况的意思。

足本身是腿脚的意思,为什么,足有满足的意思?很多的意思?为什么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在汉字中,止是一个基本字。正、足都有止的部分。止,其实就是脚趾。

640-1

足=口+止,口,就是膝盖骨,合起来就是现在汉字的走路的腿,也就是足。说文: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640-2

正=一+止,说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

640-1

画图解读:止、足、正、奇、极、中。

行于大道靠双足。涉足的范围,为正;超出这个正的范围,就走向了正的反面:奇。奇与正的边界,就是极,也就是“正”上面的一。所以要知道止于边界,知止。涉足的范围,也就是正,有个中心。范围与中心,合起来就是汉字的中。

中,距离四周都是等距离,所以,守中,有容易照顾到四面八方的内涵,也因此不容易进入危险区域。

大体上,奇、正、中、极,可以从几何上这么理解。虽然几何的这些名,是形而下的空间概念,但是也可用于形容形而上,如:上下、前后、高下、先后等等。如:高下相盈、高以下为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前后相随、其上不皎、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等等。

生活之中我们也经常这么用,如,这个人高高在上,高傲的很。其实他可能并不高,也住的不高。上下、先后等等,是一种无形的内心的感觉而已,但是,人们有种通感,用形而下的名来表达。所以,守中、知止、知足,在《道德经》,是形而上的内涵。

因此,涉足就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之中的徒步行走的含义,涉足到各种领域,也是涉足。涉足有个范围,所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涉足的足,就有种现在的满足和多的内涵。但是,假设不懂得知止,就会超出范围,走向正的反面,所以也要懂得知足,知道要约束自己的涉足的范围,不因为不知足而有所逾越,进入奇,而有所危险。

这里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的足,就是有足够多的意思;不足,也就有了不够多、稀薄的意思。

人言为信。侯王作为管理者,就必须要信守承诺,不能轻率许诺。轻诺必寡信,寡信,就是信不足,就要挨骂!那如何才能做到言之中的“信”很足呢?

悠兮其贵言:悠然自在不轻易发言。

侯王的言,说了就要兑现、办到;所以,言多了难免办不到、无法兑现信用,就要失信、寡信;贵言,就不容易失信了,其中的信就很足。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做成功了,百姓都说我本来就这样啊。

也就是“至誉无誉”之意。呼应本章最初的:太上不知有之。太上不知有之,是因为不言,所以不知有之,那么百姓也就觉得一切都是我应该如此。

 

【旁通】

宋 秦观《心说》:太上见心而无所取捨,其次无心,其次虚心,其次有心。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道德经》微学精讲【63】 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