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讲:天下篇
第66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题记】
本章老子从观察自然现象之中,领悟出无形的谦下的道理;运用这个道理修之于天下,领悟出圣人治理天下的大道。老子以大白话讲出深刻的道理,可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但是,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啊。
【正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①
以其善下②之
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
欲上③民必以言下④之
欲先⑤民必以身后⑥之
是以圣人
处上而民不重⑦
处前而民不害⑧
是以天下乐推⑨而不厌⑩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
①王:众望所归。
②下:低下。
③上:居于上位
④下:言辞谦下。
⑤先:领导。
⑥后:后面。
⑦重:负担。
⑧害:损害。
⑨推:拥戴。
⑩厌:讨厌。
【直译】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汇聚的地方
因为他善于处于更低的地方
所以能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
所以圣人:
要想居于上位,就必须以谦下的言辞来对待百姓
要想领导百姓,就必须把自身放在百姓利益之后
所以圣人:
居于上位而百姓负担不重
处于前面而百姓不被损害
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而不厌烦
因为圣人不跟百姓争夺利益
所以天下没人可以与他争夺
【绎读】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江海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汇聚的地方。
在老子的年代,生态环境好,跟现在不一样,雨水多,泉水多,所以,山谷的低处自然有水。
以其善下之:因为他善于处于更低的地方。
江海善于处低,所以,能接纳无数山谷的水,形成了江海。这里的谷,是有水的谷,是实指。与“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的谷还不太一样,谷神的谷,主要是指虚空,但是为了引出后文的玄牝,所以用谷。谷为牝为阴,山为牡为阳,是自然形成的阴阳之象。
故能为百谷王:所以能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
谿:是山间低处汇聚泉水雨水而形成的小溪;谷:是两座山之间的空处并汇聚溪流而形成的河水;江:是汇聚山谷的河水而形成的大河;海:是汇聚了江水而形成的大海。
谿、谷、江、海,一个比一个更低,所以成就一个比一个更大;而最低者,成就最大,自然就是王。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百谷王,一语双关,是为了带出人间的王。江海为百谷王,是因为善于处下而成,故王者,有众望所归之意。那么圣人乃人间王者,是否也该善于处下呢?这是老子观察自然而明白的道理,从自然之象,领悟出无形的氣象、天下之象。老子效法自然,以此道理修之于天下,故下文顺理成章引出人间王者该如何去为。
观察自然,并效法自然,是《道德经》思想的主要来源。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要想居于上位,就必须以谦下的言辞来对待百姓。
什么是“必”呢?从甲骨文和金文看,古时候的兵器,在一根竹竿或者木杆上,稳固绑上各种杀伤性刀刃,形成一个长兵器。所以这个杆,就成为必须。慢慢,必,就作为必须、必定解,脱离了本义。那么原来的必怎么办呢?就造出一个专门的字:柲。现代汉字,“必”变形比较大,看不出原样了。
这里的言,不是一般的说话,而是以谦下诚恳的言辞对待百姓,带有一种无形的柔弱的氣质,所以能穿透人的内心,打动人。在生活之中,善于团结人的人,会有类似特点,所以大家愿意拥护他。
言,有无为的内涵。生活之中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氣氛紧张、僵硬,但是如果以谦下的言辞处理对待,氣氛一下子就缓和了、活跃了。氣氛是什么?紧张是什么?缓和是什么?都是内心无形的感觉。能看得见吗?看不见;能听得到吗?听不到;但是内心能感觉得到,这就是无。无为解决无的问题。
但是无为不等于没有言行举止。《道德经》曰:音声相和。从中可以领悟出,没有可以听得到的声,也就带不出听不到的心音,由此理解:大音希声。所以,圣人的言,是带有无形的心音的声,可以在无形之中做到无为。
圣人的心态低,所以他的言,就让人心悦诚服。百谷汇聚到江海,这是江海的地势低;人汇聚到圣人这里,是圣人的心态低。所以互联网上有条金句:地低为海,人低为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想领导百姓,就必须把自身放在百姓利益之后。
圣人三宝之一:不敢为天下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的利益后面,自然会成为官长,领导百姓。
先,为在前面领路的意思;后,百姓在后面追随;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处上而民不重:居于上位而百姓负担不重。
虽然处于上位,但是因为言辞、态度谦下,所以百姓实际上是处在上面,而自然不觉得有沉重的压力。
如上、下虽然是空间的名一样,但是可以用于形容地位的高低、或者心态的高低;同样,重虽然是质量的名,但是可以转化为心理感受,如:心情沉重,或者心情轻快。在《道德经》中,“玄德深矣远矣”,也是类似的用法。这样的用法是人类的通感,由此,也能理解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的内涵之一。
处前而民不害:处于前面而百姓不被损害。
虽然在前面领导人民,百姓在后面追随,但是因为先考虑百姓的利益,所以百姓的利益不被损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而不厌烦。
所以百姓当然就拥护推选他作为领袖,而不觉得厌烦,属于亲而誉之的一类侯王。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圣人不跟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天下没人可以与他争夺。
正因为圣人不跟百姓争夺什么,百姓自然心悦诚服,愿意推选他为领袖,所以圣人自然就成为人间的王者,与本文最开始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首尾形成呼应。
本章老子以大白话讲出了修之于天下的道理,可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但是难免有疑惑,所以,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本章虽然讲的是圣人修之于天下的道理,但是其理一以贯之,从修之于身一直到修之于天下的全过程,逐次递进。作为《道德经》的学习和实践者,可以将这个道理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从中自然领悟并受益,知行合一。
【小结】
这章一开始举出自然的谦下现象作为引导,圣人效法自然,心态和言行都是非常谦下的,氣自然很柔弱,无有入无间;所以人民自然心悦诚服,如百谷汇聚到江海一样,人民会自然如水一样,汇聚到圣人这里。圣人以谦下柔和的心氣,自然得无形的氣法或道法,凝聚人氣,成就圣人的伟业。
人与人相处不舒服,主要原因是强硬的心态将无形的内氣调制为刚强而非柔弱。同样一个人,心态强硬高傲或者柔弱谦下,氣就跟着不同,给人的感受自然也随之不同。这在氣化科学怎么理解呢?神御氣。
【旁通】
《淮南子·原道训》: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