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讲:天下篇
第69章——[用兵有言]
【题记】
本章讲老子的用兵原则:被动防御、大象无形,不轻敌,哀兵取胜。
【正文】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①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
行②无行③
攘无臂
扔无敌
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
轻敌几(jī)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④
哀者胜矣
【注释】
① 客:被动防守。
② 行:行军。
③ 行:行列、阵列。
④ 若:王弼本为:“抗兵相加”,帛书甲乙本为“抗兵相若”,敦煌辛本与傅奕本皆为“若”,语义更胜王弼本。据各专家考证,“加”疑为“如”而来,“如”与“若”语义同。据以上校订。
【直译】
兵家有这样的话:
我不敢主动进攻,而是被动防御
我不敢向前一寸,而是退后一尺
这就是:
行军作战,却看不到排兵布阵
出招之前,隐藏好自己的动象
击退来敌,眼前似乎没有敌人
手执兵刃,深藏好自己的利器
灾祸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轻敌会几乎丧失我的三宝
如果两兵力量相当的时候
正义的一方必将取得胜利
【绎读】
这一章是天下篇中有关于战争的具体的战略和战术思想。
用兵有言:兵家有这样的话。
这是历代以来兵家关于如何用兵的教导。兵家就是现代人讲的战略家,历代都需要战略家,比如抗日战争的战略设计是蒋百里先生。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我不敢主动进攻,而是被动防御。
这个主和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在战略上讲,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不去主动侵略别人,所以是客;一个是在战术上讲,如果敌人主动进攻而我采取守势,那么敌人就会有破绽现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痛击敌人。一般生活之中我们也要采用这样的战略战术,不去主动的招惹别人,不找事,不制造矛盾;假如别人找事、寻衅,也要以静制动。
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敢向前一寸,而是退后一尺。
这跟“善胜敌者不与”类似,不给敌人接触和发力的机会,要留出缓冲和机动空间,寻找胜机,所以要暂时退让。
是谓:这就是。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所以后面就给出一些具体的战术指导思想。
行无行:行军作战,却看不到排兵布阵。
第一个行,是行军的意思。第二个行,是行列的意思。意思是行军布阵,不要有一种让人能窥破的阵列,没有行列可言,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所以就不容易被击败。这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术。
攘无臂:出招之前,隐藏好自己的动象。
与后面扔无敌结合,容易联想: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攘臂,意思是出招之前,要先把袖子撸起来,方便出手。那攘无臂呢?意思是,当我们准备出招的时候,不要让敌人看到出招前的准备,无迹象可寻。
正因为准备工作隐蔽而没有迹象,所以敌人察觉不出来,不知不觉就落入了我们设计好的套路。
扔无敌:击退来敌,眼前似乎没有敌人。
扔是出招击退敌人的意思。扔无敌,意即出招了,但是眼前没有敌人,内心有种平静,所以也就无敌于天下。我们生活之中,应该内心不预设敌人,当然也要注意内心的无形的征兆。这世界上,不存在纯粹有利而无害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如内心有宠辱的感受,但是可以用清静化解于无形,清静为天下正。这是无为。
执无兵:手执兵刃,深藏好自己的利器。
要隐藏自己的大杀器,虽然手中持有兵器,但是不让敌人看出来。这里也理解:心善渊;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内心要有种渊深,要能深藏国家的利器。国家战略是很深的,好比修高铁,这就可以形成高速机动的战略核武器的快速部署。
祸莫大于轻敌:灾祸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这句是一种战略思想。不要轻敌,轻视敌人的力量,就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灾祸,导致亡国亡种。这里可以读出老子对华夏子孙的一种殷切的嘱咐。
轻敌几丧吾宝:轻敌会几乎丧失我的三宝。
如果轻敌就会几乎完全失去我们的宝。这个宝何解呢?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俭不敢先,都是对人民而言的。所以,这个宝,其实就是人民。人民的生命是最大的宝。轻敌就会丧失我们的国土、家园,失去我们家族子孙父母的生命。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如果两兵力量相当的时候,正义的一方必将取得胜利。
抗兵相若,就是两支对抗的军队军力相当,但是哀兵必胜。这个哀兵何解?哀兵,指的是被侵略的、爱好和平的、正义的一方。正因为天道站在正义的一方,人民士氣昂扬悲壮,所以正义的一方必然取得最终的胜利。
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史,我们就应该知道,一个大国要想保卫自己的人民,就必须有深刻的战略和战术思想,还得发展国之利器。手中有刀而不用,跟没有刀是完全不同的氣势。当然这些跟我们现在修身家乡的关系不大了,但是可由此理解和支持国家的战略发展思想。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发展武力,两者相辅相成,否则无以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