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讲:天下篇
第72章——[民不畏威]
【题记】
本章是对国家领导人讲的。我们修之身家乡怎么理解和应用这一章呢?作为一家之长、一乡之长,或者一个公司的领导人,一个部门的领导人,要多为家人、乡亲们与下属着想,真正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家人,尽可能让他们生活好些,自然就会有祥和的氣氛,自然能齐心协力,做事用心,指挥灵活;那么,身体健康、家庭和谐、事业兴旺,也就成为必然。
【正文】
民不畏威
则大威至
无狎(xiá)其所居
无厌其所生
夫(fú)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
自知,不自见(xiàn)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直译】
百姓要是不害怕威权政治,
那么,更大的灾难就要到来了。
不要去逼迫百姓的居所;
不要去压榨百姓的生活。
只有不去压榨百姓,
百姓才不会厌恶统治者。
所以圣人:
自知而不自我表现,
自爱而不自觉高贵,
所以,舍去自见自贵而取自爱自知。
【绎读】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百姓要是不害怕威权政治,那么,更大的灾难就要到来了。
第一个威,威权政治的威;第二个威,就是危害、灾祸的意思。假如老百姓不害怕这种威权、高压的政治,那么大的危险就要到来了。说明侯王不是以清静无为来治理国家,而是采用严苛的政治、法令,而自己食税很多、财货有余、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而百姓生活痛苦,面对社会不公,自然内心充满怨恨。这个时候,高压政策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百姓已经无所畏惧,从法治社会“畏之”到了乱世“不畏而侮之”,所以更大的危险、灾难就要到来了。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了非常明显的征兆。
那应该怎么缓解、逐渐解除这种危险?
无狎其所居:不要去逼迫百姓的居所。
狎,通狭,有狭小而窘迫的意思。居,很重要,安居才能乐业,且要住好,不要让百姓的居所狭小。百姓生活,无非衣食住行,作为生活的基本要素要满足。
《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恒产者有恒心。居所,即恒产之一也。
无厌其所生:不要去压榨百姓的生活。
不要压榨百姓的生活,与百姓争利。厌,有压迫的意思。厭(厌)与壓(压)在繁体字上很接近,意思也接近。犹如梦魇的魇,也是有压迫、压力的感觉。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只有不去压榨百姓,百姓才不会厌恶统治者。
正因为不去压迫百姓的生活,所以百姓才不会感觉到生活压力很大,也就不会厌恶上面的统治者。与“处上而民不重;天下乐推而不厌”,可以互参。意思是一样的。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其实国家领导人天然具备修之于天下的资格,做好了国家管理,他就是天然的圣人。所以,他能看明白以上的情况,让百姓能安居乐业,活的没有压力而开心。因此,他能做到以下两点。
自知不自见:自知而不自我表现。
圣人有自知之明,即使做了对百姓有益的事情,也不会去自我表现,自我夸耀。
自爱不自贵:自爱而不自觉高贵。
懂得爱惜自己、摄生,而不是厚生、贵生、益生。懂得: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以民为本。不把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接地氣,接百姓的人氣,所以就远离了死地,得到长久。
故去彼取此:所以,舍去自见自贵而取自爱自知。
所以要取自知,去掉自见;取自爱去掉自贵。这样,自然不需要威权政治,百姓也不会觉得生活窘迫、压力很大,自然也就全国处于祥和的氣氛,而没有危险的到来。
【旁通】
《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恒产者有恒心。”
《新书》:“故曰:刑罚不可以慈民,简泄不可以得士。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故欲以简泄得士,辟其犹以弧怵鸟也,虽久弗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