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讲:为道篇
第35章——[执大象天下往]
【题记】
这章重点在音乐、美食与大道的对比。一个是刺激形而下的五官七窍,一个是大道的内心感应,两者截然不同。但是大道是永久的,始终怎么用也用不完的,这也是形成了对比。
还有关键一点,执大象。什么是大象?如何才能把握住大象?
从本章可以得到启示,不能开启七窍,受强烈的感官刺激;而应该平淡求道。其嗜欲浅者其天机深矣。
【正文】
执大象
天下往
往而不害
安平太①
乐(yuè)与饵
过客止
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足既
【注释】
① 太:同“泰”,有些版本作“泰”,然而“太”在经典之中含义比“泰”更深,如: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和,又如“太上不知有之”。故保留王弼文本。
【直译】
执守大道,天下都来归顺。
归往而不会受到伤害,安心、顺利、和谐。
音乐与美食,能让过客停下脚步;
而道的描述,很淡很淡而没有味道。
看她却看不见,
听她却听不到,
可是用她却用不完。
【绎读】
执大象:执守大道。
学《道德经》要熟读,自然产生联想。《道德经》与象、大象有关的章句有: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象帝之先、大象无形。从象物精信看,象在物精信之先。象在帝之先。大象呢?可见大象还在象之先,更加玄,更加无形无象。
什么是大象?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天下往:天下都来归顺。
往:往、王、望,谐音;王者,众望所归。
执大象的特征是,天下人都向他靠拢,归附、投奔他。因为大象,是大氣的最高级别的变化,所有人的内心都有感应,都来助他。
往而不害安平太:归往而不会受到伤害,安心、顺利、和谐。
正因为执大象,所以大家都自然的归顺到他的身边,从事合道的事业。而在从事的过程之中,因为他的德行很崇高,所以也有自然的感化能力,大家都相互之间不伤害,两不相伤。
安:心安;平:平坦而没有坎坷;太:通泰,上位者内心谦下柔弱,自然能上下交往而有冲和之氣,团队气氛和谐。
乐与饵过客止:音乐与美食,能让过客停下脚步。
乐:音乐;饵:诱惑的美食。音乐和美食,是视之可见,听之可闻,嗅之有味,所以能让经过的人停下脚步,欣赏和品尝。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而道的描述,很淡很淡而没有味道。
大道无法言传,勉强言之,也是很平淡,没有啥刺激、激励的味道,不会像美食和音乐那样吸引人,让人流连忘返。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乐与饵,形成感官强烈刺激;而大道平淡,在有形的窍上不会有强刺激,但是却可以在无形的窍,心与心相连,形成强烈震撼。
视之不足见:看她却看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所以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不足以看到。
听之不足闻:听她却听不到。
听之不闻名曰希,大音希声。所以用耳朵听,是听不到的,不足以听到。
大道是形而上的,所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这里强调大道跟音乐和美食的区别,似乎有微嘲之意。
用之不足既:可是用她却用不完。
虽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无形无象,却怎么也用不完。
怎么感通大道,取得这个无形的宝藏?我们只需要平时读经背诵,本身就在自然的感应大道。识神熟读背诵《道德经》,元神就自然在感应《道德经》所指向的大道。平时绵绵不勤,自然在内心有所感应;感应积累到一定程度,大脑就会开窍,形成质变。这个质变是落在神上的,神变。
这就是读经和读鸡汤的不同,在于指向的不同。
【旁通】
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