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道德經》微學精講【80】 第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分享美好…

道德經》第十講:為道篇

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題記】

這章老子重點講知行合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行是自然伴隨的。什麼是知?自然明白的,而不是看書得來。紙上得來(前識)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真知)。

 

【正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

事有君

夫(fú)唯無知

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

則我者貴

是以聖人

被(pī)褐(hè)懷玉

 

020715e3ef52c77d7936ca44dd432204【直譯】

我的言,非常容易懂,也非常容易照着去做。

但是天下人沒有能理解我的,也沒有能做到的。

我的言論有宗旨,

我做事情有依據。

但正因為沒有對無的真知,所以也就沒有真懂我的人。

能懂我的人太少了,

能效法我的人就太珍貴了。

所以聖人,穿着不起眼,但是懷有象玉一樣寶貴的真知。

 

【繹讀】

明代王陽明最先提出來講知行合一。朱熹和陸九淵提出來的是先知後行,王陽明則認為知行其實是一回事。我們現在人講的知行合一,指的是,有些人光有知而沒有行,所以要知行合一。與王陽明的思想有一些區別,不去細分。

什麼是知?這個知,指的是真知。這個真知很難解釋清楚,好像是忽然之間明白,不是想出來的。從我讀《道德經》的經歷來看,走在路上,做着事情,根本就沒有去想,忽然明白了一句話或一個字,可以說是恍然之間悟了一點,這個就接近知。既然有知,自然有行。因為明白了也就自然做到了,做到了也就更加明。實踐出真知。實,是落到了實處;踐,是踐行,腳踏實地去行。《道德經》講無,這個時候,對無自然有了理解、真知。無,也就不再縹緲而變為一種特殊的有,將無落在了實處。

所以,不存在光有知沒有行的情況。一般人講的知,其實還是識,還是識神的記憶、理解、思辯;還不是元神自然領悟而來的真知。其特點就是不假思索,自然而來。當然不排除之前一直在思索,在試圖理解。不能不想,又不能多想,想多了耗神,就要知止。經典熟讀背誦之後,自然內化於心,自然在無形之中醞釀出來真知,自然就外化於行了。

學習經典,重在修身。沒有修身的實際體會,光是文字上學經典,說起來頭頭是道,生活之中遇到事情就不堪一擊,亂了分寸,說明還不是真知。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的言,非常容易懂,也非常容易照着去做。

讀老子,熟讀背誦之後就會覺得老子都是大白話,將思維變得簡單了也就理解老子了,所以可以說是甚易知甚易行。比如66章: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這句話很容易懂,也很容易做到吧。不就是取象於自然界的谿谷江海嘛,越低水越多。那人要是越低,大家不就都來投奔你,不就成為王者嗎?

還隱含了一個意思:老子的目的是寫出一本書,讓後人很容易懂,很容易踐行,從而得道。也可見,當時的書都不易知不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但是天下人沒有能理解我的,也沒有能做到的。

但是實際上沒有誰能真正懂的,也沒有誰能真正做到的。捫心自問,我也覺得很難做到,內心總還是有種高傲,真做到謙下還是很難的一個事情,只能說是比原來稍好些。難點在哪裡呢?變化氣質太難了,因為缺少修身實操的辦法。故有實操三法:讀經、靜修、站樁。要有恆心才能苦盡甘來。

經典解讀要服務於百姓,解讀要接地氣。所以現在我的解讀就在將高大上的帝王之學,降級、再降級,降到可以適用於修身家鄉。且努力做到深入淺出,不失老子真意。

 

言有宗:我的言論有宗旨。

宗旨何在?把握住十大主題思想:1積累;2大道;3演化;4善德;5對待;6修身;7無為;8辨正;9天下;10為道。

 

事有君:我做事情有依據。

做事的關鍵,還是:無為、清靜、謙下、柔弱、謹慎、無私、無欲、無事,等等。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但正因為沒有對無的真知,所以也就沒有真懂我的人。

這裡的無知,就是真的沒有知。正因為大家都沒有進入到真知的境界,所以就不懂得我的言的玄妙。歷代人之所以看不懂老子,主要的原因還是前識多,都帶着自己的前識去讀老子,所以見仁見智見佛,就是見不到老子;其次,對文本下的功夫不夠。拋棄前識,不需要藉助任何注釋書,首先要熟讀背誦,下笨功夫,才能精誠感應,自然就有知了。

我讀老子,首先是熱愛,且做到了滾瓜爛熟地背下來了,在心裏自然醞釀成熟,時不時會有所領悟。我用不多的工具書,主要是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讀裏面關於版本的校訂、收集的資料;以及漢典,用裏面的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左民安的《細說漢字》,還有一些關於漢字的微信公號。剩下就是以經解經,融會貫通;《道德經》文本不足以解讀的,用《黃帝內經》《莊子》《周易》《管子》《禮記》等先秦經典,輔助旁通解讀。

 

知我者希:能懂我的人太少了。

希,有物以稀為貴的意思。能懂我的人太少,也自然太珍貴了。所以大家能懂老子,以後都會是稀有的人,也可謂貴人。

 

則我者貴:能效法我的人就太珍貴了。

則,是得法、效法的意思。能夠從我(老子)這裡得法的人,從《道德經》取法並效法的人,就是真正的貴人。什麼是貴?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貴以身為天下。食母,即感應大道,最終以身為天下,修之於天下。能感應大道,自然氣質清靜、厚重、豁達、通透、柔弱、渾然天成等等;所以,貴,是氣質。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所以聖人,穿着不起眼,但是懷有象玉一樣寶貴的真知。

被褐:穿着不起眼的衣服;懷玉:懷裡揣着美玉。

所以歷代聖人,外表樸實無華,就好像是穿着不起眼的衣服;但是內在非常光彩,就好像是揣着美玉一樣。這是比喻,也是實際情況。聖人看着不起眼,但是他的內在是光明的,但是含蓄收斂、光而不耀,一般人看不出來。內在有好東西啊,值得珍惜,值得學習、追隨。

 

【旁通】

《尚書·說命中》:「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論語·公冶長篇》:「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道德經》微學精講【80】 第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