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輕鬆學《易經》:學《易經》好比騎三輪車——《周易》的公理化體系

…分享美好…

640-522

【正文】

一、《易經》的地位

《易經》(《周易》與《易傳》)在東方文化中的地位相當於西方文化中的《聖經》。

《繫辭傳》:「《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傳》佚文曰「得其一,萬事畢」,此帛書《要》子曰「得一而群畢」之遺存。可見「《易》為群經之首」的觀點源自孔子,《漢書·藝文志》「《易》為五經之原」只是沿襲孔子之說而已。孔子以後的兩千多年,《易經》一直為群經之首。馬一浮說:「《易》是聖人最後之教,六藝之原」,「六藝可以該攝諸學,諸學不能該攝六藝。」

黑格爾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事業。」

現代心理學鼻祖之一榮格說:「不列顛人類學會的會長問我,為什麼像中國這樣一個如此聰慧的民族卻沒有能發展出科學。我說,這肯定是一個錯覺。因為中國的確有一種『科學』,其『標準著作』就是《易經》,只不過這種科學的原理就如許許多多的中國其他東西一樣,與我們的科學原理完全不同。」

榮格又說:「談到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

馮友蘭說:「《易經》是宇宙代數學。」

張岱年說:「《易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高典籍。」

【感悟】

當代最尖端科技為電腦和基因,電腦的二進制以及64位系統,生物基因64種氨基酸密碼竟與《易經》64卦暗合,這不是偶然的。孔子盛讚《易經》「與天地准、彌綸天地之道」是名副其實的。《易經》是宇宙人生的密碼。萊布尼茲(1646-1716)認為伏羲的易卦創世說與歐洲基督教的創世說是同一個道理,亦即宇宙一切從陰與陽而來,也就是從01而來。2002514日斯蒂芬·沃爾夫勒姆出版的《一種新科學》一書證明:以01比特流(陰陽)為基礎,可能構造出整個世界。

二、《易經》的歷史與結構

《繫辭傳》: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zhuó]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周禮·太卜》:

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桓譚《新論》曰:

《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繁而殷《易》簡。

又曰:

《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

王充《論衡卷二十八·正說篇》:

夫聖王起,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王,《河圖》從河水中出,《易》卦是也。禹之時,得《洛書》,書從洛水中出,《洪範》九章是也。故伏羲以卦治天下,禹案《洪範》以治洪水。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歸藏〕氏之王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其經卦皆六十四,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究六爻。

傳說伏羲於6500年前畫八卦,並把八卦重疊為64卦,當時沒有文字,只有卦畫無卦辭,《周易》初經或始於伏羲,宋儒謂之先天卦。考古發現,8000年前蕭山跨湖橋文化遺址已經有了六爻卦。

神農號連山氏,《連山》初經或始於神農。

黃帝號歸藏氏,《歸藏》初經或始於黃帝。

夏朝大禹以《連山》初經重卦為《連山》64卦,有卦辭,無爻辭。六十甲子擇日吉凶成為《連山易》外別傳。《連山》八萬言。

商湯伊尹以《歸藏》初經八卦演繹為《歸藏》64卦,有卦辭,無爻辭,多是使用神話語言,與《山海經》類似。《歸藏》四千三百言。

商末周初文王與周公在《連山》與《歸藏》64卦基礎上,益《周易》初經八卦為《周易》64卦,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共計約5016字。(《史記》:西伯「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究六爻」,《易象》是也。東周春秋時期孔子根據《易象》序《易傳》,有一萬五千字。經傳合一,方為《易經》。《易傳》共有十篇,稱作「十翼」。有《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十篇。《周易》古經加《易傳》,共有二萬餘字。(詳見《周易詮釋》第8-1節:論《周易》的不傳秘本《易象》)

《連山易》「類萬物之情」,《歸藏易》「通鬼神」,《周易》「通神明之德」。「夏數得天」,故《連山易》偏重於自然科學;坤為母為腹,《歸藏易》開啟生命科學(《黃帝內經》);《周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為心性之學、社會科學。(詳見《周易詮釋》有關帛書《易》、《說卦傳》、《雜卦傳》解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山東省圖書館對《易》籍總量進行了調查,結果是:據歷代書目統計,見於著錄的民國以前的《易》籍總數約為6000種;1990年以前出版或成書的現存《易》籍為2810種(實際存世量還應高於此數)。研究《周易》的著作數量堪稱世界之最,其主要原因在於《易》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蘊含「性與天道」,聖人把大道濃縮於《周易》經傳中,等待後人去破譯,破譯多少,就表明對大道的證悟有多少。

三、《易經》的解讀要靠先天智慧

其實每個人本來就會《易經》64卦。《易經》屬於根本智範疇。

如果你能把《易經》64卦卦辭和爻辭理解了,你已經與聖賢同伍。

而解讀64卦本來很容易,只是被人為弄糊塗了。

解讀《易經》用的是人本來具有的先天智慧,就好像騎三輪單車,一個小孩不用學就會騎,但是大人卻很難駕馭它,因為大人使用了騎兩輪單車的思維。實際上騎三輪車是不用學的,大人要想恢復其本有的三輪車智慧,只要暫時忘掉自己的知識即可。

學《易》是為道,不是學習知識。

學《易》是用減法,請不要被知識所蒙蔽,知見越多越糊塗。

學知是用加法,陶弘景說:「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

如何獲得全知?答曰:只有無知,方能全知。

無知,指不受現有知見的約束,舍識用根,棄識神而用元神,以此轉識成智。

即使是科學上的每一次偉大的發現,也是科學家敢於放下知見、打破常規意識形態的結果。

故《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四、解讀《易經》的基礎知識

1.釋太極

太極即「伏羲一畫開天」。

《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易》者,象也。」「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說文》引《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這是取「易」字的大篆字形印證「易」的含義。(郭沫若、季旭昇認為:「易」字古文原義為賜酒,引申為變易。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甲骨文「易」原字象兩酒器相傾注承受之形。故會賜與之義,引申之而有更易之義。)

日月上下為易,左右為明。

640-522

2.釋兩儀

兩儀即陰陽。萬物負陰而抱陽。

《易經》用陰爻與陽爻表示陰陽。

爻,《說文》:「爻,交也。」此說明爻是指人的右腦與未知信息的感通,「感應道交」謂之「爻」。

《繫辭傳》:「《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繫辭傳》:「爻者,言乎變者也。效天下之動者也。」此說明卦爻是仿效自然之象以描述未知信息。

《周易》將陰爻稱為六,陽爻稱為九。《連山》和《歸藏》則以八為陰爻,以七為陽爻。蓋七為少陽、八為少陰,六為老陰、九為老陽。《周易》尚變,故用六、九。《連山》《歸藏》占彖,故用七、八。

陰爻:640-523

陽爻:640-524

六,《說文》:「《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帛書《衷》曰:「子曰:《易》之義萃陰與陽,六畫而成章。朻[jiū]勾焉柔,正直焉剛。」六字古文作「介」形,陰爻六數字卦符省作「∧」,正是「曲勾」之形;陽爻「—」,正是「正直焉剛」之形。

3.釋四象

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六七八九。陽進陰退,故七為少陽,九為太陽。八為少陰,六為太陰。

對於《周易》的卦爻,陽爻稱九,陰爻稱六。

沈括曰:「卦爻之辭皆九六,惟《連山》《歸藏》以七八占。」

《連山易》《歸藏易》的卦爻,陽爻稱七,陰爻稱八。

4.釋八卦三爻

八卦為經卦。

八卦有三個爻,三爻法天人地三才,上爻表天,中爻表人,下爻表地。

五、八卦取象

八卦取象歌
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盂 艮覆碗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640-525

640-526

《說卦傳》八卦類象並非孔子原創,它為《連山》《歸藏》《周易》所通用。八卦類象基本是基於經卦組合的陰陽爻屬性而得出的,故卦象的本質是陰陽關係。爻象的本質更是陰陽關係。故《莊子》曰「《易》以道陰陽」。

六、爻象十二公理

《禮記·禮運》:「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繫辭傳》:「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邵伯溫《邵氏聞見錄》「晁以道為予言:嘗親問東坡曰:先生《易傳》,當傳萬世?曰:尚恨某不知數學耳。」爻象十二公理可以模擬一切社會關係,故爻象是禮的數學方程式。

爻是卦的主體,爻際關係是《周易》的主體,故《繫辭傳》以爻象體例為核心。《說卦傳》主要論述卦象以及三易初經,卦象決定於爻象。

爻象體例的先後順序是:中應比正。中大於應,應大於比,比大於正。中應比正定吉凶屬性。卦象、互體、變卦決定於爻象。每一卦的爻象決定於彖傳。

牟宗三先生曾提出關於爻位的五個公理(「六位」公理;「三材」公理;「中」之公理;「當位」公理;「相應」公理)完全符合《易象》之爻象體例。《周易詮釋》擴展為爻象十二公理。

2016年8月《周易詮釋》出版時「十二條公理」業已完成,此後2018年8月首期《周易》研修遊學提出《周易》繫辭口訣:

爻象卦德定凶吉,

卦象互體填繫辭。

註:爻——中應親比正,卦——本變互經別

2018年10月 第二期《周易》研修遊學總結《周易》繫辭口訣:

中應比正斷吉凶,

卦象互體擬辭章,

修德寡過變則通,

初始上窮細參詳。

20214月第四輪坤卦演繹時首次將爻象提煉為「中如忠恕之道」,忠,內也;恕,外也。本爻之象為中,爻際關係為如。

20216月端午遊學同步演繹比卦時,引用《論語》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整個《易經》也是「忠恕」,把兩個「心」都去掉是「中如」。中是本爻之象,如是乘承比應。

1.「六位」公理

八卦重疊為64別卦。別卦一共有六個爻。從下往上數,為初、二、三、四、五、上。

如乾卦六爻分別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坤卦六爻分別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640-527

五行與八卦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兩大公理體系,(見《周易密鑰》第8-2節:試論中國古代科學的兩大公理系統:八卦與五行)中國古人認為時間與空間是一體的。六爻的第一爻稱為「初」,「初」是時間概念。六爻的最後一爻稱為「上」,「上」是空間概念(位)。《周易》時空不二,六爻既是時又是位。《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稱為「時義」。每卦六爻,稱為「時位」。

上爻為宗廟,五爻為天子,四爻為諸侯,三爻為三公,二爻為大夫,初爻為元士。(詳見《周易密鑰》第2-13節:《周易》中的宗廟憲章制度)

秦朝以前夏商周都是封建制度,從秦朝至今都是郡縣制度。大夫的采邑稱為家,諸侯的封地稱為國,天子擁有天下。

范祖禹曰:「自天子至於士,皆有位。在其位則謀其政者,職也。故曰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至於抱關擊柝[tuò],無不各敬其事,則天下之理得矣。」故三爻三公應上爻宗廟,二爻大夫應五爻君主。

2.「三才」公理

亦作「三材」,指天、地、人三極之道。

《繫辭傳》:「《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說卦傳》:「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八卦重疊為六爻後,初、二象徵「地」位,三、四象徵「人」位,五、上象徵「天」位。以此闡釋六爻爻位的人地天三級層次。

3.「中」之公理

64別卦是由下卦(內卦為貞)和上卦(外卦為悔)重疊而成。所以第二爻與第五爻為「得中」,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只有人居於中,在天地之間,上下通達,故人為萬物之靈,此我中華民族尚中之由來。

在整個64卦六爻中,二五最為尊貴。

《繫辭傳》云: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

初爻,多有開始之義。二爻,多數是讚美、讚譽。三爻,多數是多凶、多難。四爻,多為疑惑、畏懼。五爻,多為成功,尊貴。上爻,多有窮盡之義。

六爻六字訣:初慎,二譽,三凶,四懼,五功,上窮。

占斷辭六字訣:初四無咎,二五多吉,三上多凶。

640-528

《周易》之占斷辭絕非隨意為之者。據黃沛榮先生統計,《周易》卦爻辭「吉」字121見,「利」字51見,「咎」字92見,「悔」字33見,「凶」字53見。每卦六爻,其占辭若為平均分佈,則無論吉占與凶占,各爻皆佔百分之16.66;然而就上表觀之,各爻之吉凶顯得極為懸殊。大體言之,二、五爻多吉利,合佔百分之46.60,凶辭僅佔百分之14.05;三、上爻則凶多吉少,吉辭僅佔百分之22.15,凶辭佔百分之61.16;初、四爻凶中求吉類最多,占45.92%。

4.卦主法則

一卦六爻中,公認最為主要之爻,稱之為卦主。有成卦之主與主卦之主兩種類型。

李光地曰:「凡所謂卦主者,有成卦之主焉,有主卦之主焉。成卦之主,則卦之所由以成者。無論位之高下,德之善惡,若卦義因之而起,則皆得為卦主也。主卦之主,必皆德之善,而得時、得位者為之。故取於五位者為多,而它爻亦間取焉。其成卦之主,即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之善,而兼得時位者也。其成卦之主,不得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與時位,參錯而不相當者也。大抵其說皆具於夫子之《彖傳》,當逐卦分別觀之。」(詳見《周易詮釋》第4-14節 《繫辭下傳》第八、九、十章:「《易》之為書」之《彖傳》與爻象體例)

5.爻的運行方向法則

陽上陰下。這是不受外力作用的情況。一旦有應爻、鄰爻作用,可以發生變化。卦也存在運行方向問題,如乾陽上、坤陰下,離火炎上、坎水潤下,震上、巽下,兌澤也下,而艮則止。

6.陰陽異性相吸、同性相斥法則

吳汝綸先生《易說》認為,《易》中凡陽爻之行,遇陰爻則通,遇陽爻則阻。故《大畜》初、二兩陽皆不進,因前臨陽爻受阻;九三利往,以前行遇陰路通。尚秉和先生秉承師說,特為揭明此例,指出這是「全《易》之精髓」(《周易尚氏學》)。驗之諸卦,頗能切合,今當立為一例。

7.相應親比公理

相應親比,即「乘承比應」。「乘承比應」一詞最早出現於宋末元初俞琰的《讀易舉要》,曆元明清近代而沿襲至今,期間鮮有人研究四者之間的力度大小。由於相應力大於親比力,所以「乘承比應」提法是不準確的。

在六爻的相互關係中,由於六爻的爻位、性質(陰爻或陽爻)、遠近等因素,是以有「乘承比應」這四種現象。

1相應:

根據「三才」公理,八經卦三爻上為天,中為人,下為地。所以初爻與四爻屬地有對應關係,二爻與五爻屬人有對應關係,三爻與上爻屬天有對應關係。對應之爻,如為一陰一陽,互相交感,稱為「相應」;如果都是陽爻,或者都是陰爻,不能交感,就稱為「敵應」。爻位的「相應」、「敵應」,在剖析爻象時經常用到,這象徵事物之間的諧和、統一與矛盾、對立的運動規律

相應的分類大概有六個層次:

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陰陽相應有四個層次:相應而得,相應而單向得,靜應,靜應而不得(難以相應)。

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同性則敵應,但也有同性為同德相應的特例。

相應之間爻的阻隔,一個同性爻阻隔力弱,為靜應;兩個同性爻阻隔力強,為靜應而不得(難以相應)。爻辭六爻論阻隔,卦辭卦體不論。

咸卦初六小象傳「志在外」,一個同性爻阻隔,能與九四相應而力弱。而九五《小象傳》「志末也」,有九四、九三重陽阻隔,而與六二難以相應,只能親比上六。恆卦九二「悔亡」,九四「田無禽」,重剛阻隔而不得應,故爻辭不言「恆」。(詳見《周易密鑰》第2-10節 論相應的層次與矢量方向性體例)

2)親比:

比,就是相鄰相近的意思。鄰近兩爻互比,象徵事物處在鄰近環境中的作用與反作用,可通過兩爻的陰陽承乘關係加以分析。

如本身為陰爻,比上爻稱之為順承,簡稱「承」,比下稱之為「乘剛」簡稱「乘」。「乘剛」,象徵弱者(柔者)乘凌強者(剛者)、「小人」乘凌「君子」,爻義往往不吉。二爻五爻的「乘剛」一般不會有凶,中性的「乘剛」稱為「逆比」。

相鄰兩爻,陽下上陽爻「據比」下陰爻,簡稱「據」。這時爻義的凶吉要看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說來,兩爻陰陽當位者為吉,兩爻陰陽不當位者多凶。

640-529

8.應比方向性法則與乾坤三爻偕同體例

應比方向性:或上與下相應,而下與上不應;或者相反;或者上下皆應;等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要考慮卦時與卦義,不可一概而論。

陽爻有上行趨勢,陰爻有下行趨勢。陰陽兩爻相遇則通。陽爻遇陽爻則阻礙,陰爻遇陰爻則阻礙。

乾坤三爻偕同的條件是:

乾坤的主爻中爻,如果有他卦中爻相應,則三爻偕同。

乾坤的上下兩爻,如果有他卦的爻應比,則三爻也偕同。

凡每卦初爻,初得卦體之德,故初爻之時卦體可以有偕同的初級效應;而每個爻位由於受到爻際關係如順比與敵比阻隔的影響,偕同相應最終實現的時位不同。敵比阻隔現象只存在於爻辭所屬的六爻,彖辭卦辭所屬的卦體六爻不存在敵比阻隔現象。

乾卦的用九、坤卦的用六,是基於乾坤三爻偕同,於是六爻全變,故用九為乾之坤,用六為坤之乾。用,通也。(詳見《周易密鑰》第2-12節論乾坤三爻偕同體例)

9.妒合法則

妒合之象是《周易》體例之一,所謂妒合是指爻位的親比和相應之間有爭奪。親比,是相鄰兩爻一剛一柔相親和,剛上柔下是真親比,柔上剛下是乘剛假親比。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兩爻之間一剛一柔相應與,如果同性則相敵。當某主爻既與鄰爻親比,同時又與它爻相應,間爻有同性爻阻隔,這時就出現「妒合」之象。出現「妒合」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妒合」的主爻必須是「物以稀為貴」,多了就沒有必要爭奪了。另外還要考慮卦時與卦義,不可一概而論。(詳見《周易密鑰》第2-1節:論《周易》「爻位妒合」體例)

10.「當位」公理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這時稱得正或當位。

如陽爻居於初爻、三爻、五爻為正。

陰爻居於二爻、四爻、六爻為正。

相反就是不正,不當位。

如既濟卦全爻是正,未濟卦全爻都不正。

11.變卦體例

變卦是本卦的某爻發生變動(陰爻變陽爻,陽爻變陰爻)而產生的新卦。變卦也叫「之卦」,《左傳》《國語》以及帛書《易傳》常用之卦表示爻題。如用乾之姤表示乾卦初九。(詳見《周易密鑰》第2-6節:爻者變也——以變卦釋爻辭的經傳依據)

12.互卦體例

互卦又叫互體,是以重卦去掉初爻和上爻,以中間四爻分作兩卦,看得到什麼卦。以地天泰為例,二三四五爻組成的卦為地天泰的互卦,二三四爻組成兌卦,三四五爻組成震卦。(詳見《周易密鑰》第2-5節:論「互體」為《周易》經傳本有)

640-530

另外互體還有連互與肖卦,以歸妹卦為例,初至四連互睽,二至上連互豐,初至五連互節。肖卦,如頤卦、中孚肖離,大過、小過肖坎,臨卦肖震,觀卦肖艮之類。

互體決定於爻際關係。一般法則如下:

1)凡吉凶屬性只涉及本卦之爻,繫辭只取本卦之象,不取互體之象。

2)凡吉凶屬性只涉及他卦之爻,繫辭可取互體之象。

如若初爻吉凶決定於應四比二,可取互體二至四。若二爻應五比三,可取二至四、三至五互體。其他仿此。

互體、變卦的取象都是決定於爻象體例的。如果爻際關係和上下經卦能夠具足繫辭需要,也不一定要用互體取象的,所以互體、變卦都屬於第二體例。

七、《周易》體例總綱

《繫辭傳》所說的「觀象繫辭」是指河洛、卦序、彖象、爻象、卦象的綜合。卦象由爻象所統,爻象由彖象所統,彖象由卦序所統,卦序由河洛所統。這才是全部的「觀象繫辭」,這才是伏羲、文王、周公本意。

《周易》爻辭,以十二公理為基礎,彖辭《彖傳》統之;六十四卦,卦序統之,以河洛為基礎。其中,卦象的作用只是填充牆而已。《說卦傳》八卦類象是《連山》《歸藏》卦象的遺存,《周易》仍然使用,八卦類象的本質是三爻的爻象。

卦象必須服從於爻象,爻象必須服從於《彖傳》,彖辭必須服從於卦序,卦序服從於河洛。

捨棄卦序之總綱,彖傳之提綱,爻象之公理,被卦象之一葉障目,豈不悲哉!

王弼掃象的初衷,是掃除不合《周易》《易象》體例的卦象理論,保留了全部爻象和合理的卦象。王弼只完成了爻象的六成體例,而王弼之後的1800年,其餘的卦象體例、爻象體例、彖象體例、卦序河洛體例的破譯進展緩慢,甚至連這些體例的名稱都茫然不知。

比如,王弼對互體取象就缺乏研究。互體取象有嚴格的限制條件,其依據在爻際應比(應與)關係。隨意取象,就是泛濫,就應在掃象之列!

《彖傳》是爻辭《小象傳》的提綱。「卦變說」導致《彖傳》徹底崩塌,《彖傳》塌了,爻辭《小象傳》隨之坍塌。於是《周易》經學全部倒塌!

先儒為了解釋《彖傳》的「往來」,發明了各種「卦變說」,最成熟的「卦變說」也只能在一對覆變卦內循環論證。「卦變說」在邏輯上是循環論證、詭辯論。古人邏輯思維不發達,出現「卦變說」情有可原,大部分先儒也懷疑其原理;今人如果繼續信奉它,就是泥古不化,抱殘守缺了。(詳見《周易密鑰》第4-9 論「卦變說」之非——從賁卦《彖傳》說起)

「消息卦」是「卦變說」的基礎之一,只要不破「消息卦」,「卦變說」就仍然存在。「消息卦」屬於《歸藏》範疇,非《周易》體例。(詳見復卦《彖傳》、臨卦《彖傳》、歸妹卦《大象傳》解讀,以及《周易詮釋》第7-3節 :從《雜卦》卦序的整體特徵看其《坤乾》《歸藏》屬性)

《周易》體例與做人相似,能不求人就不求人。用本爻爻象說清楚了,就不必用應爻、卦象、互體、變卦。「卦變說」則是變成了毫無自立,全部是求人,喪失了主體人格。「卦變說」進入經學,影響士大夫的結果就是,在意識形態上喪失了主體人格,所以奴性越來越嚴重。

2000多年來大約有6000大儒前仆後繼的研究《周易》,流傳的著作接近兩千種,《周易》的奧秘只破譯了兩成,還有八成是未解之謎。宇宙人生的奧妙,盡在《周易》。《周易》是歷久彌新的生命體驗,是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泉。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輕鬆學《易經》:學《易經》好比騎三輪車——《周易》的公理化體系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