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讲座重现 | 李守力:周易与孔子思想——孔子悟道与圣人之道《易》的传承

文传君:本文为2016年1月15日晚8-9点在江右国学知行群的讲座,感谢群主弘毅先生的组织,感谢徐治道先生协助整理音频,感谢近500名群友的参与。
李守力:《周易与孔子思想》-1,文化传统,28分钟 

点击收听讲座录音

提示:微信只能发布30分钟以内的录音,本次后半段讲座录音可回复“周易与孔子思想讲座”到“文化传统”公号(微信号:wenhuact)获得,或点击文章左下方“阅读原文”链接在文化传统播客收听。

 

00
序:孔子的思想是什么?

 

我把孔子的思想按其个人成长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早年孔子的思想体现为礼学,

中年孔子的思想体现为仁政,

晚年孔子的思想体现为易道。

 

礼学是儒家的小成法,学有所成谓之史官(今谓之学者);仁政是儒家的中成法,习有所成者谓之君子(君子,堪当君主之子也);易道是儒家的大成法,觉有所成者谓之圣人。

《周易》虽为儒家之大成经典,然而《周易》也有小成、大成之分。所谓小成《周易》就是将《周易》经文(卦爻辞)用于占卜;所谓大成《周易》就是用《易象》领会《周易》经文(卦爻辞),悟得“圣人之意”,与天地共参育。

《周易·系辞上传》: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01
问题
《周易》文本形成略说

原始《周易》由《易经》和《易象》组成。

根据传统文献和考古文献可知,《易经》和《易象》的作者是文王和周公。《易经》有450条系辞组成(64卦辞、384爻辞,用九用六)。

自孔子之后,传本《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易传》(又称为十翼)由孔子晚年依据《易象》编辑完成。

《易传》(十翼)是解释《易经》的文献,由《文言传》《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组成。

《易象》是文王、周公演《周易》的核心秘本(观象系辞、益卦演德,穷理尽性),《易象》不传诸侯,只藏于周王室与鲁大史氏。

《易象》所含内容比传本《易传》多,《易象》为《易传》原始文献,孔子68岁归鲁学《易》是指学《周易》和《易象》。孔子70岁领悟《易象》。因《易象》发现《周易》的象数密码,和“性与天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德义。

孔子一生有两次机会接触到《易象》,第一次是五十岁以后,可惜错过了。第二次是晚年70岁以后,孔子利用这最后一次机会倾其全部心血学习《易象》,传承《易传》。帛书《易传》是未悟《易象》前的说《易》文献,传本《易传》是领悟《易象》之后的说《易》文献。0-24

02
问题
孔子为何编辑《易象》为《易传》?

 

问题来了。孔子晚年为何要编辑《易象》,《易象》有何价值?

《论语·述而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此处的《易》是指《易经》与《易象》,不是单指《易经》。

《左传·鲁昭公二年》:

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鲁昭公二年为公元前540 年,时孔子12岁。这一年春天,晋平公派遣韩起(谥号宣,史称韩宣子)聘鲁,一是此时鲁昭公刚刚即位,晋国作为盟主理应要去祝贺,二是韩起新官上任代替赵武管理晋国事务,也要到鲁国亮个相。根据《周礼·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大史有藏书之职,故韩起在大史处观书。

清华大学的李学勤、廖名春、社科院的郭沂、姜广辉等学者都对《易象》作过考证,认为:孔子之前已经存在《易传》类文献。《易象》决非《周易》本文,而是解《易》之传。今本《易传》的某些部分和《易象》的关系,可能也像已修《春秋》与未修《春秋》一样。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人称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易传》应该是孔子编辑《易象》的结果。

《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孔子晚年68岁归鲁以后学《易》的追悔之言,为什么说“五十以学《易》”呢?因为孔子51岁出仕为中都宰,52岁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这时候的孔子因身居高官是有条件接触《易象》秘笈的,但孔子因公务繁忙,一心想着削弱三桓、堕三都,而无暇顾及《易象》一书了。

《史记·孔子世家》云: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按:古文中的“序”不是创作,而是编辑。所以《易传》是孔子根据原有的《彖传》《系辞传》《象传》《说卦传》《文言传》古文献编辑的。

帛书《要》篇:

“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

细读《史记·孔子世家》之叙事顺序:孔子在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凡十四年而反乎鲁”,即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68岁),“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于是序《书》删《诗》,定正礼乐,随后才记“孔子晚而喜《易》”之事。此孔子68岁以后研《易》之明证。

孔子早年当然学过《易》,不过那是公布于世的《周易》古经,不是《易象》秘本,归鲁以后的年近70岁的孔子当得到了《易象》之后,终于发现了《周易》的密义,孔子后悔早年五十岁左右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到鲁大史氏研习《易象》(五十以学《易》),致使“堕三都”失败,被迫周游列国十四年(此谓之一生之“大过”),“假我数年”或“加我数年”皆追悔之言,晚年的孔子于是废寝忘食地研究《易象》,“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周易》一书时刻不离身,体现了孔子求悟《易象》的迫切之情和补过之意。为了让后人知道《周易》的真谛,孔子晚年把《易象》和学习体会整理为《易传》即《十翼》,《易象》是《十翼》的原始材料。

03
问题
《易传》代表了孔子晚年的最高成就——悟道

 

《论语·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公冶长》: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68岁周游列国之后的某一年最后一次拜见老子。记载见于《庄子·天运》: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yì]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0-25

齐山出土“孔老相见”汉画像石局部

 

孔子对老聃说:“我研修《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自认为很久很久了,熟悉了旧时的各种典章制度(按:小成礼学阶段);干谒了七十二个国君,论述先王(治世)的方略和彰明周公、召公的政绩,可是一个国君也没有取用我的主张。(按:中成仁政阶段)实在难啊!是人难以规劝,还是大道难以彰明呢?”

老子说:“幸运啊,你不曾遇到过治世的国君!六经,乃是先王留下的陈旧遗迹,哪里是先王遗迹的本原!如今你所谈论的东西,就好像是足迹;足迹是脚踩出来的,然而足迹难道就是脚吗!白鷁相互而视,眼珠子一动也不动便相诱而孕;虫,雄的在上方鸣叫,雌的在下方相应而诱发生子;同一种类而自身具备雌雄两性,不待交合而生子。(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本性不可改变,天命不可变更,时光不会停留,大道不会壅塞。(性、命、时、道,即性与天道)假如真正得道,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受到阻遏;失道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都是此路不通。”

孔子三月闭门不出,再次见到老聃说:“我终于得道了。乌鸦喜鹊在巢里交尾孵化,鱼儿借助水里的泡沫生育,蜜蜂自化而生,生下弟弟哥哥就常常啼哭。(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很长时间了,我没有能跟万物的自然变化相识为友!不能跟自然的变化相识为友,又怎么能教化他人!”(感而遂通天下)老子听了后说:“好。孔丘得道了!”(按:大成,易道阶段)

 

《周易·系辞传》:

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子“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孔子确已证悟了《周易》与《易象》之“性与天道”。

 

帛书《要》:

《尚书》多疏矣,《周易》未失也,且有古之遗言焉。

 

(《尚书》多有缺损,《周易》则是完整的,而且有古圣贤的遗言。)

《诗》《书》《礼》《乐》不止百篇,难以致之。不问于古法,不可顺以辞令,不可求以志善。能者由一求之,所谓得一而群毕者,此之谓也。

 

(《诗经》《尚书》《礼经》《乐经》不止百篇之数,难以穷尽天道、地道、人道、四时之变以及君道。不考察《周易》古法,不可能使辞令顺达,不可能求得卦意完美。而有能力的君子可由《周易》这一部经典求之,一经通而群经皆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晚年的孔子把《周易》之学作为“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最高学问,《易》作为五经之原、群经之首,“得一而群毕”,《易》为悟道之阶梯之源,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孔子一生的生命实践证明,《周易》是一部“天人感通”的经典,是走向圣人之路的阶梯。

孔子晚年有一件最重要的未竟事业,就是《易》的传承。《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矣。”帛书《要》:“子曰:吾好学而才闻要,安得益吾年乎?”

 

子思发愿继承祖父的志向,十六岁依据《易传》作《中庸》。但是《周易》既有“心性之学”更有“天道之学”,子思将感通万物与人心的《周易》蜕变为只能感通内心的《中庸》,他把“天道”遗失了。

后世的君子仍然继续以《易》求道,魏晋何晏、王弼以《易》求道谓之玄学,宋代程颐、朱熹以《易》求道谓之理学,明代王阳明以《易》求道谓之心学。

04
问题
从春秋到战国以至于秦:圣人之道的荒废

 

《庄子·天下篇》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译文:
天下大乱,贤王不显,道德分岐,天下人多各得一孔之见而自我欣赏。……可悲啊!百家各行其道而不回头,必定不能相合。后世的学者,不幸不能见到天地的纯真和古人的全貌,道术将被天下所割裂!

秦始皇焚书时间短,只有15年,况且保留了六经之首的《易经》。《易经》是诸子百家之学的根本,到了汉代很快开始复兴先秦文化。

05
问题
圣人之书《周易》奥秘破译的历程略说题

 

《周易·系辞上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朱伯昆《易学哲学史》说:

历代的易学家,从春秋的筮者,到清代学者,都努力寻求卦爻象和卦爻辞间的内在的联系,或者通过对卦象的各种解释,或者通过对卦爻辞的注释,将二者统一起来,以证明《周易》是神圣的典籍,具有完整的奥妙的思想体系,是圣人之书。

《周易》古经有卦符、系辞(卦爻辞)两部分,卦爻辞是依据卦符的卦象得出的,这就是《系辞传》所说的“观象系辞”。

王弼易学以至于程颐、朱熹的一千年间,着重于发挥卦爻辞的义理,而卦象几于失传。朱熹说:

“然观其意,又似直以《易》之取象,无复有所自来,但如《诗》之比兴,《孟子》之譬喻而已。如此则是《说卦》之作,为无所与于《易》。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者,亦剩语矣。故疑其说亦若有未尽者,因窃论之,以为《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于太卜之官,顾今不可复考,则姑阙之。”

 

朱子认为卦象体例掌管于先秦的太卜,如今已经不可复考了。《朱子语录》云:

“卦要看得亲切,须是兼象看,但象失其传了。”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易经》说“四库全书经部,惟易经为最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山东省图书馆对易籍总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据历代书目统计,见于著录的民国以前的易籍总数约为6000种;1990年以前出版或成书的现存易籍为2810种(实际存世量还应高于此数)。研究《周易》的著作数量堪称世界之最,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在前仆后继地探索《易象》“性与天道”的真谛,圣人把大道浓缩于《周易》的卦符与系辞中,等待后人去破译她,破译多少,就表明对大道的证悟有多少。

06
问题
近代经学道统的荒废与复兴

刘大钧先生说过,《周易》有两大难解之谜:一是《周易》64卦的卦序排列规律及其哲理,一是《周易》64卦卦爻辞的“观象系辞”编纂体例。这两个问题困扰了人们两千余年,约有六千大儒为此前仆后继,穷尽毕生精力,迄今仍没有完整系统地还原《周易》的宗旨和体例。

疑古派和破四旧是基于近代国运衰落导致的民族自信心的丧失,时间已有90年。当胡适把《易经》看作是没有意义的巫术后,华夏文化的道统也就远离中国学者的视野。对此,武汉大学丁四新教授说:

经学之衰,莫甚于二十世纪,五经滕口而说,亦莫甚于二十世纪,而《周易》尤巨焉。

 

(一)张岱年和朱伯崑为何说自己对《易经》内容有95%弄不懂

1992129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的易学讨论会上,张岱年先生说自己对《易经》内容有95%弄不懂。并且说,就是开头四个字:“元亨利贞”,就不知道本意究竟是什么,后人有各种猜测,也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正确。易学大家朱伯昆也附和说自己对《易经》最多只能弄懂5%。(见:周桂钿.“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纪念张岱年先生百周年诞辰)

 

(二)《周易》道统修复的尝试——拙作《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

经学之衰,莫甚于自二十世纪初迄今的一百年间,随着疑古派经学观的兴起,传统经学遭遇颠覆性破坏,但也带来了考古、训诂、西方科学等多学科、多元化研究《周易》的新局面。拙作《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两书是在以“经传合观”的纲领下融合“经传分观”的理路,这样既做到了道统的继承,又能“与时偕行”,融通当代文明与科技,以期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用六年时间(2009-2015)严格按照逻辑数理验证《周易》的象辞关系。

07
问题
我解读周易的方法

 

 

1.重新验证先贤已经认证的“观象系辞”体例

2.重新验证先贤已经推翻的“观象系辞”假说

3.重新验证先贤疑似的“观象系辞”体例

4.从五行甲子体系的思维特征发掘《周易》的象数法则

5.所有“观象系辞”体例必须有《易传》的依据

6.利用阅读和大数据筛查技术,验证以上所有“观象系辞”体例

7.“观象系辞”符合率达到90%则确定为《周易》体例

两部著作将传统《周易》经学象数、义理的两大解释理路完全融通为一种体例,筛查《四库全书》《续四库全书》、以及其他《周易》类著作千余种、文史类著作千余种、期刊论文2500余篇,一卦一爻、一字一句验证《周易》经传。

成果如下: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是《周易》经传解读著作。主要内容是用“观象系辞”体例解读《周易》古经的450条系辞,450条系辞(卦爻辞、用辞)九成以上遵循着“一以贯之”的法则。《周易》古经的64卦卦序也符合严密的古代象数逻辑结构。

周易诠释》(三卷)、《周易密钥》(二卷)(共计230万字)将于2016年2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08
问题
附录:《周易》观象系辞体例

 

卦爻辞=爻象+卦象。

爻象为经,卦象为纬。

爻象有爻位之象和承乘比应之象。

卦象有本卦之象、互卦之象、变卦之象。本卦为先,互卦、变卦次之。

【六爻关系法则

1.“六位”公理

2.“三才”公理

3.“中”之公理

4.变卦体例

5.互卦体例

6.“当位”公理

7.乘承比应公理

8.阴阳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法则

9.爻的运行方向法则

10.妒合法则

11.相应方向性法则

12.卦主

 

李守力老师主讲的轻松学《易经》课程已经于2015年5月在文化传统平台按照每周一卦的进度有序进行中,公益公开,简单易学,欢迎大家参与。0-26

轻松学《易经》计划参与方式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讲座重现 | 李守力:周易与孔子思想——孔子悟道与圣人之道《易》的传承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