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轻松学《易经》问答集锦:20150919期

640-17

轻松学《易经》问答集锦:20150919期

 

活动组织:文化传统平台(ID:wenhuact),《易经》学习交流群

答疑老师:李守力

答疑时间:2015年9月19日20:00-21:30

此为问:问1.

此为答:答:

 

问1.请问李老师,您曾在“英老太不堪慈善组织催捐而自杀”一文后评论到:修德不修功,到头一场空。到现在我也不是很理解,为啥一场空呢?不是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另外,那什么又算是修功呢?

答:佛家讲功德圆满,福慧具足。功,是事功;德,是性德。功,是事;德,是理。偏于一方,都有副作用。所以所谓积善,是指事功与性德兼备。具体的法则就是“元亨利贞”四德。功,相当于“利”,就是适宜,行善如果不合时宜,就会有不善之果。

 

问2.随卦,元亨利贞,备此四德,生命力无穷矣。怎么在当下的现实中,做到无咎?严格说,这不是问题,但还是希望李老师能抽空解答,谢谢!

问3.为什么说《易经》是“修德寡过”之书而不是“宿命论”?能否讲的具体一些或举例说明如何修德、如何寡过?

问4.如何运用周易的体例、义理,以及爻辞卦象对实际生活包括处理问题上面进行指导,从而做到“可以无过矣”

答:以上三个问题集中回答,详见下文:

论《周易》“元亨利贞”四德与现实意义:

1992年12月9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的易学讨论会上,张岱年先生说自己对《易经》内容有95%弄不懂。并且说,就是开头四个字:“元亨利贞”,就不知道本意究竟是什么,后人有各种猜测,也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正确。

 

《系辞上传》: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传》和《老子》中的“阴阳”一词是阴先阳后,而不是阳先阴后,这是《归藏》的习惯。阴阳,即坤乾。阴阳一词源于观象,是古人观察昼夜、阴晴、山南山北自然之象的抽象。《周易》则把阴阳之象升华为刚柔之德,“刚柔”,即乾坤。

四象,在《连山》《归藏》时期为“四时”、“四方风”。《周易》则把四象四时升华为“元亨利贞”四德。

“元亨利贞”,先贤谓之四德。四德源于四象。“元亨利贞”四德不是八卦之卦德,而是四象之象德。

《连山》《归藏》主要是观象,到《周易》则由卦象升华为卦德,四象也升华为四德。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地山泽雷风水火,这是八卦的卦象。

《说卦传》第四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xuǎn]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雷风雨日,是卦象;艮兑乾坤,是卦德。殷商时期卦象向卦德转化。

《说卦传》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第七章:“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这是《周易》八卦之卦德。

0-8

《说卦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周易》《老子》所言“德”,并非后天人为设定的道德,而是基于自然法则的自然道德。仁义也是从自然道德衍化出来的。所以《易经》是“修德寡过”之书而不是“宿命论”。

《易经》之占断辞,“吉凶悔吝”是表述吉凶程度的客观性;“元亨利贞”是四德,德从心,表示主观能动性。“元亨利贞”与“吉凶悔吝”不同。在《周易》之前,《连山》、《归藏》只有“吉凶悔吝”,没有“元亨利贞”。卜辞、《归藏》“贞卜”之“贞”虽也训为“正”,实为裁定之义,尚未有德行仁义的元素。《周易》古经始有“元亨利贞”四德,德是用主观能动性来扭转命运、扭转“吉凶悔吝”。孔子在帛书《要》说,《周易》有“古之遗言”,故“乐其辞”、“观其德义”,“君子德行焉求福”、“仁义焉求吉”。在《周易》古经中,“元亨利贞”四德(全部或部分)往往出现于“吉凶悔吝”断辞之前,此正是修德寡过之义也。故孔子在《论语·述而篇》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周易》首次出现“元亨利贞”,象征华夏“人文主义”时代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化进入“轴心时代”。

 

【随卦筮例】【一个坏女人对《周易》的贡献】

在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出生24年前,鲁国发生了一件事情。穆姜是鲁宣公的妻,成公的母亲,她与大夫叔孙侨如通奸,淫乱无德,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叔孙侨如与穆姜阴谋推翻鲁成公,结果失败,穆姜因此被迁东宫。她于是去找史官卜筮。

《左传·襄公九年》是这样记载的:

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大意】

穆姜死在东宫。开始关进去的时候,占筮,得到艮之八,史官说:“这叫做艮之随。随,是出走的意思。您一定要赶紧出去。”穆姜说:“不用了!这卦象在《周易》里说‘随,元、亨、利、贞,没有灾祸。’‘元,是躯体最高的地方;亨,是嘉礼中的主宾相会;利,是道义的总和;贞,是事情的本体。体现了仁就足以领导别人,美好的德行足以协调礼仪,有利于万物足以总括道义,本体坚强足以办好事情。’这样,所以是不能欺骗的。因此虽然得到随卦而没有灾祸。现在我作为女人而参与了动乱。本来地位低下而又没有仁德,不能说是元。使国家不安定,不能说是亨。做了事情而害自身,不能说是利。丢弃寡妇的地位而修饰爱美,不能说是贞。具有上面四种德行的,得到随卦才可以没有灾祸。而我都没有,难道合于随卦卦辞吗?我挑取邪恶,能够没有灾祸吗?一定死在这里,不能出去了。”

结果是:《左传·襄公九年》(公元前564年)“穆姜薨于东宫”,穆姜死在东宫。

我们为什么要以孔子生年为参照系说这件事呢?

因为穆姜当时看到的《周易》文本中的:

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这段文字与《周易·文言》几乎相同。

《乾·文言》: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文言》云“元者,善之长”,此云“体之长”;《文言》云“嘉会足以合礼”,此云“嘉德”,唯二字异,其意则完全相同也。

一般认为《文言》为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所作,孔子晚年编撰易传,或在68岁到72岁之间,即公元前484年至前478年左右。而穆姜于一百年前(公元前575年)已经在《周易》书里看到了这段文字。这证实了孔子“述而不作”,《易传》是孔子根据原有的《周易》资料编撰的。古本《周易》象数与义理本来全备,而巫史重象数部分以卜筮,孔子重德义部分以弘道耳!象数与义理虽有先后,二者皆不可离也!

帛书《要》篇:

子赣曰:“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

【白话】

子贡说:“夫子也相信《周易》的占筮吗?”孔子说:“我占筮一百次有七十次占中了,只有周梁山之占,也必须服从多数罢了!”孔子又说:“《周易》,我把祝卜放在其后,我是观察其中的德性仁义啊。幽赞于神明而通达于筮策数,明了筮策数而通达于德性,就成了史。史巫的占筮,向往而没有达到,喜欢它但却不以为然。后世的人怀疑我孔丘的,或者就是因为《周易》吧!我求其德而已,我与史巫同路而不同归宿。君子靠自己的品德行为去求福,因此祭祀比较少;靠自己施行仁义去求吉利,因此卜筮比较少。祝巫卜筮要放在其后的位置啊!”

“元亨利贞”四德如何入手呢?

元,是事物的本源,看问题,要从本源上把握。亨,是事物的发展,要顺道而行。利,是事物的节奏,要把握时空点。贞,是事物的属性,是有操守。

总之,“元亨利贞”四德是从时间进程、空间范围上整体把握事物。只有扩大视野和心量,超越小我的局限,才能提升智慧。《礼记·中庸》子曰:“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周易的体例、卦爻辞、爻象、卦象、义理,都是效法自然之道,都是天道的体现。学习《易经》,是潜移默化修道的过程,当时看不出具体的名利效用。但是你的智慧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会表现在你的生活中。你不需要拿着经典去比对生活中的细节,经典是体,细节是用。当然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可以占卜,这是短期的指导,同时卦爻辞也会神奇的告诉你,你的德行缺失在哪里,事物的时空点在哪里,看到你的位置在哪里,看清自己,调整自己,才能无咎。

水和食物,一日不可缺,那是养命之源。饮食是滋养生命的,经典是滋养圣贤的,也兼顾百姓应用。

 

问5.上古历法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它与《连山》、《归藏》、《周易》演变的关系?为什么古代重视历法的测量,难道其仅仅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吗?

答:

【49.3】《革卦·大象传》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白话】

象传说:泽中有火,是革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当天命变革之时)制定新历以明天时。

【解读】

○革卦为《周易》第四十九卦,为天命之数(大衍之数)之用。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日。夏以寅月为正月,商以丑月为正月,周以子月为正月。一日之始,夏以天明为朔,商以鸡鸣为朔,周以夜半为朔。正朔和历法,在古人者看来和天命紧密相关。《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秦始皇之前夏商周是封建制度,天子虽然颁布新历法,但各诸侯国由于具有政治军事经济的独立性,可以继续使用祖宗传下来的历法。《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各种历法的“岁首”不同,于是就出现了所谓“三正”。岁首即一年开始的月份,周历规定新年从子月开始,即包含冬至的那个月(相当于现今的农历十一月)为岁首,称为周正;殷历以季冬之月,即丑月(冬至后一月,相当于现今的农历十二月)为岁首,称为殷正;夏历以孟春之月即寅月(冬至后二月,相当于现今的农历正月)为岁首,称为夏正。孔子在《论语》中说“行夏之时”,我们现行的农历,称为夏历。夏历最切合农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尤其有利。从汉武帝到现在,夏历一直在使用。

0-9

元·张理《易象图说外篇·卷上·象数二》

右象天、地、人三才,各一太极。邵康节曰:天开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谓斗柄初昏,建寅之月也),谓之人统,《易》曰《连山》,以艮为首;艮者,人也。(《周易》艮卦六爻,亦以人身取象)。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谓之地统,《易》曰《归藏》,以坤为首;坤者,地也。周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谓之天统;《易》曰《周易》,以乾为首;乾者,天也。注疏家以山能出内云气,地能归藏万物,天能周匝六合,其言乾坤之义然矣,於艮之义则未尽。艮者,万物之所以成终而成始也。人为万物之灵,故主人而言,是知夏尚忠人之义也,商尚质地之理也,周尚文天之象也。三代迭兴,三统异尚,而圣人答颜子为邦之问,则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法天道,行地利,用人纪之义彰矣。斯所谓百王不易之大法也。故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此之谓也。

0-7

历法代表天道,除了指导农业生产,还是国家权力合乎天道的表述。然而历法是基于天文观测,随时变迁。所以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天道表述,那就是三易。

《山海经》有贞木,四季常青,所以贞为固。周朝以冬至为年首,冬季万物封固,生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冬季为贞。这也是为什么《周易》贞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

冬至日一般在阳历12月21日、22日左右,这一天是周朝的正月初一,元旦。现在全世界使用的公历元旦是1月1日,是冬至后的第十天。所以当今的公历非常接近周历,天数在周,《周易》也必然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问6.历法的记述、纪元方式(比如,天干、地支等)与易经的关系?历法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答:天干地支是阴阳五行体系,是术数体系,不属于《周易》经学范畴。《黄帝内经》是汇集上古到战国秦汉的诸多医学成果,保留了古代的诸多历法。这里不做讨论。

9月21日、22日我将在甘肃兰州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论坛做学术报告:《试论中国古代科学的两大公理系统对现代科学的启发》,主题是论述阴阳五行体系与阴阳四象八卦体系的区别和联系。(文传君注:此文亦将于活动结束后在文化传统平台发布)

 

问7.古代非常重视国体的“年号”,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年号”仅仅是为了说着方便吗?其是否也与易经的哪个领域有联系?

答: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问8.李老师的博客文章和交谈过程,给人言简意赅之感,不像很多文章啰里啰嗦不得其要。请问,除了读书多悟得深 等自我修为外,有没有回答问题的思路(我这里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类问题)、原则、或是标准。

答:古代经典的传承是:经传注疏。所以学习和解读的思路是读经、读传、看注疏。一般说来,《传》都是从古经来的。《传》相当于《大藏经》经、律、论三藏的“论”。注解卜筮注疏,经过历代大儒的检验和官方的认证,才能以《注疏》列入典籍。

对于《易经》来说,经是卦爻辞,作者是文王周公;传是《易传》,编辑者是孔子,原作者是周公。注是王弼注,疏是孔颖达注疏。这就是《周易正义》。王弼注、孔颖达疏。

《周易正义》已经把《周易》体例破译了六成,而且《正义》中的错误很少。后来程颐的《伊川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继承了《周易正义》,最多破译不到一成。而朱熹与蔡元定合著的《易学启蒙》推出了陈抟、邵雍的易学成果,这就把《周易》的奥秘推出了一成多。当然,疑古派学者不认同陈抟、邵雍对《周易》元典的解读,认为陈、邵是自己的发挥。

其他《周易集解》虽然保留了汉易象数的成果,诚如王弼所说其中穿凿附会的部分太多,要先把《周易》象数体例离析出来是很难的。里头有六成的伪体例,二成的疑似体例,二成的真体例。其他几百家编入《四库》的易学著作大都如此。

对于伪体例,不能一概否定,是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伪体例,只是针对《周易》经文的“观象系辞”体例而言。

近代、当代的易学著作,除了继承经传注疏的以外,凡是师心自用的著作几乎九成是伪体例。

《周易》有两大难解之谜:

一是《周易》64卦的卦序排列规律及其哲理,一是《周易》64卦卦爻辞的“观象系辞”编纂体例。这两个问题困扰了人们两千余年,约有六千大儒为此前仆后继,穷尽毕生精力,迄今仍没有完整系统地还原《周易》的宗旨和体例。

周易诠释》是《周易》经传解读著作。主要内容是用“观象系辞”体例解读《周易》古经的450条系辞,450条系辞(卦爻辞、用辞)九成以上遵循着“一以贯之”的法则。《周易》古经的64卦卦序也符合严密的古代象数逻辑结构。

此书将传统《周易》经学象数、义理的两大解释理路完全融通为一种体例,筛查《四库全书》《续四库全书》、以及其他《周易》类著作千余种,一卦一爻、一字一句解释《周易》经传,以兼顾普通读者和专业学者都能理解的方式讲解《周易》本义及其所蕴含的结构逻辑。

《周易密钥》是《周易》象数义理研究著作。主要内容是论证“观象系辞”体例的逻辑结构。《周易》确实存在一套完整的卦爻符号结构性语言,其“观象系辞”推演皆依据严谨的逻辑法则。

(文传君注:这两部书共一套五册,出版社正在编辑排版中,将于2016年2月出版发行)

注:以上内容为文化传统《易经》学习交流群组织的语音答疑实录,是轻松学《易经》计划的项目之一,了解计划请点击如下链接,加入学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轻松学《易经》问答集锦:20150919期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