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易經基礎】輕鬆學《易經》:發現《繫辭傳》七例與十一例爻辭的象數奧妙

…分享美好…

640-272

【正文】

繫辭傳》所以謂之「繫辭傳」,是因為《繫辭傳》的主體內容是解釋繫辭即卦爻辭原理的,它們分別是《繫辭上傳》第八章七則爻辭義例、《繫辭下傳》第五章十一條爻辭義例。《繫辭上傳》第八章七則義例(簡稱「七例」)的象數主題是卦爻象原理,義理主題是慎言慎行,關鍵詞是「慎」;《繫辭下傳》第五章十一條爻辭義例(簡稱「十一例」)的象數主題是「貞夫一」、「陰陽合德」,義理主題是安身立命,關鍵詞是「身」。

繫辭傳》云: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易》之序」,一般是指卦象,也包含卦與卦的組合關係,首先是指《周易》六十四卦卦序,另外就是《雜卦傳》卦序、《繫辭傳》的七例爻辭、十一例爻辭、「三陳九卦」,以及《彖傳》的「十二嘆時之卦」等等。

本文主要論述七例與十一例爻辭自身蘊含的象數奧妙,七例與十一例爻辭在整個《繫辭傳》河圖總體結構則屬於北方與東方,詳見《周易詮釋》第4-17節:發現《繫辭傳》的河洛結構。

一、《繫辭傳》七例爻辭

七則爻辭義例位於《繫辭上傳》第八章:

(中孚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乎?」

(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大過)「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謙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乾上九)「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節初九)「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密而不出也。」

(解六三)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以上七則義例是七個卦的爻辭,這七個卦分別是:第61卦中孚、第13卦同人、第28卦大過、第15卦謙、第1卦乾、第60卦節、第40卦解。

《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繫辭傳》將七則爻辭排在一起,其義理核心是「慎」,其背後則隱藏鮮為人知的天道。七例之數,合北斗七星。《連山》、《易本命》七為星。中孚位居七例之首,帛書《易》的第61卦與《周易》61卦同是中孚。帛書《易》作「中復」,六十甲子配六十四卦,乾為甲子,到中孚又為甲子,但中孚尚未走完六十四卦,故曰「中復」。60節卦即六十甲子,28卦大過即二十八宿。

七例之首的中孚義例,帛書《繫辭》的異文透露了真相:

言行,君子之區幾。區幾之發,營辰之斗也。

區幾,是「樞機」的省筆,也是其古文初形。《公羊傳·文公十四年》何註:「北斗,天之樞機,玉衡七政所出。」北斗七星的前三星為天樞、天璇、天璣,故「樞機」是北斗簡稱。

《史記·天官書》:

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

「營」指營室,包括室、壁二宿,代表二十八宿。「辰」指日月合朔。

七例爻辭天象圖

640-271

七例爻辭天象圖組成先王冬至日於南郊圜丘祭天圖。

《周禮·春官·大司樂》:

凡樂,圜鍾為宮,黃鐘為角[jué],大蔟[cù]為徵[zhǐ],姑洗為羽,雷鼓、雷鞀[táo],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

按《繫辭傳》的敘述順序,七例的前五卦自然組成乾天圓圖,又象徵祭天的泰壇圜丘。雲門在天,故祭天的樂舞是《雲門》。1乾甲子為周曆一年之始的冬至,61中孚甲子為《尚書·堯典》所說的「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回歸年(61×6=366),即明年的冬至日。中孚《彖》曰:「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冬至甲子日為曆元,即古代制定天文曆法積算的起始點,如西漢的《太初曆》與《三統曆》就是以元封七年十一月初一冬至日為曆元(故改元太初元年)。首卦中孚有大離象,象徵先王於南郊祭天。郊,取交感之義。中孚,誠信感應之卦也。祭壇圜丘圓形以象天,又名泰壇,取泰卦「天地交」之義也。

61中孚之後是13同人,同人即以燎祭天。《爾雅·釋天》云:「祭天曰燔柴。」《禮記·祭法》云:「燔柴於泰壇,祭天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

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yǒu]燎祀司中、司命、飌[fēng]師、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疈[pì]辜祭四方百物。

禋[yīn],燒柴升煙祭天。孔穎達:「燔柴於泰壇者,謂積薪於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於天也。」「以天之高,故燔柴於壇」,「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達之。」

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八個卦,人唯獨不能接近天,古人觀察到「天體在上,而火炎上」的屬性(還有「乾舍於離,相與同居」的卦位),於是把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燒祭天,正是天在上、火在下的形象。《大象傳》曰:「天與火,同人」,與,應與,古人以火為媒介實現了天人感通、天人相應、天人合一。

看圓圖五卦,乾天之上,中孚大離為日位居天頂,大過大坎為月位居中孚之下,上日下月為「易」。左同人大離為日出東方,右謙卦大坎為月出西方。左日右月為「明」。中央的28大過,左右13同人與15謙卦卦序合數28,皆合二十八宿之數。故帛書《繫辭》言中孚為北斗樞機、營辰之斗。

看最後的60節卦和40解卦,皆十數卦,《連山》、《周易》坤數十,坤為四方。「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周禮注》:「疈,牲胷[xiōng]也。疈而磔[zhé]之。又凡劈物使分析亦曰疈。」節、解二卦卦名,與疈解節牲物完全吻合。60節與40解二卦合數一百,正應「祭四方百物」也。

七例的七卦在象數圖中自然分成六組,前五卦是五組,最後的節、解二卦合為一組,六組與「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相合。

七卦中謙卦似乎與天神、人鬼、地祇的關係不大,然《謙·彖傳》云:「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天地鬼神人,一個也不缺。

所以《繫辭傳》七例爻辭的象數與先王祭天完全吻合。天與人心相應,故《繫辭傳》七例義理的核心為「慎」。慎,心之真也。真,《說文》「僊人變形而登天也」。真,顛也,天也。

《左傳》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論語·述而》:「子之所慎:齊,戰,疾。」齊,通齋。孔子以慎重態度對待的三件事是:齋戒、戰爭、疾病。《論語·子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七例爻辭天象圖組成先王冬至日於南郊圜丘祭天圖。《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冬至圜丘祭天,樂六變,這與七例爻辭在整個《繫辭傳》河圖結構的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位置也是吻合的。

二、《繫辭傳》十一例爻辭

十一條爻辭義例位於《繫辭下傳》第五章:

(《咸》九四)《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困》六三)《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解》上六)《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噬嗑》初九)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jù]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噬嗑》上九)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否》九五)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鼎》九四)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豫》六二)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復》初九)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損》六三)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益》上九)子曰:「君子安其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以上十一條義例是十個卦的爻辭,這十個卦分別是:31《咸》、47《困》、40《解》、21《噬嗑》、12《否》、50《鼎》、16《豫》、24《復》、41《損》、42《益》。

十一例的十卦按《周易》卦序排列為:

上經

12否—(隔三卦)—16豫—(隔四卦)—21噬嗑—(隔二卦)—24復

下經

(隔六卦)—31咸—(隔八卦)—40解、41損、42益—(隔四卦)—47困(隔二卦)—50鼎

《繫辭傳》將十一條爻辭義例排在一起,其義理核心是「身」,其背後則隱藏鮮為人知的地道。

《周禮·春官·大司樂》:

凡樂,函鍾為宮,大蔟[cù]為角[ jué ],姑洗為徵[zhǐ],南呂為羽,靈鼓、靈鞀[táo],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

在七例中1乾和61中孚為冬至甲子,而十一例首卦31咸卦則是夏至甲午,故孔子於咸卦九四曰:「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雲門在天,咸池在地,故夏至祭祀地神使用的樂舞是《咸池》。《雜卦》第31卦與《周易》31卦同為咸卦。咸卦《彖傳》曰:「咸,感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40解、41損、42益合併為一組,故十一例十卦自然分成八組,此與「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相合。

《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yì]埋於泰折,祭地也。」孫希旦《集解》:「泰壇者,南郊之壇也。泰折者,北郊之坎也。泰者,尊之之稱也。壇以言其高,則知泰折之為坎也。折以言其方,則知泰壇之為圓矣。」

泰折,即方丘,又稱為地壇。天圓地方,故祭祀地神的祭台為方形。

640-273

《繫辭傳》十一例方丘平面圖即地壇,上經12否、16豫、24復、21噬嗑四個卦組成方丘,方丘中央放置祭祀用的50鼎。方丘四角的否卦、豫卦、復卦皆含經卦坤土。

地壇又稱方澤壇,今北京地壇是明代所建,完全符合《周禮》規制。地壇按《周禮·大司樂》「澤中之方丘」,在壇四周有方形水渠環繞,名為方澤。《繫辭傳》十一例方丘平面圖由下經的五個卦組成的外圍正是方澤,四角的咸卦、困卦、損卦皆含經卦兌澤,唯獨西南角的解卦含經卦坎水。兌澤為靜水,坎水為動水,北京地壇的方澤西南外側有石雕的龍頭,祭祀時方澤注水,水深至龍口,形成「澤中方丘」。這與西南解卦上震龍下坎水完全吻合。

十一例相隔卦數:3——4——2——6——8——4——2,這正是洛書中的偶數排序。河圖為天文星曆,洛書為九州井田。十一例原本是置於洛書九宮中的。《繫辭傳》十一例象數洛書圖有天子巡狩四方之象。

640-274

中宮為先王,12否卦《彖傳》雲「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象徵草創之初。《說卦傳》雲「帝出乎震」,故先王自中宮入東方震三,得16豫卦,豫卦上震,故居震宮。否卦與豫卦相隔三卦,合震宮三。自東方震宮至南方離宮,得21卦噬嗑,噬嗑上離,故居離宮。自16豫卦到21噬嗑相隔四卦,合途經東南巽宮四。自南方離宮至西方兌宮,得24復卦,復卦「七日來複」,合兌宮數七。自21噬嗑到24復卦相隔二卦,合途經西南坤宮二。自西方兌宮至北方坎宮,得31咸卦,咸卦大象坎,故居坎宮,冬至祭天於「北郊之坎」也。自24復卦到31咸卦相隔六卦,合途經西北乾宮六。自北方回東方,再得40解卦,解卦上震,故居震宮。自31咸卦到40解卦相隔八卦,合途經東北艮八。至此環繞天下一周,在此「損益盈虛」而「與時偕行」也。

然後再南行,得47困卦,自42益卦到47困卦相隔四卦,合途經東南巽宮四。途經西南而返中宮,得50鼎卦,得天命大衍之數五十而鼎立中原也。自47困卦到50鼎卦相隔二卦,合途經西南坤宮二。

以上天子巡狩,皆居奇數陽宮、四正之方。而四隅偶數,皆途經之地也。此陽尊陰卑之義。洛書原本由河圖的奇數演化而來,偶數是後來按河圖數「夫唱婦隨」搭配的(見《周易密鑰·河圖洛書創始與改造蠡測——從伏羲、黃帝到顓頊、大禹》)。河圖本於四象,《繫辭傳》十一例象數洛書圖中的十個卦居於四正,不離河圖四象宗旨也。故《繫辭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所以《繫辭傳》十一例爻辭的象數與先王祭祀地神和巡狩四方之道完全吻合。坤為地為腹,地與人身相應,故《繫辭傳》十一例義理的核心為「身」。身者,知幾通神之器也。祭祀地神,安身通幾之道也;巡狩四方,動身行幾之道也。「帝出乎震」,十一例爻辭在整個《繫辭傳》河圖結構中位於「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東方,與「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吻合。

無論是七例的天道,還是十一例的地道,最終都歸結到人道。這就是《周易》的三才(三極)之道。考古發現最早的圜丘與方丘,見於5000年前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圓形與方形的「積石冢」。在4300年前的陶寺文化遺址中,郊天祭日的天壇位於都城的東南角(冬至日出方位),呈半圓形,象徵著蓋天說的天體形態;而祭地的「澤中之方丘」即社壇,則位於城外西北(夏至日出方位)。從此開創了中原地區後世王朝都城祭天的圜丘在都城南郊、祭地的「澤中之方丘」在北郊的合乎天道的祭祀制度。北京的天壇圜丘(紫禁城東南)與地壇「澤中之方丘」(紫禁城西北)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易經基礎】輕鬆學《易經》:發現《繫辭傳》七例與十一例爻辭的象數奧妙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