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輕鬆學《易經》:困卦第四十七_李守力周易詮釋困卦_澤水困卦詳解

…分享美好…

640-74

輕鬆學《易經
周易詮釋》:困卦第四十七

640-72

【周易經文】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初六:臀困於株木,入於幽谷,三歲不覿。
象曰:入於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無咎。
象曰:困於酒食,中有慶也。
六三: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象曰:據於蒺藜,乘剛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九四:來徐徐,困於金車,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九五: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上六:困於葛藟,於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於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解讀詮釋】
 
【47.1】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白話】
困卦:困窮之時依然通達,(那是因為)守持正固,大人可獲吉祥,沒有咎害。此時有所言,難以見信於人。
【解讀】
○困卦,下坎上兌,澤水困卦。《序卦傳》云:「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升進不止一定遭遇窮困,如佛陀所說「高者必墮」也。《繫辭傳》雲「困,德之辨也」,「困窮而通」,「困以寡怨」。在順境中很難分辨出德行的高低,唯有處於困境中才可見到真君子的面目,故「困,德之辨也」。困境是亨通的根基,在困境中易於消減他怨。
○困,帛書《易》、傳本《歸藏》同,秦簡《歸藏》作「囷」[qūn],囷、困音近通假,或是訛寫。
○困乃梱[kǔn]之初文,《說文》:「梱,門橛[jué]也。」本義指門限,古代豎立於門中以作限隔的短木。梱有限止義,引申而有困窮困極之義。
○升卦以木之生長為喻,困從木,陰爻爻辭多言草木。
鄭東卿曰:兌正秋,坎正北。兌一陰始得秋氣,蔓草未殺,為葛藟。六三,秋冬之交,葉脫刺存,為蒺藜。初六,大冬之時,蔓草霜殺,所存者株木。三陰皆象草木。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困於陳蔡)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7.2】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白話】
彖傳說:困窮,陽剛被掩蔽。面臨險境而心情依然洒脫,如此處於困境而不失亨通的境界,大概只有君子能做到吧!「因為守持正固,大人可獲吉祥」,是說具備陽剛守中的美德。「此時有所言,難以見信於人」,說明崇尚言辭反致窮厄。
【解讀】
○《彖傳》分為四個層面:以卦體、爻義釋卦名,自下至上以觀卦德,觀卦主之德,自上而下以觀卦象。
(一)困,剛揜也:
此以卦體、爻義釋卦名。揜[yǎn],同掩。坎為陽剛,兌為陰柔,是剛卦被柔卦遮掩。二五剛爻皆被上柔所掩,而九二被上下二柔所掩,四五二剛亦被上下二柔所掩,然以九二之困尤甚,故九二為成卦之主,九五為主卦之主。
【從困卦看《周易》的數理科學屬性】
聖人重卦並賦予卦名,遵循了嚴密的數理邏輯,代表了當時的最高科學水平。由於兩千年來儒家重人文輕科學的傾向,致使《周易》中的自然科學屬性幽晦不明,中國易學史從漢朝的象數科學易向魏晉人文義理易發展,此後一直以儒家的義理易為主流,使得《周易》研究的人文性加強,科學性卻被削弱,自宋朝以後國人的科學精神逐漸喪失,發展到明朝因而錯過了文藝復興的大好時機,從那以後中國開始被西方拋到了後邊。了解中國易學發展史,可以從深層次認識「李約瑟難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此前筆者曾以睽卦、蒙卦、蹇卦等為例對重卦的科學性做過闡述,今再以困卦解析之:
《彖傳》曰「困,剛揜也。」揜,同掩。困卦是柔掩蔽剛,陰掩蔽陽。
王弼曰:剛則掩於柔也。
孔穎達曰:此就二體以釋卦名,兌陰卦為柔,坎陽卦為剛,坎在兌下,是「剛見掩於柔也」。剛應升進,今被柔掩,施之於人,其猶君子為小人所蔽以為困窮矣。
李守力按:
若只以陰卦掩蔽陽卦為困卦,那麼陰卦有坤、巽、離、兌,陽卦有乾、震、坎、艮,上下重得十六卦,地天泰、地雷復、地水師、地山謙、風天小畜、風雷益、風水渙、風山漸、火天大有、火雷噬嗑、火水未濟、火山旅、澤天夬、澤雷隨、澤山咸諸卦皆是陰卦掩蔽陽卦,豈非全為困卦乎?
荀爽曰:謂二五為陰所弇也。
李守力按:
九二、九五被陰爻所掩者,非唯困卦,兌為澤、水澤節、坎為水皆是。
總結:
柔掩剛為困的條件是:二五剛爻被柔爻所掩,陽卦被陰卦所掩,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只有困卦。
下坎上兌一旦重為困卦,再去觀象,困窮之義會更明顯:
1.困卦,困窮之義,坎為陷,八經卦獨具困窮之義,故以坎為貞卦。
2.困卦三至上互坎,故困卦含兩個坎卦,困卦的陽爻被陰爻上下全部掩蔽了,井卦與困卦皆是兩個坎卦,井卦以坎陽卦包巽陰卦,非「剛揜」也。
3.馬其昶曰:「坎陽既陷於陰,又居巽離兌三陰之下,故獨為剛所揜。」困卦下坎上兌,下互離上互巽,三個陰卦掩一個坎卦,這是唯一的。
4.鄭玄曰:「坎為月,互體離,離為日。兌為暗昧,日所入也。今上掩日月之明,猶君子處亂代,為小人所不容,故謂之『困』也。」兌為西,日落之方,故為暗昧。故困卦有「上掩日月之明」之象,象徵君子被小人所困。
5.《大象傳》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水在澤下,澤枯無水,有困之象。朱熹曰:「水下漏,則澤上枯,故曰澤無水。」《大象傳》的觀象突出了困的「窮」義。
以上僅從上兌下坎重卦為困的過程,就可發現《易》從象數到義理的精確性、科學性。卦爻、卦象是象數,困窮為義理,這裡邊有陰陽、有數學、有形象、有寓意、有對立、有統一,所以《易》的卦符和卦名就已經具備了科學與哲學的雙層意義,《周易》實為自然哲學。
(二)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自下至上以觀卦德。困卦下坎險上兌說,說,脫也,引申為洒脫、愉悅。困者,君子困窮之時也,困其身,其心何能困哉?困其時,其道何能困哉?惟君子困而不失其所亨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即今之所說「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困卦六爻皆困,陰爻身心皆困,陽爻困而心亨。三陰,六三最困,初六次之,上六又次之。三陽,九二最困,九五次之,九四又次之。
(三)「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項安世曰:「師,貞,丈人吉,無咎」,謂九二也;「困,貞,大人吉,無咎」,亦謂九二也。……卦辭特置「貞」字於「大人」之上,明能堅固元剛以勝天下之變,如師之御眾克敵,是以謂之貞,非以居位得正為貞也,此即《大傳》所謂「貞夫一者也」。師貞於法律,故稱「丈人」;困則貞於道,故稱「大人」。
(四)自上而下以觀卦象:「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上兌為口為言,下坎為加憂,引申為懷疑、不信。人處困境中,周圍人往往不會相信他說的話,故曰「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帛書《繆和》篇、《說苑·雜言》引用困卦卦辭:
帛書《繆和》曰:
·繆和問於先生曰:「凡生於天下者,無愚知(智)、賢不宵(肖),莫不(4下)640-73(願)利達顯榮。今《周易》曰:『困,亯(亨);貞,大人吉;無咎;又(有)言[不]信。』敢問大人何吉於此乎?」子曰:「此[640-75(聖)]人之(5上)所重言也,曰『又(有)言不信』。凡天之道,壹陰壹陽,壹短壹長,壹晦壹眀(明)。夫人道厹(仇)之。是故(5下)湯[囚於]王(呂),文王絇(拘)於條(羑)里,秦[繆公困]於殽,[齊640-76(桓)公]辱於長640-77(勺),戉(越)王句賤(勾踐)困於[會稽],晉文君困(6上)於驪氏。古古至今,柏(霸)王之君未嘗困而能□[□]之任,則遺[□□]也。夫困之爲達(道)也,亦640-78(猷-猶)(6下)[□□□□□□]□[暖之及寒,唯賢者獨知而難言之也。]故《易》曰:『困,亯(亨);貞,大人吉,無[咎;又(有)言]不信。』[亓(其)此](7上)之胃(謂)也。」
《說苑·雜言》曰:
孔子曰:「……吾聞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湯困於呂,文王困於羑里,秦穆公困於殽,齊桓困於長勺,句踐困於會稽,晉文困於驪氏。夫困之為道,從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賢者獨知而難言之也。易曰:『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聖人所與人難言,信也。」
大意為:
繆和問先生:天下之人,不論是愚蠢的、有智慧的、賢良的、不肖的,沒有不願意追求利益顯達富貴的。現在《周易》所說「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敢問「大人何吉於此?」孔子回答說:這是聖人極有分量之言,但人們往往不相信。天道運行是一陰一陽的不斷循環,一短一長的不斷往複,一晦一明的不斷交替。人道也是與此相符合的。所以湯囚於呂,文王拘於羑里,秦穆公困於殽,齊桓公受辱於長勺,越王勾踐困於會稽,晉文公困於驪氏。從古至今,伯王之君,沒有經過困境而能成王者從來沒有。困之道,就像從寒到暖,再從暖到寒,只有賢人自己懂得,但難以說明。所以困卦卦辭說:「困窮之時依然通達,(那是因為)守持正固,大人可獲吉祥,沒有咎害。此時有所言,難以見信於人。」聖人與人們有難言之處,確實如此啊。
《繆和》稱「子曰」,而《說苑》則明確地稱「孔子曰」。兩相對照,可以判定《繆和》此處的「先生」是指孔子。《說苑》所載「夫困之為道,從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賢者獨知而難言之也。」恰能對《繆和》「夫困之為達也,亦猷」後的缺文做一補充,「夫困之為達」可能是「夫困之為道」之訛。
【47.3】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白話】
象傳說:澤里沒有了水,是困卦的象;君子由此領悟處困之時寧可捨棄生命也要堅持實現崇高的志向。
【解讀】
○澤下水何以無水?
困卦上兌澤,下坎水,有澤有水,為何《大象傳》卻謂之「澤無水」?《易》以江河溪流為坎水,湖泊澤海為兌澤。朱熹曰:「水下漏,則澤上枯,故曰澤無水。」朱子所言精確恰當。以愚見,上兌為湖泊,下坎為陷,象湖泊底下產生斷層為地下暗河,澤水滲漏,故「澤無水」。《說卦傳》言兌卦「其於地也為剛鹵」是指水澤乾枯後形成堅硬的鹽鹼地。
高亨曰:「澤中無水,則澤中水草枯,魚類死,水草魚類處於困境,是以卦名曰困。」
「澤無水」不僅會危及水草魚類,更會危及民生,糧食是民生之本,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澤無水」會使整個民生導致困窮。水為生命之源,「天一生水」,腎水為先天之本,「澤無水」也象徵人體的生命遭遇困窮,故曰「君子以致命遂志」。
 
【47.4】
初六:臀困於株木,入於幽谷,三歲不覿。
象曰:入於幽谷,幽不明也。
【白話】
初六:臀部被株木所困,後來滑入幽暗的深谷,三年不得相見。
象傳說:滑入幽暗的深谷,幽暗不光明。
【解讀】
○困卦與習坎相近,然習坎在大過之後,是出險;困在升之後,上六「冥升」,故入困。困之柔爻為小人困於身,困之剛爻為君子困於道。
○臀困於株木:
此言初六本爻之象,喻山野之困。張清子曰:「人之體行則趾在下,坐則臀在下。初六困而不行,坐困之象也,言臀者,況其坐而不遷也。」株木,露出地面的樹根。初爻最下,故為株木。
○入於幽谷,三歲不覿[dí]:
此言初六承二應四之象。處困之時,初六比二則妄動,坎為幽暗為穴,故曰「入於幽谷」。
覿,見也。帛書《易》「三歲不覿」後多一「凶」字。初與四正應,體坎為三,坎反離,離為見,故曰「三歲不覿」,困三歲後得解,故不言「凶」。
鄭汝諧曰:或謂初比二而應四,何困之極?二四雖剛陽,在我者陰暗無所覿,安能遽出於困,三歲言困之久也。
 
【47.5】
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無咎。
象曰:困於酒食,中有慶也。
【白話】
九二:被酒食所困,王者穿戴朱芾即將來臨,適宜讓他主持宗廟祭祀大禮;(現在)前行有兇險,(戒之)則沒有咎害。
象傳說:被酒食所困,有守中之德故有喜慶。
【解讀】
○程頤曰:二以剛中之德困於下,上有九五剛中之君,道同德合,必來相求,故云「朱紱方來」。「方來」,方且來也。「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以行來為義,故以蔽膝言之。「利用享祀」,「享祀」,以至誠通神明也。在困之時,利用至誠,如享祀然,其德既誠,自能感通於上。……諸卦二五以陰陽相應而吉,惟小畜與困,乃厄於陰,故同道相求:小畜,陽為陰所畜;困,陽為陰所掩也。
李守力按:
坎為酒食,需九五坎中,故曰「需於酒食」。困九二坎中,故曰「困於酒食」。九二剛中,君上同德,欲來聘任,故曰「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無咎」,賢哲被困,唯自守至誠,征行則有凶,戒之則無咎。
○翁方綱曰:九二成卦之主爻也,爻辭「征凶」與卦辭「貞吉」正相表裡,以貞則吉,以征則凶。
○來知德曰:此即孔明之事:困酒食者,卧南陽也;朱紱方來者,劉備三顧也;利用亨祀者,應劉備之聘也;征凶者,死而後已也;無咎者,君臣之義無咎也。
【釋「紱」】
巿芾韍紱韠,五字一訓。天子朱紱,大臣赤紱。色深者謂朱,淺者謂赤。
紱,讀[fú],甲骨文、金文、小篆皆作「巿」[fú],《詩經》作「芾」[fú],「紱」為後起字。
巿,《說文》:「韠[bì]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諸矦赤巿,大夫蔥衡。從巾,象連帶之形。凡巿之屬皆從巿。韍[fú],篆文巿,從韋[wéi]從犮[bá]。分勿切。」
〖注〗臣鉉[xuàn]等曰:「今俗作紱,非是。」
段玉裁註:「韠也。韋部曰:韠,韍也。二字相轉注也。天子朱巿,諸矦赤巿,卿大夫蔥衡。卿大夫下當有赤巿二字,奪文也。」
紱(韍),後世謂之蔽膝[bìxī],是遮蓋大腿至膝部的服飾,蔽膝是先秦時期別尊卑等級的標誌。
《乾鑿度》(鄭玄注)曰:
孔子曰:紱者,所以別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南方陽盛之時。)是以聖人法以為紱服,欲百世不易也。故困九五,文王為紂三公,故言困於赤紱也。至於九二,周將王,故言朱紱方來,不易之法也。
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諸侯紱服皆同色。困之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九五「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天子、三公、九卿朱紱,諸侯赤紱。(朱、赤雖同,而有深淺之差。)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亂世,交於小人。又「困於酒食」者,困於祿也。(因其祿薄故無以為酒食。)赤紱者,賜大夫之服也。文王方困,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將錫之朱紱也,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文王雖紂三公,而為小人所困,且進不得伸其職事也,故遂同於大夫。二為大夫也。)至於九五「劓刖」,不安也。文王在諸侯之位,上困於紂,故曰「困於赤紱」。夫執中和,順時變,以全王德,通至羙矣,故曰「乃徐有說」。丘記諸《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結合《說文》與《乾鑿度》的說法,西周貴族命服為:
天子、三公、九卿朱紱(代表中樞),諸侯、大夫赤紱(代表地方)。
(一)《詩經》里的朱芾、赤芾
紱,《詩經》作「芾」。
1.《詩經·小雅·采芑[qǐ]》描述周宣王卿士、大將方叔的穿着「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qiāng]蔥珩[héng]」,與《乾鑿度》「九卿朱紱」合。
2.《小雅·采菽》描述諸侯朝拜周天子,曰「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與《乾鑿度》「諸侯赤紱」同。
3.《小雅·車攻》敘述周宣王在東都會同諸侯舉行田獵的詩,各諸侯「赤芾金舄[xì],會同有繹」,諸侯赤紱。
4.《國風·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毛《傳》云:「芾,韠也。……大夫以上赤芾乘軒。」諸侯、大夫赤紱。
5.《小雅·斯干》「其泣喤喤[huáng],朱芾斯皇,室家君王」,天子朱紱。
以上《詩經》言朱芾、赤芾與《乾鑿度》所言相同。
(二)論朱紱、赤紱取象於坎卦
九二朱紱、九五赤紱,皆取象坎卦,《說卦傳》「坎為赤」。然而,鄭玄、王弼、孔穎達、李鼎祚、吳沆[hàng]、林栗、趙以夫、來知德、陳夢雷、劉沅、李士鉁[zhēn]諸儒皆以互體離為火,火色朱赤解之:
1.鄭玄注《乾鑿度》:孔子曰:紱者,所以別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鄭玄註:南方陽盛之時。)
2.王弼、孔穎達《周易正義》曰:朱紱,南方之物也。赤紱,南方之物。
3.李鼎祚《周易集解》:五應在二,二互體離。離為文明,赤紱之象也。
4.吳沆《易璇璣》:九五「困於赤紱」,或言朱或言赤,則以二五之間同有離體故也。
5.林栗《周易經傳集解》:離南方之卦,其色赤,二與四皆離,故有「朱紱方來」之象。
6.趙以夫《易通》:互離為朱,為絲,朱紱之象。
7.來知德《周易集注》:中爻離,朱之象。又巽繩,紱之象。
8.陳夢雷《周易淺述》:二互三四為離,有朱紱方來之象。
9.劉沅《周易恆解》:九二:朱紱謂五也,互離為朱,在巽股之下,故象紱。九五:互離巽,與二同,故象赤紱。
10.李士鉁《周易注》:離坎之色雜為朱,離為文明,詩曰:朱紱在股。

李守力按:

《周易·說卦傳》以乾為大赤,坎得乾中爻,故坎為赤,朱赤本是火之色,《說卦傳》離為火,是《周易》不遵五行之說也。五行以水為黑,而《說卦傳》以坤為黑,五行以金為白,而《說卦傳》以巽為白,皆與五行不合。五行學說《逸周書》已有,而文王、周公不用,以區別於《連山》干支五行也。王弼言「朱紱,南方之物也」,南方為離,而離為互體,是王弼不僅用互體解易,還參以五行之說,此其「掃象」之疏忽也!

九二,坎變坤,坎為赤,坤為裳,內卦為來,故有「朱紱方來」之象。
先儒以「坎為赤」釋朱紱、赤紱者:
1.張根《吳園周易解》: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坎為赤故。
2.朱震《漢上易》:二坎為赤,乾為衣,往應五,巽蔽膝之象。
3.楊萬里《誠齋易傳》:坎為赤,故為朱紱。
4.馮椅《厚齋易學》引:鄭少梅曰:坎為赤,乾為大赤,二五之爻,乾坎之爻也,故坎象赤紱而九五象朱紱。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學》:巽為繩為紱,坎為赤,巽在二前,故曰「朱紱方來」。
 
【47.6】
六三: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象曰:據於蒺藜,乘剛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白話】
六三,困於石下,據在蒺藜上;回到家室,見不到妻子,有兇險。
象傳說:據在蒺藜上,是說六三乘剛九二;回到家室,見不到妻子,不吉利。
【解讀】
○朱子曰:

陰柔而不中正,故有此象,而其占則凶。石,指四。蒺藜,指二。宮謂三,而妻則六也。其義則《繫辭》備矣。

李守力按:

石指嘉石:六三承九四,有半艮象,故曰石。嘉石制,見噬嗑卦初九「屨校滅趾」解讀。

《周禮》鄭玄註:「嘉石,文石也。」離為嘉為文。六三互離,離得坤中,坤為文,故離亦有文象。乾《文言》「亨者,嘉之會也」,元亨利貞為春夏秋冬,故離為夏為嘉;離上九「有嘉折首」;遯九五變卦離,故曰「嘉遯」;革六二體離,故象曰「行有嘉也」。皆以離為嘉。

蒺藜喻圜土:

據於蒺藜,帛書《易》作「號於疾莉」,據、號形似。六三體坎,坎為蒺藜。習坎卦上六「寘於叢棘」,先儒以為圜土。《詩·小雅·楚茨[cí]》:「楚楚者茨,言抽其棘。」鄭玄註:「茨,蒺藜。」蒺藜與叢棘相類,皆取象坎卦,坎為牢。《韓非子·難言》「尹子穽[jǐng]於棘」,意為尹子囚於獄中。
《周禮·司救》:
司救掌萬民之袤[mào]惡過失而誅讓之,以禮防禁而救之。凡民之有袤惡者,三讓而罰,三罰而士加明刑,恥諸嘉石。役諸司空,其有過失者,三讓而罰,三罰而歸於圜土。
大意:
司救負責[了解]民眾的邪惡和過失,而對之加以責罰,用禮來防禁、挽救他們 。凡民有邪惡的,三次譴責[不改]而後加以撻罰,三次撻罰[不改]而後[由司寇]施加明刑,讓他對着刻有嘉言的石頭學習而知道自己的羞恥,再交到司空那裡罰服勞役。那些有過失的,三次譴責[不改]而後加以撻罰,三次撻罰[不改]而後關進圜土。
《周禮·秋官·司寇》:
司圜掌收教罷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飾,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雖出,三年不齒。凡圜土之刑人也不虧體,其罰人也不虧財。
大意:
司圜負責拘禁不良之民而加以教育。凡危害人的人不讓他們戴冠飾,而寫明他們的罪狀讓他們背在背上,使他們服勞役而對他們加以拘禁教育。能改過的,重罪拘禁三年而後釋放,次一等的罪拘禁兩年而後釋放,輕罪拘禁一年而後釋放。不能改過而逃出獄城的,[抓住了就]處死。[改過者]即使放出來,三年內不得按年齡與鄉民排列尊卑位次。凡拘禁在獄城中而身加明刑的人,不[施加肉刑而]虧損他們的身體;罰服勞役的人,不罰沒他們的財產。
婦人稱寢曰宮:
坎為穴為宮,宮指妻子的寢室。《周禮·內宰》鄭玄註:「婦人稱寢曰宮。」凡居室皆曰寢,《禮·王制》「庶人祭於寢」。「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近乎「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
○《繫辭傳》曰: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孔子解釋說:「困窮於不當的處所,其名必受辱;憑據於不適宜的地方,其身必遭危險。既受辱又遭危險,滅亡的日期即將來臨,哪有可能見到妻子呢?」
李守力按:
六三承九四,攀比九四之名位,故曰「困於石」,「恥諸嘉石」,故曰「名必辱」;六三乘剛於九二,見金夫,乘君子之器,疾據於利,「非所據而據焉」,「歸於圜土」,故「身必危」。六三以柔用剛,體坎為宮,變巽為入,故曰「入於其宮」,變卦大過棟橈,與上六之妻不得應,故曰「不見其妻」,大過有喪葬棺槨之象,故孔子曰:「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韓詩外傳·卷六·第十三章》: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此言困而不見據賢人者也。昔昔者秦繆公困於殽[xiáo],疾據五羖[gǔ]大夫、蹇叔、公孫支而小霸。晉文公困於驪氏,疾據咎犯、趙衰、介子推而遂為君。越王勾踐困於會稽,疾據范蠡[lǐ]、大夫種而霸南國。齊桓公困於長勺,疾據管仲、寧戚、隰[xí]朋而匡天下。此皆困而知疾據賢人者也。夫困而不知疾據賢人而不亡者,未嘗有之也。《詩》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無善人之謂也。
韓嬰認為困六三爻辭是說遇到諸侯遭遇困窮得不到賢人輔助,並以秦穆公、晉文公、越王勾踐、齊桓公為例,他們皆曾遭遇困窮,由於及時得到賢人輔助而成就霸業。
○帛書《繆和》:
繆和問於先生曰:「吾年歲640-78(猷-猶),志□未定,力則不足,[□□□]敢失忘吾者?」子曰:「何(7下)☒□□□□☒(8上)《書》、《春秋》、《詩》語,蓋曰美亞(惡)不紐,而利害異舉。今《周易》曰:[『困於石,據於疾(蒺)]莉(藜),入於亓(其)宮,不(8下)[見亓(其)妻,凶。』何胃(謂)也?」子曰:]「☒(9上)胃(謂)也。疾(蒺)者,疾也;莉(藜),利也。古之君子,亓(其)唯☒☒[□□□□□](9下)☒(10上)[□□]以□[□]□□□□□亓(其)☒(10下)☒(11上)
帛書殘片有「[晉文]君困於驪[氏]」、「趙衰、介[子隼(推)]」、「[疾]據於筦中(管仲)」、「能疾據賢人者」,可知缺文與《韓詩外傳》略同。
殘片還有「且夫知困」、「身困名」、「[非其所]困而困焉,名-□□□而□」、「矣而念-得見」,可知是《繫辭傳》孔子論困卦六三的原始資料。
「困於石,據於蒺藜」,石、蒺藜都是名詞。但是《繆和》訓「蒺」為「疾」,訓「藜」為利,「據於蒺藜」,即疾據於利,意為急於求利,而沒有眼光求賢。處於困境之時,不知道急切的求助賢人,必將走向破家亡國。
 
【47.7】
九四:來徐徐,困於金車,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白話】
九四:徐徐而來,被金車所困,有憾惜,但有好結果。
象傳說:徐徐而來,心愿在下邊,雖然不當位,但是有應與。
【解讀】
○來徐徐,困於金車:
王弼曰:(四)棄之(初)則不能,欲往則畏二,故曰「來徐徐,困於金車」也。有應而不能濟之,故曰「吝」也。然以陽居陰,履謙之道,量力而處,不與二爭,雖不當位,物終與之,故曰「有終」也。
李守力按:
處困之時,陰爻為民眾之困,陽爻為君子之困。初六困于山野,拯困者九四。初六昏冥,「入於幽谷」,比二妄動也;「三歲不覿」,難以見九四也。九四應初據三,初至三體坎有輪之象,故曰「困於金車」。坎為弓輪,九二剛中,故為「金車」。坎得乾中,故為金,蒙六三逆比九二「見金夫」,噬嗑九四「得金矢」,解九二「得黃矢」,皆取坎中之象。
九二的取象是多元的,在初六是幽谷,在六三是蒺藜,在九四是金車,在九五是赤紱。
 
【47.8】
九五: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白話】
九五:王者不能剪除小人而不安,苦於穿赤芾的大人被困不能前往,將會逐漸脫離困境,適宜主持祭祀上帝大典。
象傳說:王者不能剪除小人而不安,說明九五的心志沒有實現;將會逐漸脫離困境,因為剛中理直;適宜主持祭祀上帝大典,可接受上天的賜福。
【解讀】
○劓刖[yì yuè]:
劓刖,本為五刑。劓,削鼻之刑。刖,截足之刑。爻辭取引申義。上六在上遮掩九五,故曰「劓」,六三在下掩蔽九二,故曰「刖」。九五王者尚未剪除上六與六三小人,故象曰「劓刖,志未得也」。
○困於赤紱,乃徐有說:
程頤曰:赤紱,臣下之服,取行來之義,故以紱言。人君之困,以天下不來也,天下皆來,則非困也。五雖在困,而有剛中之德,下有九二剛中之賢,道同德合,徐必相應而來,共濟天下之困,是始困而徐有喜說也。
項安世曰:二、五本非正應,特以中相得,故二之《象》曰「中有慶也」,五之《象》曰「以中直也」。
○利用祭祀:
程頤曰:人君在困時,宜念天下之困,求天下之賢,若祭祀然,致其誠敬,則能致天下之賢,濟天下之困矣。二雲享祀,五雲祭祀,大意則宜用至誠,乃受福也。祭與祀享,泛言之則可通,分而言之,祭天神,祀地祗,享人鬼。五君位言祭,二在下言享,各以其所當用也。
【九五「劓刖」與上六「臲卼」[niè wù]】
九五「劓刖」,《釋文》:「荀、王肅本劓刖作臲640-79,云:不安貌。陸同。鄭云:劓刖當為倪阢。京作劓劊。」漢熹平石經《周易》殘碑《困》上六作640-80劊,又與京本九五同,恐義亦當同。
九五「劓刖」,上六「臲卼」,帛書《易》皆作「貳椽」。竊以為,貳,讀膩,椽,讀緣。貳椽即膩緣[nì yuán],與劓刖[yì yuè]音近假借。陳壽祺曰:「《說文》作槷640-81,蓋劓刖、倪阢、槷640-81,皆一聲之轉。」
臲卼,危旁,從臬[niè]、兀,《說文》:「臬,射準的也。從木從自。李陽冰曰:自非聲,從劓省。」《說文》:「兀,高而上平也。從一在人上。又刖足曰兀。」故「臲卼」源自「劓刖」,加危旁表示危險不安。漢·王符《潛夫論·夢列》:「傾倚徵邪,劓刖不安。」
 
【47.9】
上六:困於葛藟,於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於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白話】
上六:被葛藟藤蔓所困,被動搖不安所困;空口說「生起後悔了」,仍然會有後悔,唯有付之行動才獲吉祥。
象傳說:被葛藟藤蔓所困,是位置不當;生起後悔,仍然有悔,吉祥在行動。
【解讀】
○困於葛藟,於臲卼:
即「困於葛藟[gě lěi],困於臲卼[niè wù]」。《正義》:「葛藟,引蔓纏繞之草;臲卼,動搖不安之辭。」
項安世曰:六三非所當牽而牽之,故為「困於葛藟」;九五非所當乘而乘之,故為「困於臲卼」。此小《象》所謂「未當也」。所處如此,徒用兌口御人,以動而生悔為辭,不肯決然捨去,則又可悔之甚也。…此《彖》所謂「尚口乃窮也」。若能斷葛藟而不牽,辭臲卼而不居,行而去之,吉孰加焉。
李守力按:
上六得正,敵應六三,以柔應柔,蔓引之象,故曰「困於葛藟」。上六乘剛九五,兌為虎為口,危厲之象,故曰「於臲卼」。彖曰「尚口乃窮也」,濟困脫困之道,不在空言,在於實行,故曰「曰動悔有悔,征吉」。
 
【《詩經》中的「葛藟」】
「葛藟」以其纏繞、攀附、蔓延、綿綿的特徵常被西周的文人用做比興之辭。古人的形象思維遠勝於邏輯思維,所以《詩經》與《周易》一樣,都善於用物象做比喻來表達人的情感與思想。
1.《詩經·王風·葛藟》: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sì]。終遠兄弟,謂他人母。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chún]。終遠兄弟,謂他人昆。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葛藟》描述了漂流者在外的遭遇和憂傷。就常理而言,流浪遭遇的苦難多種多樣,難以盡言,然而詩人卻只選擇了得不到父母兄弟關懷的側面,應該說是抓住了根本,流浪的苦難最根本的正在於失去了親情,所以又以葛藟起興,正在於申言這種傷懷與渴望的連綿不斷,悠長不盡。
2.《國風·周南·樛[jiū]木》
南有樛木,葛藟纍[léi]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國風」比興,常以花草、藤蔓、雌鳥、牝獸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類喻男子。其中尤以樹木喻男、花草喻女更為常見。此詩中的「樛木」,象徵青年男子,那麼纏繞樛木的「葛藟」,則象徵他美麗的新娘。南有樛木,葛藟纍之、荒之、縈之(皆纏綿義),以此描述新婚夫婦如膠似漆的幸福情景,這是多麼的傳神啊!這可以說是《周易·咸卦》的另一版本。
3.《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zhēn kǔ]濟濟,豈弟[kǎi tì]君子,干祿豈弟。
瑟彼玉瓚[zàn],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鳶飛戾天,魚躍在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載,騂[xīng]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zuòyù],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莫莫葛藟,施[yì]於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莫莫葛藟,施於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的意思古來認識不一,鄭玄以為求福「不違背先祖之道」(鄭玄箋),高誘注《呂氏春秋·知分》以為「求福不以邪道」。如果結合《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就很好理解了。「條枚」與「樛木」義近,指樹榦,葛藟只有依附於樹榦才能有更好的生存前景,這與《周易·姤卦》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的意義幾乎相同,「以杞包瓜」言求賢,「莫莫葛藟,施於條枚」言求福,求福當有主心骨,不以邪道求福。當晏嬰面對崔杼的淫威,正是引用《詩經》的這段來表達自己的氣節(見【崔杼筮得困卦而娶棠姜】)。
 
【困卦總結】
 
困卦下坎上兌,以二體言之,坎為陽剛,兌為陰柔,是陽卦被陰卦遮掩。以爻象言之,二剛爻皆被上下柔爻所遮掩,皆以陰揜陽,故為困。困卦與習坎相近,然習坎在大過之後,是出險;困在升之後,是入困。
彖曰:「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是故六爻以柔揜剛者凶,而剛之被揜者吉。困卦六爻皆困,陰爻身心皆困,陽爻困而心亨。三陰,六三最困,初六次之,上六又次之。三陽,九二最困,九五次之,九四又次之。

困之三陰喻小人困於立身。升卦以木之生長為喻,困亦從木,困卦陰爻爻辭多言草木。初六在下故曰「臀困於株木」;比二則妄動,坎為幽暗為穴,故曰「入於幽谷」;初與四正應,體坎為三,坎反離,離為見,故曰「三歲不覿」。

六三承九四,攀比九四之名位,故曰「困於石」,「恥諸嘉石」,故曰「名必辱」;六三乘剛於九二,見金夫,乘君子之器,疾據於利,「非所據而據焉」,「歸於圜土」,故「身必危」。六三以柔用剛,體坎為宮,變巽為入,故曰「入於其宮」,變卦大過棟橈,與上六之妻不得應,故曰「不見其妻」,大過有喪葬棺槨之象,故孔子曰:「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上六得正,敵應六三,以柔應柔,蔓引之象,故曰「困於葛藟」。上六乘剛九五,兌為虎為口,危厲之象,故曰「於臲卼」。彖曰「尚口乃窮也」,濟困脫困之道,不在空言,在於實行,故曰「曰動悔有悔,征吉」。
初六為山野之困,智慧不足也;六三為人文之困,德行不足也;上六為困窮之極,修德寡過也。
困之三陽喻君子困於行道。九二體坎,故曰「困於酒食」,君臣同德相應,欲來聘任,故曰「朱紱方來,利用享祀」。賢哲被困,唯自守至誠,征行則有凶,戒之則無咎,故曰「征凶,無咎」。
九四「志在下」而拯困於初六,棄之不能,欲往則畏,故曰「來徐徐,困於金車」,雖「吝」而「有終」。
九五人君在困,不能剪除三、上之小人,故象曰「劓刖,志未得也」;與賢臣九二以中德應,體兌為脫,故曰「困於赤紱,乃徐有說」;人君中正至誠,致天下之賢,濟天下之困,故象曰「利用祭祀,受福也」。
九二為道之不行而困,九四為拯困難行而困,九五為賢哲不來而困。九二「方來」,九四「來徐徐」,九五「徐有說」,此君子處困以自守,漸習而得亨之道也。
君子固窮,困窮之時,固守大道,與道咸感,故九二「利用享祀」,九五「利用祭祀」,以此開民之智,厚民之德,故大人君子小人濟困之道,盡在困卦矣。
 
【崔杼[zhù]筮得困卦而娶棠姜】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見棠姜而美之,美其色也,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齊丁公),臣出自桓(齊桓公),不可。」
武子筮之,遇困之大過,史皆曰:「吉!」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風隕,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困於石』,往不濟也。『據於蒺藜』,所恃傷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無所歸也。」崔子曰:「嫠[lí]也何害?先夫當之矣。」遂取之。
大意為:
棠姜,是齊棠公(實為邑大夫,齊不僭號)的妻子,東郭偃的姐姐。東郭偃是崔杼(崔武子)的家臣。齊棠公死了,東郭偃為崔杼駕車去弔唁。崔杼看到棠姜長得很美,便很喜愛她,想讓她的兄弟東郭偃為他娶過來。東郭偃說:「根據男女辨姓制度,你祖上是齊丁公,我祖上是齊桓公,同姓不可結婚。」
崔杼於是卜筮,得困之大過(即困卦六三爻變),史官們奉承崔杼,都說這是吉卦。給陳文子看,陳文子說:「困卦下坎陽卦、上兌陰卦,今之卦為大過,下坎陽卦變為巽陰卦,坎陽卦象徵夫,變為巽為風,此謂之『夫從風』,上卦兌為毀折,此謂之『風隕』,說明你會有損害,所以不能娶妻。況且六三爻辭說:『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困於石』,前往不會成功。『據於蒺藜』,依靠的會受傷。『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將無所歸宿。」崔杼說:「一個寡婦會有什麼危害呢?這些兇險她原先的丈夫都承擔了。」於是娶棠姜為妻子。
此時還有一個人與崔杼一樣對棠姜垂涎已久,他就是齊莊公,《左傳》接著說:「庄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齊莊公不僅和棠姜私通,還把崔杼的帽子賜給別人,這也太過份了,後來崔杼在家裡殺死了齊莊公。
殺死齊莊公後,崔杼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擁立齊莊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為了鞏固權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趕到太公廟上,派兵內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為盟,表示效忠於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殺了十個人,氣氛十分恐怖。《呂氏春秋·知分》說:
晏子與崔杼盟。其辭曰:「不與崔氏而與公孫氏者,受其不祥。」晏子俛[fǔ]而飲血,仰而呼天曰:「不與公孫氏而與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說,直兵造胸,句兵鉤頸,謂晏子曰:「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則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獨不為夫詩乎?詩曰:『莫莫葛藟,延於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嬰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賢者,不可殺也。」罷兵而去。(另見於《韓詩外傳》《新序·節士》)
大意為:
輪到晏嬰與崔杼盟誓了。崔杼的誓詞說:「不效忠崔氏而效忠齊國公室的,遭受禍殃。」晏嬰低頭飲血,對天盟誓:「不效忠齊國公室而效忠崔氏的,遭受這禍殃。」崔杼很不高興,用矛頂着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頸,對晏嬰說;「你改變你的話。那麼我跟你共同享有齊國;你不改變你的話,那麼現在就殺死你!」晏嬰說:「崔子,你難道沒有學過《詩》嗎?《詩》中說:『密麻麻的葛藤,爬上樹榦桂頭。和悅近人的君子,不以邪道求福。』我晏嬰難道可以通過邪道求福嗎?你才是這樣的人。」崔杼說:「這是賢人,不能殺啊。」於是罷兵而去。
兩年後,即襄公二十五年,《左傳》云:「崔成有病而廢之,有惡疾也。而立明。」崔成乃崔杼原配所生,崔明是崔杼與棠姜所生,崔杼愛屋及烏,立崔明為嫡子,當然也有崔成惡疾在身的緣故。崔明得到舅舅東郭偃、同母兄棠無咎(棠姜與齊棠公的兒子)的支持。在慶封攛掇下,崔成、崔強(崔杼原配所生)殺東郭偃、棠無咎,慶封借平亂之機又殺了二崔,棠姜聞變自縊,崔杼得知家變,「至,則無歸矣,乃縊。」自縊身亡,最終應驗了陳文子的斷言:「『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無所歸也。」
崔明下落如何?當初(至少二十年前)崔杼娶棠姜卜筮得困之大過,大過卦有墓冢之象,《周易·繫辭傳》雲「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左傳》言「崔明夜辟諸大墓(開先人之冢以藏之)」得以出奔魯國。這正如《繫辭傳》所云,《易》「以卜筮者尚其占。……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輕鬆學《易經》:困卦第四十七_李守力周易詮釋困卦_澤水困卦詳解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