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出自《西游记》第八十五回。
这一回目的西游故事 ,很隐晦地说明了孙悟空的妒嫉心,因为太过隐晦,读者往往只顾着欣赏故事情节,忽视了这一部分,这个问题对于修行者来说很重要,本文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心猿木母的对应关系
“心猿”指的是孙悟空,“木母”指的是猪悟能。
《西游记》作为一个修炼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修行的全过程 ,以及在修行中遇到的种种魔难,并且用象征主义手法,描述了克服种种魔难的过程。
“心猿”指的就是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意马“就是指不受自己主意识支配的、乱七八糟的想法。在《西游记》中,白龙马怕大师兄,书中有相应的描述,在电视剧中也有类似的情节表现。为什么?其实就是在讲“心”和“意”的关系,你的心可以控制你的想法,即意。
所以,“心猿”指的是孙悟空。
那“木母”又是指什么?母是母亲,这很好理解,木的母亲?是的,这里的“木母”指的就是“木的母亲”。
这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最核心的概念,“五行”说起。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性质,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关系,五行按这个顺序循环相生。
还有一种说法,“生我者为父母”,那么谁生木呢?水生木。那么,“木母”指的就是水。
又问:为什么八戒为水?
前面说过悟空代表心,八戒代表什么呢?八戒代表欲望,这个不用过多解释,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里都有相应的描述,八戒贪吃、贪睡、好色,活脱脱一个芸芸众生的形象。欲望最强烈的表现就是色欲,对应在身体上,代表着人的肾脏,中医里,肾为水。
心猿是如何妒木母的?
1.悟空的骄傲
前面说过,整部《西游记》,讲的是修行人如何克服魔难,求得正果的过程。
其中,降妖除魔,功劳最大的当属悟空,你看他神通广大,无论什么妖魔,在他那里几乎都能降伏,即便 自力不逮,也能请来佛菩萨降伏,本事是很大的。
可是,孙悟空这个“心君”也有个最大毛病,就是傲气,求名的心很强。学了点本身,就不知天高地厚,梦想“齐天”,佛菩萨也不放在眼里,最后惹下大祸,被压在五行山下,若不是佛菩萨慈悲,他这无期徒刑不知要到何时才能解除。
2.魔难的缘由
话说悟空一行出了灭法国。这个灭法国国王誓愿杀僧一万个,算上唐僧师徒刚好凑数,悟空师徒蒙难,幸亏悟空施展神通,一夜之间剃了灭法国满朝文武的头发,使国王惊惧悔悟,改国名为“钦法国”,渡过了这一魔难。
这么大的功果,以悟空骄傲的个性,难免会生出欢喜心来,书中是这么描述的:
却说长老辞别了钦法国王,在马上欣然道:“悟空,此一法甚善,大有功也。”沙僧道:“哥啊,是那里寻这许多整容匠,连夜剃这许多头?”行者把那施变化弄神通的事说了一遍,师徒们都笑不合口。正欢喜处,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马道:
“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笑道:“放心!
闲言少叙,师徒几人在欢喜中向前。
此时的唐僧,可能应了那句话,“乐极生悲”,心态不稳起来。
正欢喜处,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马道:
“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笑道:“放心!
放心!保你无事!”三藏道:“休言无事。我见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煌,满身麻木,神思不安。”
说不了,又见一阵雾起。那雾真个是:漠漠连天暗,蒙蒙匝地昏。日色全无影,鸟声无处闻。宛然如混沌,仿佛似飞尘。不见山头树,那逢采药人?三藏一发心惊道:
“悟空,风还未定,如何又这般雾起?”行者道:“且莫忙,请师父下马,你兄弟二个在此保守,等我去看看是何吉凶。”
你看他看见山也心惊,看到山势险峻,也“怯怯惊惊”;忽然一阵风起,又“害怕”起来,忽然起了云雾,“一发心惊”。真是花花草草也心惊,狼虫虎豹也心惊,终于引来了妖魔鬼怪!
这一回的回目是“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一个修行人在“禅定”之时应该是一念不生的,即使生出念头来,也要靠 心君去“降伏”,但你看唐僧,一会一个念头,每个念头都让他心惊,心态如此不稳,妖怪能不来吗?
3.悟空的小算盘
最终妖怪如约而至,唐僧派悟空去查看,果然看到一个妖怪坐在悬岩边喷云吐 雾,按理说,孙悟空应该立即降妖才对,但这次心君却不管了。
好大圣,把腰一躬就到半空,用手搭在眉上,圆睁火眼,向下观之,果见那悬岩边坐着一个妖精。你看他怎生模样:炳炳文斑多采艳,昂昂雄势甚抖擞。坚牙出口如钢钻,利爪藏蹄似玉钩。金眼圆睛禽兽怕,银须倒竖鬼神愁。张狂哮吼施威猛,嗳雾喷风运智谋。又见那左右手下有三四十个小妖摆列,他在那里逼法的喷风嗳雾。
行者暗笑道:“我师父也有些儿先兆。他说不是天风,果然不是,却是个妖精在这里弄喧儿哩。若老孙使铁棒往下就打,这叫做捣蒜打,打便打死了,只是坏了老孙的名头。”那行者一生豪杰,再不晓得暗算计人。他道:“我且回去,照顾猪八戒照顾,教他来先与这妖精见一仗。若是八戒有本事,打倒这妖,算他一功;若无手段,被这妖拿去,等我再去救他,才好出名。他想道,八戒有些躲懒,不肯出头,却只是有些口紧,好吃东西。等我哄他一哄,看他怎么说。”
悟空这时想的是,如果这时打死了,会坏了自己的名头。求名!一个修行人,本应是四大皆空,万缘皆断的,在患难之中,生起求名的心来,这一关怎么过?
不但起了求名的心,还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要骗师弟八戒去打先锋,要等八戒吃了亏,自己再出手,这样才可以扬名——还是为了求名。
悟空在很多场合都有求名的心态,一般情况下,会被妖怪嘲笑“不过是弼马温”,悟空此时的行为模式是“大怒”,是的,悟空把名声看得太重,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这是致命的。
所以说,师徒五人的这一难,本不应该存在,但因为悟空的“不正常表现”,坐实了这一难。
5.心猿开始妒木母了
悟空以前方有人家斋僧为由,骗八戒上前,遇到妖怪,大战了一场。
此时的悟空,心里又打起了小算盘。
却说行者在唐僧背后,忽失声冷笑。沙僧道:“哥哥冷笑,何也?”行者道:“猪八戒真个呆呀!听见说斋僧,就被我哄去了,这早晚还不见回来。若是一顿钯打退妖精,你看他得胜而回,争嚷功果;若战他不过,被他拿去,却是我的晦气,背前面后,不知骂了多少弼马温哩!悟净,你休言语,等我去看看。”
此时悟空想的是,如果八戒战胜了,功果就成了八戒的;如果八戒战败了,“却是我的晦气”,前面明明想的是,如果八戒胜了,算他的功果;如果八戒输了,就救他扬名,这才一会功夫,就变了?
八戒得胜了,功劳是八戒的,这好理解,如果八戒战败 了,就成了我的晦气,这如何理解?晦气从何而来?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八戒胜了,以八戒的个性,肯定会在师父面前大肆炫耀一番,吹嘘自己如何厉害,师父本来就偏心八戒,肯定会大加赞赏。以悟空骄傲、求名的个性,本来是自己的功劳,拱手让给了别人,而其中的缘由,自己 又不能说,你说这心猿意马,抓耳挠腮,如何受得了?!
如果八戒败了,那可就更糟糕了,以八戒的个性,就算最后被救出来了,也会在师父面前大肆宣扬其中缘由,师父本来就偏心八戒,师父一生气,念起紧箍咒来,自己怎么受得了,难道不是自己的“晦气”吗!
所以悟空越想越觉得晦气,越想越觉得吃亏,越想越觉得八戒被师父偏袒不对,甚至可能已经怨恨起师父来了,心中放小电影一样看着自己被 师父念咒,终于失声“冷笑”起来。
这还不是“妒嫉心”吗,恨人有,笑人无,别人比自己哪方面强一些,就生出恨意;因为骄傲,自负,更看不得别人出头,抬高了自己,看轻了别人;正因为这个妒嫉心,使兄弟之间生出嫌隙,也才有了后来的“魔主计吞禅”——用“分瓣梅花计”使取经团队四分五裂。
一些补充说明
前面说过,八戒代表欲望,悟空代表心。作为一个普通人,都是为满足欲望活着,我们拼命赚钱养家,也是为了能使自己 过得舒服一点——房子大一点,钱多一点,车好开一点,身材棒一点等等。这些都是欲望的体现,普通人为了这些奋斗一生,把这些当成生命的目的和全部。所以,我们爱八戒胜过爱悟空,这就是为什么唐僧从本能上更偏袒八戒。
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欲望这些东西,是需要最终修去的,修行就是修心,悟空在这一回中的表现不佳,但这只是魔炼的过程。十万八千里,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千难万险去魔炼,那些贪念、妄念、骄傲、妒嫉等等,也正是在这些魔难中逐渐修去的。
一难一造化,一步一修行,师徒五人走过的路,就是成就一个修行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