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里仁篇第四》原文及譯文

…分享美好…

論語.里仁篇第四》

  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孔子說:「鄰里之中要有仁厚的風俗才好,如果不選擇有仁厚風俗的地方居住,怎麼能算有智慧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孔子說:「沒有仁心的人,不能使他長期處在貧困的境地,也不能使他長期處在安樂的環境。有仁德的人無論貧窮或者安樂都能安於天命,有智慧的人更能念念不忘仁德。」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譯文:孔子說:「只有仁者能公正地愛那些該愛的人,也能公正憎惡那些所該憎惡的人。

   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譯文:孔子說:「如果有人立志學仁,他便不會再做惡了。」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譯文:孔子說:「富貴是人人所想要的,如果不該得到而得到,不能去享用;貧踐是人人所厭惡的,雖是不該得到去得到了,也不去拒絕。君子失去仁,哪能成名?因此君子雖在一頓飯的時間也從不違背仁道的,匆忙之間如此,顛沛遊離也如此。」

  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譯文:孔子說:「我沒見過一個真正喜歡仁道的人,會討厭不仁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一個愛好仁道的人,其道德修養是高尚無比的。如果他還會討厭不仁的人,那表示他還不是個真正的仁者。真正的仁者行仁道,不會讓此種不仁的行為發生在自己身上。天下間可有人在一日間奮力於仁道的嗎?我未曾見過有力量不足的。或許有吧!但是我可沒見過!」

   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譯文:孔子說:「凡人都免不了犯過失,但它有一定的類別。例如君子的過失往往由於對人太過寬厚;小人常常由於對人太過刻薄。觀察他的過錯就知道他是不是仁者,是不是君子。」

   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

  譯文:孔子說:「早晨聽懂了人生大道(真理、正路),即使晚上死去也已經沒有遺憾了。」

   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孔子說:「讀書人立志追求人生理想,卻以簡陋的衣服,與粗糙的食物為可恥,那就不值得與他談論什麼道理了。」

   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譯文: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於天下,無所排拒,也無所貪慕,完全與道義並肩而行。」莫:慕。適:通「敵」,排斥。

  又: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人,不會專門對哪些人親近,也不會特定對哪些人疏遠,人與人之間的往來,完全是從道義的方面來講的。」適:通「敵」,厚,親。莫:疏,薄。比:密,從,和。

   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孔子說:「君子內心常常想的是能保持固有的善德,普通人卻一心想保持安樂的處境;君子小心怕觸犯刑法,小人卻貪圖小利,一味地想從別人身上得到恩惠。」

 懷德、懷土:是就環境來講的。

   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譯文:孔子說:「做人處事全以利益來考量,就會招致很多怨恨。」放:依照。

   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譯文:孔子說:「能夠以禮讓來治理國家,何難之有?不能用禮讓來治理國家,這個禮又怎麼樣呢?」

   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孔子說:「不要擔心沒有官位,而要擔心在這個位置上有沒有建樹。不要擔心沒有人了解自己,只要求其為人可知的,拿什麼東西讓人知道(仁義、道德、禮讓,把這些行出去讓人知道。)」

   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參啊!我的道是貫穿萬事萬物,渾然而體的。曾子說:「是的。」孔子出去後,同學們問說:「什麼意思?」曾子說:「夫子的道,其實不過只是忠與恕罷了。」

   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中只有道義,小人心中只知道利益。」喻:知曉、了解、明白。

   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看到有德行的賢人,要想到跟他一樣好;看到德行不好的人,內心要自我反省,是不是跟他一樣?」

   18、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孔子說:「服侍父母時,應該低心柔聲勸諫父母的不是處,如果父母執拗不肯依從我們的意志,仍然要繼續孝敬不違背。即使因此而受勞受苦,也不怨言怨色。」幾:委婉。諫:勸阻。勞:憂愁。

   19、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還健在的時候,為人子女不適宜到太遠的地方去,真不得已要到遠方去的時候,也必須有個固定的處所。」

   20、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說:「在三年里沒有改變父親好的處世原則,可以說是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做女子的不能不記得。一方面為他們得享高壽而歡喜,一方面為他們日漸老邁而擔憂。」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譯文:孔子說:「古時候的人不輕易說話,而恥於自己的行為趕不上自己所說的話語。」

   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譯文:孔子說:「因為自我約束,而在做人處事上有什麼失誤,那是很少有的。」

   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文:孔子說:「有道的君子說話謹慎、緩慢,但是做事卻很敏捷。」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德行是不會孤單的,它必定得到人們的親近與支持。」

   26、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譯文:子遊說:「服侍君主,若是過於接近,就會招致侮辱;對待朋友,若是過於親密,就會漸漸疏遠。」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里仁篇第四》原文及譯文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