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論語.顏淵篇第十二)原文及譯文

…分享美好…
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請教如何行仁。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慾,回歸天理良心,便是仁了。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能剋制私慾回歸天理良心,全天下就都契合仁道了。所以要做到仁,是要由自己身上下工夫,豈是由別人呢?」

顏淵說:「請問其細目如何?」

孔子說:「不合禮節的不看,不合禮節的不聽,不合禮節的不說,不合禮節的不做。」

顏淵說:「顏回我雖然不聰敏,但是願意奉行夫子的這些話。」

   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仲弓請教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說:「走出家門要像要去晉見大人物一般敬慎;差遣人民要像主持大祭一樣鄭重。自己所不願意的事物不要加諸於別人。這樣可以做到在機關團體內沒有人怨恨,在家裡也沒有人怨恨。」仲弓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但願意服膺這些話。」

   3、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譯文:司馬牛請教如何行仁。孔子說:「仁人說話都非常謹慎,不輕易發言。」司馬牛再問:「說話非常謹慎,不輕易發言就合乎仁道了嗎?」孔子說:「這是很難做到的,如果做某件事,能不苟且敷衍,說這事時,能不有所克制而輕易發言嗎?」

   4、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譯文:司馬牛向孔子請教怎麼樣才算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也不恐懼。」司馬牛不明白再問:「不憂愁也不恐懼,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從內心省察,一點也不愧疚,還有什麼憂愁恐懼的?」

   5、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譯文:司馬牛很憂愁,說:「別人都有兄弟,就是我沒有。」子夏說:「我聽到的說法是,死生各有命運,富貴由天安排。君子態度認真而言行沒有差錯,對人謙恭而往來合乎禮節。四海之內的人都可以成為兄弟———君子又何必擔心自己沒有兄弟呢?」

   6、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譯文:子張請教明見的道理,怎麼樣才看得明白。孔子說:「日積月累的讒言與急迫切身的毀謗,在你這裡都行不通,你可以說是有明見的。日積月累的讒言與急迫切身的毀謗,在你這裡都行不通,你可以說是有遠見的。」

   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子貢問夫子治國的道理。孔子說:「民生重要的糧食要充足,保家衛國的軍備也要充足,然後施以教化,取得人民的信任不背離。」子貢再問:「如果迫不得以,要去掉一項,先去掉這三項中的哪一項?」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以,還要去掉一項,那要先去掉剩下的二項中的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難免一死,但如果失信於人民,是不能夠自立的。」

   8、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譯文:棘子成說:「君子只要有質樸就夠了,要文飾做什麼呢?」子貢說:「先生這樣談論君子,令人感到遺憾!須知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如果文飾就像質樸一樣,質樸也像文飾一樣,那麼去掉文飾的話,虎豹的皮就像犬羊的皮一樣了。」

   9、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譯文:魯哀公問有若說:「年成不好,國家用度不夠,怎麼辦?」有若回答說:「為什麼不實行徹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稅呢?」哀公說:「現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用,怎麼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麼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麼又會夠呢?」

   10、子張問崇德辯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譯文: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增進德行與辯別迷惑。孔子說:「以忠誠信實為原則,認真實踐該做的事,這樣就能增進德行。喜愛一個人希望他活久一點,厭惡他的時候又希望他早些死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這樣就是迷惑。(正如《詩》所說的:)『即使不是嫌貧愛富,也是喜新厭舊。』」

   11、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齊景公詢問孔子有關治國的道理。孔子回答說:「國君行君道,臣子行臣道,父親行父道,為人子行子道。」齊景公說:「說得對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那時雖有俸祿可得,我豈能安心享用呢?」

   12、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譯文:孔子說:「話說一半就可以斷明訟案使人信服,這是仲由的本事。子路着實忠信,答應的是不留隔夜。」

   13、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譯文:孔子說:「審判訴訟案件,我與別人差不多。如果一定要有所不同,我希望使訴訟案件完全消失。」

   14、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譯文: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在職不懈怠,辦事公忠。」

   15、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譯文: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就可以不離經判道了。」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助長別人的壞事。小人卻相反。」

   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譯文: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有關政治的道理。孔子回答說:「政治就是要端正,你以身作則,誰敢不正?」

   18、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譯文:季康子因為盜賊太多而煩惱,向孔子請教對付的辦法。孔子回答說:「如果你自己不貪求財富,就是有獎勵,他們也不會去偷竊。」

   19、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譯文: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有關治國的道理,他說:「如果殺了無道的惡人,以警戒人民,使人民歸向有道。這種做法如何?」孔子回答說:「你治國政,幹嘛要用殺呢?你有心要讓人民善良,人民就會善良。在上位的人的行為如風,人民的行為如草,草會隨風仆倒的。」

   20、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譯文:子張向孔子請教有關士的道理:「要如何做才算所謂的「通達」?」孔子說:「你所謂的『通達』是什麼意思?」子張回答說:「在鄉鄰必聞名,在家族必聞名。」孔子說:「這是聞名,但未必通達。講通達必須是心地正直而愛好道義,與人談事情,能仔細聽人言,觀看人之容色,謙卑自牧,能如此則在鄉鄰必通達,在家族必通達。講聞名,則外表以仁作幌而行為卻違反仁,而且自以為是,肆無忌憚。如此則在鄉鄰必聞名,在家族必聞名。。」

   21、樊遲從游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譯文:樊遲陪同孔子在舞雩台下遊憩時,說:「膽敢請教如何增進德行,消除積怨與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先努力工作,然後再想報酬的事,不是可以增進德行嗎?批判自己的過錯,而不要批判別人的過錯,不是可以消除各怨嗎?因為一時的憤怒就忘記自己的處境與父母的安危,不是迷惑嗎?」

   22、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斯言!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譯文: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做到仁。孔子說:「要能夠愛人。」他再請教如何算是明智。孔子說:「去了解別人。」樊遲沒有聽懂。孔子說:「舉用正直的人,卻除邪曲的人,能使邪曲的人變正。」樊遲仍然不能意會,退出了下來,幾天後去見子夏,說:「前幾天我去見老師,向他請教如何算是明智,老師說,『舉用正直的人,罷黜邪曲的人,能使邪曲的人變正。』這怎麼說呢?」子夏說:「這句話真是含義豐富啊!從前舜統治天下時,在眾人之中選用好人,當他舉用一個皋陶出來,不正的人便遠離了;湯統治天下時,在眾人中挑選好人,當他舉用了伊尹,不正的人便遠離了。」

   23、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譯文:子貢請教交友之道。孔子說:「朋友有過錯,要忠心勸導他,如果真的不聽就停止,否則不但無效,還會惹來侮辱。」

   24、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曾子說:「有道德學問的人拿文章學術來跟朋友聚會,藉著朋友間的鼓勵成全,以促進德行的增長。」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論語.顏淵篇第十二)原文及譯文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