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向孔子問道》9、樂與生活趣味(傅佩榮》

…分享美好…

向孔子問道》9、樂與生活趣味(傅佩榮

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是有關音樂,樂與生活的趣味。我們談到孔子的人文教育,裡面主要的內容就是詩以及樂,當然還有我們後面要談的部分,有關宗教信仰的部分。那麼在有關樂呢?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學過音樂,有一段資料非常有趣,他向老子學習禮,向師襄學習樂。師襄是瞎子,孔子向他學樂的時候,孔子很年輕。他彈一首曲子,彈得很好,很快就讓老師滿意了,老師跟他說,你換一首曲子。孔子說不行,我只是懂得他的旋律怎麼彈,我還不了解它的技術如何表達。譬如我現在學一首曲子,旋律都對了,技術的抑揚頓挫,我不一定掌握到。老師聽了就說,好!繼續彈。彈一段時間,發現他抑揚頓挫,這種所謂的特殊技藝都非常純熟,老師就跟他說,你換一首曲子吧。孔子說不行,我雖然了解他的技巧了,但是還不了解這首曲子的用意。因為古代好好的不會隨便寫一首曲子,一首曲子一定有它的用意,就是我為什麼要寫這首曲子,到底有什麼想法在裡面。老師聽了,覺得這個學生很特別,讓他繼續學吧。他就再彈了好幾天,彈得實在太好了,老師就跟他說,你趕快換一曲子吧。孔子說不行,我現在了解它的用意,但是還不了解這首曲子所描寫的人長什麼樣子。老師師襄是一個瞎子,聽到學生說還要把這首曲子描寫的那個對象,那個角色,長什麼樣子,他都想說透過演奏把它揣摩出來。這個,老師都很難想象,老師只好讓他再彈了。又過了幾天,孔子說了,我現在知道這個人長什麼樣子。這首樂曲所歌頌的這個人長得瘦瘦的,黑黑的,高高的,眼睛看着遠方,好象在牧羊一樣,如果不是周文王,那會是誰呢?這首曲子的名字三個字,《文王操》。操是操練的操,是古時候樂曲的名字,《文王操》。所以,一個學生學一首曲子,就可以把它學到這種程度,老師就避開教師的位置,向孔子鞠躬。他不是只學一首曲子,像他這麼用功,像海綿一樣,所以好東西全部吸收了。

   一個偉大的人,他一定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偉大的人有很多種,有些人不見得是我們很認同的,但是也可以參考,像拿破崙。拿破崙說,他年輕的時候,抓到任何書都如饑似渴,把它念完。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這種經驗,年輕的時候,抓到什麼書,如饑似渴把它念完。我們小時候念書,像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是在棉被裡面偷念,抓到之後廢寢忘食。跟孔子比起來,我們差得很遠,因為他能夠學而不厭,能夠不會覺得說厭煩。所以他把這種學好之後呢?就變成自己的一種特殊的能力了。談到人的能力,假設你可以演奏樂器,那真是不可多得的能力。今天心情不好,不一定要彈鋼琴,拉小提琴這種複雜的樂器。我有個女兒,她小時候學鋼琴,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壓力。因為小孩子開始彈,都彈得不太上道,等她彈得好了,我的音樂感喪失了一半。她後來又學小提琴,也不好聽,因為小提琴學會了我的音樂感都快喪失光了。音感就是說,聽到一個音就知道大概是什麼音,音差八度,你怎麼去換?隨便點一個音都可以聽出來,叫做絕對音感,所以練習這種樂器很辛苦。那麼孔子呢?他以此為樂。反正孔子小時候家裡很窮,也沒有什麼生活保障,什麼都沒有,必須統統靠自己,反而讓他努力地學習,統統學得非常的徹底,結果變成自己的能力,他後來生平裡面,很多不幸的遭遇,他都可以用音樂來化解。古代的人對於音樂有一個大概的解釋,他分三個字,叫做聲、音、樂,三個字。第一個講聲,動物發出的也是聲,打雷的聲,鳥鳴的聲,犬吠的聲,人也一樣。但是人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人可以發音。音跟聲怎麼不一樣?你看音這個字,底下加一個心,就變成意思的意了,只有人發出來的聲可以表達意思,其他動物發出來的聲只是本能的表現。要不然就是求食,要吃,要找東西吃,互相呼喚,要不就是求偶,互相來搭配,它不可能傳達其他的意思,說今天天氣很好,我心情很愉快,動物傳達不了。人不一樣,人的音就是說,我把聲加以調節,像我們中國人有四聲,外國人就聽不懂。以前有人介紹一個美國學生來學中文,學了一個多月就跑來抱怨,說中文真難啊。我說不會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講中文。我就問他,你覺得哪裡最難?他說,你們四聲,搞不清楚。所以他學了快一個月,還弄不清楚三個字,你好嗎?你媽好,媽你好,我們是有四聲的。所以他說,外文比較容易,像英文,一個字一個意思,位置不一樣,意思差不多。所以為什麼學中文比學英文要更難,我們覺得學英文很難,他們覺得學中文更苦,相對來說,英文還是比較容易的。假設我英文不好,跟外國人做生意,久而久之,他也知道我在說什麼。好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這也算英文,他聽得懂。你跟他說好多人,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他也聽得懂,所以說英文是比較容易。那中文的話,你位置不一樣,你好嗎?就差別很大。所以這個音,就是你能夠透過聲,來表達特定的意思。每一種民族自己的言語,語言,都靠不同的音的方式來組合,但是這還不夠,還有樂。樂怎麼來的呢?內心情感太豐富了,所以這個音發出來之後就要拉長,我們說一唱三嘆。對不對?唱歌就是把音拉長。我們說,一句話講完了,他唱了三分鐘,為什麼?你還是喜歡聽他唱,迴旋反覆,這個主旋律如何去節奏,一起配合,聽起來,氣氛就不一樣了。所以孔子說過一句話,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個樂只有人類可以欣賞,可以享受。有時候我們聽別人演唱男高音,根本不知道他的內容在講什麼,像帕瓦羅蒂這些男高音。我自己曾經為了喜歡聽意大利的這些男高音唱歌,想學意大利文。我在荷蘭教書的時候研究院裡面,有一位意大利來的學者,當時我最喜歡是昂德里亞.波切利的歌,我就拿波切利歌的歌詞,去請教意大利學者,他居然為了把歌詞翻譯成英文給我聽,又抓頭,又搔耳朵,好象那個很難似的,我就放棄學習意大利文的興趣了。你說,意大利學者看到一首意大利歌的歌詞,要翻譯成合理的英文都想半天,那我學多久也不見得學得會,算了,欣賞就算了。所以到現在,我每天晚上聽波切利的歌,有時候也不太知道他在唱什麼,但是,我照樣可以有我的情感。所以音樂的偉大就在這裡,讓所有的人,即使語言不通,不能溝通它的意思,也照樣可以協調它的情感。所以尼采說過一句話,他說,生活裡面如果沒有音樂,那將是一種錯誤。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你總要選一些音樂,調節自己的情緒。 

  那麼,對孔子來說的話,這個音樂,他學會之後呢?有很多方式來表達。第一種,他唱歌。孔子他很喜歡唱歌,在《論語》有一句話,叫做老師在這一天哭過,就不再唱歌了。以前我們談過,孔子為什麼常常哭?因為孔子替別人辦喪事,那是他的主要工作。辦喪事之後,看到別人孝子孝女,這麼樣的孝順,哀傷,孔子也跟着哭了,所以學生才有這個統計的資料。孔子如果什麼,男兒有淚不輕撣,從來不哭,或者一年哭一次,學生怎麼能說,老師這一天哭過,他就不唱歌的?你次數太少,無法作為統計的材料,能讓學生這樣說,每月至少哭兩三次,學生到最後才有心得,啊!老師這天哭過,他就不再唱歌了,這是不會有例外的。那相反的,老師如果這一天不哭,他就可能唱歌,這很合邏輯,今天哭了,不唱歌,今天沒哭,可能唱歌。為什麼把可能唱歌放進去呢?因為如果哭跟唱歌完全沒關係,你何必前面說今天哭了就不唱歌呢?那今天沒哭,當然是大多數時間都沒哭,誰天天哭呢?那就要唱歌。另外一句更明顯,老師跟別人唱歌,唱得很快樂,一定堅持別人再唱一遍,老師跟他合聲相伴。所以孔子,大家一起唱卡拉OK,唱得很開心,他就會說,你再唱一遍,我跟你唱合聲,跟你相和。所以,這種小地方,就看得出來他日常生活。要不然我們念《論語》看孔子,好象一輩子只說這麼幾句話嗎?只說了五百多句話?五百多件事?我們一年就做完了。你一年把這個念一遍,發現說,這也不難,很多話一天就講完了,一堂課講差不多。所以你要了解孔子一生,他跟我們一樣,有時候也要休假,有時候工作很累,有時候跟別人之間互動,尤其是周遊列國,遭遇許多事情。那孔子平常的生活呢?唱歌,叫做自得其樂。人不能選擇他要生存的時代,人也很難改變他所生存的社會,但是,人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你如果講得具體一點,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的故鄉,但是他可以選擇他心靈上的故鄉。譬如我選擇我希望在春秋時代,跟孔子同時。其實不必,你老那樣想,說,古代比較好,孔子也不見得認為當時好啊,他也認為當時很亂,常常會覺得這是一個亂世,天下無道。所以,我們不用羨慕這些,我們要學習的是,把他們的智慧用在今天的社會裡面。所以孔子可以透過自得其樂,讓自己過得開心。你既然不能改變時代,也不能改變社會,那你還活得不快樂,那不是雙重損失嗎?外面已經很亂了,你還要過得很苦。外面如果很快樂,社會一片祥和,那你自己苦一點,你希望追求人生的意義,所謂不曾終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那還說得過去。外面很亂,心裏面也很煩,那太累了。所以孔子是很懂得自得其樂的,他的生活是很有情調的,他透過唱歌。第二個,他通過演奏音樂,因為他對音樂很熟悉,許多曲子他都可以拿來演奏的。演奏音樂,其實有時候也是一種教育的方法。譬如他有個學生叫做孺悲,孺悲犯了錯,想請見孔子,孔子跟學生說,告訴他,我生病了,不見。傳話的人剛剛出去,孔子立刻把瑟拿出來,開始彈瑟唱歌,一定要讓孺悲聽到是孔子在唱歌。這樣做幹什麼?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方法。不教就是教,只能這樣講,不能倒過來說,教就是不教。那還得了?那我們上課上了半天都沒教?所以不教就是教。孟子後來就說,以不教為教,也是一種教育的方法。為什麼這樣說呢?孺悲做錯事了,大家都知道。但是,沒有人說得清楚是什麼事情,反正就是犯了嚴重的錯誤,他跑來找孔子,孔子不見。為什麼?很多人犯錯之後,跑去找老師,希望給他背書,就是我犯錯了,你不要怪我,我跟老師談過了,老師也原諒我了,那別人就不好怪他了。所以,孺悲要請見孔子,孔子辭以疾,跟他說我生病,說我不見,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就是我就拿瑟來彈,唱歌,讓我孺悲聽到我沒生病,我是可以健康的,還可以唱歌的,讓我孺悲自己知道自己檢討,你犯錯,你不要找什麼別人來當借口,你犯錯你就自己去改,這是孔子教育的方法。你看,他就用唱歌來作為一種方法。

  那麼,孔子對於音樂欣賞的能力,那是第一流的。你現在到山東去,還有一棵孔子聞韶樹,我是沒去到這個地方,據說在淄博這一帶,就是齊國以前的首都這一帶。孔子到了齊國,聽到了《韶樂》的演奏。韶樂》是什麼樂呢?古代歌頌舜的一種樂曲。兩首最有名的,一首叫《韶樂》,歌頌舜的,一首叫《武樂》,歌頌周武王的,這兩個音樂,我們等一下再比較。我們以前說歌頌舜的《韶樂》,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在這裡就變成兩個斷句,因為古代的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有人說,孔子在齊國聽《韶樂》,三個月不知肉味,然後不知道肉味。也有人說,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三個月之久不知道肉味。一個是聽《韶樂》聽了三個月,這不太可能吧?誰給你演奏三個月給你聽呢?《韶樂》難得演奏一次,需要大規模的樂師,各種樂器全部擺出來,可以說是完整的一套音樂。這個演奏出來之後,孔子聽了怎麼說呢?他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不是說,三個月九十天,不是啊。好不容易過了九十天,又可以聞到肉的味道,不是的。三個月就是三個月代表長,三代表多數,所以古人常常講三月,三個月代表很長的時間,一個季節。為什麼吃肉沒有味道呢?因為耳朵,眼睛,味覺都相通的。我聽到好的音樂,它不是只有耳朵在快樂,是整個人的一種感受提升了,這個時候所感受,接觸的世界,是一個唯美的世界。吃肉的時候呢?是味覺沒感受。我們也知道,一個人如果心中有一個念頭,你做別的事,你沒感覺,食而不知其味。所以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演奏,好長的時候吃肉都沒有什麼感覺,沒有味道。然後他說,真沒想到啊,音樂可以到這麼完美的程度,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所以,他來聽《韶樂》的話,跟一般人聽的不一樣。一般人聽,恐怕聽了覺得很開心,很好聽,孔子可以判斷,他對音樂也很有研究。不過,論語》裡面有一段講到音樂,我們到現在,說實在的,看不太懂,因為講得太簡單了。孔子跟魯國的太師,專門音樂的專家,音樂的官,跟他討論音樂。我直接用白話文來說吧,白話文他說,音樂是可以了解的,一開始的時候許多聲音陸續出現了,活潑而熱烈。接着呢?許多聲音和諧而單純。然後,節奏清晰而明亮,旋律連綿而反覆,然後一曲告終。這個我們聽了半天,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一曲音樂的演奏,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曒如也,繹如也,以成,就好了。所以我們現在聽音樂的時候,從他這段話可以大概知道,一開始的時候呢?各種樂器聲音紛紛出現,好象生命像春天一樣,百花齊放,熱烈而活潑,因為音樂可以改變整個氣氛。我們有時候聽別人講課很枯燥,因為沒有背景音樂。看電影為什麼好看?有背景音樂啊,差別很大。所以這個音樂開始的時候,所有的聲音出現。接着呢?主旋律出現了,主調出現了。這個出現之後呢?單純。但是你一聽到,別人都要配合,單純的主調出現了。接着什麼呢?節奏清晰而明亮,然後是連綿而反覆。這個音樂像很多歌曲,你唱出來就發現不斷地重複,不斷地重複,最後才一曲告終,讓你情緒發展到一定的時候,自然而然,止於其所不得不止,這是音樂。所以孔子對於音樂的了解,可以跟音樂專家討論問題,只是光這一段,我們不是很清楚地知道,還有什麼其他複雜的原理。

  那麼,孔子後來就評論了,他說,《韶樂》跟《武樂》有什麼差別呢?這就是他一種特別的心得。他說,韶樂,盡美又盡善。武樂呢?盡美,但是沒有盡善。所以這個引起很多討論。什麼樣的討論呢?很多人說,孔子認為,藝術的本質就是善,美是一種形式,善是一種內容,這個說法其實都是從西方這個背景出來的。譬如你演奏一個音樂,形式很美,該分幾段,節奏該怎麼安排,形式很完美,因為它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呢?內容還不夠完美,不夠完善。那我們就要問了,內容指什麼?第一個,指歌詞。就是你歌詞寫的不是很好,那就改一改。那你說,這個《武樂》歌詞不太好,難道到周武王那個時代沒有人才嗎?他不能把歌詞寫得好一點嗎?對不對?像這個都是比較複雜的問題。把那個美當作形式,善當作內容,於是儒家的哲學,弄到文藝上面,就被人家批評了,叫做文以載道。你如果把文學都要拿來承載那個道,壓力很大。就好象西方說,為藝術而藝術,我們聽了覺得比較自由,為藝術而藝術,不是為政治,不是為社會。我現在說,為道德而藝術,壓力很大。原來你這個藝術作品是為了道德,要唱一些好的,善良歌曲,唱一些比較鼓舞社會人心的,振作道德的一些歌曲,這個大家都覺得好象藝術本身,審判的價值就有一些損傷了。所以,在這裡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孔子說,《韶樂》是盡美盡善的。為什麼?盡美並不難,你只要有一定的水平,這些樂師們所有的樂器全部都顧到了。譬如說你現在唱歌,兩三人替你伴奏,會覺得比較簡陋。如果你唱歌,像那個男高音唱歌,那都是管弦樂團全副武裝,全部一起替你伴奏,這當然是盡美了,任何一個音都不會少,連管風琴都出動了,所以盡美代表條件都沒有問題。那什麼叫盡善呢?就是你這個演奏什麼內容。演奏一定有內容,你在歌頌,像你歌頌哈里路亞,彌賽亞,你在這裡歌頌基督宗教的一些神聖的日子,或者你歌頌因為國家建立了這種的歌曲,都有內容。那麼,《韶樂》是歌頌舜的,舜是誰?舜是古代的堯跟舜的這個舜,是古代偉大的聖王,他在位五十多年。所以他的德治,他的教化,普及到天下任何一個角落,五十多年擔任天子,他的德行廣被萬民,所以他的樂曲裡面談到善的部分,叫做盡善。因為從古以來,沒有那麼長命的帝王。那後代還有比他更久的,那不見得是好的,那是另一回事,那至少舜五十幾年照顧百姓。到了周武王,周武王很可惜,周武王替代了商朝,他當天子只有六年。六年當然是短,周武王本身當然是好,他的爸爸周文王都是好,要不然,你怎麼可能得到老百姓的呼應呢?在歷史上就把他稱作順呼天,應呼人,所以他們的革命是合理的。周文王過世以後,周武王就帶着他父親的木主,就是說,一塊木板,刻着他父親的名字,等於是他父親的牌位,開始去跟商朝作戰,號召百姓。他的爸爸周文王就很慘了,曾經被商紂王關在羑里七年。周文王被關了七年,設法低聲下氣,卑躬屈膝,苟全性命於亂世,就為了將來能夠周朝可以振作起來。那這個七年被關,有一個重要的成果,就是把《易經》給完成了,我們現在研究《易經》,就要感謝周文王。我們也知道,一個人被關了七年,如果不研究《易經》,也實在是沒什麼事可以做。那研究了七年之後,當然是豐碩的成果,因為一天二十四小時,你不研究,你怎麼過日子啊?瘋掉了。所以周文王就把《易經》的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的卦辭,每一爻的爻辭,有三百八十四爻,爻辭全部寫出來。所以在歷史上把《易經》說經過三聖,就是指伏羲開始畫卦,把卦畫出來,周文王就把卦辭、爻辭寫出來,到了周公接着做,孔子跟他的學生們再作《易傳》。《易傳》不是孔子一個人寫的,這個很明顯,是孔子跟學生代代相傳,把它集結成的,這樣構成了一部偉大的著作。那麼,周武王他革命成功,取代商朝,只做了六年天子,他的德行還沒有廣被天下,天下很多人還以為是,商朝滅亡了嗎?消息不靈通的。以前他們並沒有這麼方便的信息聯絡,手機一打,商朝滅亡了,沒那麼快,很多地方還弄不清現在誰是天子。所以,後面才需要誰?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才出來。周公出來輔政,接位的是周武王的兒子成王,周公是叔叔,就輔佐成王。輔佐成王之後呢?就派管叔、蔡叔去監督商朝的後裔,結果管叔蔡叔跟他們合作叛亂,周公又花了好多年才把它平定下來。所以這個說明,你一個商朝這樣的帝國,六百年的歷史,你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把它給替代了嗎?餓死的駱駝也比馬大。是不是?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慢慢去轉移。那麼在這個時候你說,歌頌武王的樂曲盡美,你可以完全一樣的形式,一樣的格局,但是,沒有盡善,我們只能從這樣的方式來解釋。否則你說,一首歌曲盡美盡善,就它本身來說的話,難道周朝沒有人才嗎?不可能的。舜那個還蠻落後的,原始的時候,那你到夏朝四百多年,商朝六百多年,到周朝的時候,你沒有人才?人才肯定是有的。那你說盡美盡善,如果單就藝術的形式跟內容來說,它沒有理由輸給那個舜的《韶樂》。但是,它裡面一定牽涉到儒家的觀念,我們就簡單說一下。因為談到這種盡美盡善,善跟人的生命有關,因為我們強調人性向善,人的任何行為,到最後都要回歸落實到人性上。儒家絕不可能說,為了藝術而藝術,到最後弄出一些很稀奇古怪的東西,甚至像當代的藝術,有時候是很可怕的。藝術我們以前以為是審美,到當代的時候已經早就不是那一套了,現在所謂的這個寫實主義以後,很多根本是我們一般人看不懂,需要有人解釋你才能夠了解,它裡面抽象象徵的意義。那有一些到最後說,藝術跟審美不見得有必然關係,因為藝術基本上在於什麼?要回歸真實,因此有時候它用醜惡來揭發你的假象。所以現在藝術為什麼展覽的時候,有時候會緊張,看了會嚇一跳,怎麼一堆骷髏放在一起也算藝術?因為它已經變成是從審美轉到求真,所以藝術到最後變成是揭發真相,讓你不要再活在虛偽的構想裡面。那這個在古代沒有這樣的想法,古代認為這種藝術演奏,包括這種繪畫也好,都是一種美的表現。

  所以,對孔子來說,他認為,人所有的表現最後都要回歸人性,而人性是向善的。所以你不可能說單純為了藝術而藝術,它沒有單純這樣的東西,他一定是回到最後,對人的生命有沒有幫助。否則的話呢?你恐怕是失之毫釐,後面謬以千里。你開始偏一點點,到最後有些人變成純粹為藝術而藝術,弄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來。甚至呢?我講一段我在荷蘭看到的事吧。荷蘭出了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叫做梵谷。所以荷蘭政府就特別鼓勵藝術創作,設了很多基金會,讓別人申請。我在荷蘭那一年就看到一篇報道,它說,有一位心理學家,也需要這些經費支持,就去申請藝術創作。結果一年之後就要結案,結案的時候就要拿出成果來,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創作。怎麼辦呢?靈機一動,就在他的診所前面的街道上,搭一個簡單的檯子,站在上面。人家這個評鑒委員到這裡來評鑒的時候,他說,你看到沒有?我站在這兒,這就是我的研究成果,我就是藝術品,居然通過了。為什麼?因為以前沒有人這麼做過,所以藝術變成創新。但是,明年這樣子沒人理你了。對不對?你今年往上一站,說我是藝術品,你現在看,這個人是很獨特的。就好象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有一次展覽出來一棵白菜。有一個紐約鄉下的農夫,紐約也有鄉下,偏僻的地方,紐約州很大。他跑去博物館一看,啊!這也算藝術品?那我家田裡面多得很,我專種白菜的。他就運了一卡車白菜來,到了博物館說,我這個也要展覽。博物館說,你這個幹什麼?你們裡面展覽的是白菜,我這個也是白菜,為什麼不能展覽?他說,不一樣啊,他說,那個白菜是藝術家放的。所以藝術品作為藝術品,是因為藝術家放的,你放的就不算,就這麼簡單。能夠放進博物館的,美術館的,就是藝術品。所以,它不在乎說你本身是不是藝術,而是你能不能放進去,你有沒有這個渠道。在西方這個藝術展覽有時候看了真是荒腔走板,古代中國沒有這回事,它的藝術的美,回歸到人的生命的善。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會了解,像《論語.里仁篇第四》,第一句話,子曰,里仁為美。來了,里仁為美。他說一個住宅區,里,代表很多人住的地方,以仁德,就是有仁愛的風氣為美,這個美當然是指你的善的。接著說,你選住的地方,如果不去選擇有仁德的風氣的地方,怎麼叫做聰明呢?擇不處仁焉得知?所以,在論語》裡面,美善可以通用,就是你覺得美的,是因為它有善可以配合起來。我們再講一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那個美當然是善,因為你跟惡相對。是不是?君子幫助別人行善,不會幫助別人做壞事,那美跟惡相對,美當然是跟善放在一起的。所以這個也看得出來,古人在使用美跟善的時候,它是可以相通的地方,最後都要落實到人的生命,對人的生命是否幫助呢?讓他可以行善呢?這是他們的重點。所以從這樣去理解的話,就不會覺得孔子說得太過於突兀。

  那麼,在《論語》裡面,有關孔子對於音樂的說法材料並不多,但是有一段值得我們在這裡特別加以說明,做稍微詳細的說明。我們一再談到孔子的學生,他們各有志向,在《論語》裡面有兩個地方,明白地談到志向,我們今天談的是第二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就是孔子自己也說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十二個字,我們反覆說明這一點。今天要說明另外一段,孔子有四個學生,又在他身邊了。這四個學生在一起,孔子就說了,我年紀比你們大幾歲,你們年輕的時候,你們現在這個時候很年輕,常常會說沒有人了解我,好象自己有什麼抱負不能伸展。今天假設有人了解你,要用你,請問,要做什麼事?就是讓學生談志向。就是今天如果給我機會,我要去發揮我的抱負,我做什麼事?孔子講完畢之後呢?子路立刻說,一個小國叫我來負責,旁邊有幾個大國要對付我,我照樣可以把百姓訓練出來,好勇善戰,整個社會保持安定,大國再強我都不怕。他講完畢之後呢?孔子微微一笑。接着呢?冉有來了。冉有說,一個小國家,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就是很小的國家了,讓我冉有來負責,我可以把它治理得很好。但是,禮樂方面,文化方面的教育,另外請高明。所以,冉有是蠻謙虛的,我一個小國我來治理,但是,禮樂另請高明。第三個,公西華。公西華說,我的志向是在朝廷上當一個小司儀,國家重要的慶典,我穿上重要的禮服,戴上端正的帽子,然後當小司儀,主持一下儀式就夠了。講完畢之後,孔子就說了,曾點,你的志向是什麼?四個學生,子路,冉有,公西華,曾點曾點就是曾參的父親,這時候曾點做什麼事呢?原來他們在講話聊天的時候,曾點負責背景音樂,他在彈瑟。所以孔子說,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你看那幾個字,鼓瑟的聲音,彈瑟的聲音慢慢的輕了,鏗的一聲,就停下來了,把瑟推開。站起來說,老師,我的志向跟三位同學不一樣,這就是狂者。孟子後來就說,曾點就是狂者,就跟別人不一樣,理想太高了。孔子說,沒關係,各言其志,各人說自己的志向。於是曾點說了一段話,這段話太美了,所以我把原文先念出來。他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翻譯成白話就是,春天快要結束了,莫春嘛,暮春三月,春天快結束了,春天的衣服早就穿上身了。我跟五六個大人,六七個小孩,一起到沂水邊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面唱歌,一面回家。這怎麼算志向呢?別人的志向都是要當內政,外交,軍事家,他怎麼來一個去吹吹風,洗洗澡,一面唱歌一面回家?講到這個地方,我們念到這裡,都替他捏把冷汗。不用擔心,夫子喟然而嘆,孔子竟然大聲地嘆了一口氣,然後說,我欣賞曾點的志向。孔子到底在說什麼呢?他教學生教了半天,怎麼他特別欣賞曾點這樣的志向呢?他為什麼欣賞?因為曾點的志向有一個特色,配合天時地利人和。春天就不要想夏天,冬天怎麼樣呢?就做春天可以做的事,叫做天時。地利呢?魯國有沂水,非常小的河流,你不要好高鶩遠,說我們要游,游長江了,不必了,沂水就可以讓你在裡面洗洗澡,游游水了。旁邊有舞雩台,舞雩台也是祭祀的地方,一個台,很漂亮,到上面去什麼?吹吹風,風乎舞雩,聽起來多好!吹吹風,很開心。然後呢?一面唱歌一面回家。天時地利加上人和,五六個大人,六七個小孩,都無所謂。當然也有些人喜歡開玩笑了,說你看,我們由此可以證明,孔子有七十二弟子,五六個大人,五六三十,六七個小孩,六七四十二,加起來正好七十二,這當然是故意在裡面找趣味。天時地利人和,到處都可以讓你快樂,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快樂,而只有曾點把握到這一點。而另外三個學生不是不對,而是他既然想在社會上求得某種機會去發揮抱負,你就要等待時機。但是這個時機沒有任何保障,你可能一輩子準備得好,但是沒有機會用,那你這一生就在等待中錯過了嗎?那不是人生。等待機會是一回事,你自己本身自得其樂,配合天時地利人和,隨遇而安,儒家的精彩就在這裡。

  像我們在《中庸》裡面就說得很清楚,說孔子這個人,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就是說,他處在富貴,他就認為富貴,我就好好享受,處在貧賤,他就接受貧賤的考驗,沒有什麼特別感覺,絕對要忽略情緒的影響,這是修養的第一步。孟子後來推崇舜,可以說是無所保留。他怎麼推崇?有一段話講得真好。他說,舜年輕的時候在田裡耕田,每天認真地耕田,好象他一輩子就是這樣耕田到結束了。若固有之,好象本來我就是要耕田當農夫一輩子的。後來堯把他提拔出來當了天子,他當天子的時候,每天住得好,吃得好,照顧百姓,也很自然。若固有之,好象我本來就是天子一樣的,好象這個天子本來就是要當一輩子一樣的。人生最難就這四個字,若固有之。你當學生,就好象我本來就是學生,盡好我的本分。你後來當一個單位一個機關裡面的主管,就好象我本來就是主管。譬如說我當老師,好象我本來就是老師,我不當誰當?就是若固有之。這樣你才會安於當下的生命,把每一件事情交到你手上徹底做好。人生最怕好高鶩遠,這個事情做一半想那個事,看到別人就羨慕,浪費生命。所以我們看到儒家的基本精神,在孔子孟子表現得真是透徹。而孔子稱讚曾點,也就是因為他把握到這一點,從這裡面也看得出來,孔子有一種很浪漫的情懷。誰不喜歡過得快樂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話,我們何必那麼辛苦呢?就好象孔子以前跟那些隱士的對話,隱居的人。孔子跟他對話的時候,說,天下如果太平的話,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天下有道的話,我孔丘沒有必要跟學生一起去改變,誰想改變呢?就因為天下亂了。所以我們念書人的使命感,讓我們必須要努力地去改善天下,替百姓着想。本來到這個時候,曾點得到老師的肯定,應該可以結束了吧?但是你從底下後面的發展,就知道曾點的修行,還有待改善。為什麼?因為,四個學生講完畢之後,孔子已經宣布答案了,曾點第一名,另外三個都沒有得到肯定,立刻離開教室。所以我常常說孔子教書的教室一定很小,一言不合就跑掉了,有時候老師跑得比學生還快。三個學生看到老師稱讚曾點,立刻跑掉,覺得自己好象辛辛苦苦講了半天志向,老師並沒有任何肯定的意思,居然把那個我們的學長曾點,這個狂者的那一番很奇怪的言論當真,居然欣賞他?好!學生離開之後,剩下孔子跟曾點,這個時候曾點就講了幾句話,就出了問題了。曾點立刻乘勝追擊,說老師,你剛才聽到子路講完志向,你為什麼微笑呢?你看,他在彈瑟,居然注意到每個人表情的變化。他看到孔子聽完子路說話微笑一下,他會問老師,你為什麼微笑?孔子只好說了,子路想要治理國家,治理國家需要禮讓,要謙虛,他一點都不謙虛,問完畢,講志向,立刻第一個講,他從來不會讓別人的,所以我故意笑他一下。他又問,冉有那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那很小的地方,怎麼可以不算治國呢?孔子怎麼說?他說,冉有要治國有什麼問題?他只是謙虛,所以子路是太不謙虛,冉有是太謙虛。那個曾點都聽到表面去了,只看到孔子的表情,所以孔子就替冉有說話,冉有可以治理國家,毫無問題,多才多藝。然後他再問,說,公西華要當小司儀,是不是志向不夠?孔子說了,公西華當小司儀,誰當大司儀?他是謙虛,他是外交官裡面第一流人才,公西華。這後面的幾段對話,就知道曾點層次還不夠,他的志向只是他的理想,他其實還有什麼心呢?還有比較之心。我講的受老師肯定了,我比別的同學好,我還要知道別的同學為什麼比我差,這個有時候看不出來。

   孔子的學生們很可愛,有時候我們念《論語》的時候,看到他們學生,千萬不要先存着一顆崇拜的心。你要崇拜,孔子一個人夠你崇拜的,其他的學生跟我們一樣,也是慢慢在成長。這樣你念《論語》,才會感覺到跟自己的生命可以結合。不然你說,《論語》裡面都是古文,都兩千多年了,那你還念什麼呢?他們這些人也會犯錯。像宰我,被老師痛罵,像冉有做官,雖然做得不錯,孔子說過什麼話?因為冉有替季氏做總管的時候,居然增加了稅收,專替老闆去收稅,讓老百姓更苦了。孔子受不了,他說,各位同學,冉有不是我們同道,你們可以鳴鼓而攻之,大家敲着鼓公開去批判冉有,到這個地步,劃清界線。你居然是我孔子的學生,你居然做官的時候沒有照顧百姓,還增加稅收,完全弄錯了。但是,冉有恐怕認為什麼呢?我雖然做官,拿來人錢財,替人辦事,季氏對我那麼好,我就替他增加稅收,你看,這就不算孔子的學生。所以孔子對學生的要求,一定有他的標準,學生畢業之後呢?如果犯了錯,孔子還是有意見的。像冉有跟子路都當了季氏的家臣,結果呢?季氏準備動手,季氏將有事於顓臾。顓臾是魯國一個小的附屬國,季氏準備出兵打仗。孔子就把冉有跟子路找來,你們不能勸阻嗎?你們老闆要打仗,你不能勸他不要打嗎?他們說不行,老闆意志堅定,非打不可,我們做臣子的,沒辦法。孔子就不高興了,就說,你不能勸老闆不要打仗,你就不要做了。我們前面說過,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對不對?你們這個老闆說什麼是什麼,何必算你是念書人呢?何必算你是儒家呢?哪裡有儒家是唯唯諾諾的?所以,我們有時候念儒家的書,覺得一路兩千多年下來真是委屈,大家都說自己是念書人,但是做了官之後沒有那個骨氣,因為一有骨氣的話,恐怕就殺頭,恐怕就放逐,那怎麼辦呢?要保全性命。所以,儒家一路下來這種生命精神,我們當然不能怪後代的這些讀書人,因為政治的力量太大了。兩千多年中國的政治,用四個字來說,陽儒陰法,表面儒家,裡面是法家,這個話事實上譚嗣同早就說過。他說,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兩千多年的政治是秦國秦始皇的政治。二千年之學,荀學也,兩千多年的學問不是孔子,孟子,是荀子的學問。荀子是誰?他是戰國時代後期的學者,儒家學者,他主張性惡,那性惡可以再解釋了,孟子主張性善。所以,荀子也認為自己是孔子的真實的弟子,大家都要爭正統,我荀子是孔子真正的弟子。結果荀子教出兩個學生,就證明他的教育有問題,一個叫做李斯,一個叫做韓非。韓非是誰?韓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現在的《韓非子》這本書,法家代表人物。你怎麼好好的儒家,教出來法家呢?那李斯更可怕了,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你怎麼好好的儒家的學者,教出一個替秦始皇做事的李斯呢?法家。所以代表荀子的思想,一定有開始偏差了,這很合理的推論。如果像孔子,孟子,可能教出這種學生嗎?不可能,早就開除了。所以,歷史的事實不能夠再去扭轉它,我們只有接受這樣的事實已經發生。但是,我們學儒家,還是要學到比較純正的儒家,你根據的材料,像《論語》,我們從這裡面得到材料,《孟子》,得到材料,這至少是他們本人說的話,孔子說的話,孟子說的話。所以呢?我們在看到孔子跟學生們談志向,他對於他的學生曾點特別的肯定,可以說明他有一種心思,希望天下太平,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的過日子。尤其是最後那三個字,詠而歸,一面唱歌一面回家。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畫面,因為沂水就在山東曲阜。對不對?你可以到那邊去想象,這些人在這條河,當然現在恐怕河流不像以前那麼清澈了。洗個澡之後,一面唱歌一面回家,那個事實上就是人生。

   孔子善於用音樂表達他的心聲,我有時候會特彆強調一句話,就是孔子說的,莫我知也夫,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另外一次,他在衛國擊磬,磬是一種石頭做的樂器。有一個人挑着竹蔞子,經過孔子住處的門前,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一聽就知道說,擊磬這個人心裏面有一種複雜的情緒,他就說,這個有很有心啊,想藉著擊磬表達他的心意。接着他又說,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什麼意思?如果你覺得沒有人了解你,你就停下來算了。各位看到了嗎?孔子自己說,沒有人了解我。荷蕢者說,如果你認為沒有人了解你,就停下來算了。這就代表什麼?真正的孔子認為沒有人了解他。而這個荷蕢者是誰呢?挑着竹蔞子,就這三個字,荷蕢者,他沒有名字的。你跟他說,我們交換名片,他不理你,跑掉了。為什麼?他是隱士。他不要讓別人知道名字,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是高手。孔子真正的知音,在整部《論語》裡面就這個人,因為他聽音樂,就知道孔子在抱怨,在感嘆沒有人了解他。這不是知音?所以聽起來有時候會覺得有點反諷,孔子真正的知音只有一個,居然是一個隱居的人,他親自教的學生沒有一個人了解他。當然,他講這個話的時候,也可能過了七十二歲,顏淵過世了,你也可以這樣分析,因為你沒有理由說顏淵不了解孔子,那是很難成立的。所以,孔子可以藉著樂器表達心聲,讓別人知道他在想什麼。所以可以想象,顏淵在孔子生活裡面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所以他會說什麼?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一個人生命的完成,一定要透過音樂的素養,讓他平常生活在優美的旋律裡面,讓這個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可以增加許多趣味。人類的智慧,發明各種音樂,本來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為什麼不多加使用呢?得意失意的時候都可以透過音樂來調節,讓生命達到一種綜合的一種氣象。所以,我們今天談到孔子對音樂方面的素養,配合前面談到教育,人文教育,談到詩,是教化的開始,談到樂,充滿生活的趣味,整個合起來,就是孔子對教育的看法,因為詩跟樂更代表他的人文教育的內容。所以,我們今天學習儒家,絕對不止是只有在倫理學上,說你要行善避惡,不是如此而已。還有美的層面,調節生活趣味的層面,也要一起去了解。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向孔子問道》9、樂與生活趣味(傅佩榮》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