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向孔子问道》3、志业的传承(傅佩荣)

向孔子问道》3、志业的传承(傅佩荣

我们今天要继续来介绍孔子的思想,今天谈的主题,是他志业的传承。作为老师,他要教学生,怎么样让老师学生代代相传,构成一个有力量的团体,在人类社会里起一种下面的作用。那么对孔子来说的话,他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第一流的学生。他当老师之后呢?也能够用最好的方法,来教他的学生,通常我们称作因材施教。那么因材施教,其实孔子之外,别人也在做。你看释迦牟尼他回答弟子的问题,耶酥回答门徒的问题,也是因材施教,他不会说,我一个答案就到底了。那样的话,谁要上课呢?都有标准的答案,考试都会了。因为人生的问题,你就需要按照每一个人特定的情况,他本身的性格,来给予一些引导,一直到他自己可以去主动反省,自己掌握生命的主路线。那么孔子教学生,这种因材施教的例子有很多,并且很有趣。譬如我们都知道,孔子有个学生,非常豪爽,也非常勇敢,这个人叫子路。子路这个学生,他年纪比孔子才小九岁。我说,才小九岁,是因为很多学生比他小了四十几岁。子路年轻的时候呢?在古代的记录上,看起来像一个不良少年。他头上插着公鸡毛,身上披着野猪皮,带一把剑在街上晃,有人找他决斗,他决不回避。孔子看到子路,就跟他说,你为什么不来跟我学习呢?孔子也需要招生啊,亲自出马。子路说,何必学习,南山有竹,指南山长的竹子,品质非常好,砍下来当箭可以射穿犀牛皮。代表这个竹子质地非常坚硬,砍下来就可以当箭射穿犀牛皮,犀牛皮很厚的。那么子路认为自己是一个天生英才,我生下来就是一个人才,我不需要学习。孔子作为一个老师,看到这样的学生,他立刻讲一句话。他说,很好,如果你把南山的竹子前面削尖了,装上箭头,后面插上羽毛的话,不是射得更深吗?这就是因材施教。你既然讲这个比喻,我就顺这个比喻,让你稍微了解,学习可以增加你的条件,让你达到更好的一个结果。子路听懂了,立刻拜师。子路拜师以后呢?对孔子来说,其实啊,也是有他的压力的。因为子路这个学生最喜欢研究军事,研究政治,他对于艺术不太有兴趣,也不太有这样的才华。所以《论语》有一段记载,说子路在弹瑟的时候,我们现在讲琴瑟和谐的瑟,他们古人弹瑟的多,弹琴的少。在资料里面,那么子路弹瑟的时候,孔子听了很难过。说你这种水平啊,怎么到我门下来呢?就是有点后悔,收了这个学生,艺术修养太差。结果他说完毕之后呢?门人不敬子路,同学们对子路就不尊敬了。代表他们以前很尊敬子路,因为子路一方面年纪比较大,一方面很凶。那现在不尊敬的话,孔子一看,这样也不好,同学还是需要按照同学伦理嘛,学弟要尊敬学长。孔子就说了,他说,子路已经登堂而未入于室。我们现在讲登堂入室,就来自于这个地方,堂是厅堂,室是内室,等于是你到一个人家里面,内室才是他最奥妙的地方,厅堂是客厅,外面还有庭院。那子路至少已经进入我们家的客厅,还没有到最深奥的地方,这是登堂入室的典故。虽然子路带给孔子一些烦恼,但是也有好处,就是自从子路成为孔子的学生以后,没有人敢公开批评孔子。因为你一批评孔子的话,子路就上前了,你说什么?这个是,有一个这么勇猛的学生,也不错。这个是有关子路怎么样,拜孔子为师的过程。

  那么我上次提到孔子说,从十五岁以上我没有不教。所以他有一个学生叫做曾点,曾点有一个儿子叫做曾参,他的儿子更有名,我们现在称曾子,他的儿子,曾参。曾参十五岁,爸爸就把他带来上课,就正好证明自行束修以上,从十五岁以上,我没有不教的。好了,曾参来了,这个学生特别老实,很老实的学生。他听到孔子说,你们要孝顺,他就说,我要做到孝顺。他怎么做呢?他就听父母的话,爸爸打他,他从来不跑,这是他孝顺的方法。他还跟别人说,你看,我最孝顺,因为爸爸打我,我都不跑。这个话传到孔子耳中,因为当时的圈子很小的,讲什么话,最后孔子都会知道。孔子就把曾参叫来说,曾参,你爸爸打你,你都不跑吗?曾参说,是啊。他说,这样并不是孝顺。曾参说,那怎么样才算孝顺呢?难道要跑吗?孔子说,当然不是。他说,爸爸是大人,你是孩子,大人出手过重的话,把你打伤,甚至打死了,别人就会嘲笑你爸爸。别人嘲笑你爸爸,就是你不孝顺,你被打死了,你也是不孝顺。哎呀!那怎么样办呢?孔子说,以后啊,爸爸打你的时候,你要看他拿的棍子是粗还是细,他拿粗的棍子,你快跑,可能打死人的,他拿细的棍子,你就让他打吧,叫做大杖则逃,小杖则受。所以孝不孝顺,要看棍子粗细,来决定要跑,还是不跑。这种智慧,曾参,说实在的,不容易学会。因为曾参的资质,属于比较老实比较鲁顿的这一类型,这是有名的曾参的故事。既然讲到曾参,他的爸爸曾点也出场了,将来还有机会谈到,现在先说几句吧。在《孟子》里面提到狂者,狷者是很好的称呼,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一个人狷者,就是很清高,不做那种卑下的事。一个人狂者,代表那种理想很高,曾参的爸爸就是狂者。孟子说,这种狂者,整天挂在口头上的是什么呢?古之人,古之人。代表我要学古人怎么样,我要学古人怎么样。但是他们做不到,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说话顾不到行为,行为不能配合说话。代表理想高,但是做起来有一些落差,曾点就是这样的人。我为什么提这一段呢?因为曾参虽然孝顺,曾点的脾气不好。一般狂者脾气都是不太好的,有暴力倾向,打儿子,所以曾参经常挨揍。有一次他在田里除草,把一个瓜的藤给弄断了,瓜还没长熟啊,爸爸就把他打一顿,打得昏过去了,好久才醒过来。我们现在看了都不可思议,这是家庭暴力,但是古时候好象大家也都接受了,因为时代不一样了。

   我们讲到曾参,就顺便谈到,孔子到底教学生什么?教他《诗经》、《书经》,教他礼,教他乐。但是,孔子心里面真的希望的是,让学生了解他的思想,因为他的思想是他所创造的,温故而知新,他创新的一套思想,也就是儒家的思想。他为什么要跟学生讲这些呢?因为《诗经》、《书经》别的老师也可以教,那孔子的心得只有我知道。但他又会觉得很可惜,他说过,莫我知也夫,没有人了解我呀。我们就把这段话说清楚,说明孔子到底在想什么,这在研究上也是很大的挑战,所以我在今天提出我的研究心得,是希望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我们提过,他为孔子庐暮两个三年之丧。子贡口才很好,口才好的人有一个毛病,喜欢批评,比较一下谁好谁坏,叫做臧否,谁好谁坏。子贡到批评到谁呢?批评到孔子。他怎么说孔子呢?他说,我们老师也没什么了不起,多学而知之,广泛学习,并且记得各种知识。把孔子讲成一个教书匠,一天到晚泡图书馆,搜集的资料很多了,上课来教,都用背的,所以学生觉得老师只是多学而知之,广泛学习并且记得他的知识。这个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心里面很难过,他就在上课的时候公开说了。他说,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多学而知之者吗?子贡知道有人告密了,这一下老师知道我在背后怎么样说他呢,只好承认了。他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这两个字,非也,很严厉呀。正式公开的否认你说的,非也,我不是广泛学习而已,一以贯之,我有一个中心思想。作为哲学家,一定要有中心思想,你没有中心思想,思想是混乱的,散乱的,不成章法,讲不出一个道理出来,对于天人之际,对于生死问题都不能掌握,你没有一贯的思想,你怎么能算哲学家呢?所以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本来我们希望,这个时候子贡认错,说,老师,我错了,请你原谅,请你告诉我,你怎么样一以贯之?这个时候孔子就会讲话了。因为孔子的个性,在古代,当老师的人有一个特色,就跟敲钟一样,你要问老师问题吗?用力敲,钟声就响得大;轻轻一敲,就响一点点;你不敲,它不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所以孔子不会说,我自己来说我的思想,他不会说的。可惜呀,子贡看到老师这么严厉地说,非也,就跑掉了。所以孔子心里面常常在郁闷,怎么样才能让同学们了解我的一贯之道,我最伟大的心得啊。他就设法找一个机会,他找错了,孔子教学失败也是有案可查,他找谁?找曾参。找曾参为什么有问题呢?我要特别提出两点。第一个,曾参比孔子小了四十六岁,差了很远,比孔子小了四十六岁,可以说是学生里面最晚的一班。比曾参年轻的我们所知的只有一个子张,小孔子四十八岁,那更年轻的了。但是,小四十六岁已经算是最年轻的了,那几个之一了。第一个,太年轻了,不太容易了解孔子的一贯之道。子贡比孔子小了也不过三十岁左右,比曾参大了十六岁。子贡这个学长又特别聪明,言语科第二名,都被孔子说了,你说错了,那何况是曾参呢?第二个理由,曾参反应比较迟钝。我一再强调这一点,是孔子对他学生的分类: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四个学生。柴是高柴,高柴愚笨;参是曾参,参也鲁,有人说,曾参也是鲁国人,不是的,参也鲁,鲁是鲁钝,曾参是比较鲁钝;第三个,由也喭,由就是子路,子路太粗糙,粗野,这个人不太喜欢念书,直来直往是子路。最后呢?师也辟,是子张,最年轻那个子张太过于孤僻。我们叫做辟,你当然说孤僻也好,高傲也好,四个学生四个毛病,代表孔子对学生很了解,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嘛。曾参就是鲁,鲁代表他反应比较慢,比较鲁钝,但是鲁钝的学生往往比较好。为什么?他就很老实专心念书。后来传儒家思想的,像《大学》,像《孝经》,都是曾参。相反的,聪明的学生很早就自立门户了,把老师放在一边了,先换我了。所以呢?学生这个鲁不鲁钝是天生的资质。好了,结果呢?曾参一方面小孔子四十六岁,一方面又特别鲁钝,他怎么可能了解孔子的一贯之道呢?对不对?没有理由了解。

  所以好了,现在回到上课的现场,大家一起上课了。孔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他这样讲的用意,是点名要曾参来回答,曾参的回答应该是,何谓也?三个字。结果曾参不知道是哪一根筋不对,忽然之间,老师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他说,唯。唯就是Yes,你一说Yes,他就下课了。孔子反应非常激烈,子出,老师离开教室,连你这个学生都懂了,我还说什么?我一贯之道这么神圣,这么伟大,这么复杂,你都懂了,那这个怎么回事呢?所以,老师立刻离开教室。接着,底下就发生了悲剧,什么叫悲剧呢?同学们就围过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子贡被老师批评的事情,围过来问曾参说,何谓也?有没有搞错?何谓也三个字应该是我们请教老师的,结果大家居然围过来问曾参,何谓也?曾参一看,学长们个个那么样的激动,就知道坏事了。但是也不能下台,就只好说,各位学长不要紧张,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你分析一下,老师的道,是什么?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本来也可以成立。但是,后面三个字露出了马脚,你说老师的道,说到什么“而已矣”。代表老师的道没什么了不起,“而已矣”三个字代表你们不要紧张,没什么了不起。怎么叫做没什么了不起呢?难怪孔子要说没有人了解我。对不对?我们学过英文就知道,讲英文怎么讲?老师的道,Is nothing but zhong and shu,nothing but就代表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忠跟恕。但是,你看字面你也知道有问题,忠跟恕不是两个字吗?它是一以贯之,你把它讲成两个字,后代两千多年来,大家拼命解释,怎么解释也没有用,还是两个字。忠,尽己之谓忠;恕,推己及人之谓恕。你再怎么尽己,再怎么推己及人,都是人我之间,曾参一辈子,就是思考人我之间的问题。孔子呢?孔子除了人我之间还想到生死之间,还想到天人之际,这就是孔子。孔子可以清楚说出来,人的生跟死的问题,天跟人的关系,五十而知天命,曾参所了解的是人我之间。所以你看,曾参老的时候也在常常想,吾日三省吾身,曾参的话了,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都是人我之间。我们不能怪他,因为他的一生所看到的就是这个层次,但是你以这个来规范孔子,对孔子不公平。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进一步说明了,原来两千多年以来大家都背了,只要考试写着孔子的道是什么,还两格呢,忠,恕,这不是孔子的道。我这样讲,你拿一个后来的证据好了,《中庸》里面就说,忠恕违道不远,违是违背的违,忠恕离开道不远,代表什么?不是道啊,离开道不远,但它并不是道。最后我们还是要替曾参讲一句公道话,因为曾参是一个用功的学生,一路念书上去,到老的时候终于觉悟了。《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在论语.泰伯》篇,就是曾参说的,说得真好。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是念书人,不能不有恢弘的精神跟刚毅的态度,因为它任重道远。他接着说,仁以为己任,就是把仁,行仁的仁,当作自己的任务,死而后已。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既然人生的任务是行仁,到死为止,所以行仁,仁义的仁,才是人生的光明大道,这是标准答案。你打开《论语》就知道,当然是仁义的仁是孔子的一贯之道。《论语》里面这个字,出现了一百零四次,每一次的脉络都不一样。但是,孔子回答学生每一次也都不一样的答案。所以,把仁当作人生的重要的途径,孔子一贯之道是合理的。我再补充说明一下,什么是仁?我们现在讲仁都是仁义的仁,因为它跟人类的人发音是一样的,有时候光说的话,很容易混在一起。所以我常常会强调仁义的仁,仁义的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人之性,第二个人之道,第三个人之成。人之性,由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这叫做人之性,向善。第二个,人之道,在《论语》中出现最多的是这个,人之道。每一个学生请教老师,什么是仁,他的目的就是说,老师,我这个人,一生该怎么走路?我这一生该怎么样走上正路?人之道,在《论语》里面这个用得最多。第三个,人之成,完全的成,人的完成也是属于仁义的仁,叫做杀身成仁。对不对?你说杀身成仁那个仁义的仁,当然就是人生的完成嘛。所以这样一来就把仁义的仁分为三个层次,人之性,向善;人之道,择善固执;人之成,止于至善。这样一来的话,儒家的思想,孔子的一贯之道就展现出来了,他用一个字,仁义的仁,把人类的生命整个整合起来,就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要怎么办呢?他要真诚。真诚就会发现,力量由内而发,让自己主动去做该做的事。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被动的,儒家的关键就在于真诚,真诚才能主动。

  说到这个被动啊,我们就举一些例子来说吧。我有一个朋友半夜开车,一点多了还在路上奔驰,前面红灯亮了,他想,半夜怎么有人呢?一只猫也没有。他就开过去了,开过去之后,警察追过来,警察藏在树后边,他没看到,警军把他拦下来之后就问他,你刚才没看到红灯吗?他说,看到了。你不知道红灯要停车吗?他说知道啊。那你为什么没有停呢?他说,因为没看到你呀。他没看到警察,看到警察,看到公安肯定是要停车的,这叫被动,这种被动的情况普世皆然。有一次我看到美国有一篇报道,说他们做个调查,结果真令人担心啊。什么调查呢?他们就在路边找很多人,做民意调查,问说,如果你可以隐形的话,你要做什么事?各位知道隐形吧?现在很多新的药,很厉害呀,一颗吃下去不不见了,你们看不到我了,这就是隐形啊,结果多可怕呢?接受访问的美国民众,居然高达80%都说要抢银行,他只要可以隐形他就抢银行,反正没有人知道是谁抢的。这说明满街都是强盗啊,太可怕了!其实人本来就是被动的,父母教我的,老师教我的,有约束我就这样子。但是人生发展就要从被动变成主动,这就是一个关键。你不能变成主动的话,一辈子都等别人叫你这样做那样做,这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呢?但是,我们也不要怪现代人,说现在诱惑比较多。古人也一样。在柏拉图对话录里面讲过一个故事,他说,古代有一枚戒指,这个戒指你戴在手上之后就不见了。看到没有?很多人看电影《魔戒》,《魔戒》里面,戴在手上就不见了,学柏拉图对话录里面的故事,不是他们发明的。回到柏拉图,这个戒指谁戴上去谁就不见了。结果有一个牧羊人牧羊的,戴了之后不见了。他本来想说,我虽然可以隐形,还是要做好事,最后受不了诱惑,就设计把国王给杀了,自己当国王。所以这就说明,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问题,都是被动的,如果没有人约束我,我为什么要守规矩呢?人生最难的就在这里。能不能自律呢?所以儒家在这里教学生要真诚,引发内在的力量,化被动为主动。

  我再举个例子,因为也跟他教学生有关。孔子有很多学生,最好的是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这一段,是很多人都在讨论的一段,我就借这个背景把这个说清楚。因为这一段是争执不休,学者们怎么吵都吵不完的,在这里我们先说明一点。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是最好学的,德行最好的,是最好的学生,孔子把颜渊看成与自己可以等量齐观。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别人用,我们就做官;别人不用,我们就隐藏,只有我跟颜渊做得到啊。这等于是把颜渊抬到跟老师一样的一种层次了。那么,颜渊请教什么是仁,这个可重要了。念书念到这一段了就要特别用心,最好的学生问最关键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一定是他生平所学的精华。但是,很不幸的是什么?很不幸的是,大家都把孔子的回答给理解错了。克己复礼为仁,这六个字,怎么解释?历代以来都这样说,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欲望,去实践礼的规范。复礼,复,就是去实践,礼,就是礼的规范。等于是说,我有问题哦,我要克制我的欲望去实践礼的规范,这个解释完全不通。为什么?因为孔子因材施教。颜渊是什么人呢?颜渊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没有欲望的。对于一个最没有欲望的学生,你跟他说,你要克制欲望,这不是搞错了吗?我说颜渊没有欲望,说实在的,庄子早就说得更清楚。庄子在他的书里面写到一段,说颜渊很想帮助别的国家,希望他们的国君照顾百姓。孔子说,你不要去,你修养还不够。颜渊说我已经修养好久了,应该差不多了吧?孔子说,你还需要守斋。颜渊就很难过,说老师,我家里很穷,已经三个月没有吃肉,没有喝酒了,你还要我守斋吗?孔子说, 不是守那个斋,是守心斋,就是你的心要守斋。一般讲守斋,就是不吃肉,不喝酒。但是心斋的话,就是不要有坏的念头,不要有成见,不要有什么许多猜测,这不容易啊。将来讲庄子的时候,我们再好好分析什么叫心斋。回到《论语》里面,你怎么可以把克己复礼说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去实践礼的规范呢?那很多人问,那你应该怎么解呢?克己复礼的克,在古代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克制,没错。第二个是什么呢?是能够。像克明俊德,以昭九族,《尚书》里面的话。我能够让我的高尚的德行展现出来照顾(光照)九族,就是家人,亲属都可以照顾到了。所以,克是能够,在古代历史多得很。在这里,我们也把克当作能够,所以,用我的话来翻译,我们全部用白话,仁代表人生的正途。颜渊请教,什么是人生正途?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路。还没讲完哦,孔子后面的话,我用白话说下去。孔子继续说,我只要有一段时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肯定,你走在人生的正路上。走在人生的正路上,是要靠自己的,难道在靠别人吗?最后那一句就是关键,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你要行仁,要靠自己。那么前面那个克己,当然是自己能够做主做什么事。如果你把前面的克己,讲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讲的由己,要由自己来做,这不是矛盾吗?一个自己分两半?一个是不好的自己,你要克制;一个是好的自己,你要由己。哪里有一句话里面,“己”分两个意思?我还没见过,所以这就是孔子的回答。

  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认真看待颜渊请教什么是仁这件事,而他的回答,也肯定是他一生学问的精华,就是把人生从被动变成主动,从小时候别人叫我做这个做那个,现在是我自己要做。为什么?因为我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够让力量由内而发,是我自己愿意做的。我因为教书,常常碰到年轻的学生,有时候跟学生分享这种经验的时候,就会举例来说明。譬如说,几个学生坐在车上,人当然喜欢有座位坐比较舒服。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位老太太。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学生们的反应很有趣,有的闭上眼睛假装睡觉了,有的打开书本假装念书了,有的把脸转向窗外,看看风景了。他们就不太愿意面对老太太站着这个事实,因为他有惰性,他不愿意真诚面对自己。然后车继续开,忽然一阵刹车,老太太摔一跤,这时候统统站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这时候才发现,宁可忍受汽车的颠簸,不能忍受良心的煎熬。这种经验,我在当学生的时候也有过,有过之后我就比较聪明了,一看到老太太上来,我就立刻让座。对不对?晚让不如早让。晚让的话,别人会说,良心发现了。早让的话,别人会说,这个人很主动,这就是说明什么呢?你真不真诚。你不真诚的话呢?你只是一个乘客。你真诚的话呢?你是一个人。你是人的话,就要问了,老太太比我更需要座位,把座位让给她,应该的嘛。等我将来老了之后,别人会不会让给我,不一定的,你不能保证的。说,我年轻的时候时常让座,我老的时候,别人看到我就会让座给我,这个没办法保证的。儒家不在乎这种后面的效果的考虑,而在于说,我该做,当下心安,当下快乐。因为你这个时候发现,站着比坐着快乐,因为你把座位让给需要的人,这就是儒家的思想,由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做我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别人来告诉我,该做的,我自己就做了。这叫做什么?从人之性,真诚,到人之道,在择善固执。

  说到择善固执,就是你要先思考,什么是善?关于这个思考呢?有些原则,我们简单说明一下。就是,我跟别人相处怎么样才是对的?才是善的呢?要考虑三点。第一个,内心感受要真诚,第二个,对方期许要沟通,第三个,社会规范要遵守。我跟别人来往一定要真诚。真诚,我刚刚前面,上次说过,不是天真,而是经过合理的了解,反对,隔开,邪恶,也知道合理的表达我的言语,所以我内心感受要真诚,对一个人有几分感情说几分话。我们常常说见面三分情,加上日久生情,你怎么可能跟一个朋友第一次见面,就跟他讲祖宗八代的事情?不可能的。交浅言深也不适合啊。但是,交往了好几年,还在什么事情都要讳莫如深,这也不好,要隐瞒,不让他知道,这代表很隔阂。所以,人最困难的就是真诚,你要拿捏得好,我对他有几分感情,说几分话,这样说话才能适当,这是第一点。第二个,对方的期许要沟通。譬如说,你希望我做什么,要沟通。你希望我做的,我做不到,我就坦白地说我做不到,能力有限,我做得到,我就说,我愿意不愿意做,可以沟通的。第三个,社会规范要遵守。一个社会,一定有既成的规范,大家都来遵守,社会才能安定。这三点如果发生落差,甚至冲突的话,要以真诚为主,因为社会规范常常在调整。譬如说以前的法律,现在的法律不一样了,以前的法律很严格,我们将来讲孟子也会提到,就是男女授受不亲,儒家就希望怎么样?能够有一些辩通的办法。有人就问孟子了,如果嫂嫂掉到水里面快淹死了,我能不能够伸手救她?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古时候是叔嫂不通问,我对我的大嫂,连平常问候说,你好吗?这些都不能问的,要避嫌的。好了,那现在不要说说话了,拉手更严重了。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譬如说我给你这本书,我不能直接给你,我放到桌上,你拿吧。因为直接给你,碰到手怎么办呢?现在我们握手这些都无所谓了,以前碰到后很严重了,时代不一样了。所以呢?别人就故意问孟子了,说,你是儒家,讲究礼。那男女授受不亲,嫂嫂掉水里快淹死了,可以拉她吗?问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叫做两难法。如果你说,不能拉,要守礼仪,别人说,我好残忍。你说,我去拉,他说,你违背礼仪,他故意设这个问题。但是,你这个问题怎么可能难倒孟子呢?真正的哲学家就怕你不问,你只要问,他肯定有一套圆满的思想,因为他一以贯之之后都通了。孟子说,嫂嫂掉到水里不去救她,是豺狼,太残忍了,豺狼虎豹,嫂嫂掉到水里,去拉,是一个通权达变,要救人嘛。孟子这样回答,这个回答非常好,说明儒家的思想,法律这样规定不行哦。但是,我们之间特定的关系,我有深刻的情感,你有特殊的期许,我们对于法律尽量不要违背。但是呢?你紧急状况的时候你不能说你不管。我们有时候在街上走路,看到旁边一位漂亮的女士,你没事就拉一下,这是性骚扰,很严重的。那后面有车过来,快撞到她了,你说,我可不能性骚扰,就看她被撞死了,这太残忍了,这个是在现代社会也行得通,法理不外人情,可以从这边来理解。那你不能说,小姐拉过来了,说,我以为有车子,那不行,你不能想象。所以我们谈到儒家孔子的思想,就知道说从人性向善要真诚,择善固执要考虑到三点,当然还是要以真诚为主。因为真诚是一个人所能把握的,我不能去管别人的期许太高或太低,我只能够自己问心无愧,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就是这样的话。那再往上的话,就要怎么样呢?止于至善。所以,我这边用三个字,向善,择善,至善。这边用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整个总和起来就是一个字,仁义的仁。

  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用仁义的仁,把这个整个贯穿起来。从人生下来,到人的生命的结束都有一个道理来说得通,都有一条路可以走。所以儒家这样的思想呢?他可以让你了解之后,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过这一生,里面自然就有快乐了。你要想得到外在的成就,真的要看机缘。所以我们常常提到孔子之后有孟子,孟子为什么伟大?因为他确实了解孔子。我讲一段故事,孟子所说的,说材料就知道。一般人提到颜渊了,就觉得他很穷,他很可怜,也不幸短命死了,比孔子还早过世,很可惜。但是孟子说什么呢?他说,禹稷颜回,异地则皆然。大禹,后稷跟颜回换一个地方。譬如说,假设你换成我的情况,完全是一样的,这句话真是对颜渊最高的一个评价。为什么?因为颜渊本身活着的时候没有机会做官,没有成就任何事业,他变成纯粹修养德行,而没有机会实践。很多人就会说,哎呀!还是不要太在乎德行,万一短命怎么办?你看,很多人都觉得怀疑了,说你德行好,身体不好,有什么用呢?没有正式的功业。孟子怎么说?他说大禹,大禹是治理洪水,很了不起,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把水给治平,有功于天下。后稷教老百姓稼穑,就是种植五谷,让老百姓都吃饱,这两个人是古代的圣人。禹,想到天下有人被水淹死,就好象让他淹死一样,因为我水没治好;后稷想到天下有人挨饿,就好象是自己让他挨饿一样,因为我五谷杂粮没有种好,真是伟大。但是呢?颜渊什么事都没做到。孟子说,大禹,后稷跟颜渊如果交换处境,换个地方,是一样的。这一句话,对颜渊充分的了解,也充分的肯定。人活在世界上,不能要求一定要成就什么事业,像庄子就是一个例子。庄子是当时最有学问的几个人之一,司马迁都忍不住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他的学问,没有任何书不看的,庄子何等聪明,但是,穷困得一塌糊涂。但是,有一个国君碰到他之后,哎呀!你不是很有本事吗?怎么那么穷困呢?他最后也受不了了。他说,我本来是很有本事的,不过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讲猴子的故事。一只猴子在大树上面翻啊,滚啊,跳啊,可以表演各种项目。但是,到了荆棘丛中,矮树丛里面,到处都要碰到刺,根本动弹不得,他讲自己。他接着说了四个字,他说,现在是昏上乱相,所以不能怪我。昏上乱相就是社会上国君,大臣乱搞,所以你不能怪我,而他借机反过来就骂人了。所以像这些就是说明什么?一个人的成就,绝不能用外在的名利权位来衡量,这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衡量是不公平的。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在内不在外,儒家道家在这一方面是一致的,就是我要修养自己成为完美的人格,道家呢?我要培养自己拥有完美的智慧。儒家强调完美的人格,道家强调完美的智慧,他们都是分开去发展,各有他的重点。我们将来讲完老庄之后,大家就会知道,这两家为什么有的地方相似,有的地方不一样,非常有趣。

  所以,我们谈到孔子他的学问,一贯之道。接着可以说明一下,知识分子为什么具有使命感,这样的问题。很多人看到儒家就觉得,你们是不是太累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是说,明明目的不能达成,我也要去做,这句话对孔子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描写。不过我们还是要说明,讲这句话的人并非孔子学生,是一个守城门的人。守城门的这个人他见多识广,他听到子路说我从孔氏来。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就直接说我住在城里面的孔氏他们家附近。守城门的人就说,啊,孔子啊,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所以,第三者的评论有时候最公平。孔子的学生讲自己的老师,一定讲得特别好,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孔子的思想,就好象孟子后来所写的,孔子的学生如何推崇孔子。我去曲阜参观孔林,孔庙,就有学生问我说,为什么在孔庙里面有四个字,叫做“生民未有”?我说,这四个字来自于孟子。孟子把孔子的学生推崇他的话,整合起来叫做,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夫子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孔子,就是从有人类以来,没有孔子这样的人。当然古代他不了解什么希腊,印度这些,只不过就他们所认识的人来说。所以,“生民未有”四个字就在孔庙的上面一个大的匾额写下来“生民未有”。各位知道了,孔子的学生推崇孔子,有时候叫做内台叫好,这个唱戏也不准的了。所以,如果说让别人来看,一个守城门的人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这话就有客观性了。明明知道理想不能实现还是要做,我们就要问,那为什么你要这样子坚持呢?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吧。国家就好象一辆游览车,天子就是司机,他开车带着全体的老百姓,去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去享福去了。就好象摩西带犹太人出埃及,去一个流出牛奶与蜜的地方,因为他们古时候喜欢这样描写。你看,这个地方到处都有牛奶,有蜜,实在是人间天堂。人间不是一样吗?既然领导是天子,就要带老百姓享福啊。结果车开了一半,天子心脏病发,倒下来了。这个时候麻烦了,就要问,在车上谁有使命,谁有责任去开车呢?第一个,不是有钱人,有钱人不一定会开车。第二个,不是有权力的。第三个,不是凶悍的,我很凶,但是我不会开车。所以,你要问到最后就是很简单,懂得怎么开车的人,他才有开车的责任,这叫做知识分子的使命感。知识分子不是狂妄自大的,不是说我念了书,应该我来负责,不是的。而是如果我不出来的话呢?老百姓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走。那为什么我可以出来呢?我把五经六艺全部了解,我把夏朝、商朝一千多年以来全部了解。了解了之后,知道怎么样才能当好的领导,可以带百姓们去享福的。古时候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啊,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像商汤,像周武王,他们出现国家的问题呢?第一个就问,一定是我有问题,使得老百姓受苦。老百姓只要有困难,造反了,也是一样,一定是我没做好,才让别人造反的,他都先自我反省。后代很多昏君,庸君,一有问题就说,一定是别人整我,一定是别人坏了,这是对比起来差别很大的。所以你说,知识分子使命感怎么来的?就因为,他懂得一个社会怎么样才会走上正路。这一点,在西方也是一样,柏拉图就强调,一个城邦,最好是由哲学家来担任君王,万一做不到这下点,那只好让君王来学习哲学。我们也知道,让君王学习哲学,太难了,君王就是不喜欢念书的嘛。念书多累?是不是?所以这是柏拉图。所以他建立理想国,最后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他的理想本来是很正常的,他说,你要训练一个哲学家,需要经过一层一层的训练,不是天生的,不是说你说就算的,而是慢慢训练,到他五十五岁左右,五十到五十五之间,才能培养一个哲学家。那这个哲学家,他原则是很简单,爱好智慧,他绝对是爱好智慧,他不考虑什么实际的效益,就是说财富或者享受,他完全不考虑,他只是追求智慧,他希望说,把老百姓,统统带上一个理想的城邦。所以,像这些都说明什么?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自有人类以来,知识分子总是比较少数的一群,因为他一辈子都希望追求真理。了解真理之后呢?对于平凡的现实生活,总希望有所贡献,让老百姓往上可以提升一点点。我往上提升的话,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其实很多伟大的圣贤,他本身没有什么享受的。你看看我们,从开始就提到的四位伟大的古人,释迦牟尼,本来是一个王子,迦比罗卫国王子,生下来就有荣华富贵。但他二十九岁的时候,第一次出城,一出城,就看到几种人,第一个老人,第二个病人,第三个死人,最后看到僧人,出家人。印度教也有出家人,在山上修行的。所以呢?释迦牟尼二十九岁出门就不再回家了。其实古时候人也懂得占卦的,占卦就是我们一般讲来,各种方式的算命。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就找人一算,就知道他将来会出家。他爸爸是一个小国的国君,当然不希望他出家了,十六岁就帮他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他二十九岁还是离开城门就看到老人,看到病人,看到死人,知道人生,众生皆苦,就一定要替人类解决这样苦的问题,出家修行,创立了佛教。你说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没有做任何坏事,但是被人家诬告,因为他的思想太过于犀利,逼着你要追求真理,让那些伪善的,伪装的,都被他揭穿了,所以联合起来告他,最后被判死刑。他本来可以逃狱,连狱里面的警察叫狱卒,都希望他逃离,因为这个好人,大家都知道,他绝不逃离。因为你没按照程序正义,判我有罪我就接受,我要逃狱的话,反而违背了法律了,所以苏格拉底最后是喝毒酒死了。耶酥呢?你从一般人来看,更惨,才活了三十三岁,钉十字架而死。那孔子在这个时候被人家称作丧家狗,说实在的,比起另外三位,也不见得是更差的事情。但是不公平,还是不公平,孔子绝不是丧家狗,他的生命精神充满圆满,到任何地方去,都是天地浩然正气在身上,哪像我们所想象的什么丧家狗?他是幽默的口吻。子路到处听别人讲话,在周游列国期间听到这些话,就跟老师说,老师,有人在说你是丧家狗。孔子很幽默,就说是啊,我就是丧家狗,事实上他的生命绝对是充实圆满。像子贡就了解他,知道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我们老师家的围墙很高,找不到门进去的话,就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找到门进去的话,富丽堂皇,难以想象。能把孔子的生命境界,描写为像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说明他出身是一个平凡人,经过一辈子的修炼,有一贯之道掌握住了,生命就趋于圆满。这种圆满的生命呢?不是只为自己。儒家一向是肯定入世的,要把个人自我生命的成就跟整个社会的发展繁荣结合在一起。他绝不会说,我一个人独善其身,不会的,我自己好就算了,不会的,他能够结合在一起,透过我们刚刚说的,能够我一个人想行善,别人也跟着相对的,互动的可以行善,这是儒家的思想。所以,儒家的人生理想呢?我们就先说孔子的志向,将来再作深入的发挥。有一次,学生就谈到老师的志向,孔子就说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希望做到,让老年人都得到安养,朋友们都互相信赖,青少年都得到照顾。这十二个字,是自有人类以来,这是真的人类,最高的理想。耶酥,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也都是一样的理想,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快乐。尤其是老跟少,是属于弱势的,最弱势的人都可以得到照顾。那我们这些中间的,大家做朋友的也互相信赖,代表社会很上轨道。孔子一个人的理想,一个人的志向,是他个人的吗?不是的,是他为人类而提出来的。所以我们如果了解孔子的思想,就也会希望我们身边的人,由近及远,都可以得到安顿,得到快乐,所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这一节把孔子的思想到儒家,整个的理想做个介绍,到这里告一段落。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向孔子问道》3、志业的传承(傅佩荣)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