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向庄子问道》3、心智的茫然(傅佩荣)

向庄子问道》3、心智的茫然(傅佩荣)

我们这一节介绍庄子的思想,谈的主题是,他对人的心智有什么看法,我们特别用心智的茫然这边来说,那么人有认知能力,这是他的特色。在介绍老子的时候,我记得我特别强调,老子他对人的问题从认知能力着手,提出一种观点,就是人的认知,他很自然的就会去区分。区分主要是我为了生存,我必须分辨什么是有利,什么是有害,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分辨之后,就有欲望,欲望出来之后就会争夺。所以一个人他的区分,一方面是为了他的生存,他不得不做区分,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你这个分不清楚那还能活命吗?但是你分出来之后就会怎么样呢?变成物以稀有为贵,大家都要去争夺那个区分之后比较好的东西,那么这样一来,就反而造成负面的后果。第二步,就要把区分提升到什么?避难,避开灾难。因为你透过别人的经验,历史的教训,知道说在什么情况下,他后面会有灾难,那你就先不要去碰它,先避开它,避开灾难。很多人在有丰富的人生观察跟经验之后,可以做到这一步,但这样还不够。第三步,是从区分避难到启明,启明就是说能够觉悟了,从整体来看,从道来看,所以这是道家的一种修行的目标,以老子来说,从认知就可以有三种境界。

  那么接着我们讲庄子的话,人的认知确实有类似的功能,它首先表现的是,第一个,人类中心的价值观,价值观出来了。通常你都会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那这种价值观,往往是以人做中心。所以庄子里面就提到三种分辨,也是在《齐物论》。第一个,真正的舒服的住处是什么?就是住的环境。第二个,真正可口的味道是什么?好吃的东西。第三个,真正悦目的,眼睛,赏心悦目的美色是什么?庄子在《齐物论》提到三方面,从你住得舒服吗,这个是不是可口的食物,那是不是好看的对象来分辨,他讲的其实也很简单。譬如你说猴子住在树上很舒服,人住在树上紧张得不得了,我们小时候很调皮也爬到树上去玩,那是上上下下都很紧张的。那猴子就很自在,从小就生活在树上,你如果跟猴子说,我这边有沙发床,请你睡吧,那猴子受不了。你说,你怎么想象一只猴子在床上盖着棉被睡觉?那一定是假的猴子,玩具猴,真的猴子受不了。庄子里面还用各种方式来讽刺儒家,因为儒家强调这种礼乐教化,像周公制礼作乐。他说,你如果让猴子穿上周公的衣服,那猴子一定受不了,我跟猴子说,我希望让你有一点教化,提升你的水平,各位都记得《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的故事,那你让他穿上人的衣服,一定撕碎为止,还咬你。所以,你说什么是舒服的住处呢?所以对猴子来说,是树;对泥鳅,对鱼,是池塘。你看那个泥鳅在水里面游得多开心,那人睡在这里面不得了,会得风湿病,所以你现在问,什么是最舒服的住处,各种生物都不同,绝对不要以为人所说的好就是好。第二个,什么是可口的食物?人当然是吃这种经过调理之后的美味的食物。但是呢?其他动物不一样,它里面特别什么乌鸦,吃这些蚯蚓,甚至蜈蚣吃小蛇,我都不太知道这种情况,糜鹿吃青草,每一种动物都有它喜欢吃的。庄子里面讲过一个故事,他说,鲁国的郊外来一只大鸟,有一点像凤凰,这个大鸟来的时候,大家都讲,这个很吉祥。所以鲁国的国君,为了招待这只大鸟,让它觉得宾至如归,居然给它奉上什么?太牢之礼。各位知道什么叫太牢之礼?牛羊猪都有叫太牢,没有牛肉叫少牢。太牢之礼很重要,最大的祭奠才有太牢之礼哦,要杀牛,要杀猪,杀羊,请这只鸟吃。这只鸟怎么可能吃得下呢?一只大的鸟,你叫它吃牛羊猪这种太牢之礼,当国君是尽心尽力了。然后给它演奏什么?演奏韶乐了,这种最好的音乐。这鸟怎么会喜欢听这种音乐?这是人在听的嘛,对不对?鸟最喜欢听的是潺潺的流水声,风吹过竹林的这种声音。鸟怎么可能听你这种演奏钟鼓之声呢?所以这只鸟就面带愁容很忧戚的样子,这国君越对它好,它越痛苦,最后死掉了,得了抑郁症,鸟也得了抑郁症,只要跟人在一起的动物都会得抑郁症。就好象你看到有一些人,冬天到了,他家里养一只小狗,真是宠物,给它穿衣服,这个不是很理想的情况。这狗到外面去看到别的狗没穿衣服,就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都是狗,它不用穿衣服,我要穿衣服?最后这条狗要看心理医生。有啊,现在有替猫狗看心理医生的,有专业的动物心理医生,都是被人害的。像这个就是典型的用人的标准来衡量其它动物的需要。那庄子说了,为了对这只鸟好的话,让它自由飞翔吧,遨游于江湖之上,栖息在山林之中,这样做多么自在。要对一样东西好,要用适合它的方式;要对一个人好,要用适合他的方式。从教养子女开始,我们孝顺父母也一样,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对他好的方式,只说我认为我对你很好,我用我的方式来对你很好,那有时候是没用的,适得其反,所以人跟人相处的困难就在这里。你怎么去了解别人适合什么样的方式?别人喜欢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你怎么去了解?怎么去判断?这个很难。人跟人相处有时候不缺少诚意,不缺少善意,但是缺少的是一种什么?智慧。你没有这样的智慧的话呢?好人跟好人也会发生很多误会,甚至是悲剧。所以,这就是说,你以为什么是对他好,那再回到最著名的一段了,什么是最美的东西呢?你把人类里面最美的,在庄子来说,大概就是,他认为两位,他没有特别提到西施,当然后面有了,西施在后面什么地方出现呢?各位还记得一个成语吗?东施效颦,也是庄子的。你不念庄子的话,这种成语都找不到来源。他说西施,因为有一点心病,心脏有一点不舒服,有时候心绞痛吧,有时候叫做什么?二尖瓣脱垂,有些术语。西施有时候捧着心,皱着眉头,看起来特别漂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漂亮,我们很难想象。结果,东施她看到说,哎呀!大家都说她这样漂亮,那她也捧着心去皱眉头。结果呢?庄子实在是太夸张了,他说,有钱人立刻一家大小赶快搬家,看到这种东施,居然搬家去了,有钱人反正有很多公馆,不住这里了。穷人呢?没有钱搬家,紧闭门扉,把门、窗都关得紧紧的,千万不要看到,省得做噩梦。你看,这庄子他要讽刺人,谁能超得过他?这是东施效颦。

  好!庄子说,有两大病美女,叫做毛墙跟丽姬,这是庄子核准的两大美女。毛墙其实是没有什么事迹,我们这边也没看到庄子说她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别的情况。丽姬倒是有的,丽姬,就是美丽的丽,姬就是周朝的姓,姬旦这些,周公叫姬旦,就是霸王别姬的姬,丽姬。丽姬的爸爸本来是住在边疆的一个官员,所以丽姬从小就住在边疆,没见过什么世面。后来晋国的国君,到处巡视的时候,就是这些国君也是很可恶,顺便搜集美女,看到这个美丽的女孩子,立刻要把她带回宫,这个丽姬是哭得非常伤心,眼泪沾湿了衣襟,还是带回去了。带回去以后,跟大王一起大桌子上吃满汉全席,以前没有满汉全席了,睡觉的时候,睡好舒服的床。边疆哪里有好的床?这才后悔以前不应该哭。你看,庄子讲这个丽姬拿来做比喻,就说我们人,死的时候才发现,早知道不要哭了,原来死亡那么愉快。什么是死亡?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完全这个意思的话,那谁愿意活着呢?他只告诉你人之在世,安之非弱丧耶?人活在世界上,你怎么知道不是年轻的时候离家出走呢?你怎么知道死亡不是回家呢?所以你干嘛伤心呢?它是自然的运作嘛,像这就是庄子将来谈死亡的时候我们再说明。好!毛墙,丽姬是人类里面最美的,每一个人看了都说真是美女。但是,鱼看到她们来了,沉到水里面去;鸟看到她们之后,没有落下来,我们叫做沉鱼落雁,那鸟大概不是雁吧,不知道该落下来,往天空飞得更远。为什么?它不管你是美女,其他动物看到人都是异类,都是异形的,都是怪兽。对不对?哪里有时候一个美女在河边照镜子,鱼统统跑出来欣赏美女?有这种鱼吗?那都是人在装。真正的鱼一定是觉得另外一条鱼才美,真正的鸟一定觉得另外一只鸟才美,很简单的道理。那麋鹿不是小鹿斑比这些,麋鹿看到这两个大美女跑的跟逃命一样,节奏就是跑得很快,跟逃命一样。这说明什么?太有道理了,人类中心主义以为人类的价值就是普遍的价值,事实上不然,人类的价值就是人类定的,对其他生物来说,根本是另一回事,它不受你干扰,这是道家,它要打破人类中心的一种想法。我们以前讲老子的时候,特别提过一点,儒家是有人道情操人文主义,完全都以人做思考的模式,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是人,哪里有人思考的时候,不从人的角度来看呢?所以你先把人照顾好,这叫做推行仁政,让一个人可以真诚行善,过他的生活。道家不一样,道家说,你那一套要先规定什么叫善,这个问题就很大了,谁规定呢?为什么这样定?因为这种善恶的标准,每隔一段时间,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些不一样。所以道家认为说,你们儒家是做不可能的服务了。其实庄子很尊重儒家的,你把《庄子》全部念一遍,《庄子》真正假设这本书全部都属于庄子的书,你不要问哪一篇是假的,哪一篇是真的,对我们这些人来说,都是两千多年前的了,你再怎么假也假不过汉代。所以你一定要分辨说这不是庄子的思想,那我先问你,什么是庄子的思想?你真的说的话,你又能说得通吗?也不一定,将来还要谈到什么是庄子的思想,能够了解未始有物。谁可以了解?不容易说清楚。所以我们就把它接受作为庄子的想法吧。整部《庄子》里面对孔子严厉批判的,直接批判的,只有几句话而已,尤其在《盗跖》,连苏东坡都说那是假的。那几句话,比较偏激的心态,应该是庄子的后学,有些人很讨厌儒家,就迁怒于孔子。凭良心说,孔子有什么好批评的?对不对?一个人一辈子这么穷困,也不得志,他也没有占你什么便宜,你批评他干嘛?他既不富,也不贵,他也没有害人,你干嘛批评孔子?他在那边宣讲仁义,关你什么事呢?你可以不赞成。但是,《庄子》里面有几段批评孔子,其他地方都是相当肯定的,里面还有一句公开称赞孔子的,说我还比不上孔子,讲这样的话。因为庄子的写作,有三个特色,第一个,他写寓言。为什么写寓言呢?你直接讲一件事的话,别人有时候会不太愿意听,说你直接讲的话,那这个是太白了,太直白了,这不好,所以要用寓言。他有一句话,亲父不为其子媒,做爸爸的不会替儿子做媒。知道这个意思吗?做爸爸的哪一个不说自己的儿子最好?那你做媒的时候,对别人不公平啊。你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跟她说,哎!可以嫁给我儿子,我儿子最好,天下最好,做父母的哪一个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最好?所以你这种做媒,就没有什么客观价值嘛。那怎么办?写寓言。这就是庄子的做法,亲父不为其子媒,因为我庄子直接说我的是对的,等于是我自己说我对,不好,我讲寓言,就是让你们透过寓言去思考,我讲的对不对。第二个,庄子用什么话?叫重言。重,就是借重古人的话来说。庄子里面大多数都是借重古人的话,孔子,孟子,他是没有谈孟子,他跟他同时,孔子颜渊这些不要说了,上面直到尧舜,还有皇帝,还有很多虚构的古代的像神仙一样的广成子,这些很多,他借重,有些真有些假,像商汤,周文王都出现过。第三种,叫做什么?卮言。卮这个字,就跟漏斗一样,那个卮,很特别的卮,这个是,你们去查书就可以查到,在庄子的《寓言篇》,庄子的寓言,他就有一篇叫《寓言篇》,所以这是庄子写作的方式。

  所以呢,你如果说庄子里面谈到人类中心的价值观,他就是针对儒家,就是你们儒家太直接讲,很多时候根本没办法讲清楚,那我道家就要开阔我的视野,从化解人类中心的一个角度,做什么?我们再说一个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二加一。什么二呢?一个是自然界,一个是人类,就是二,还是要加一,才能成为哲学。那个一,是什么?那个一叫做道,一叫做超越界。如果一个人说,我只谈人类,我只谈自然界,那个不叫哲学家,你可以是历史家,只谈人类是历史学家;人类跟自然都谈,用各种想象的方式叫做文学家;其他你可以做科学家,专谈自然界都可以。但是,你说这个二就够了吗?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自然界有开始也有结束,人类有生也有死,所以不够。因为作为哲学家,就要做一个完整而根本的反省,一定要谈到第三个,就是为什么孔孟非谈天不可,老庄非谈道不可。不是他喜欢谈,而是他不谈不可,不谈就不是哲学,他要谈道。所以庄子怎么做呢?他说,第一个,两大领域,人类跟自然界。儒家专谈人类,自然界只是附带的附庸。你在《论语》里面找自然界,都是拿来作象征,做比喻的,他不会真的去对自然界加以欣赏,很少。你要欣赏,顶多说一句话,还是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在感叹。你为什么不能好好欣赏一条河流?为什么不能跟庄子一样说,鱼真快乐?对不对?儒家没有那个闲情逸致。所以他基本是以人类作为他的中心思考的一个范围。道家怎么样呢?你说道家只讲自然界吗?那是误会。道家怎么会只讲自然界呢?道家对人也很关心,他对人的了解深刻,甚至于在表达出来的这一部分,远超过儒家。你说儒家关心人类,儒家有谁对身体这么研究过?我们上一节所说的,有谁研究过现在这边我们所说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很少。道家反而彻底了解,那他对自然界也很了解,很能够欣赏。但是,他最后要讲的是道,让你化解人类中心的想法,突破到自然界里面,这是阶段,最后目的是要从道来看一切,那才是真正的整体。所以,你把人类中心的价值观去掉的话,你才有可能真正欣赏自然界,像我们刚才讲的什么是舒服的住处,你不要只看人类的需要,你要看到其他的生物,它本身的需求。第二个,我们谈到说,人的心智会有什么问题呢?它可能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轻重不分。所谓的本末倒置,就是庄子说的,在《外篇》里面特别多,他批判人类的做法。他说,老百姓为了求利而失去本性,念书人,我们这些人,为了求名而失去本性,一个大夫,他有家,为了家而劳累不堪,圣人为了天下而失去本性。这四种人,老百姓,念书人,士大夫,加上什么?加上圣人,都是为了某些目的而失去本性。你只要失去本性,你的目的再高尚,也都没用。什么叫失去本性呢?劳累不堪,以至于弄到最后不但短命,早死,还过得很忧愁,不快乐,这认为是失去本性。庄子讲一个小的寓言,他说,一个仆人跟一个小孩去牧羊,牧羊的时候,仆人拿着竹简在念书,这个很不容易,拿着竹简在念书。小孩子呢?在玩掷骰子的游戏,一个人在玩,到最后羊不见了。问他们说怎么羊不见了?仆人说,我在读书,小孩说,我在玩骰子。但是不管你玩什么,读什么,羊不见是事实,这才重要,对不对?最后羊不见了,你不能说,我在读书哦,所以我责任比较小,羊不见就不见,你在做什么事也不相干。你小孩子说我在掷骰子,将来当赌神,这个也不行。羊不见代表什么?人的生命真实的需要就代表羊。那羊不见了,那你不管做什么事,效果,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你不要找什么美丽的借口,让自己在这一生,劳碌不堪去追逐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外在的目标,所以人生的困难就在这里,你怎么在这个里面分辨呢?很少有人可以避开庄子的批判,你庄子念一念,就忽然觉得惭愧,早知道不要念了,念了之后自己挨骂。那庄子不是要批评你,他给你另外一种境界,让你知道说,你这边放弃的话,那边才真的是美好的一个向往,值得向往的境界。

  那么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跟别人来往的时候,很容易这个是卖弄智巧,智加上巧。智代表聪明,巧代表巧妙,人跟人相处常常说,这个人聪明善巧,非常灵光。你卖弄智巧会有什么情况呢?庄子就提到辩论,他把言语当作风波。但是事实上没有人可以不说话,你说话的时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这时候很容易产生一些人与人之间的辩论的问题。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决定这一生不做三种人,不做保人,不做媒人,不做调人,三种人。很多人问我说,你为什么不做媒人呢?我刚才讲过庄子的话,亲父不为其子媒,我也不做媒人。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学生,男学生,女学生,我说你真是一个好学生,他也是一个好学生,我替你们做媒,这种事情绝对不要做。为什么?我认为他是好学生,好!好学生,但他不一定是好大夫啊。这边我认为她是一个好的女学生,她不一定是好的太太呀。就算是好的话,还要问,对谁好?这个问题就很大了。所以这一生我从来不做媒的,为什么?因为你做媒之后,就变成是要负责任,将来夫妻吵架或者怎么样,都是那个人做媒害的,那怎么办呢?我常常讲,天下的悲剧,不在于好人跟坏人的冲突,而在于好人跟好人的误会。好人在一起,也可能误会了,因为性格不见得一样,人生的想法,未来的规划不见得一样。那在这个里面如果牵涉复杂的情况,这是很可惜,所以,第一个,不做媒人,各自负责,现在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谈恋爱不是问题。第二个,不做保人。什么叫保人?譬如说,你要去银行贷款,我帮你做保,这绝对不能做。我很多学生,写他们的生活的体验的时候,都提到,我小学几年级的时候爸爸替别人作保,后来被保的人逃到哪里去了,爸爸就负债几百万,几千万,从此家里陷入困顿之中,这种例子每年都有两三个学生这样讲。说明什么?你怎么能做保?有时候保的是自己的兄弟也不行,因为大伯跑掉了,我爸爸是替他做保,所以伯父跑掉了,我爸爸要负债,所以我从小就听到很多这样的事。我这一生只为一个学生做过保,因为他是很杰出的学生,到国外念书的时候,他跑来找我,他是我指导的学生,他跑来说,老师,我要出国念书了,需要有一个人做保。那这个不保的话,以前教的恩情不算,以后还会结仇,说老师不相信我。所以很冒险,只好鉴了名,心惊胆颤,还好,几年之后他回来了,要不然他跑掉的话,他出国是公费出国,出国这个费用,我要替他还。人是会变的,各位要知道这句话,人是会变的,我也可以说变的是外表,也可以说变的是内心,最主要变的是什么?外表变化不重要,老朋友一看就知道是老的朋友。但是变的是什么?观念可能改变了,想法可能改变了。你不能规定一定要照你的想法说我们以前怎么样都没问题,为什么现在有问题?人都会变的,那这个变的趋势你要把握住。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变的时候给别人一点暗示了,彼此之间有一点沟通了,你太大意了,你一直不去注意,变到最后,恐怕是不容易继续做朋友了。那么对于这个不做保人,不做媒人,不做调人。什么叫调人?就是调解。张三跟李四吵架,我来调解。这个我不做,为什么?因为这种调解是是非不分,《庄子》里面专门有一段讲这个调解,不能做。它在什么地方呢?也是《齐物论》。所以很多人说,你念《庄子》吗?你如果照第一篇开始念的话,你第二篇都过不了。有几个人可以过《齐物论》这一关?太少了。那整个《庄子》三十三篇怎么念?你如果念书照顺序念的话,你过不了第二关。你可以念《逍遥游》,《逍遥游》相对的比较容易,除非你受到郭象的影响,说小大各适其性,你讲这六个字《逍遥游》就看不懂了,就不用看了。小的跟大的,各自适合它的本性去发展,那就不要谈庄子了,这个书盖起来,我就是小的,我不要做大的;我就是大的,不要做小的,有这种事吗?但是《齐物论》更难,《齐物论》非常困难,为什么难呢?《齐物论》里面就出现了,古代的人的智慧最高的,最高了,穷尽了,不能比他们更高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了解未始有物,我一直讲这四个字,为什么?这是关键。庄子公开说的至少两次,有一次也类似,可以说三次,就是最高的智慧就是能够觉悟未始有物,《齐物论》出现了,谁能过这一关?什么叫做未始有物?从来不曾有东西存在过。这是什么话呢?简直是不知所云。为什么了解这个就是最高的智慧?不了解就没有最高的智慧呢?道家。是不是?所以这就是你要花时间去思考的部分。

  庄子说了,《齐物论》里就说,他说,你不要跟别人辩论,假设我跟你辩论,我辩赢你,代表我一定对,你一定错吗?你辩赢我,代表你一定对,我一定错吗?不一定。我们多少次看到这种例子。我们两个辩论,我辩赢你,我对吗?不一定,只是我比较会讲话,抓住几个漏洞,让你不能反驳而已。好!我们两个辩论,找一个人当裁判,这个裁判如果赞成你,怎么能当裁判呢?他已经赞成你了,怎么能当裁判?他如果赞成我,他怎么能当裁判呢?他赞成我的话,也不公平。这个如果反对我们两个人说的话,那还当什么裁判?他最后两个都反对,当什么裁判呢?他如果赞成我们两个的话,那也莫名其妙,他两个都赞成,这个可能的。我们两个辩论立场不一样,他恐怕在某一方面赞成我的,某一方面赞成你的,他可以两个都赞成,那他也很难当裁判,你们两个都对,那什么裁判?到最后变成怎么样的?任何两个人辩论,天下都没有人可以当裁判。因为这个裁判或是赞成甲,或是赞成乙,或者两个都赞成,或者两个都不赞成,他统统都不能当裁判,到最后天下没有任何人可以透过辩论来理解任何问题,来解决任何问题。这段话有道理,通常我们的和解,都是有一方忍耐。譬如说上海以前有一个杜月笙,黑道当老大,大概是这样子吧?我们看很多小说,他专门和解。我们两个吵架是吧?我来了,看我的面子,这句话很重要,和解调解都是说看我的面子。但问题是,你面子够吗?这是问题,别人给不给你这个面子,这是个问题。我以前跟几个朋友在学术上有一些讨论,争论,到最后决裂,不来往了。一个朋友对两方面都认识,就说你们两个和解吧,看我的面子。我就跟他讲一句话,我说,这个事情,跟你面子无关,我很客气了。其实我是跟他说,我的意思是说,你根本就不够那个面子,任何人都不够那个面子。学术讨论没有面子问题,我今天学术立场跟你不一样,两个讨论下来到最后不欢而散,哪里有人说看我的面子,一个校长跑出来看我的面子。校长懂这个学术吗?他是一个职务嘛,对不对?你说国家领导跑出来,你们两方不要吵了,这跟你什么关系呢?对不对?所以像这个就是说明什么?就是不要做调人,调解的人,这也来自于庄子。

  所以在庄子里面可以看到,他对于人的心智方面的运作,先说你不要有人类中心主义,接着你不要在人间想求得一个客观公正的稳定的一个什么真理,一定谁对谁错,不可能的,那你沟通的时候使用言语,言语就困难了。他里面提到一段,他就是提到说,孔子劝颜渊,不要去干涉别人的国家,因为颜渊很好心。这个颜渊跟我们《论语》所见到的颜渊完全不一样,《论语》里面的颜渊上课从来不发问,下课努力去实践,哎呀!只看到他进步,没看到他停下来,最后不幸短命死掉了,这是《论语》里面的颜渊。一辈子苦得不得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但是他也很快乐,我们以为他很苦,他很快乐。这个颜渊到了《庄子》里面摇身一变,变成很喜欢管事,非常积极主动,经常跟老师商量请教问题,非常有趣的一个人。他听到卫国不好,就跟老师说我要去卫国帮忙,跟孔子讨论那一段,连续好几页。你念那个《庄子》,那几页实在是很累,两个人讨论来讨论去,有各种方法,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最后要心斋,我们下一节就会特别谈心斋了,都在里面。但是孔子劝他不要去的理由是什么?他说,你去的话很难把事情做好。类似的辩论,讨论还有,就是说当两国要成为朋友的时候,就会有美上加美的词,叫溢美之词。譬如说我跟你做朋友,然后我去认识他的时候,你就会帮我美言几句,我们常常讲美言几句,你就会说出溢美的话,就是多出来的,他其实没那么好,你讲得更好。两国如果说要准备绝交的时候呢?就会出现什么?溢恶之词。有溢美就有溢恶,增加一些美的话,增加几句恶的话,就把话讲得很难听。他说,你如果要跟别人建立好的关系,一定要找适当的言论,是什么说什么。但是,哪里有人说话是适当的言论呢?哪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不是会加几句自己的感觉?减几句自己的想法?总是难免加加减减,到最后事情发生的时候说,你以前说了什么话?你以前说了这个话,那个话,他又说什么话,变成是很复杂的情况了。所以在这个《庄子》里面,像这种复杂的情况,他统统了解,他可以说是对于人际关系,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有一段写到,你看了会以为他现场看到的,什么情况呢?就是他自己没有做过大官,但是他对于那个官场上权力的倾斜所造成的情况,他非常了解。什么叫权力的倾斜呢?我是大官,你是小官,所以你跟我讲话的时候,总是委屈,我说的话,分量就比较重,声音就比较大,那小官讲得再有道理,声音也是小小的,叫做权力的倾斜。他说好,你去游说一个国君,你讲的都对哦,但你讲的只要有一句话不太对,给他找到理由来反驳,他立刻抓住这个漏洞。因为国君见多识广,也不见得是个笨人,你只要一句话没讲对,他抓住这个漏洞马上反驳,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他怎么描写?你目光就转为迷惑,脸色就变得柔和,说话就瞻前顾后,态度也变得比较恭顺,准备顺从他了。为什么?因为你确实给他抓到一句话漏洞,你讲十句话都对没用,你一句话没说对,被他抓住漏洞,他那个是领导,他是国君,他那个权力马上就表现出来,那你讲得再多都没用,因为权力不均等,所以到最后,你就只有顺从他了。这叫做什么?这是庄子说这是以水救水,以火救火。你明明是要去救火,结果你反而增加它的威势了,火上加油。明明是要救水,应该用火,把水烧蒸发一点,用水救水,更严重了。所以人跟人相处,像这样的情况呢?就是在心智上,你如果卖弄智巧,问题越来越复杂。

  那么庄子对于古代的社会非常遗憾,他觉得很可惜,他有一次提到整个社会的变化,他连续讲了三次的堕落,又再往下堕落。譬如说,黄帝以前,是天下合一的状态,黄帝以后,就是你可以顺应自然,叫做顺应,从合一到顺应,什么叫合一?合一就是完全没有分。完全没有分的话,就自然而然很和谐。我们在这边再把它说明一下,庄子认为,最早的时候没有东西存在。第二个阶段,有东西存在,但是没有区分,合一,整体。还记得老子的话吗?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样东西是混沌一片,它是一个整体,合一的,所以开始没有东西存在。第二个阶段,有东西存在还没有区分。第三步,区分了。这是地球,那是什么星球,这是人类,那是其他生物区分了。第四步,区分之后造成是非,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这不是每下愈况吗?一步步下来。我们刚才讲到每下愈况,就顺便提一下吧,因为庄子里面,确实谈到每下愈况,我们将来讲到道的时候,会遇到这个词。说到每下愈况四个字,经常被用成每况愈下,但是,每况愈下比较单纯,每一次的情况都更糟,叫每况愈下。这你从字面上你也知道,每一次的情况都更加糟糕,叫做每况愈下。但是,后来很多人说不行,不能用每况愈下,应该用庄子里面每下愈况,两个字倒过来,这很清楚哦。那你用每下愈况,这是庄子的意思吗?是。但是,每下愈况什么意思呢?又是每况愈下?知道我的意思吗?所以这里面反反复复,实在是令人心烦。好!我们现在看看什么叫做每下愈况。庄子里面谈到道,最后讲一个简单的比喻,他讲完道无所不在之后,别人实在是听不太懂,什么叫无所不在。庄子就说了,有一个市场的监察官,到市场去问,哎!这么多猪,哪一只猪最肥?那个市场的卖猪的人就说,每下愈况。奇怪了!我问你哪一只猪最肥,你干嘛说每下愈况呢?哦!原来他的原文是说每一次脚往下踩,踩猪的腿,越往下踩有肉可以踩到的,就是越肥的猪。再说一次,每下愈况就是,我的脚往猪的大腿去踩,越往下踩而有肉可以让我踩到,让我去说有肉的,就是越肥的猪,原来是这个意思。那最后要说明什么?说明道无所不在,说明这个猪是每下愈况,道是无所不在,这个可以对比。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每下愈况跟那个比较毫无关系,因为你要知道哪一只猪比较肥,脚就要去踩猪的腿。因为古时候你看,现在也很难哦,我现在问你,这只猪多重?要十几个人才能把一只大猪抬到称上面去,那还得了?那干脆用卡车的方式好了,做一个地磅,让猪走过来就知道它多重。是不是?像这个就是古人的方法,用脚踩。你脚踩怎么踩?你如果说,你踩一只猪的大腿,哪一只猪大腿没肉?大腿没肉叫猪吗?对不对?所以你往下踩,往下踩到小腿还有很多肉的,那就很肥了,到最后到猪蹄旁边还有很多肉的,那更肥了。叫做每一次脚往下踩有肉可以让你说有肉的,况就是比拟,每下愈况,每一次往下踩还可以让你说有肉的,就是越肥的猪,就这么简单。

  我们有时候拿庄子去考别人很容易,大家都知道朝三暮四是讲猴子的,但是每下愈况呢?讲猪的。事实让讲猪吗?讲道。朝三暮四讲猴子吗?也讲道。什么道?我们既然提到,就提一下,因为庄子本身也不在乎什么时候先说什么,什么时候后说什么,他这个思想是一个整体。他说,一个人猴子,养久了之后,实在是没钱了。各位知道养一些宠物吧?很多人养流浪猫,流浪狗,养到最后倾家荡产,真是好人。因为他们真是好心,看到猫狗就喂,你喂这些猫狗很花钱的,长期下来之后,没有人可以负担的。好了,这个人养了很多猴子,最后发现钱不够了,就跟猴子商量。在寓言里面,猴子当然可以听懂人的话,结果他跟猴子说,你们吃的栗子越来越少,就是我们现在吃的,说什么天津那个糖炒栗子的那个栗子,猴子吃那个。他说这样吧,以后早上吃三升栗子,晚上吃四升栗子怎么样?猴子都很生气,各个都不高兴,发怒。这个人说,好吧,那换一换,以后早上你们吃四升栗子,晚上吃三升栗子,怎么样?猴子都很高兴,认为这样很好。庄子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三加四等于七,四加三也等于是七,总数是七,猴子为什么前面生气?后面高兴呢?猴子不会算术吗?他讲的不是算术的问题,他讲的是在整体里面,你不要因为某些得失而产生情绪反应,人最怕的是情绪反应,你了解整体之后,情绪就没有反应的空间。譬如,我现在跟你说,你年轻的时候会很穷,将来老的时候会很有钱,这是整体来说的话,你知道之后,穷的时候不要抱怨,有钱的时候不要得意。好!那现在倒过来说,你年轻的时候很有钱,老的时候会很穷,你知道之后就说好吧,年轻的时候有钱,不要嚣张,老了之后穷了,不要去抱怨,这是一样的意思。人的生命整体不是一样的吗?但是他讲人的生命整体吗?不止如此,他讲的是道,道就是整体,整体是一样的,所以你不要嫌多嫌少。有些人觉得我做男生很委屈,有的人觉得我做女生才更委屈,那你不管做什么人,你看报纸上有些人生下来还有一些疾病,这是身体的残障,不是更委屈吗?但是这一方面委屈了,别的方面它给你一个什么?平衡。所以《庄子》里面就讲到一个很多奇怪的人,有人是脚被砍掉的,因为古时候刑罚很多,有一种刑罚叫做刖刑,砍脚的,《庄子》里面至少有五六个脚被砍掉了,照样很快乐。这边脚砍掉了之后反而觉悟了,觉悟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脚被砍掉,像一块泥土掉在地上一样。你能想象吗?有谁脚被砍掉像一块泥土掉地上一样?我们最多是把指甲剪一剪像泥土一样,可以,反正我不要这个指甲了,我的头发掉了跟泥土一样就算了,是不是?脚砍掉了那还得了?一根脚指头都舍不得失去。《孟子》里面就说了,人实在是很迷惑呀,一根指头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说,有部电影叫《六指琴魔》是吧?我比别人多一根指头,《庄子》里面也有这种人啊,叫胼拇枝指。《庄子》的第几篇?就在第七篇之外,第八篇,《外篇》第一篇就《胼拇》篇,《胼拇》篇就是我的手指多一根,我的脚趾少一根,因为有两根连在一起,变成六根手指,四根脚趾这种怪人跑出来了,对不对?

  现在我要讲《孟子》了,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儒家道家这样跳着讲,孟子庄子这样跳着讲,有时候会造成困扰,我尽量讲清楚,不是口误。我现在讲孟子,孟子说,我一根小指头长得跟别人不一样,我都会拼命找医生,到处找名医帮我治好,因为这手指头跟别人不一样,看起来不好意思。但是为什么你的心,跟别人不一样,你不会难过呢?什么叫心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追求仁义道德往上走,你的心只知道追求富贵往下沉沦,你怎么不会不好意思呢?因为心看不见。对不对?所以很多人,很喜欢去注意到外表,真的是一种迷惑。什么叫迷惑呢?我们看苏格拉底吧。我们教书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同学们陷入迷惑,别人就不知道我讲得对不对,看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当时的社会有一个风气,叫做男同性恋,甚至有人还说柏拉图是同性恋呢。说实在的,真是莫名其妙,不了解当时的情况。男生跟男生之所以能那么好,是因为男生负责对外,军事,打仗的时候男生是那种情感很深厚的,叫做生死之交。打仗的时候,要互相配合合作的,到后来政治活动都是男生在做,所以男生构成一个团体,他享有知识的权利,经济的权利,政治作战的这种机会。所以他们情感特别,到最后形成了一个团体,跟女生没有话讲,因为女生没机会受教育,只负责管家,负责家务,照顾孩子。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有些男同性恋出现了,当时就很喜欢讨论,现在谁最美,他不是指女生哦,你看希腊时代讲这些什么哲学家,很少有人讲女生的美丽,不多,大部分都讲男生的美丽,十六七岁以上的男生。有些人是美的时候,每一个人都知道现在谁最美,Lysis最美,谁最美。好了,有一个美男子,叫做阿奇比亚德斯,他当苏格拉底的学生,他长得很漂亮。各位知道苏格拉底吧?苏格拉底很老了,他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就是我这个年纪了,五十几岁。别人怎么描写他呢?说他就是矮矮胖胖的,头发颓了,眼睛像铜铃一样,耳机是招风耳。这么怪的一个人,蹲在那里像一个酒桶,走起路来像一只水鸭,这实在是不怎么美,这是苏格拉底。但是他外表越丑,学生越喜欢他,为什么?越是丑的外表反衬出来的内心的美更是精彩。所以越是长漂亮的人,说实在的,我越同情你,因为他内在美,不会有人发现的,你长得丑一点,别人还会注意他内在真美。当然不管怎么样了,苏格拉底碰到这个学生循循善诱,这个学生就想勾引老师,真是不象话,勾引都是失败了。苏格拉底只讲一句话,苏格拉底对所有的美男子都说一句话,他说你长得真美,但是,如果你的心灵跟你的外表一样美的话,那有多好!你看看这话讲得多么精彩!这是哲学家,对不对?如果人的心灵跟你的外形这么美的话,那有多好呢?所以每一个年轻人听到这种话都很震憾,对!我要努力修养心灵,因为你外表的美是相对的,在这个城邦说你美,换一个城邦别人美,因为他们评判美的标准不一样,对不对?并且年纪大了之后就不美了,有谁能够年纪大了之后,还能够说自己美?美这个字不适用了,很尴尬的。所以,如果你常常沉迷在外在的美丽,总有一个临界点,一跨过去之后,叫做不归路,江河从此向东流,只好承认自己已经过了期了。何必呢?在哪里有靠外表过一辈子的?当然是靠内在,因为内在才是一个人的心智,他要发展的一个重点。所以内在也会有困难哦,为什么?因为他内在,心智造成许多错误的观念。所以庄子在这一方面提醒我们,你要把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当作相对的,不要执着。你觉得这个风景好,你不要认为蜜蜂,蚂蚁也会觉得好,并且,即使都是人类哦,你也不要认为,我觉得好的,别的人也会觉得好,也不一定。所以这是第一种,你把价值观化为相对。第二种,你不要本末倒置,轻重不分。什么叫本末倒置?为了追求利或是名,或是安顿自己的家,士大夫之家,或是说我要帮助天下,因为我是圣人,你不管是什么理由,如果你为了这些目的而伤害自己的身体,什么叫伤害自己的身体呢?两方面的。第一方面,过度劳累,过度辛苦,以至于短命死掉了,这绝对是伤害身体。道家希望你怎么样呢?度完自然的寿命。那你说,那我从今天开始每天躺着不做事,那我是不是活得久一点?那也不是。他只是说,你尽量不要为了某些外在的利益,过度让自己劳累,他是这个意思,所以你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限制。我以前年轻的时候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的限制,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限制,过度了之后收不回来。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会讨债的,你年轻的时候用太多,以后就讨债了,那你到一个时候就受不了了。所以你设法能够怎么样?知道说好,我不要为了任何外在的目的而伤害自己的生命。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不真实,伤害自己了。道家强调绝对真实,所以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你千万不要为了任何目的让自己变得虚伪。道家最讨厌虚伪了,让自己变成是表里不一,这都是代价太高,他要你本末轻重弄清楚,本跟重是人的生命的完整。有些人虽然缺腿了,因为乱世,被人家冤枉砍一条腿,有些人虽然生病了,因为在当时医药不发达。但是,你如果保存住自己内心的话,还是没有问题,外在身体可以化解,然后内在的心智,你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不会怎么样?像庄子说的,从合一的境界,变成勉强随顺,到最后变成互相竞争,用法律也无法让他安定,这就是乱世。那你尽量不要卖弄智巧,跟别人之间相处,庄子说了,言语就是风波,风波就是它引起风浪了,无风不起浪。所以任何话说出来的时候呢?你心里就要知道,它可能造成什么样后果。有时候在道家来说,宁肯不说话,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那你不说话怎么沟通呢?很好,怎么沟通?真正的好朋友,八个字,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不用沟通。但是还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我们将来再说。我们这一节谈到有关人的心智的问题,到这里可以先告一段落,我们就谈到这里。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向庄子问道》3、心智的茫然(傅佩荣)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