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向老子問道》11、儉、節儉珍惜萬物(傅佩榮)

…分享美好…

向老子問道》11、儉、節儉珍惜萬物(傅佩榮

我們繼續談老子三寶裏面的第二寶,第二寶是儉,就是節儉。我們都知道,節儉的美德,在今天特別受到重視,是因為有自然生態的危機存在。但是老子那個時代,並沒有什麼自然生態的危機,他當時就發現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如果讓某些人的慾望,完全沒有障礙的發展下去的話,少數的一些人就可以用掉很多的資源。那麼我們從儉這個觀念,可以特別知道,它針對的是萬物,對萬物你要節儉,你要珍惜。那萬物包括什麼呢?包括動物,包括自然界。那麼我們就稍微考察了一下,老子八十一章,裏面提到動物的只有五章,代表談得很少。譬如說在三十六章,魚不可脫於淵,就是魚不能離開深淵,一條魚離開它的深淵,它的河流的話,就不能活命了,代表被人類抓去了,所以藏在深淵裏最安全。第六十章,就是我們說過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一般把小鮮當作小的魚,所以老子裏面提到魚的就這兩章,代表他觀察自然界的內容並不多。再看,有一章就提到說,天下有道的話,這個馬就送去耕田了,天下無道的話,戰馬在郊外生出小馬。為你打仗了,馬都沒時間休息了,馬也懷服孕了,要生小馬的話,就在郊外生出來了,一般的馬當然在家裡好好休息了。那天下有道的話,這個馬不用打仗,回去耕田了,以提到馬,這樣一來就佔了三章。另外一章是提到什麼?善於安排自己生命的人,走在路上不會碰到犀牛跟老虎,這兩種動物連在一起,犀牛,老虎。其實很有意思,因為你善於讓自己生命得到安排的話,犀牛跟老虎,犀牛有角,但是它的角沒有地方可以去頂,老虎有口,它的口沒地方可以咬你。為什麼?因為你沒有任何弱點。人都有弱點,我們看到最多的是什麼弱點呢?譬如說一個人很勇敢,什麼都不怕,別人可以拿他的家人作為威脅。再怎麼厲害的人物,碰到家人受威脅,也就只好妥協了,這叫做弱點。所以,老子認為說,你如果在路上行走不怕犀牛跟老虎,是因為你沒有任何弱點,犀牛跟老虎找不到你的缺點來對付。就好象武俠小說裏面,有些人武功很好,架勢一擺,你一看,沒的缺點,就無法下手,但這等於是用比喻來說了。另外一個地方提到動物,他只是泛泛的說。他說,一個人如果保護他的本性非常圓滿的話,就跟小孩子一樣。用赤子,赤子這兩個字孟子用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就是紅通通的小孩子,代表一個小孩子剛生出來不久,很可愛。他說,一個人如果保存他的本性的話,那就跟這個赤子一樣。接着他說三種動物,第一個毒蟲不能咬他,有毒的蟲,像蛇這些。第二個,猛獸,犀牛老虎。第三個,叫做攫鳥,攫鳥是那種飛禽,很兇悍的像老鷹一樣的,叫攫鳥,可以抓人的。所以老子裏面提到動物就這五章,提出來的動物數來數去不到十種,所以你不能說,在老子裏面,有很多對自然界的觀察研究,根本談不上。

  這裡我們就要從這個地方去說明了,說老子的思想常常被認為有助於維護自然生態,這要從什麼地方去理解呢?就從這個字,儉去理解,並沒有特別分析自然界的什麼複雜的情況。那事實上老子的這種儉,我們來看看,我們如果面對自然界該怎麼辦?人跟自然界關係其實很微妙,概分析過有四種關係,第一種叫做競爭。說人活在世界上也是生物之一,所以他也符合那種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的情況。們現在活在現代社會感覺不到這種情況,但是假設你今天去爬山,你去登山的話,很快就發現,物競天澤適者生存,一條蛇過來了,它要咬你,你怎麼辦?要保護你自己。蛇還好,不至於大到太恐怖,一隻熊呢?大的老虎呢?你不打它,它就吃你了。以這就是物競天澤,所以這種競爭的情況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人對於自然界始終不能掉以輕心。你說你掉以輕心的話,那請問什麼叫做細菌呢?像以前發生過的SARS,還有其它的疾病。細菌也是一種生物,那對人來說,就是一個致病的威脅,所以人跟自然界這種競爭的關係,就是讓你提高警覺,千萬不要以為自然界都是和諧美麗的,自然界也充滿各種危機。有時候我們看到在非洲,有些小朋友從小跟獅子一起長大,真是令人羨慕,在獅子背上跳來跳去,但是,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兇險。有一次我看到報道,在泰國,泰國有很多佛教的寺廟,有一座寺廟,養一隻老虎,從小養大的,老虎剛剛生下來就帶去養了,跟那些出家人都處得很好。但是還是報道出現了,出家人跟老虎玩,老虎也跟他玩,老虎一口把他的手差點咬斷了,一口就把他大腿咬一塊肉,老虎以為跟你玩,它怎麼知道那麼嚴重?它不是故意的,你也不能怪它。但是,老虎就是老虎,你對這個本性不了解的話,以為說從小養大的就怎麼樣,它是很好,但是它沒辦法判斷,說我這樣咬下去,我以為是跟你玩,結果你居然受到傷害,這叫做什麼?人跟動物之間永遠有它的緊張關係,這是第一種。第二種,叫做利用。人類要利用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之後,才能保障人的生存。有一次我看到一篇報道,說在大陸有一位農業專家,他培養的稻米跟人一樣高,長出來的稻穗是一般稻穗的十倍。那記者訪問他了,哎呀!說你這個研究真了不起。他說,對呀!這樣使每一棵稻,可以比別的稻多十倍的產量,就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從前我們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四十億人都快養不活了,現在有65億還是可以維持,靠什麼?農業科技,利用大自然來生產。那這位專家說得很有意思,他說,我這一生希望能夠培養出跟樹木一樣高的稻米,將來每一棵稻米都跟饅頭一樣大。那太好了,以後每一個人出門就采一棵稻米,跟饅頭一樣大,上學帶到學校一蒸,好大一棵稻米!那就不是人人吃飽了嗎?你人再多也沒關係了,所以人類的存活就靠利用大自然,這只是農業,還有其它的,包括植物,包括動物。所以人類他利用大自然的方法真是很微妙,人類這個聰明確實令人讚歎。你說這個大自然本來生出來的各種五穀雜糧都有它的限制,經過不斷的改良,不斷的研究,越來越好了。然後,對動物也一樣,在印度他們怎麼去馴野象呢?象有兩種,第一種是生下來就被人類養的,當然很聽話,生下來把它養大的象,象本來就很溫馴,只要你不欺負它,它可以拉車,象拉車那太容易了,對不對?我們人類拖起來要五六個人拖的,象一帶就走了。好了!問題是,有的野象怎麼辦?你把野象抓到了之後怎麼馴?人類去馴這個野象,恐怕很不容易。所以印度人就想到一種方法了,就把野象跟家象用那個軛綁在一起。這個野象就覺得奇怪,都是象,為什麼這個象那麼乖呢?那麼聽話呢?聽人指揮呢?這個象做得到,我也做得到。所以你看,野象很快就被馴服了,馴服的方法就是,讓你這個野象看看,同樣是象,別人家象那麼聽話,那麼乖,你也可以做得到,所以野象也跟着做到了,所以這實在是一種很有趣的方法,這叫做什麼?利用。

  第三種,人跟自然界的關係,叫做保護。自然界確實需要人類保護,最有名的就是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如果沒有人類保護的話,很快就滅絕了。這個保護也分兩種,一種是說,你要禁止為利益的殺戮,在非洲,很多人為了一隻犀牛角,為了象牙殺了多少動物,那個屍體累積跟山一樣。我見過最殘酷的畫面,是日本人去捕那個鯊魚,因為很多人喜歡吃魚翅,那鯊魚背上的鰭就是魚翅,那一拉下來之後十幾條鯊魚,這個大的捕魚船太大了,鯊魚根本不是對手,捕上來之後就把鯊魚背上的魚翅的部分全部割掉,然後再把鯊魚丟到海里,為什麼?因為鯊魚的肉經濟價值不高,它那個魚翅經濟價值多了幾倍,我就看到這個畫面,太殘忍了,這樣的鯊魚丟到海裏面一定是死,怎麼有可能活命呢?再怎麼兇悍的大白鯊這些,碰到人類一點辦法都沒有,不要說束手就擒了,簡直坐以待斃。 所以人類對動物是要保護,否則以人類今天優良的這種科技武器發展的話,動物世界沒有能逃避的。那這種保護的話,我們在考慮什麼?很多人都是考慮到它的經濟價值。譬如說熊貓,保護熊貓的話,那經濟價值很高,到各國去可以當親善大使了,每個人看到都很開心,動物園裏面最受歡迎的了。那你不能只看這個,你還要看每一種生物,在每一個生態環境之下,它適不適合生存。現在很多人擔心提出北極熊,北極熊看起來也是很可愛,真的嗎?你在北極碰到這種熊,你就沒命了。但是,這個時候發現,就是說快要絕種也不是辦法,所以第三個是保護。第四種,是欣賞。人對於大自然,最後是希望達到欣賞的目的。就是我面對這個風景,我面對這一些野生的動物,或是植物,或是昆蟲,我可以欣賞,欣賞本身就是一種共存共榮的方法,不要傷害任何東西,大家互相欣賞。所以這就是我們對於自然界的動物生物可以採取的四種態度,這四種態度大都要兼顧,才能保持平衡和諧。

   那麼在老子裏面,提到這個儉的觀念,當然恐怕沒有想到自然生態資源的問題,因為古時候資源是用不完的。我們最羨慕古人在什麼地方呢?像在《論語》裏面有很多人去隱居中。當時隱居的話,一座山沒有什麼人,你就去住,你不用入山證,也不用買門票。現在一座山,你隨便去住嗎?立刻罰款,立刻說你違背什麼規則了,這地不是你的。古時候人沒有那個觀念,只要有山有樹,他就跑去隱居了,現在的話,條件不一樣了。所以在古代老子提到節儉,是要你保護自然資源,這個不能成立。因為古時候的自然資源根本沒有被破壞的嫌疑,人類這種對於自然的一種關愛,來自於人類科技發展造成的後遺症。譬如說,我有一個朋友,他一生都從事環保運動,我問他為什麼那麼重視環保。他說,因為幾年前,他的祖母因為過世了十幾年之後要開棺揀骨,它是一個習俗。結果祖母過世十四年左右,開棺揀骨的時候,打開棺材一看,人都化成骨和灰了,但是,腳上的尼成絲襪好好的,還可以再穿。他當時看了嚇一跳,他說你看,人的身體死了腐化了,變成骨和灰,尼龍絲襪還好好的,跟新的一樣。這代表什麼?我們的科技產品地球消化不了,消化不了的話,就在地裏面將來就妨害整個自然生態,所以他說我要從事環保運動。從事環保運動有一句口號用得非常好,就是,你只要不要管地球,讓它自己發展它就會恢復。其實所有的生命,都有這樣的特質,你只要不要理它,它就自己恢復。在美國東北角有一塊地方,曾經有過工廠有過污染,因為美國地方很大。污染之後怎麼辦?把工廠遷走,把老百姓遷走,整個地圈起來,很大的地方,大概有半個台灣那麼大,圈起來之後,一百年之內不準進入。各位想想看,它地方大,把人遷到別的地方,這個地方空出來了,一百年之內不準進入,代表什麼?一百年之後,當地那些污染這些,自己消化掉了,它那些樹木花草會把這些消化了。如果你不給它機會的話,污染加倍進行,越來越嚴重。所以,你讓地球喘一口氣,地球自然就恢復了,它不要你做任何事,這跟老子思想完全符合,你對於保護地球生態,你只要無所作為,地球自己就恢復了,你多給它一天,就是給自己人類多一點機會,這是老子的思想。在這個時候你老子來面對自然界,就非常恰當,就是無為而無不為,我沒做任何事去保護地球,但是我當然也不能傷害它,就讓它在那邊自己去發展,它自己就復原了。那麼如果你提到這個資源的話,在古時候的問題在於是,少數人的奢侈浪費,造成多數人的貧困這是問題。

   所以在老子提到儉的時候,你說他是保護自然界的資源嗎?還不如說,他是提醒政治領袖不要浪費。很多老百姓覺得活着沒意思,因為他對照之下,看到別人活得這麼豐厚的生活資源,就覺得自己活得實在是非常不堪,那麼政治領袖要什麼有什麼,真是豐衣足食,有時候你在孟子的書裏面也透露一點點。像孟子說過,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這句話你聽了之後有什麼感想?孟子說我得志弗為也,我哪一天得志當了大官,我不做這種事。做什麼事呢?吃飯的時候桌子幾丈長,侍妾數百人,叫做在餐廳的服務員幾百個人。請問,你吃一頓飯需要幾百個人服務嗎?那一定是滿漢全席了。當然古時候沒有滿漢全席了,只不過類似的情況,就是奢侈浪費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是這樣子嗎?孟子說了,率獸食人。所以在當時的這種情況,春秋到戰國一路下來,這種風氣顯然是形成了,所以老子才會強調說,我們為什麼不節儉一點呢?他提到一個字,叫做治人事天,莫若嗇。這句話很有趣,在第五十九章,大家可以看一下。五十九章在說什麼呢?五十九章這段話又把天抬出來了。他說治理人民,事奉上天,沒有比省約更好的方法,就是節省,省約,最好不要太過於輔張。正因為省約,可說是早有準備,什麼叫做早有準備呢?反正很節省,所以人不用準備,就已經準備好了。然後早有準備,也就是不斷累積稟賦,人的稟賦不斷累積,所以你真正要去準備,也就不用準備,因為你根本沒有耗費。那你不斷累積稟賦,就沒有不能克服的事,沒有不能克服的事,就無法知道它的極限,無法知道他的極限,他才可以統治國家。掌握了統治國家的根本,才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深植於穩固根底,長生久存的原則。你要長治久安,就要盡量去減少各種活動,叫做嗇,我們平常講嗇,叫吝嗇的嗇,是不好意思。但是,你講嗇的時候,當作省約來說話,沒有什麼不好,節儉。我們提到孔子的時候,各位還記得,人生的四大座右銘,對物質要儉,也是一樣,儉,跟老子一樣的意思,儉約,省約。那麼這邊提到治人事天,要特別注意事天這兩個字,剛剛前面提到,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這邊提到事天,這個說明古代的天,在老子思想裏面還是有跡可尋,那個天,就是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的天。老子雖然用道代替天,還沒有完全代替完成,這邊是可以看到的。但是我們也不要過分強調這個天,你過分強調這個天的話,總共加起來只有三四個地方,太少了,無法形成一個理論,你講道的話,就完全沒問題。那這個時候,你說儉故能廣,我們一再強調一句話,叫做天之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你有餘是嗎?把你拿過來。你不足嗎?我給你補充一點,盡量保持一個平衡,這叫做儉,等於是劫富濟貧了,讓人人活得下去。所以老子這個儉的觀念非常豐富,代表一種對物質的態度,你只有儉,才能廣,廣代表推擴。譬如說,給你塊鐵,鐵如果打薄的話,可以覆整個桌面,你不把它打薄的話,那塊鐵說不定只是一個杯盤那麼大小。一個杯盤那麼大小一塊鐵,桌面根本不能覆蓋,你把它打薄了,叫做儉,儉才能推擴,才能廣。一個人花一百元吃一頓飯,他如果節儉的話,可能請很多人都吃飽。我這一生最奢侈的一頓飯,是別人請客,他請我吃一頓套餐,台幣算好了。因為我換人民幣的話,這個匯率常常在變,當時台幣一客五千八,吃完畢之後我嚇一跳,我就問他今天吃這麼好,花多少錢,他說一客五千八,早知道我叫他折現給我算了,我不需要花那麼多錢。我想到我有一次去演講,在路邊趕時間就吃自助餐,就是一般學生吃的自助餐,才二十九塊就吃飽了。我一頓自助餐套餐吃掉我兩百頓午餐,叫做儉故能廣,我如果很節儉的話,這頓飯可以變成兩百頓,要不然就是請兩百人吃飽,這就是老子的意思,儉故能廣。但是我吃得最貴的還不是這個,幾年前我到馬來西亞去演講,在馬來西亞講完畢之後,當地的華僑非常熱情,有一個是開中藥店的,專門做葯膳的。他聽得很開心,因為他很喜歡莊子,他就堅持我請我跟我的出版社朋友去他家吃飯。第二天,我們就去了,一上來,就是一碗燕窩。他說,老師講課辛苦了,讓你補補氣,我反正別人拿來我就吃,吃完畢之後,旁邊的朋友告訴我說,他說,傅老師你剛才這個燕窩多少錢,你知道嗎?我說我不知道。他說,合台幣兩萬塊,這還不如折現算了。各位知道折現吧?換成現金給我還好一點,那太浪費了,我為什麼要一頓飯吃個兩萬塊?這是太離譜了。像這個就是別人的好意,你又不能夠拒絕。所以很多時候,對於這種事情,我們會覺得,沒有必要浪費,因為你吃這些東西很貴,健康嗎?不一定。有好處嗎?不一定。真的要健康的話,還是要你自己多運動,多保養,你光靠這種奢侈的食品,不見得會有效果。

  所以在老子裏面,談到這個儉的時候,其實常常可能給我們一些啟發,讓我們有一種正確的態度,面對自然生態。宇宙萬物跟人類都一樣來自於道,都來自於道的話,我們跟萬物,我在別的地方提過,佛教講眾生皆有佛性,它的眾生是所有的有生之物,尤其是指什麼?所謂的生物統統在裏面。一般的動物,甚至昆蟲統統在內。但是,他的眾生皆有佛性,並沒有包括這些植物,佛教講輪迴的時候,植物不在內的。講輪迴植物在內的是誰呢?在希臘人。希臘有一派,我談過,叫做畢達哥拉斯,專門研究數學的。我過去會很驚訝,研究數學的不是科學家嗎?但是這一派科學家很特別,他們也是宗教家。所以科學跟宗教並不是完全排斥的,在希臘時代,研究科學的人,他也是信仰宗教的。他認為科學研究宇宙不能夠完全了解,靠宗教才可以使他感覺到生命的一種奧妙的地方,所以他們講輪迴的時候,人跟狗可以輪迴。有一次,有一個人打一條狗,畢達哥拉斯上前制止,跟他說,請你不要打,我從這條狗的嗷叫聲中,聽出我朋友的聲音。他朋友的聲音怎麼跟狗叫差不多呢?大概是音色差不多,聽了之後覺得是以前一個朋友的聲音,他就認為他的朋友輪迴變成狗了。所以他們規定,所有的信徒,統統不能吃狗肉,也不能吃豆子,有很多規定。到後來,這個學派被人家趕走了,因為別人受不了,規定太多。那他們的人輪迴的時候可以變成什麼?可以變成桂冠樹。在希臘,我們說你奧運金牌戴個桂冠,不像現在還有獎金,不一樣的,它是可以輪迴變成桂冠樹,其他的講輪迴的話,很少會談到植物的。你說這朵花以前是一個人輪迴變成花,這個是很難理解,所以老子提到的這種道生出萬物,包括植物在內,還包括礦物在內。所以你真的要講這種宗教的精神,你也可以來對照一下,在三大一神教重視的只有人類,沒有去重視到動物,認為動物跟人完全不同,這個立場跟儒家一樣,是人本位的。但是你到了佛教的話,眾生皆有佛性,動物在內了,人跟動物要一起輪迴。說到一起輪迴也是很尷尬,有一本書,叫做《你如何稱呼神》吧,這本書,裏面就有一位牧師,跟一位印度教的長老,他們稱為古魯,我們稱法師好了,牧師跟法師的對話,有這麼一段。牧師是基督徒,就問法師,你們主張輪迴,那到底怎麼輪法?法師就說,輪迴是吧?跟動物怎麼輪?他就舉一個例子了。他說,譬如有一個人做壞事,做太多了,那他下一世,就輪迴變成一隻蚊子。那這個牧師再請教他,那蚊子怎麼樣才能輪迴變成人呢?因為人可以變成蚊子,蚊子應該有機會變成人吧?法師想一想就說,這個蚊子它去叮壞人,叮壞人的時候被打死了,他就輪迴變成人了。但是蚊子怎麼判斷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呢?他說,這要靠運氣了。我們都是有運氣的蚊子,這個你能接受嗎?我不能接受。所以我覺得宗教裏面的很多教義,最好不要勉強解釋,因為你解釋的時候要靠理性,理性解釋出來之後,就要拿經驗作證據,經驗上根本無法證實。所以你一定要說人跟其他生物可以輪迴,那你就問,為什麼現在有六十五億人?因為很多動物都被滅絕了。這有道理啊,原來這個世界上六十五億人,有很多都是動物變的,所以才變成那麼複雜的世界,可以這樣解釋嗎?我覺得很不容易。但是,對於宗教我基本的態度是尊重的,對於他的教義基本上我們不必討論,只予以尊重,因為別人既然信仰了,我們沒有理由去加以批判,我們要討論的是哲學,跟經驗有關的,按照理性的思維來加以討論。

  所以我們現在說,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但是,老子認為宇宙萬物都來自於道,更進一步,甚至一座山,一條河流,一些水,它跟我們的生命都一樣,都來自於道。所以,我們現在說,一方面要肯定它存在的權利,不要隨便浪費自然資源,因為它跟我們一樣都來自於道,也是某種意義的兄弟姐妹,來自同一個生命的源流。那另一方面,不但不要誤用,更不要隨便傷害,進一步,要加以欣賞。所以為什麼到後面,莊子特別談到美呢?老子你看的時候,沒有很多美感,因為老子只有八十一章五千多個字,很少談到說,你怎麼去欣賞自然界的,他只是告訴你虛跟靜這兩個字,要虛要靜,發現到萬物真相,讓你發現萬物都在回到根源,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了只能這樣說,回去就是道的運動,什麼意思呢?萬物從道而來最後回到道裏面去,回去。那弱者,道之用,什麼意思呢?道的功能,就表現在弱,而不是強,因為強很難持久。譬如說年紀大了牙齒不好,牙齒太堅強了,很容易掉落,舌頭從來沒有掉落的,舌頭掉落的話還算人嗎?怎麼說話呢?舌頭多柔軟?牙齒多堅硬?所以老子經常對照。他說,草木之生也柔弱,草跟木在生的時候柔軟,這朵花一旦枯萎之後,馬上僵硬了。人也一樣,人的生命很柔軟,人一旦死的話,馬上就僵硬了,動物也一樣,活着的時候非常柔軟,一死就僵硬,代表,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徒代表什麼?同類,柔弱是生的同類,堅強是死的同類。所以他說,弱者,道之用,就是宇宙萬物的變化,絕對不要太過於逞強。但是,除了人類之外,萬物都是照自然軌跡來運作,沒有逞強的問題。你不能跟老虎說,你不要逞強,不然的話你死於非命。老虎說,我就是老虎,我也不能不逞強,對不對?老虎什麼時候選擇比較溫馴?不可能的。它就是會有這樣的表現,只有人類才能夠思考什麼叫做弱,什麼叫強,只有人類才能比較什麼叫弱,什麼叫強。譬如我們現在說,滴水可以穿石,這話很多人在用,一滴水,一滴水,慢慢滴,像屋檐底下的水,底下真的是把石頭都快穿一個洞了。但是我現在問你,真的嗎?它需要時間。要不然你現在做實驗,一滴水滴下去石頭有穿嗎?不可能的,只有異形的口水還差不多。你說太空裏面的怪物,他的血液可以穿透鋼板,那是演電影的了,所以滴水穿石的關鍵在於時間,經過時間代表什麼?恆久,時間長期發展下來就產生效果,柔弱勝剛強,石頭那麼堅硬,水這麼柔軟,可以穿過它,在這種地方,老子找了很多例子來說明。所以我們現在看老子的時候,對於萬物為什麼要節儉,因為萬物跟我們一樣都來自於道,只有人類可以考慮要不要節儉,所以節儉就變成老子的寶貝。那這個寶掌握住的話,它的背景是慈,都來自於道,道是母親,我用道的態度對待萬物,接着我對於物的時候,怎麼使用萬物呢?就要節儉。節儉的時候,就要感覺到我跟萬物之間的關係,不再是對立的。

  那麼老子再進一步,我們前面提到,老子在第十九章提到四個字,少私寡慾,這四個字非常好。因為學習老子,有時候就是要從他的話裏面,找幾句格言給我們做一些參考,這段話是我們把整段念完畢。他說,去除聰明與才智,人民可獲得百倍的好處;去除仁德與義行,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本性;去除機巧與利益,盜賊就不會出現。這三句話,你看原文,叫做絕跟棄,你不要這個,你不要那個,前面講聖智,仁義,巧利,就是這個世界上,大家最喜歡用的。誰聰明啊?這個聖,是指聰明。再接着,這三者都不要,這三方面是用來文飾的,不足以治理天下,底下就是他的意見了,所以要讓人民有所依歸,表現單純,保持樸實,減少私心,降低慾望,也是一樣,少私寡慾。我想各位還記得什麼叫寡慾吧?儒家的孟子也說過,養心莫善於寡慾,老子這裡也說,少私寡慾,減少私心,降低慾望,這兩個學派很多地方有異曲同工。在儒家說養心,因為孟子說心需要存養,因為它只有四端,這個端要發出來就需要你存養充擴,所以清朝的皇帝還有養心殿,他們也是以孟子這個話來作為參考。但是他能寡慾嗎?不一定。所以老子這邊講的見素抱樸,表現單純,保持樸實,單純跟樸實,其實是一種生命的原始面貌。我們跟別人相處,保持單純而樸實的心態的話,就好象小孩子一樣,不去跟別人計較複雜的東西,那別人對你的話,他就像犀牛跟老虎,無從下手,你就是那麼單純樸實,別人要下手的話,找不到弱點。那你少私寡慾的話,一個人能夠少私寡慾,他本身很容易快樂,最理想的快樂就是知足,知道滿足,知道滿足這種滿足那才是真正的滿足。老子說過,知足之足,常足矣。西方也說,你要降低慾望,很容易覺得滿足,有什麼困難呢?如果說你不能滿足的話,再多了也不能讓你覺得滿意,人的慾望,真的要區分一下。如果你對象是有形可見的物質,那是再多也不夠,我們也一再提到一段話,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什麼叫做甚愛必大費呢?以前漢武帝就有故事了,叫金屋藏嬌了,你喜歡阿嬌,就給她蓋一個金屋,你太愛她了,當然後來不一定愛了,有一個愛的階段了,你就要費用很多,耗費很大,甚愛必大費。有時候你為了一個喜歡的東西,花多少錢都不在乎,只希望得到這個東西。但是,得到之後,真的能代表你所愛的嗎?也不一定。往往是得到的過程很辛苦,得到之後,就放在一邊了,這是人類可以說是普遍的毛病,很少有人可以突破這一關的。所以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得很好,他說,人生的快樂有兩種,第一種是,取得你所要的,第二種是,享受你所有的。能夠知道第二點的人很少,大多數人只知道第一點,取得你所要的,別人說這樣是好的,那樣是好的,取得你所要的,大家競爭,過程裏面是很刺激,最後勝過別人,終於得到我所要的了,但是這種快樂 很有限,往往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里。第二種是什麼呢?享受你所有的。你即使就算有一張紙,一支筆呀,你也可以享受。你有這本書,那本書,也就不用羨慕別人。所以你能夠就你所有僅有的東西,來加以享受的話,他的快樂也是源源不絕的,所以你懂得第二點並且做到的話,那個人生就太滿足了,能夠享受你所有的。通常我們都只知道取得自己要的,取得之後就不知道去享受它,不知道珍惜它,就很可惜,到時候永遠在追逐新的目標,人生就變成非常的勞累了,也非常的不堪。一個人的快樂跟痛苦,如果由外在的情況來決定的話,他是不容易快樂的,所以我們常常要問自己,有煩惱有痛苦的時候就要問,煩惱痛苦從何而來?從別人的某些選擇而來嗎?還是說從自己而來?那麼在老子裏面,儉這個字,就提醒我們,所有的一切,你能夠讓自己減少私心,能夠減少慾望,降低慾望,那你就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快樂。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們所能強調的是,時間一去不再回來,所以每一個生命階段都是唯一的,你不能說我現在受一點苦,最近不快樂,將來才會快樂,這是一個幻覺。

  我們以前常常有這個念頭,將來怎麼樣怎麼樣我就快樂了,我年輕的時候也一樣,年輕的時候出國念書,心裏想是不拿博士誓不為人,真的很悲壯,坐飛機出國的時候,心裏想到的是,風蕭蕭兮易水寒,不拿博士兮誓不回,絕不回來,因為出國念書很悲壯。那時候都很苦,四年苦讀,每天十幾個小時,結果念了半天,才發現,何必那麼緊張呢?你慢慢念也可以念成,你不用那麼累,差點把身體搞壞了。後來回來教書了,心裏想說拿到學位只能當副教授,要升正教授,拚命努力,雖然升上了也是傅教授,因為姓傅沒辦法,別人見到我還是叫傅教授,經常還要解釋一下,這不是副教授,這是正教授,他姓傅,像這個就是在人生裏面太執着了。那當了教授以後覺得說,這一生余願無所求嗎?於願足矣。不再有慾望了嗎?還是有慾望。那你永遠在追求的話,你什麼時候停下來呢?所以,你如果中間過程都不能停的話,說將來哪一天會停,各位朋友,恐怕停下來就是走進墳墓的時候了。那你學習道家的意義何以呢?就要讓你隨時可停下來,就現在的情況珍惜自己所有的一切。人有時候,有各種理想跟抱負,這是正常的情況,也有各種慾望,這也是合理的情況。但是,如果你因為這樣子,而忘記了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不能讓自己今天此時此地此刻過得快樂的話,那就有問題了。我們講說你現在要過得開心,絕不是說你不要有抱負,不要有目標,因為我們對於這種儒家跟道家的規劃,只希望說,年輕的時候學儒家吧,你那個自我實現很有勇氣,很有計劃,跟社會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年輕人不上進,社會怎麼進步呢?但是,你到中年的時候,閱歷比較豐富了,你要學道家,學道家之後,才能化解那種不必要的壓力。如果人生不能夠讓你現在快樂,那你就假設一種情況你會快樂,那就要問了,如何讓那種情況實現呢?問題來了。它永遠可能是更高的山,到了這一座山還有更高的山,結果弄得人生永遠在爬山,而不知道欣賞風景。有些人到阿爾卑斯山去,就看到路上有一張牌子,阿爾卑斯山在歐洲是有名的觀光景點,上面寫什麼?慢慢走,欣賞。就只有幾個字,慢慢走,欣賞。你去游長城,拚命走,走到最高的地方,然後就立刻回去,你看到什麼?沒看到,看到很多人,你沒有辦法欣賞,你能夠欣賞的話,任何地方都可以欣賞。所以目的跟過程,結果跟過程要調節。你不能說,既然這樣講,那以後我就活在當下,不要去奮鬥了,這樣反而被老子所耽誤了,這不是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是,老子裏面也不見得都是消極的,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說,海德格爾掛在牆壁他的朋友寫給他的兩幅字,誰能夠在渾濁中讓它靜下來,慢慢的變成清朗?能在你安靜的時候,重新讓你活動起來,產生一種活潑的動力?人生是要能夠慢慢的靜下來,也能夠慢慢的恢復活力。所以道家的思想就這一點很特別,一般來說比較少注意到這一方面。所以我當時聽到別人說,海德格爾特別喜歡這兩句話,我想了很久,果然有道理,這個大哲學家也不是隨便選這兩句話的,他也發現說,這樣子才能夠讓你靜,也能讓你動,否則人生讓你靜下來的話,大家去做什麼呢?叫做閉關好了,每一個人都閉關。聽說有些人閉關三四十年之後,一出來受到很多人景仰。各位知道閉關吧?閉關超過三年以上出來的時候不會說話的,說話的時候嘴巴張開沒有聲音,因為你三年沒有講話,喉嚨已經慢慢萎縮了,還要恢復好久才能再說話。那你這樣一來的話,閉關出來都比較偉大,那人生多可憐?一定要閉關才能夠修行嗎?我們中國的哲學這一點是最特別的,我們說大隱隱於朝,小隱隱於野,我現在要隱居,在民間隱居叫做小的隱居,在朝廷隱居就是大的隱居。很多人說,這種話亂講,明明在朝廷做官,怎麼叫大的隱居呢?這就是有道家的思想。你真的要隱居的話,你跑到荒野去,你心裏面能放下這個社會嗎?不一定放得下。你真的做大官的,每天有繁忙的公務,你不見得就會受到騷擾。

  我個人很喜歡陶淵明講的一句話,也把它當作座右銘,是八個字,叫做勤靡余勞,心有常閑。勤就是勤奮努力的勤,靡就是無,勤靡余勞,辛勤工作,沒有多餘的勞力,每天累得要命,上班上課回家,簡直是吃不消,叫做勤靡余勞,勤奮工作沒有多餘的力氣了,但是,心有常閑,內心裏面有經常的悠閑。就是我再怎麼樣勞碌呢?勞累呢?我內心始終很悠閑,這個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絕對值得我們去練習。每一個人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跑來跑去忙各種事情,但是一定要讓自己知道心要定下來,叫做身忙心不忙,我的身體很忙碌,但是我內心一點都不忙,很悠閑。這樣才能夠怎麼樣呢?心好象是一個主宰,坐鎮在裏面,指揮若定,運籌於帷幄之中。所以像這個就是道家思想的啟發,有這樣的觀念的話,你才能夠把自己的生命拿在當下,拿在現在做的每一件事,以一種非常從容的心態來做。所以為什麼我們講老子的時候會特彆強調無為是無心而為呢?我還是為,但是我無心,就代表我的心不受干擾,我做我這件事,成跟敗不影響我,不會說這件事情做成了,我就很得意,做敗了,我就很難過,那這樣一來的話,你這一生不是受外面的條件所制約嗎?你花同樣的力氣做一件事,以前做成功了,現在做,不一定,為什麼?恐怕競爭的對手不一樣了,恐怕外面的條件改變了。以前你做這件事很順利,現在做同一件事恐怕要花加倍的力氣,因為各種產業的競爭本來就不同,你怎麼可能說我去年每天上班八小時賺了這麼多錢,今年每天上班八小時怎麼營業額少了一半呢?我們常常看到有很多店家關門歇業的消息,就說我們這個店做麵包做了五十年,終於要停業了,因為物價上漲,麵包也都漲。但是你問當地的居民,他怎麼說?他說,確實這家麵包店歷史悠久,我們都很懷念,它之所以做不下去呢?是因為附近開了好幾家新的麵包店。那你聽了你就知道問題何在,對不對?麵包業整個要萎縮的話,為什麼附近又開了好幾家新的麵包店呢?是因為你這家店不能夠與時俱進。你說我招牌是老的,那個沒用的,很多人在飲食方面喜歡新的東西,他喜歡新東西的話,那別人新的麵包店,你不能夠換新嗎?革新嗎?應該也可以。所以真正的所有的做生意的,什麼老字號之類,什麼老招牌這些沒用,你要敝而新成,要經常讓自己感覺到沒有達到圓滿,你才能夠經常讓自己變得像新的一樣。所以從老子裏面的這些觀念,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例子作為驗證。所以我們談到說老子的思想,我們在對於這個儉字,我還是要重複一次,講孔子的時候對儉的兩句話,來作為大家互相勉勵的一個目標。第一,就是不擁有不需要的東西。這個聽起來好象很容易,其實不容易做到,打開皮包檢查一下,回家衣櫃打開一看,有的衣服是大拍賣的時候買的,幾年都沒穿,鞋子一買買好幾雙,再穿的時候也不喜歡了,但是樣子也不夠時髦了,所以你盡量不擁有不需要的東西,買任何東西都要問,我真的需要嗎?那買了就要用。當然我這樣講,你說不行,你這個思想出來的話,妨礙經濟發展,因為你這個讓大家減低消費慾望,這個有害於國家的經濟。不要那麼大的罪名,聽我這些話會做的一百個沒有一個,我只是提出來共勉,看看這一個是誰,所以第一個,不擁有不需要的東西。第二個,東西用到壞為止。東西既然用了就要用到壞,要不然東西被你買了不是很委屈嗎?好好一雙鞋子,還沒穿壞就扔了,那鞋子也覺得委屈,我應該替你服務到結果,最後的結果。所以有一篇短的文章看着很感動,有一個印度婦女,她有一天上班途中,走到公園附近,涼鞋斷掉了,她一看,這個斷了不能再修了,就把涼鞋脫下來放在路邊,恭恭敬敬的向鞋子鞠躬,然後赤腳去上班,為什麼?這個涼鞋可以說是仁至義盡,我是鞠躬盡瘁了,一雙鞋子被你穿成這個樣子,帶子都斷了,那確實也應該給我鞠躬。像這種簡單的態度,就讓人感動,鞋子也有它的生命,它可以在別的地方有不同的用途,它也不喜歡變成鞋子,變成鞋子它也不喜歡被你穿,它喜歡被更有價值的人穿。那既然被你買了被你穿,你把它穿到壞為止,它也感謝你,物盡其用。所以我們如果說從儒家跟道家,中國古代的智慧來看的時候,節儉都是一個要思考的美德,你把時間省下來,力量省下來,你才能夠去了解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道。所以我們已經談過老子的兩種寶,最後還有一寶,下次我們再繼續談,今天我們談到這裡。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向老子問道》11、儉、節儉珍惜萬物(傅佩榮)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