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向老子问道》10、慈、慈爱对待人与事物(傅佩荣)

向老子问道》10、慈、慈爱对待人与事物(傅佩荣

我们今天继续要谈老子的思想,我们上次谈到老子的正言若反,好象漏掉了一段最适合拿来举例的章,叫做第四十五章。第四十五章作为正言若反,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因为后来庄子对于这一章的内容,也做了一些发挥。如果各位手上有书的话,可以看到老子第四十五章,我直接用白话念出来。他说,最大的圆满好象有缺陷,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我们平常讲圆满,就是什么事情都达到一个理想的情况。那圆满之后怎么办呢?月亮圆了就要缺了。所以达到最大的圆满,好象有缺陷,你永远要在快要圆满的状态,而不要真的圆满,真的圆满的话,下一步就是缺了。所以这边说最大的圆满好象有缺陷,但它作用不会衰竭,它一直展现出这样的一种作用。第二句,最大的充实好象很空虚,但是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充实之后要好象很空虚,就是你好象还没有满。这两句是类似的,圆满跟充实,都不要达到极点,因为达到极点物极必反,我们一再强调这个道理,在老子看起来也是一样。那么你说,那我做事情,万一像《易经》的乾卦,到上九亢龙有悔那怎么办呢?所以在《易经》里面说,你亢龙有悔的时候,确实是太高了。因为最高了不能再走了,你只有设法了解自己的处境,然后保持比较低调的姿势。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的情况,在客观上不能再高了,当到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但是你要了解,这是一个暂时的过程,或者说你跟其他的单位相比的话,你也不见得是真的可以掌握全局的。所以就每一个人来说的话,他都应该了解,生命有时而穷,但是你的态度,心态可以调整。我们再看底下几句就很明显了,叫正言若反了。他说,最大的正直好象是枉曲。受委曲,一个人正直,他好象受委曲,这个委曲有时候是人与人相处,造成的一种特定状况。许多事情,你要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你不能只说我今天受委曲了,那以前呢?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所以像这个就是老子对于人情事故很通透。他接着说,最大的灵巧好象是笨拙。其实我在上节课谈到,方东美老师叫学生翻译他的著作的时候,他特别讲一句话,宁拙勿巧,宁可你笨拙一点,而不要你显得很讨巧,因为你翻译这种事情,往往是笨拙一点比较实在,他不会翻错。我们见过很多翻译,有时候太过于讨巧,使用一些成语,把西方的成语变成中文的成语,那样落差就很大了。因为西方的成语有它的背景,你翻的时候自己想一下,我翻一个很巧的成语,你看到这个中文翻得太美,你反而不知道他原来是在讲什么。我们很多时候看翻译的书,翻得很顺畅的地方,都觉得说真的是这样子的吗?翻得比较笨拙的地方,你反而觉得说,原文应该是这个意思,因为你看得出原文的痕迹,所以说宁可笨拙一点,而不要讨巧。最大的辩才好象是木讷。一个人口才很好,你说他看起来好象是不太会说话。其实话不在多,话不在快,话在适当的情况,说出适当的话。你如果一定要靠说话多的话,那讲话都跟辩论一样,辩论都跟吵架一样,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人的行为,不是可以让你随便去解释的,它在长期的一种人与人互动的过程里面发展,不是说今天说他好,他就好,今天说他坏他就坏,这么简单的话那言语也太可怕了,听的人也太容易上当了。所以老子讲这些话,你就要了解正面反面,然后再看,所以这几个叫最大。为什么用最大呢?代表不是一般的情况。一般的情况是相对的,你如果说参加辩论比赛,你在那边木讷,那你当然最后一名啊,因为辩论比赛是相对的,但是你跟别人相处的时候,长期下来,叫做真金不怕火来炼,叫做说日久见人心,而不是说靠大家随时来辩论一下决定的。所以这几句话就是所谓的正言若反的最好的一个材料。各位再看一遍,最大的圆满好象的缺陷,最大的充实好象很空虚,最大的正直好象是枉曲,最大的灵巧好象是笨拙,最大的辩才好象是木讷,连续讲了五个最大的,所以你要知道什么叫正面反面。当你强调你最聪明的时候,你就要想到,什么叫大智若愚。孔子也说过,有一个人,他的聪明我们赶得上,他的愚笨,我们赶不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为什么?因为这个人在国家上轨道的时候非常正直,国家乱的时候他就懂得装傻,这时候装傻反而是保全性命。你说不行,我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国家上轨道我非常刚直,国家现在混乱了,我也刚直,那就杀了,就没命了。人只能活一次,这里不谈宗教,你不能说活了之后再轮回,再轮回也是不一样的情况了。所以孔子会称赞这个人说,他的智慧我们赶不上他,他不说智慧,他说愚笨,他的愚笨我们赶不上,叫愚不可及。所以老子里面提到大智若愚,真的聪明的人好象很愚笨一样,但是你不要以为他真的愚笨,他其实了解所有的情况,他只是不愿意采取一个比较正面的手段,他只是对许多事情他了解,他就包容算了。

  我们等一下就会介绍老子的这一节的一个重点,所以我们再把最后三句看完毕。他说,疾走可以克制寒冷,这个没问题,天冷的时候走快一点,这是我的方法,我们胖的人怕热不怕冷,所以没有什么问题。安静可以化解炎热,就需要这个了。我们说,心静自然凉,你心里烦躁的话,再吹冷气也没用。最后一句,平淡无为是天下的正途,叫做清静。清静这两个字,就把它翻译成平淡无为,平淡才能长久,最好的食物是平常的食物,你如果经常吃一些口味重的食物,好吃的食物,到最后口味越来越刁,吃任何东西到最后不见得健康。所以最好喝的是什么?白开水。你如果各种碳酸饮料,果汁喝多的话,咖啡喝多的话,到时候对身体也不好。所以,像这些都是老子在生活上,可以提供的一些参考的观点。那么接着我们就要谈到今天的主题了,叫做三宝足以安身。什么叫三宝呢?这一段是老子的第六十七章,老子六十七章特别重要,就因为他提到三宝,如果你不看这一章,就好象你念《论语》的时候不看我们说的[5.25],《公冶长》篇第二十五,不了解孔子的志向。孔子如果没有提出他的志向,那后代研究孔子的人压力都很大,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到底想做什么,孔子说那么些话,做那么些事,教这么些我学生,他到底有什么志向呢?他想达成什么目的呢?所以在《论语》里面这个谈到孔子的志向,这一章特别重要。好了,你看老子,老子没有任何特别的目的,他反正用圣人来作为他的化身。那他在第六十七章就提到三宝,这个三宝就是告诉一般人,你如果说想学习老子,这是具体的做法。三宝里面,我们现在具体看一下原文怎么说的,你看白话,第六十七章,天下人都认为我的道太大了,似乎什么都不象。这句话倒是真的,上次我们也谈到,这个道勉强叫它做道,给它一个字叫做大。因为我们也知道,道无所不在,那太大太大了,好象什么都不像,因为你像任何东西的话,就具体化,具体化的话,就没办法了。你说海洋很大,海洋再怎么大,在地球上也是一部分而已。西方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说陆地最大,海洋比陆地大,天空比海洋大,人的心比天空大,你看最后这一句才是重点,代表我们的心想开的话,比天空更大。这个其实在哲学家来说很容易了解,海洋比陆地大,天空比海洋大,人的心比天空还大。在庄子里面怎么说呢?他说,所有的动物有的快有的慢,但是,风再怎么快也比不上人的心,中间还有个眼睛。比如说,风吹得很快,但是眼睛一看就可以看到南方北方,眼睛看得再怎么快,我的心一转,古代现代,庄子里面也说这样的话。所以人的生命里面,到心这个关键的时候,是一切的关键,就是我的心如果说能定,世界都定了。老子虽然生在乱世,我外面再怎么乱,我的心定了,就定了。我们现在假设现在是太平盛世,你的心乱了的话,照样很乱,天下现在算是太平了,你心能定吗?心照样不定。就好象慧可禅师求大师为我安心一样,这个问题是有效的,普遍有效,长期有效,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问,怎么样才能安心呢?因为对于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又有一种重新检讨的机会,所以人就是要常常在这个里面要问。
  老子怎么说他的道呢?他说,正因为它太大,所以似乎什么都不像,如果像是什么东西,早就变得很渺小了。这不是提醒我们吗?不能说上帝是什么,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什么都不像,一旦像任何东西的话,就把造物者跟受造物混在一起,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把造物者跟受造物混在一起,把道跟万物混在一起,这是最大的错误。因为万物可以改变,可以消灭了,道永远不受影响。所以这就是可能看得出来老子,在这一方面他深刻的心得。接着就说了,我有三种法宝,一直掌握及保存着,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药,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我们现在开始分析了,第一个是慈爱,什么叫慈爱?老子用慈这个字,是专门形容母亲的,叫做慈母。一般讲父亲叫严父,当然不一定了,有时候倒过来,有时候是慈父严母也有可能。但是至少在古人的想法里面,慈是用来形容母亲的爱,我们就要问,母亲的爱有什么特色?母亲的爱就是完全包容。因为母亲对子女,总觉得是自己的生命产生出来的,她就应该无微不至,应该无所不包容,这是母亲的爱的特色。那么道就是母亲,所以老子的第一宝叫做慈,这个慈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是他从道来看的,道生出万物,那对道来说,万物不是女子吗?所以在老子的第一章就说了,我把标准本,帛书本改正之后念给各位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母亲出来了。为什么说有名是万物之母呢?这就是我们上次提过的,任何东西的存在首先需要有名字,没有名字,对人类来说,等于不存在。因为人类有理性,他认识一样东西,首先就要给他取一个名字,连天上的星星,你发现了,你取名字。你看,任何人发现一个新的慧星,新的行星,都可以取名字,取名字之后,其他人就一起接受,以后就把这个星星定为什么名称。为什么?因为不定名称的话,只是一颗慧星。那么什么叫慧星,慧星每天都有,定了名称之后,每一个人观察的时候,就说,我发现这是一颗是什么星星,这什么动物,这什么植物都出现了。道也是一样,所以道作为母亲的话,代表什么?它是由无名到有名的程度。人类对于道所产生的万物,首先就要知道,无名,万物之始,开始的始,当你还没有取名字的时候,那个状态是万物的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有名字,那就是万物的母亲,代表万物是女子,名字是母亲,这样一来的话就很简单,不要去思考天地万物的问题,都是讲万物,这是帛书本老子,提供给我们非常正确的资料。因为在帛书本老子出现之前,所有研究老子的人,都无法解释这两句的关系,我念这两句,我是先念王弼本的,旧的版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接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问题来了,无名作为天地之始,有名作为万物之母,现在请问,天地跟万物什么关系?有名是万物之母的话,天地两个字不是名吗?那不是有名吗?那请问,有名跟天地什么关系?根本是扯不清楚。你现在根据新的材料,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很简单,中间都是万物,无名是它的开始,有名是它的母亲,非常清楚。所以我以前在写这本老子之前,研究过,我没有把握,总觉得说根本王弼本,这个天地万物的关系搞不清楚。后来1973年出版的帛书老子,专家整理出来之后发现,没有天地,两个都是万物,而那个之后,我研究就发现太好了,合乎逻辑性。我们年轻的时候受过西方的训练,即使中国的古书,也要合乎逻辑。因为你不合逻辑的话,推论不出来,你无法解决天地跟万物关系。你现在可以说天地生万物吗?我现在如果做个测验,我想各位听老子听了很久了,我说,天地生万物,对不对?有时候你会觉得好象很有道理,天地生万物吧?一般人都这种想法。但是我很清楚地说,错!道才能生万物,天地不能生万物,天地跟万物的关系,像什么一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像什么一样?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现在问,圣人可以生出百姓吗?怎么可能呢?天地可以生出万物吗?怎么可能呢?天地是万物出现的场所,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万物,天地不能生万物,这跟《易经》不一样。《易经》讲乾坤,乾坤是天地,把它比喻父亲母亲,生出三男三女,这是《易经》。《老子》不一样,老子里面讲生万物,只有道才有资格,天地也是道产生的。还记得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也是道来的。那你怎么可以说天地生万物呢?所以一句很平常的话,听起来好象是很熟悉的,不行,在老子里面,道才能生万物,天地也是万物之一,就好象圣人对百姓,圣人也是百姓之一,他只是悟道的统治者而已。像这是详细的分辨,这种分辩也有它的意义,你不这样分辨的话,很可能说天地生万物,道也生万物。道跟天地什么关系?道跟天地恐怕可以等同了,那不是老子了,你可以另外讲一套,事实上,也有很多哲学家讲到这一边去了。所以第一个就要谈到,慈作为母亲,道就是母亲,这使得道家,后面演变成道教,它在宗教的性格上就有特色了。
  我们以前谈过,西方有三大一神教,从最早的犹太教,中间基督宗教,包括三大派,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新教,以及第三个伊斯兰教,这叫做三大一神教。这三大一神教的神,都是非常清楚的属于阳刚的,属于父亲的角色,出现的都是爸爸,他要求什么?正义,他要审判。所以西方三大一神教,现在真正主导全世界的是这三大一神教,犹太教的人少一点,基督宗教信徒有二十亿人,伊斯兰教信徒有十亿人。全世界有多少人呢?信上帝的那个加起来超过三十亿以上。他们都偏向什么?阳刚的,属于父系宗教,以父亲为基础的宗教,都要求审判,死后立刻审判。相反的,另外有一派叫做印度教,叫佛教了,他们主张轮回。我想我们都知道,主张轮回的话,给你第二次机会,给你第三次机会,给你无数次机会,但是主张审判的话,不给机会,人生就是一次,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就知道说老子这个以道为母亲有什么特色。人活在世界上,按照一神教来说,他只有一次机会,你这一生做不好,死后下地狱,做得好,或天堂。等于是很紧张,因为你一生恐怕活五六十年,活一百年,但是,他将来决定永远,永生,你做得好,永远升天堂,你做得不好,永远下地狱。各位想想看,你用七八十年换得永远,这个听起来会觉得,好象是赌博的时候,赢也是全拿的,输就全输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问题来了,如果审判是一种像法庭一样的审判,如果要讲正义,讲公平的话,人间并不公平。假设我现在死了,面对上帝,上帝判我下地狱,另外一个人升天堂,我说不公平。上帝问我为什么?我说如果我有他那个生活条件,我可以升天堂,我做得比他好。上帝也不能回答我这个问题,对不对?因为除非你再试一次。对不对?张三升天堂了,我下地狱了,那我跟上帝抱怨说,如果你给我张三的条件,我也可以做得很好。那倒过来,如果你让张三来做我的话,他恐怕比我更坏。上帝只好说,那好吧,轮回一次,这样一来的话,几十亿人怎么轮回呢?每一个人都要做过别人吗?最后就跟桥牌比赛一样最后再来算总分?没有真正的正义。所以为什么在信仰,这三大一神教里面的人,常常会觉得压力,常常会觉得说,上帝对我的考验是不是太多了?太重了?同样是一生,为什么有人那么容易呢?同样是一生,为什么有人那么苦?但是,你现在说,好!一神教不能回答,那我们就换这一边吧,印度教跟佛教讲轮回都比较好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印度教跟佛教这边讲轮回是说,你这一生确实不太公平,其实也不能怪你,因为你还有前世,你前世造的业,今生来修,修不完不能怪你今生,因为前世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好!给你来世,让你轮回。但是,轮回到最后要轮回多久呢?谁能保证轮回到最后,每一个人都会改善呢?有些人越轮回越坏,那怎么办呢?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少过坏人?所以到最后轮回也就变成无止境的了,这不也是办法。你活着心里想说,哎哟,还要轮回几百世,几千世,哎呀!算了,我宁可放弃算了,因为轮回本身就很辛苦。你不累吗?很多人活着还年轻就说我好累了,那你知道你已经轮回几次了吗?并且,到最后如果轮回的结果都可以登到极乐世界,进入涅槃的话,那你在中间有没有什么责任感?看到没有?三大一神教,给人很强的责任感,你这一生要负责任,轮回一出现的话,没有责任感,反正我今生做不好,还有来生,来生做不好,还有下一个来生,你这一生就不要太在意了,这也不是办法。
  所以世界两大系统的宗教都有困难,为什么有困难?就因为他把父亲跟母亲特性分开了。讲轮回的宗教特别重视母性的慈爱,我佛慈悲,母性的慈爱,总觉得要给人一个新的机会,那你永远给下去也不是办法呀。所以事实上,宗教徒也发现这个问题,譬如耶酥说过,他说,上帝喜欢仁爱胜于祭献,就这句话。就是你去拜神,祭献,还不如你慈悲,帮助别人,所以耶酥也讲爱人。耶酥以前叫旧约,犹太人,讲律法,就是严格按照正义的要求。耶酥讲爱人,甚至也爱仇人,但是你再怎么讲,讲到最后,还是要审判,那怎么办?所以,他也知道这个困难。事实上天主教就有一个变通办法,一般人对天主教有一个误解,说他们是拜圣母玛丽娅。所以你到一个教堂一看,有圣母的像一定是天主教,你到一个教堂一看,有十字架,上面没有人挂上面的,就一定是基督教新教,这是很明显的。但是天主教经过长期的演变,它也希望能让你有严父跟慈母两面兼顾。那你把这个焦点缩小,回到自己中国的传统,儒家比较偏向正义,以直报怨,道家比较偏向母性这一方面,像母亲一样。但是不要忘记,孔子说过一句话,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这句话很有意思,你讲儒家讲仁义的仁,仁义的仁当然是代表你有善心,你有善念,你真诚愿意行善,行善是一种帮助别人,关怀别人,偏向母性。第二个字,孟子很喜欢讲义,义就是适宜,到最后是正义,就讲善恶的报应。所以孟子对义的重视,会讲到杨朱墨翟是禽兽,你看,这么凶!人家墨翟一天到晚帮助别人,也被孟子讲成禽兽,太过分了。我念孟子书,念到这个地方,觉得说不太忍心,孟子太凶了,为什么?他要正义。讲孔子的话,他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走各的路,然后呢?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批评跟你不一样的立场,会造成后遗症,造成灾害。代表孔子比较偏向仁,所以仁义的仁,跟孟子的义,所强调的比起来是比较宽厚,这是客观的事实。所以孔子说,仁者必有勇,他说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敢。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看一下老子,慈故能勇,这句话来了,也是一样,真正的慈会带来勇敢。也就是你不是为了好勇斗狠,而是有真正的爱心,有这个真正的爱心,你做事情就会有真正的勇敢。我们说,女子虽弱,为母则强,就是这个道理。这种道理,其实很多地方看得到,所以我们把这个宗教的观念来对照的话,就会发现,老子的这个思想,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一定有他的地位。因为他可以把人类最根本的需求,一面是仁爱,一面是正义,他对于慈爱这一面,仁爱这一面,讲得特别透彻。
  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可以参考第二十七章,我就简单念一下,因为它里面特别提到善这个字,但是善这个字在这边是指善于做什么事,我来念一下二十七章的白话。他说,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你善于行走怎么走呢?不会留下痕迹,别人无法追踪。因为你都是踩着别人的足迹前进,你不要另外自己制造新的足迹,这才是善于行走。我们也知道,你听这句话没有感觉,看过电影吧?你怎么经过地雷区?经过地雷区,当然是别人踩过的足印才安全。看到没有?你说,别人踩过的足印,我不要踩,我要标新立异,一踩踩到地雷了。当然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理解了,在古时候也一样,你按照别人的足迹走,让别人发现不到你怎么走,都是旧的足迹,这样反而安全,不要随便去冒出头来。第二个,善于说话的人没有任何瘕疵。你如果很善于说话的话,别人抓不到漏洞,抓不到任何把柄。第三个,善于计算的不必使用筹码。你善于计算的话心算算出来了,你用筹码算了半天说不定筹码本身有一些问题怎么办?善于关闭的不用栓锁,别人也开不了。这当然我们也很难想象了,你把门关得好,你不用锁别人也开不了,有这种事吗?恐怕有一些专门的技术吧。再看,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别人也不能解。你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别人也解不开,我们想到谁呢?想到孙悟空,你画个圈他就跳不开了。为什么?因为你可以用言语来约定。譬如说有两个人打赌,一个人说,你绝不能够让我走出这个房间。第二个人说,我确实不能让你走出这个房间,但是我可以让你从房间外面进来,你先出去我看看,这个人出去了,他就输了。就是跟别人打赌,你说你决不能让我走出房间,你怎么骗我,我都不会走出房间。我说对啊,我没办法让你走出房间,但是我可以让你从外面走进来,我们就赌这个,他就先走出去再回来。接着就是圣人了,底下就是精彩了,就是我们这边要说了。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别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圣人不遗弃任何人,就像母亲一样,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每一个孩子她总要想办法去帮助,去保护,跟圣人一样,没有被遗弃的人。圣人不但对人,总是善于使用物,所以没有被丢弃的物。这叫做保持启明状态,我们讲过启明了,人跟物都一定有用。我们平常觉得说,人有用还可以了解,每一个孩子万一走错路,给他悔改的机会。大人也是一样,能够改过的话最可贵,改过向善,这是有关于人,因为人命关于,每一个人都是难得的。现在讲物,你说这不是垃圾吗?有什么好的?我们现在也知道垃圾可以提炼能源,也不错。我们以前看过一些历史故事,记得有一个人叫陶侃,没事就搬砖的,他有一次在盖房子的时候,就把很多碎木片搜集起来,别人说这个木片没用,你干嘛搜集?结果下雪的时候就有用了。因为在雪地上行军很容易踩下去,他就把这个路先辅好,用碎的木片辅好,行军特别顺利,打仗也可以赢了,这就是没有用的东西还是有用,天下没有任何东西是没有用的。上次我们讲一个词,讲的比较快,你再把它联想起来,就是自然界不跳跃,The Nature does not leap.它不会跳过去。自然界不跳跃的话,就代表每一个小的环节都是不可少的,就代表没有任何东西是无用的。那么圣人对于人跟物都珍惜,就好象母亲一样,不但对人,还对万物。接着就是我常常说的了,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镜。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借镜,即使再聪明,也免不了陷入困惑,这是一个精微奥妙的道理。所以这段话看得很清楚了,圣人怎么对待人,怎么对待物,就是一个字,珍惜,所有存在之人,存在之物,皆珍惜之。为什么?因为道让你存在,一定有道让你存在的理由。那你既然存在了,就使得别的一个人不能够这样存在,其实我们讲到人的生命都是很奇妙的,一个人能出生,他是排除万难才能出生的,出生之后他有一个位置,这也是他特别的位置,生命是不能替代的。所以在老子看起来的话,慈这个概念,就是一种最普遍的心态,没有人是应该被放弃的,没有物是应该被丢弃的。从这个慈,才能推到后面的俭,你为什么要节俭?节俭就是舍不得浪费,那跟前面的这个慈也有关系。
  我们再看一段,另外一段是第四十九章,在四十九章提到什么?我们又看到善跟不善的关系了。他说,圣人总是没有意念,而是以百姓的意念作为自己的意念。为什么圣人没有意念呢?还记得我们说过,叫做无心而为,圣人没有特别的意念,说我一定要做成什么,一定要如何。因为圣人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情况,如果你一定要说我圣人来了,要让天下和平,事实上,现在天下和平还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和平。你只能够怎么样呢?在一个小的范围内,让你的智慧像老子一样,写一个五千言保存下来,等待适当的时候。再看,他说了,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行善,这话说得多好!善良的人我善待他,那不善良的人呢?我也善待他。通常不善良的人,我们就不喜欢,在《尚书》对于不善良的人,是要保持一种特别的态度。就是说,好的朋友你对他很好,坏的朋友,我就要对他刚正严明了,就是你不能再对他好。我们听到这边会觉得老子这样子会不会姑息养奸?善良的人你对他善良,不善良的人你也对他善良,万一这个善良的人想说,那我不善良你不一样对我好吗?这种假设有时候不能成立,因为善良的人他之所以善良,一定是他自己做了某种选择,他可以善良。那不善良的人,可能有某种其他的因素使他不善良,圣人都对他们善良的话,就可以使不善良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改过迁善。很多这样的故事,就因为别人对他慈爱,对他仁爱,他也改过了。因为每一个人的环境真的不一样,有些人从小碰到的都是凶悍的人,他也变得很凶悍,哪一天有一个人对他很善良,他忽然觉得说,这是很好的方式。我们都知道西方的故事,有一个人到一个教堂去,从监狱才放出来的,走的时候偷了烛台,被抓到了,警察把他抓回去说,这是不是偷你们教堂的烛台?这个主教跑出来说,是我送给他的,他还少拿一个呢,再给他一个,那这个人最后当然是改过迁善了。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改过的话,说实在的,上帝也没有办法。像这样的一个主教,他的表现就是老子的立场,善良的人我对他好,不善良的人我也对他好,这样可以使人人善良,到最后大家都觉得说,我们应该变善良一点。
   再看,他说,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再看,圣人立身于天下,谨慎收敛,使天下人的意念归于浑然一体,百姓都努力在听在看,圣人把他们都当成纯真的孩童。来了,纯真的孩童,母亲才会把别人当作孩童一样来看待,好象纯真的孩子,你做任何事母亲都可以谅解。那么这就是老子把这个道当作母亲,用母亲爱惜子女的心情,来描写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人,怎么对待物。第二个,我们就要看到了,慈故能勇,真爱必有勇。,其实人的勇气不一定要分是男还是女,男生也可有勇气,一个男生有爱心的话也很勇敢,可以保护一家人;一个女生有爱心的话,当然更没有问题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知道,老子为什么特别提出母亲,因为母亲跟子女的关系,跟父亲跟子女的关系毕竟是有一些不同。因为母亲毕竟怀胎十月,把孩子生下来,生下来之后,她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爱护,那么这是一个慈故能勇。我们刚才提到孔子说的话,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一个人行仁的话,一定勇敢,叫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这四个字真好。在《论语》里面是什么呢?当仁不让于师。看到我应该做的好事,对老师也不要客气。这句话最好用在什么地方呢?坐车的时候。坐车的时候老师学生,老太太上来,学生要立刻让座,叫做当仁不让于师,比老师要快。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老师你年纪大了,让你多行善吧,你去让座,这也是学生这样的话就莫名其妙了,所以一个人有仁者,就是仁心他一定就勇敢。我们坐车的时候也是一样,看到有人需要让座,站起来是需要勇敢,因为大家都坐着,你站起来有时候还接受别人异样的目光,别人会瞪着你说,只有你会让座?只有你做好事吗?说一些风凉话。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是缺乏勇气,该让座的时候也不敢让座,怕说自己让座的时候引起别人侧目,也不好意思,说你爱表现什么的。等到年纪大了,真的了解儒家的思想,真的从真诚做出发点的话,到该让座的时候立刻让座,这就需要勇气的,要仁者必有勇。那你倒过来,勇者不必有仁,一个人很勇敢的话,他不见得内心有一种仁德,他恐怕真的是逞其匹夫之勇,都有可能。所以在这里面,就看到老子,他对于慈的一种表现。
  那接着,我们就把第六十七章后面把它继续看下去,因为在六十七章里面是描写这三段最为完整的,我们一起把后面一半,因为刚刚才讲到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句话。这三句话为什么那么长呢?第一句话只有一个慈,第二句话一个俭,第三句话弄得好多字,叫做不敢为天下先六个字,那后面老子就用一个字了,叫做后,后面的后,我们看他怎么说。他说,因为慈爱所以能够勇敢,这就是刚刚因为慈爱所以能勇敢。所以光讲慈爱的话,只是一种好心,表现出来成为行为的时候,需要勇敢。譬如说,你去包容一个坏人也需要勇敢,你去包容一个不懂事的,或者不上道的学生,也需要勇敢。第二个,因为俭约,所以能够推扩。等一下就要谈这个,因为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够成为众人的领袖,到最后还是回到那个悟道的统治者。圣人之所以能够领导别人,是因为他能居于众人之后。底下再继续看,现在如果舍弃慈爱而求其勇敢,舍弃俭约而力求推扩,舍弃退让而争取领先,结果只有死亡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没有慈爱而去勇敢,就危险了。老子特别提到,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你要活还是要杀呢?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所以光有勇敢是没有用的,勇敢两个字连在一起,老子把它分开,勇于敢。别人问你说,你敢去跳河吗?我敢,万一死了怎么办?是不是?别人说这辆车过来了,你敢去挡这个车子吗?我敢。这种就是莽夫之勇,莽撞得很,所以勇于不敢则活,我们这一生很多时候都要学这四个字。勇于不敢,别人问我说,你敢去跳河游泳吗?不敢,说得很坚决。你敢去爬山吗?不敢。你敢下海吗?不敢。我就是不敢,学老子的,所以才能活到现在,叫做勇于不敢则活。各位想想看,我们年轻的时候一路走来到现在,如果跟别人在一起,说你敢这样,你敢那样吗?你每一次都勇于敢,那早就没命了,至少弄个残障,身体都要残缺了。所以很多时候真的是不用逞强,不用好勇斗狠,好象说勇于说不敢,说不敢也需要一种勇敢,这样才能活命。所以老子这边说得很清楚,你如果是没有慈爱,单单是为了勇敢而去勇敢的话,很难活命。如果你有慈爱就不一样,有慈爱的话,力量由内而发,力量由内而发的话,那个力量是有根源的,它跟你在外面的勇是分开的,两回事。再继续看,他说,舍弃俭约而力求推扩,也会死亡。就是你不俭约,你又去推扩,那不是耗费太多了?耗费得不得了?我们下一节就会谈到俭约的问题。第三个,舍弃退让而争取领先也会死亡。你不要退让,我就跟别人争领先,你说楚汉相争,争到最后,虽然是刘邦赢了,损失也很惨重,就算他赢的话,以后的发展也不太理想,后面接着几个皇帝也是很辛苦的。最后这句话,以慈爱来说,用于战争就能获胜,用于守卫就能筑固,天要救助一个人,会用慈爱去保护他。最后这句话不太好讲,为什么忽然天跑出来了?因为古时候,天的概念还是很特别,老子虽然把天当作天地,当作自然界,另外把道凸显出来代替天,作为超越界,使它具有革命性。但是一个学术思想的演变,它不是截然划分的,老子里面这句话很难解释,什么叫做,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呢?并不是天真的来救你啊,而是上天让你觉悟去学习道。你内心慈爱的话,打仗的时候就一定会赢,因为你打仗不是为了好勇斗狠,打仗是为了行善。
  所以在这里你可以举周文王做例子,周文王他去作战的时候,首先是为什么?我们讲孟子的时候没有讲这个故事,讲老子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下这一段。孟子里面说周文王隔壁有一个国叫葛,葛现在是一个姓,叫葛伯,是一个小国,他不肯祭祀祖先。在古代的社会,不肯祭祀祖先是严重的罪行,代表你没有祖先你就无所顾忌了,很可怕。所以周文王说,你为什么不祭祀祖先呢?他说,没有牛羊。周文王就送牛羊给他。结果呢?他大吃大喝,把牛羊吃光了。别人给他祭祀的,他不祭祀,拿来加菜了,还是没有祭祀。周文王派人说,为什么不祭祀?他说,没有稻米。周文王就派了很多人去帮他种田,种田的时候,又派很多老的跟少的,老人家跟小孩子给那些种田的人送饭。结果这些人送饭去的时候,葛伯派人把这些人、饭统统抢过来,酒统统抢过来,还把这些人杀掉,尤其杀了几个小孩子。就为了他杀了几个小孩子,周文王起来革命。说你看,我开始要讨伐了,因为葛这个国家他杀了几个送饭的小孩子,这就是他的罪状。前面大的理由是他不肯祭祀,他不肯祭祀,牛羊我来送,你说你没有稻米,我派人替你种,那我去送饭送酒的这些小孩子你也杀,当然天下人都认为不应该如此。这叫做什么?这叫做出于慈爱的战争,师出有名,你为了这个理由去讨伐葛国的话,天下人谁曰不宜?大家都说应该的,因为他把小孩子都杀了,这叫做葛伯他做了这样的事,文王就要以慈爱,表现勇敢来主持正义。所以像这样的故事,你出于慈爱去战争必定会胜,出于慈爱来守卫。譬如说你现在进攻我,我来守卫,我守卫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保护我的百姓,你也一定会胜。有一部电影也描写十字军东征的,翻译片名怎么翻,我还要想一想,有的翻译成王者天下,也就是设法怎么样,要保护耶路撒冷城里面的百姓,来抵抗伊斯兰教的大军。大军二十万人,你里面只有几万人,那这个男主角他就设法训练他们,组织起来防卫,防卫的时候,让每一个人都是为了保卫家人而战,这力量大得不得了。其实很多人喜欢看古代的故事,像在希腊时代最有名的战争是波斯人进攻希腊,这个战争后来也变成一个马拉松赛跑,跟这个有关。波斯人进攻希腊的时候是百万大军,这时候希腊各个城邦只有联合起来。联合起来怎么对付呢?像斯巴达人,像雅典人,他们这个对付波斯大军的时候就喊一个口号,为了祖先的坟墓而战,为了子孙而战。因为你如果战败的话,祖先的坟墓都被挖光了,那你为了祖先的坟墓,哎呀!原来是要保护我们的故乡。为了自由而战,为了子孙而战,所以每一句口号都出于慈爱,所以你波斯大军过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斯巴达人,雅典人怎么这么勇猛,个子并没有挺高,力量并没有很大,个个以一当十,以十当百,那你百万大军是乌合之从,声势很吓人,碰到这么样的像斯巴达三百战士,那你怎么跟他打呢?打了几次打了十年,打了二十年都是失败的。所以像这个就是你从历史上战争也可以看得出来,你有慈爱的话,去战,像周文王,一定胜;你有慈爱的话,去防守,像我刚刚讲的这些西方的故事,一定胜。这就是老子的说法,当然有些人会指出反面的证据了,说到秦始皇那么凶,为什么赢了呢?这个我也很难告诉你,历史因素太复杂了,只能跟你说秦始皇就是赢了的话也不过十几年,还是没有了,是不是?所以,老子讲的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历史上很多故事,因素非常复杂,不是老子可以统统讲得清楚的。他只是告诉你,慈出于人的心里面最深的愿望,每一个人既然有了生命都希望活下去,同时也希望在正常情况下让别人活下去,所以这种慈带来勇敢,那你一念之仁慈就可以跟大道相通。我们也觉得,真正的慈爱出现的时候,自我的限制,自我的意识,跟别人之间的隔阂就化解了。到后来佛教讲慈悲,老子没有讲悲这个观念,庄子讲悲的很多,悲,可怜,可悲,所以老子讲慈,庄子讲悲,合起来慈悲,后来就被佛教拿来用。好!我们这一方面,我们就有关慈先谈到这里。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向老子问道》10、慈、慈爱对待人与事物(傅佩荣)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