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機

《向老子問道》9、聖人的榜樣(傅佩榮)

…分享美好…

向老子問道》9、聖人的榜樣(傅佩榮

我們這一節所要談的是聖人的榜樣。聖人到底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學習呢?他表現他的智慧有什麼特色呢?我們分三點來看。第一個,就是為道日損。這句話我們反覆在談,它出在老子的四十八章,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然後再加一句,無為而無不為。那麼為道日損的話,它的損這個字就代表要減少。但是如果你原來並沒有東西,你減少什麼呢?所以首先就要確定,人本來有什麼東西。一個人生下來自然而然就會得到一些知識,像區分的觀念,區分的知識。一個人他也會得到許多成見,人的一種觀念影響他,他認定了就是對的,就是錯的,這叫成見。所以,當你要去追求道的時候,因為他是一個整體,所以你要去了解整體的時候,就好象你在山裏面,不知道山的真面目,所以你就要設法把自己的局限去掉。他的損是說,你把你這一生,從外面得到的東西去掉,成見,偏見,各種不正確的知識,那麼另一方面要避免用感覺,用一般的理智來思考。譬如說我用感覺來判斷的話,我覺得好,我覺得好,我覺得不好,這個有時候都是相對的,它無法告訴你真正的整體是什麼,那麼用認知的話,就是一般的知識,一般的知識有一個特色,叫做分而不合。像念大學的時候,一個學校分幾十個系,每個系都有不同的知識,這是分,那分而不合的話,就無法看到全面,學任何東西都以它為主,成為這個學科的一個背景。譬如你看月亮,天文學的人看月亮,他覺得月亮就是一個星球,沒什麼特別;學文學的人看月亮,那月亮可美了,很多想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多美!那你學不同的領域的人,看到月亮,他都有不同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你被你的學科所限制。所以為道日損,他那個損的內容,就是把你這一生所得到的觀念,要設法減損去掉。但是去掉最後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嗎?剛剛在中間休息的時候,有同學提問題,問得很好。他說,如果學了道家,就不要分辨善惡,那我們今天已經在社會上生活了,怎麼可能不分辨善惡呢?老子不是叫我們不要分辨啊,他意思叫做我們寬容,就是你要了解別人為善為惡,有它一定的條件,善的也不見得真是善,惡的也不見得真是什麼惡。所以善跟惡是相對的概念,你既然在社會上一定會使用善惡,你完全不用的話,那怎麼分辨呢?那怎麼活得下去?變成不分是非的鄉愿了。老子不是這個意思,老子希望我們是寬容,你不要用一般認知來做判斷,判斷的時候不要以為這是唯一的標準,因為價值是相對的,這一點是沒問題的。

  那麼所以你為道日損的,就慢慢變成一種比較不去挑剔,不去責怪,到最後變成無為。你為什麼無為呢?因為你沒有任何意念想做任何事,你認為去觀察勝過行動,與其去批判,去作為,不如去理解,不如去欣賞,這就是老子的態度。所以我們講到他的為道日損,首先是對自己的一種修鍊。怎麼修鍊呢?就可以看第二十九章,講了三句話,聖人怎麼做呢?三件事,去甚,去奢,去泰,三個去。這三個去不簡單,就是你在面對人間的時候,你要去除極端,去除奢侈,去除過度,這邊講到這三點。第一個去除極端,做任何事都不要極端。甚這個字,孟子也用過,叫做仲尼不為己甚者。什麼叫不為己甚呢?就是孔子做任何事都不會過度。這是孟子的話,就是很溫和的一個人,千萬不要做到趕盡殺絕,要留餘地,這是去甚,甚就是極端。有時候我們的情緒發展出來之後,很容易走極端,愛就愛到底了,恨就恨到底了,整個人的生命就好象是一個情緒發泄管道而已。這不是很可惜嗎?老子不是沒有這個情緒。他講聖人去甚,去,代表要把它割除,甚就是極端。孔子也不喜歡極端,他喜歡走一個中間的道路,就是扣其兩端而竭焉,任何事情就要問兩端是什麼,然後自然而然可以找到路來走。第二個去奢,就是奢侈,我們講奢侈浪費。一句話可以講完了,就不要說兩句話,兩句話可以說清楚了,就不要用三句話,奢侈。奢侈有時候是說話說說多了,時間有時候也是奢侈,至於說你用東西的話,更容易奢侈。我們隨便打開水龍頭,多少是沒有經過手,也沒經過什麼,純粹就流走了,這不是奢侈嗎?我以前有個習慣,刷牙的時候,這個水繼續流,那自己以前在中學住在學校宿舍,趕時間,因為知道刷牙幾下就好了,水龍頭就開着。後來就覺得說,這樣是浪費,你就是手動一下,水節省下來,每一個人都這樣做一下,節省多少水?這是水資源。

  所以老子的思想裏面,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談老子,談到環保,環境保護,談到自然生態?就是因為老子有一種節儉的觀念,這也是後面我們最後會談到的,而儒家裏面並沒有特別談到環境保護的問題。但是這樣來問儒家並不公平,因為古時候並沒有科技的發展,並沒有對自然界的傷害,那你談環保的話,不是強人所難嗎?環保概念是因為你傷害了自然界,你才想要去保護它。你根本就沒有傷害,只是自然的一種使用,那你說你要特別保護,這不是刻意造作嗎?所以老子這邊談到什麼?聖人第一個要去除極端,第二個,去除奢侈,第三個去除泰,泰是過度了。甚代表極端的話,泰就代表過度了,泰這個字,就是泰然自若這個泰,本來是很好的字,也是《易經》裏面的一個卦,否極泰來的泰。但是,把這個泰也要去掉,代表要低姿勢,要低調一點,做任何事情低調一點沒錯,能夠讓自己做事好象沒有做事,別人察覺不到你的作為,最怕的是做事的時候太過於張揚,太過於張揚之後,還沒有做成,別人就來批評了。所以老子裏面談到人間許多事情,確實有他的啟發性。他說,一般老百姓做事,常常在快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常於幾成而敗之。所以怎麼辦呢?要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要在結束的時候很謹慎,跟開始的時候一樣,你就不會失敗。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的人,到了九十里才能算一半,最後那十里才是考驗。像你參加奧運賽跑,你前面跑第一誰理你啊?很風光,三秒鐘跑第一,三分鐘好了。你跑這個馬拉松賽,前面十分鐘你都跑第一,焦點都在你身上,全世界的目光看在你一個人身上,最後跑不見了,這又變成笑話。人生也是一樣,你任何事情你要看完整,完整一件事不到最後絕不放鬆。如果你說現在已經做了三分之二了,已經快結束,那一輕鬆起來,就開始忽略了最後的困難。所以他說,老百姓做事,常常在快成功失敗了,所以慎終如始,在最後的時候要謹慎,就好象開始的時候一樣,所以這種教訓,有時候可以對照來看。以孔子來說的話,他教訓他的學生子路,就說你要好謀而成,臨事而懼,遇到事情要非常的謹慎恐懼,好好去謀劃,把它做成,所以像這個就是儒家,好好謀劃把它做成。老子也跟你講一樣的話,慎終如始,結束的時候要謹慎,就跟開始的時候一樣,多少事情都是在最後關頭出了問題,所以聖人他要把這三個都去掉。而聖人最有名的是什麼?不爭,兩個字,老子公開說過兩次,就因為不爭,所以天下沒有人可以跟他爭。這話你當然可以很調皮來說了,我有時候也開玩笑,我說我下圍棋從來沒輸過。為什麼?因為我從來不下圍棋,這個有一點好象耍賴似的。我以前也碰過這種情況,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有一天接到個電話,實在是很有趣。一個美國人學了圍棋,這種圍棋你學會的時候,剛開始很想找人下棋,就好象上癮了。結果他有天打電話給我,我在美國念書,我是學生,接到一個美國人的電話,一直跟我講,Do you play go play go .我開始還沒有會過意來,想這個人是誰呀?幹嘛一天到晚在叫我Go。Go這個字,我本來以為是去哪裡,後來才想起來Go就是圍棋,美國人稱圍棋稱Go,講了快一分鐘,我才想起來他要找我下圍棋,。大概聽別人說,我在美國耶魯大學念書,念哲學的,大概會下圍棋,他大概幻想,聽別人講,大概介紹有誤,他就找了我的電話就一直跟我說,我說我不會下圍棋,實在是很尷尬,我說你要下象棋還可以。所以很多人都以為說,你念書人當然會下圍棋啊,什麼琴棋書畫,這不容易呀,你要學會那些,像我們現在學的話,永遠在門外,你讓我五子,我也下不過你。所以,像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跟別人不爭,我沒輸過,是事實啊,因為我沒下過啊。還有很多,我打高爾夫球也沒輸過,因為沒打過,所以我不爭天下沒有人可以跟我爭。這不是很有趣嗎?你學會這一招,可以自我解嘲,不必事事都放那麼緊張。

  我們看一下,老子怎麼樣說不爭,有兩段可以參考。第一段是二十二章,老子提到這個不爭,我們這邊順便欣賞一下,第二十二章。因為第二十二章就是標準的正言若反,正面的言論說得象反而一樣,這不是老子故弄玄虛,而是本來就是辯證的方式,正反合,正和反是對立的,你不能只講正,不講反。老子說,第二十二章,彎曲才可保全,委曲才可伸展,低洼將可充滿,敝舊將可更新,少取反而獲得,多取反而迷惑。這有兩句我剛剛舉例舉過了,少則得,多則惑。我看畫,看一幅畫,我了解看懂了,看了很多的畫,我反而迷惑了,但是前面幾段有沒道理呢?彎曲才可保全。我們以前談過颱風的時候,一棵像柳樹,它的枝條會彎曲,就會得到保存了,一棵松樹,那麼樣的堅硬堅持,吹倒了。委曲才可伸展。你看這個蟲在爬的時候,像蛇在爬的時候,蛇直直的怎麼走呢?它一定要彎曲,毛蟲爬的時候一定要身體弓起來,莊子裏面特別提到這個,身體弓起來才能往前走。然後呢?低洼將可充滿。杯子裝滿水了,還能裝什麼呢?地上有一個低洼的地方,才能滿東西。敝舊將可更新。你買一棟新房子你還算怎麼更新呢?我現在說我要更新一下,當然是舊房子才能更新,那你可以把新房子當舊房子也可以,這是一招,新房子住了才一個月,覺得它是舊的,那你再更新吧。所以這個說明什麼?相對,舊跟新相對,低跟高相對。然後呢?彎曲跟直相對,少跟多相對,這叫做正言若反,在裏面也有辯證的關係。因此接著說,聖人持守的道,來作為天下事物的準則,不局限於所見,所以看得明白。譬如我看一個人,我要明白他的話,不能夠只看自己這一部分,我要多多去了解別人怎麼看。同樣的,我們看自己也一樣,不能太主觀,要多多知道別人怎麼看自己。所以老子這裏面說得很清楚,不以自己為對,所以真相彰顯。以你自己對的話,你看不到真相,你看到你所選擇的真相,你所要看的真相,這叫做盲點。你不誇耀自己,所以才有功勞。即使我有功勞,我一誇耀的話,別人就覺得你已經講完了,我們何必稱讚你呢?再看不仗恃自己,所以才能領導。我們常常強調以服務代替領導,也是老子的想法,你仗恃自己一個人的話,你再有本事,你說項羽再有本事,他跟劉邦兩個單挑的話,劉邦怎麼是對手呢?對不對?他可以打十個劉邦了。但是他一個人不行,一個人根本連韓信都帶不住,那你怎麼跟劉邦比啊?劉邦這個是所有人才全部招攬來了,你項羽雙拳難敵四手,何況是萬箭齊發。

  那麼接着,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這是第一個出在這裡,他不與人爭,你要的我就讓,你要拿就拿,不與人爭之後,其實人緣就比較好。我們在一個團體裏面,常常有些人人緣特別好,大家看到他都很開心,都很歡迎。為什麼?就因為他不與人爭,別人要什麼他就讓。但是你說真的是沒有能力嗎?或者什麼都不行嗎?也未必。所以人生的選擇始終是一個困難,沒有人可以在任何一本經典裏面告訴你按表操課,你照這個去做就一定成功,那是騙人的。今天社會上很多成功術,你只要按照這幾個步驟來做,一定如何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情況隨時在變,尤其是你跟別人相對,別人也在變。我因為在很多地方上過課,第一件事就要了解,聽課的是誰,我最大的挑戰,不是要跟大人談這些,是跟小朋友談。我一個朋友,他是開出版社的,他的兒子念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他跟老師說,我爸爸開出版社,有某某教授在這邊出書,老師就非常興奮,就說能不能請你爸爸把那個教授找來。他爸爸是我二十年老朋友,我只好去了,叫我跟五年級的小朋友演講,這是很大的挑戰。對不對?這些小孩子這麼小,能聽懂什麼呢?但是,去了之後我就開始講。好吧,今天講故事,統統講故事,講故事他們才聽得懂,你如果講道理的話,像我講老子,念幾句,他們立刻就吵成一團。就跟他們講故事,孔子有什麼故事,孟子有什麼故事,他們聽了很開心,但是挑戰很大。所以,你怎麼樣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沒有一個什麼成功的法則。很多人講成功學,我們聽聽就算了,成功到最後,沒有什麼成為一門學問的可能。成功是一個概念,如果你真的要了解,我給你四點參考,第一個,目標明確。你活着知道自己目標何在,就算你現在做生意好了,你知道自己目標何在。一個學生念書知道目標何在,所以成功的第一個條件,一定要有目標,沒有目標的話,你這幾年的生活就散開了,就好象是亂槍打鳥,浪費生命。第二個,全力以赴。一個成功的人,他努力奮鬥,但是他知道目標何在,所以他願意去奮鬥。第三個,特別重要,叫自得其樂,成功的人一定快樂。如果一個人成功,他是推銷大王,每天緊張得要命,最後變成抑鬱症,那當然是失敗嘛,怎麼叫成功呢?所以快樂跟成功不能分開,所以當然是觀念的重要。你為什麼在奮鬥的時候還能快樂呢?要想辦法,你可以調解,奮鬥本身很少有快樂的。譬如我要考大學,所以這兩年之內,三年之內我每天念書十幾個小時,你說你快樂是騙人的,你說你快樂別人還以為你出了什麼毛病呢,當然辛苦。假設你開一個新公司你去奮鬥,前幾年很辛苦,你說我奮鬥很快樂,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奮鬥一定辛苦,但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奮鬥,那個辛苦就不一樣了,目標最重要,你有目標你當然願意奮鬥,然後你才能夠自得其樂。最後還有一點,真正成功,他有一個關鍵,叫做提升心靈。你做成這件事,心靈就往上提升,做成下件事心靈又提升。所以一個人的成長,一定要考慮孔子的做法,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距。我們念書對於孔子這段話,千萬不要忽略,人生很快,一眨眼之間就過了十年,我們成就了什麼?孔子為什麼是孔子?他為什麼跟我們不一樣?就因為他每隔十年就不一樣了,脫胎換骨了,變成另外一個人了,生命登到不同的境界了。我們呢?十年二十年都沒什麼改變,就是變老一點。偶爾聽到別人說,哎呀!你看起來不像六十歲的人,就高興半天,這個是很幼稚的想法,難道你需要靠別人的稱讚才覺得自己年輕嗎?年輕不年輕並不重要,因為假設你可以活到八十歲,六十歲很年輕啊。假設你只能活到六十歲,五十歲很老了,對不對?所以你從整體來看的時候,年紀幾歲根本不重要,尤其很多人還夭折的,所以你要把握的是現在,是當下。所以你學老子,為什麼王弼那麼厲害?二十三而已,就可以註解老子,就因為他懂得這一套。他知道說我雖然十幾歲,二十歲,念了基本的訓練,基本的書了,接着我就要覺悟。我們對於像這些天才早夭,是非常遺憾的事情,顏淵也是,顏淵可惜他也不肯去著作,顏淵如果願意著作的話,肯定不得了。

  自古以來,聰明的年輕人很多,你看《世說新語》,裏面專門有一些講特別聰明的小孩子,你看了會覺得真是會令人羨慕。譬如,有一個人家裡有兩個兒子,因為亂世裏面,這些人都是念書人,家道中落了,感覺到以後怎麼辦呢?下一代的發展如何?他這兩個兒子特別聰明,大概一個九歲,一個七歲,他們魏晉時代喜歡清談。什麼叫清談呢?今天晚上沒事啊,約五六個人來家裏面聊天。清談的時候談什麼呢?三本書,《老子》,《莊子》,《易經》,不談孔孟。孔孟那個談的話太累了,只講道理,這是清談,大家聊天,聊老莊易,聊得玄之又玄,這都很難談的,當時還分人物的等級。譬如,我算我們當代人有十個,是第一流的清談名家,數到第八,第九的時候,那個還沒上的幾十個人都緊張得冒汗,怕自己上不了榜,那前面幾個你不要跟他比,竹林七賢,他就佔了七個,那剩下三個誰分呢?是你還是我?是不是?那一登上去的話,馬上就天下人都知道了。所以每一次分那個標準的時候,第一流有誰,數到最後的時候,大家都緊張得要命。好了,有一個人他兩個兒子,在家裡他請朋友來清談,談了一個晚上,朋友走了之後,這兩個兒子跑出來,把剛剛客人所談的全部講一遍,一個字不漏,看到沒有?有這麼聰明的孩子,但是也不一定有用,越聰明的越危險,他如果不學道家的話。另外一個小孩,也是一樣,不到十歲,居然跟大人一起談。大人在清談,叔叔伯伯坐了一圈清談,他也跑來一起談。哎呀!讓大家都很驚訝,說這個小孩可聰明了,最後講了一句,說你真是當今的顏回呀!說他是顏淵,已經稱讚備極了,你說他怎麼回答?他說,在座沒有孔子,怎麼知道我是顏回?你看,這個大人碰到這種孩子,毫無辦法。他說你們不是孔子,誰是孔子?憑什麼說我是顏回?就算我是顏回,也不是你們可以評定的。所以像這些孩子,你就知道他長大之後怎麼過日子,所以聰明是有的,天才是有的,但是光天才不夠,天才特別需要學這種道家的思想,收斂,不到一個適當的時候,你不要表現得太明顯。否則在魏晉時代用六個字來說,就知道念書人的悲慘,名士少有全者,有名的念書人,很少有保全性命的,殺!一換誰上台,你跟他是吧?殺。那你跟我是吧?我下台之後,別人上台,殺!像孔融這些人都是天才,孔子的後代,也都是年紀不大就死了。所以像這些就是我們可以看到的,為什麼老子講你要節制,你要屈辱這些,你不爭,在亂世裏面道家的影響力可能想像,特別大。可惜當時他們雖然談老莊易,談清談,他們懂沒懂呢?也很難講。你真的懂的話,就會有不同的生命態度,也不至於遭到殺身之禍了。

  那麼再看,老子他談到的聖人有一個特色,叫做知病不病,這在第七十一章。在老子的七十一章裏面,談到知病不病,有時候我們念的時候很喜歡念這一章,好象繞口令一樣,念起來特別有趣。老子第七十一章,你看,他說,知道而不自以為知道最好,就是你知道而不自以為知道。因為你自以為知道的話,就可能有特定的立場,甚至你恐怕以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所以第一個,知道而不自以為知道最好,不知道而自以為知道就是缺點,就是我不知道我以為我知道,這是缺點,聖人沒有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我們這樣講缺點講幾遍,大家都覺得很有趣,你看原文更有趣,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你看到沒有?十六個字裏面,病占幾個字?一二三四五六,十六個字裏面有六個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這個古文多美,是不是?病就是缺點,聖人沒有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缺點,人最怕沒有把缺點當缺點。你把缺點當缺點你就會怎麼樣?你就會改正。要不然你就會藏拙,說到藏拙,也是道家的想法。我常常記得一件事,是算蠻有趣的,因為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他晚年的時候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是不是對的,很難講,什麼決定呢?他用英文寫《中國哲學史》。為什麼這樣做?因為西方的學生要學中國哲學,只看兩本書。第一本,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的翻譯。不要小看這本翻譯啊,翻譯這本書的作者翻譯者,都變成美國漢學界的大家了,重要人物了。你看,把馮先生的書翻譯成英文,成為各大學中國哲學教科書,這是第一本。第二本是陳榮捷所寫的《中國哲學資料書》,The Source Book,ChinesePhilosophy .《中國哲學資料》,就是翻譯很多中國哲學的資料,讓美國學生看的。所以方先生覺得很可惜,方先生英文非常好,是美國的Wisconsin madison的哲學博士,英文很美,所以他就用英文寫,寫了一本《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問題來了,你要在美國出版英文的著作,別人一定問你在哪個大學教書,你在台灣大學,誰理你呀?當然要在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種美國大學教書,你的書出來才賣得出去。所以美國幾個大學出版社都說,我還要考慮考慮,考慮考慮都來不及了,方先生都快過世了,後來書就在台灣出版。在台灣出版一本英文書誰買啊?那時候我正好在美國念書,為了支持,還買了一箱到美國去推銷,我在美國念書做了很多事情,不務正業。那怎麼辦呢?你用英文寫,美國沒有人看得到,台灣也沒有人看得懂,只好翻譯了,他就找來一個學生,在美國教書教了幾十年的,跟他說你負責翻譯吧。學生當然很高興啊,老師指定在下來翻譯,那是很難得的。他說,老師,你最好寫一個條子吧,老師真的寫條子,有寫條子,我的書請誰翻譯,後面加四個字,加壞了,叫作徐徐為之,一個徐,就徐了十二年,兩個徐就二十四年,這本書全部翻譯出版,幾乎隔了二十四年。每一次我們催他,說你快一點翻譯吧,老師的代表作,講中國哲學的,是用英文寫的,翻譯成中文我們可以看,可以教學生來討論,對不對?結果這個人在美國,在美國生活比較沒有競爭壓力,他在南方一個大學教書,就這樣晃晃,晃了二十四年才把它翻譯出來。我為這個事情跟他絕交,後來又復交,翻完畢又復交,中間我說你再不翻譯出來就絕交,在什麼地方跟他絕交?就在北京。我們一起到北京開會,那時候已經十二三年了,吃飯的時候我說,你負責翻譯老師的書,翻了那麼久沒有翻出來,明年此時再不翻譯出來,就跟你絕交。他說好好,我盡量,他沒有翻譯出來,我就很長時間不理他。後來翻出來之後,皆大歡喜,因為大家都希望這個好的學說,好的思想可以推廣出去。那麼像這個就是我們對於許多事情,有的時候沒有辦法,他就是慢慢做,慢慢做之後,將來很多人在研究當代學者的時候,當代儒家的時候,就覺得方先生著作太少了,有一半是我們學生幫他上課資料整理出來的,這當然是不太夠,你自己寫的才是代表你真正的想法。

  所以我們談到說誰沒有一些困難,一些毛病呢?所以這個缺點,有時候不是你主觀上意願的,而是他客觀上所造成的,所以聖人他要能夠知病不病,他了解自己的缺點,他就不受缺點所限制,缺點有時候是來自於性格。所以在西方就有一句話了,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所以一個人為什麼有這樣的命呢?因為你性格造成的。所以你首先要了解自己,西方為什麼很強調了解自己呢?是因為你不了解自己的話,你這一生往哪裡走?誰能告訴你呢?沒有人。你照別人樣子來走,不見得是正確的,因為別人有別人的特定的條件嘛,所以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其實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一個開始,孔子也說過一句話,說得很好,他說,人的過失,按照他的性格類別,可以找出來,觀過,斯知仁矣,觀察一個人的過失,就知道他應該往哪裡去走,仁義的仁這個字代表人生的路,正路,看到一個人的過失,就知道應該往哪裡走。老子這邊說一樣,知病不病,我了解我的缺點,就不會被我的缺點所限制。人誰沒有缺點呢?我自己的缺點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因為學了這句話以後常常在想,是不是調節一下,要不要調節一下,所以人的最大敵人是自己。那這句話不能只看一半,另外一半是人的最好的朋友也是自己,你不能跟自己做朋友的話,那你活着就很孤單了,因為你跟自己是敵人了,常常需要別人來支撐你。那人跟自己是敵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王陽明說的話,王陽明說去山中之賊易,去心中之賊難。把山中的賊趕走很容易,我訓練一隊士兵,訓練好了去山上,把匪徒趕走,這很容易,有形可見的敵人很容易。但是,去掉心中的賊就很難,因為它與生俱來,就是你從小養成的偏差的觀念。那麼跟自己做朋友是為什麼呢?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就是這個德行,接受自己。有時候也不能對自己太嚴苛,對自己太嚴苛的話,活着常常會有壓力。所以你內在保持一種平衡和諧,跟自己保持和諧,它就讓你可以善處孤獨,人平常都害怕孤獨。那以老子來說的話,他認為我跟別人都不一樣,老子其實很孤獨的,孔子也很孤獨,沒人了解我呀,老子也說,天下沒有人了解我,一樣的意思。所以,你對於這種孤獨,你可以自得其樂,是因為你了解自己,跟自己做朋友。其實現代人要化解這種壓力很容易的,你喜歡聽什麼音樂,你就好好去聽,喜歡欣賞什麼樣的美術作品,你就好好去欣賞,從這個藝術裏面感受到,人類生命有一種什麼?普遍性。就是這些人用他的音樂,用他的美術來表達我內心裏面對某種境界的嚮往。所以人要善於利用人類所謂的藝術,當然也有些人利用自然界的美景,這也可以。有些人看天上的浮去,就覺得很開心,看它飄來飄去,這個白雲蒼狗,你可以想像,它變成什麼樣子了,它又如何了,讓自己心靈可以放鬆。那麼,如果你再進一步說,老子這種智慧,到底能顯示什麼樣的特色呢?我們講美感,你怎麼會覺得它值得欣賞呢?這裡我連續舉幾章來說明。

  我們看第七十九章,我們看一下,老子七十九章顯示一種聖人的作為,你看了會覺得跟一般人的做法,確實不一樣。我們在七十九章,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和大怨,必有餘怨,這一章。我們講過老子強調以德報怨,跟這邊有關係。他說,重大的仇怨經過調解,一定還有餘留的怨恨。所以為什麼要以德報怨呢?你光和解不夠。光和解還有剩下一些怨恨,余恨未消。接着,這樣怎麼能算是妥善的辦法?因此,聖人好象保存着借據的存根,而不向人索取嘗還,有德行的人像掌管借據那樣寬裕,無德行的人像掌管稅收那樣計較。先看第一點,借據的存根,聖人是有借據的存根,但是,不向人去討債,不向人索取嘗還。代表什麼?代表非常寬容。老子為什麼可以做到?聖人為什麼可以做到?人跟人相處總有不方便的時候,我自己也有一些朋友跟我借錢,借了錢之後,我這邊就有他開的票據,時間到了也還不出來。怎麼辦呢?就不要去跟他要了,你跟他要的話,不但要不到錢,還傷感情。我們是面子比較薄的人,跟人家討債,好象欠人家錢一樣,非常委婉,不知道你最近是不是方便,好象是跟他借錢一樣,其實是跟他討債。那借我們錢的人反而理直氣壯,哎呀!最近很忙,以後再說。你說,有沒有搞錯?到最後算了,不要去理他了。不要理他之後反而比較好,見面幾年都不談這個事情,等他將來哪一年生意不錯了,他也會想到說,哎呀!以前不好意思了,慢慢還。有一個朋友,從我這邊騙了一大筆錢,到最後只能慢慢還了,每月還一點,是百分之一吧。我要再活幾十年他才能還清,那如果要等這個債的話,那我活着太累了,每天都要算他還了嗎?他還了嗎?這錢出去就出去了。還記不記得我們前面說的故事?楚王失弓,楚人得之;人失弓,人得之;失之,得之,沒有就沒有了,反正錢總是人在用,人沒有也無所謂。經常我們忽然在家裡哪個角落找到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藏的,藏得真好,好多年才找到,找到之後會嚇一跳,說,哎!怎麼有這個錢藏在這兒?所以在老子裏面提到這樣的一種想法,你看了,你把它用在生活上,就會覺得人生比較寬裕,比較有趣。

  我們看最後一句,自然的規律沒有任何偏愛,總是與善人同行,這句話的原文真美啊,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很多人說,老子不是不講善惡的分辨嗎?沒錯。但是,一般社會上講的善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是指大家都覺得你做得不錯,這也沒有不對呀?總不會說善惡顛倒,一個人殺人放火,大家都說他是好人?這一定是變態的社會。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你做一個善人,代表大家都認為,你是一個循規蹈矩,憑良心做事的人。然後他說,天道無親,天道沒有特別的偏愛,常常跟善人走在一起。代表你還是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跟肯定。什麼叫天道?天道就是自然界的規律。我們念老子的時候,天這個字一定要特別留意,老子常常講天之道,我們底下的課程也會提到。那請問,道是什麼?天之道是什麼?人之道是什麼?這三個不一樣,有道,有天之道,有人之道,道是一個究竟真實,最後的本體。天之道,天是自然界,代表什麼?沒有受人污染的叫做天,自然界本身不受人影響。人之道就是純粹的人,還有第四個,叫聖人之道,所以你念老子的道就有四個道了。我再把它說詳細一點,第一個是道本身,這個談的很多了,叫做究竟真實,學道家就是要覺悟這個整體,這個永恆的道。第二個,天之道,天代表整個自然,道就代表規則,規律。我們說天網恢恢復疏而不失,這也代表自然界的規律,它是像網一樣,雖然很疏,它的網很寬鬆,但是不會錯過任何東西,所以這叫做天之道。所以天代表自然界,也代表什麼?沒有被人所污染的,叫做天。所以老子裏面談到正道的時候,特別足以反映出來天的作用,也就是說我們念過的玄德,神奇的德,這都屬於類似的概念,因為它作用是相似的。那好了,再看人之道,人之道就是一般俗人,我們這些人,人之道當然有問題了,跟天之道正好相反,中間有一個聖人之道。就說,聖人他怎麼樣去做人處事的原則?規則呢?途徑呢?就在中間,聖人一出現的話,代表他跟天之道,他跟道是配合的。但是一般人的話就相反,你如果想特別去注意到這一點的話,可以看一下,在七十七章裏面講得最明顯,我們就看一下,因為這章也特別值得我們去思考。你看,第一個講天之道,後面就怎麼樣?會講人之道。第一個,自然的法則不是像拉開弓弦一樣嗎?高了就把它壓低,低了就把它抬高。各位都知道射箭怎麼射?射箭的時候,你如果要對準一個目標,那個目標很遠,你如果拉開弓的時候,太高了,射得太遠了,太低了,也射不到,所以你就要去瞄準了,高了要壓低,低了就要拉高,就是這個意思。天之道就怎麼樣呢?底下,過滿的就減少一些,不夠滿就補足一些,這是天之道,代表它保持平衡,達到一個自然的成果。自然的法則呢?是減去有餘,並且補上不足的,這還是講天之道,底下就是相對了,你看,人世的作風就不是如此,是減損不足的,來供給有餘的,這兩個完全不一樣了。天之道是說,我這裡有損失嗎?那邊太多嗎?我把多的拿來補給少的,這邊下雨下久了停了,換那一邊下雨,那這裡呢?豐收了,換另外一個地方豐收,它不可能專門對一個地方好,如果有問題是人為的災難,所以天之道,是一個平衡的狀態。但是,人為的作風就不一樣了,他是怎麼樣呢?叫做,把不足的還拿過來去給那個有餘的,就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今天社會上很多作為不就是這樣子嗎?窮的越窮,有錢的越有錢。這不是人間嗎?但是,天之道就會怎麼樣呢?保持平衡。所以真正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強調社會福利的話,它也是應該把有錢的人多納一點稅,來幫助社會上的弱勢團體,這是合理的。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資本主義國家收稅都很公平,我在荷蘭教書的時候,很多荷蘭人跟我說,我們荷蘭人最喜歡什麼?最喜歡去比利時買房子。荷蘭跟比利時在隔壁,他只要過了邊界到比利時買房子,他的稅收就節省很多。荷蘭人的稅收,對有錢人來說,你賺到一個比例的話,一個程度之後,收稅百分之四十五。你今年賺一百萬,四十五萬都被抽走了,那有錢人當然不甘心了,我那麼辛苦工作賺了錢,被你抽走怎麼辦呢?所以為什麼荷蘭人的社會福利那麼好?他是把有錢人的錢大量拿過來,來照顧那些貧窮的。,但是這樣有個缺點,什麼缺點呢?貧窮人想說,反正有政府照顧,我也不用努力。所以很多人都心生不滿,我那麼辛苦工作賺的錢,你抽那麼重的稅,所以他們就逃。不是逃了,就跑到比利時買一個房子,在那邊登記,那比利時的稅相對的很低,比荷蘭要低。說實在的,人有時候學會道家之後,也會了解到這種平衡要考慮的。所以天之道,就是把你多餘的拿過來,讓你不足的人可以得到一些補貼。人類的作風就是怎麼樣呢?把你不足的還要再剝削一點,讓你去有錢的更有錢,這是一個很可惜的現象。底下我們再看,誰能把有餘的拿來提供給天下人呢?只有悟道的人能夠如此,因此聖人有所作為而不仗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他不願意表現自己的過人之處,聖人出現了。所以這段很明顯,前面講天之道,中間講人之道,最後是聖人,聖人是代替天,來做他該做的事,等於是我們可以對於這幾個道,我們可以加以充分的掌握。

   那麼最後要看的還是第八十一章,我們剛剛看八十一章只看前面的一半,八十一章後面一半,把聖人這種作為表現出來,你看到了之後,一方面會覺得他做得很好,另一方面也會覺得,心裏很平靜很愉快,也產生一種特殊的美感。你看,他說,聖人沒有任何保留,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我們要問一下,怎麼可能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請問,在什麼意義上可以達到這種情況?第一個,如果你講金錢的話,它變成兩個意思,我把金錢給別人我內心很豐富,等於是我所給的,跟我豐富的兩個不同的東西,這是第一種理解,有些人可以做到,我有錢,我把錢給窮人,我內心很快樂,看到沒有,內心很富足?第二種是什麼呢?我有愛心,就不要牽涉到錢。因為老談這個金錢的話,對老子來說,他也沒有太大的興趣,第二個是關懷別人,我越關懷別人,我的力量越大。所以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他說物質有時而窮,精神愈用愈出,這句話。什麼叫做物質有時而窮呢?你如果用物質的話,一定會用完吧?現在是發生了災荒,我開倉救濟百姓,你把倉庫打開,這個米糧救濟百姓,一定會用完,叫做物質有時而窮,你用到最後,一定把糧都花光了。但是,精神愈用愈出,人的精神,越用越好。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精神用一用,不是會累嗎?很奇怪,精神就是不太一樣,愈用愈出,人的精神有時候它的彈性比較大,身體的彈性比較少。譬如說,你現在身體的話,你不吃飯會餓,但是你如果正在思考,正在學習,像孔子發憤忘食就是個例子,他一發憤追求什麼目標,努力去念書,思考,忘記吃飯了。你如果今天沒有發奮用功念書,也沒有做特別的事情,坐在那邊發獃,不到十二點就肚子餓了,下午不到六點又餓了。怎麼那麼容易餓呢?是因為你沒有別的目標,就只注意到身體的需求,人本來就是這麼簡單,有身之外還有心,有心之外還有靈,所以,他整個生命構成整體之後,就看你把重點放在什麼地方。所以,老子的思想能夠提到什麼?我給別人的越多,我自己更豐富,幫助別人的越多,我自己反而更充足,這是很特別的想法。我再說一次,不要只把它限制在物質上面,因為物質上面的話,一般來說,有時候物質跟物質變成什麼樣呢?我給別人越多,我自己越少。所以為什麼有錢人不太敢大方呢?我們這裡也聽過很多故事,一個有錢人如果大方的話,所有人都跑來跟他要錢了,當然受不了。所以有錢人捐錢的時候也喜歡用無名氏,要不然捐錢之後說,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要不然所有的慈善團體都跟你要錢,有錢人就變成窮人了。所以有錢人有時候吝嗇,恐怕有時候也是不得已,我不得不吝嗇,因為我對你一個人大方的話,我對其他人怎麼辦?其他人也來找我了,這是有錢人的情況。但是他只把握到一半,我給別人之後,我就變少了。譬如我有一百萬,給人十萬,剩下九十萬,這很簡單,這是簡單的算術。但是第二種,我給別人金錢,我內心越富足,我叫行善最樂。看到沒有?行善是我付出的財物,付出的力量,但是快樂是我自己的。這些財物用在別的地方,不見得使我快樂,我用這個錢去吃東西,不但不快樂,反而患了富貴病,我用這個錢去幫助孤兒院的小朋友,我反而內心快樂,這叫做給別人多,自己也多。但是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用愛心來關懷,因為用物質的話,物質有時而窮,你用愛心來關懷別人的話,會發現愛心是越來越多。人當然會疲倦,但是精神世界它有不同的能源,它的能量跟我們一般生活上,所需要的現實世界的這種物質的能量是不一樣的,像這些都是老子的思想的啟發。所以我們這幾講都談到聖人,可以說是講得相當的完整,把老子一個重要的概念說清楚了。要不然傳統以來,一談聖人就是儒家,一談聖人就是孔孟他們所推崇的堯舜,這是一半而已。我們要注意到道家也有談聖人,那他們的聖人,是悟道的統治者,以智慧為主,覺悟之後,所有的作為跟表現,跟一般人確實不一樣,而且做出來之後,它的效果也非常的神奇。那麼後面我們接着會談的是什麼呢?老子的三寶,老子有三樣寶貝。也就是老子思想的應用,在生活上有什麼樣的具體作為,跟他的效果。


加師傅微信諮詢:guizhen998

WhatsApp諮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業升遷,婚姻情感,升學考試,工作面試,人際關係,疾病吉凶、風水擇吉等

贊(0) 打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明天機周易網 » 《向老子問道》9、聖人的榜樣(傅佩榮)
訂閱評論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請填寫正確地址,方便以後聯繫
0 評論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評論

QQ交流群電報交流群

文章內容很好,我要贊助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請您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