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道
明天机

《向老子问道》7、圣人的定位(傅佩荣)

向老子问道》7、圣人的定位(傅佩荣

我们今天要谈老子的思想,所介绍的主题是圣人。我们以前谈过,关于老子的思想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天下大乱,天下大乱之后,出现了虚无主义。有些人感觉到,人间的善恶是非美丑都没有标准,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人处事了,有些人觉得活着跟死了没什么差别,反正活着也是受苦,死了也没什么可怕的,老子看到这种虚无主义的情况,他内心其实是很慈悲的。有人说老子道家是无为,不争,好象很冷淡,要跟世界隔绝,保持距离,而事实上,在老庄的内心还是非常的温暖,不忍心一般人,好象活在世上没有什么希望,所以老子提出来道,作为究竟真实。所谓的究竟真实,就是宇宙万物充满变化,一切都在不可预测之中,但是,最后还是有一个基础,它作为万物的来源跟归宿。作为来源跟归宿的话,我们人跟万物一样,何必担心害怕呢?我们看到花开花落,花是没什么好担心的。那你说其他生物呢?其他生物的话,它基本上也不担心。什么时候看到一些动物,一些昆虫,它们在担心生命的脆弱,生命的无常呢?没有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老子提出来道,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生命有一个究竟真实,可以使他相对的真实有一个来源跟归宿。那么有这个保障之后,就可以化解活在世间的各种虚无主义所带来的困扰跟烦恼。但是这两个之间需要什么呢?一边是天下很乱,一边是道,需要一个作为中介的,他可以把道的特色体现在生命里面,给一般老百姓带来希望。那么在古代的社会,你直接就说每一个人都可以悟道,这个太难了,强人所难。因为一般人恐怕只忙于他的日常生活,他就是过日子,你不要干扰他,让他得活下去,他有一些是非,一些争执,有人主持基本的正义,就不错了。所以古代从儒家来看的话,你看像在司马迁的《史记.尧本纪》提到尧,一开头就说两句话,说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他们仁德跟天一样,代表老百姓需要有人像天一样可以照顾他们,他的智慧像神一样,为什么?他需要做公正的裁决者,他需要给百姓带来正义。所以一边是仁爱,一边是正义,用尧作代表,用舜作代表,这是儒家儒家的圣人。那么在道家来说的话,他也用圣人这个字,老子也毫不客气,毫不回避,直接就用圣人这两个字。圣人这两个字,这个词,在老子八十一章里面,出现在二十四章里面,比例将近三分之一了,将近百分之三十了。然后呢?不止如此。

  你如果仔细研究就发现,老子里面除了圣人之外,还有三种跟圣人是可以替换的,第一个是我,第二个是吾,吾也是我,第三个是有道者,就是为道者,有道者,所以这些词都跟圣人是等同的意思。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对象,面对老百姓,我也好,吾也好,善为道者,圣人,都是面对着老百姓。换句话说,老子心目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被统治的百姓。一种是什么?作为领导者的圣人,我或吾,或有道者。所以你把圣人,有道者,我,吾,这些词,全部加起来的话,在老子八十一章里面,居然出现在四十章里面,有一半了。所以你念老子的时候,到处念到圣人,你就要想,这个圣人是怎么回事啊?他跟儒家有什么不同啊?古代圣这个字从耳朵。我们写繁体字,圣这个字左边是耳朵,右边是一个呈,呈现的呈。所以就变成一个耳,一个口,底下一个王,听起来好象是一个往上面耳朵跟口,耳代表能够听,口代表能够说。但是事实上不能那样解释,圣人这个字从耳呈声,右边是一个呈现的呈,它代表声音,所以发音念成圣。那左边是耳就特别重要,圣人在古代代表什么?耳朵非常灵巧,听什么都懂。因为一个人,他看跟听分开来,眼见为信,我看到我相信,这个谁都一样,甚至看到还会受骗都可能。但是,你听到的东西往往不在你眼前,譬如我听到一个故事,讲到外国人怎么样,我没看到,我听到了,听到之后就要想是否合理,很多事情是传闻的,合理我就可以接受,不合理,我就认为是一个怪谈,所以像这个说明古代圣人这个字,从耳朵代表特别聪明。在《尚书》里面提到圣这个字,就是聪明,就是聪明得不得了。一般讲聪明是两个字,耳聪目明,耳朵叫聪,眼睛叫明。但是圣这个字,是聪明到极点,它跟德行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后来儒家就把圣人的圣当作德行完美的人。所以念《论语》就发现,圣人就是尧舜这些人,到孟子的时候就说,孔子这些都算圣人了,因为他已经达到某种最高的境界了。

  孟子当然还把圣人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那么在老子里面的圣人,就是特别的特色在什么地方呢?一句话,悟道的统治者,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统治者,一个是悟道的。如果一个统治者没有悟道的话,往往就是暴君,就是一个坏的领袖,往往造成老百姓的痛苦。所以你做领导者,就变成是你非觉悟不可,你不能觉悟道的话,那就不理想,非常危险,叫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大家一起冒险。所以在西方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面就特别提到,要设法让哲学家成为帝王。当然我这样讲不是因为我念哲学的,事实上我们念哲学的人,叫我们当领袖,我们还当不来呢。这古代跟现代不一样,古代像柏拉图的训练,要训练到五十五岁才合资格,他所接受的教育包括数学,这关我就过不了,我数学不好,所以他这个都要训练的,因为数学才能够指出你对人间的各种所谓的形象。柏拉图的原则很简单,第一个,落实在具体的生活处境里面。第二个,要抽象,抽出具体的事物,达到一个抽象的程度。譬如,我现在讲,有谁见过圆形?没有。你只见过圆形的东西,你见不到圆形,圆形是抽象的。有谁见过方形?没有。只见过方形的东西,方形是抽象出来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圆形,没有方形,没有三角形,所以几何学里面这种图形,都是抽象的结果。好!你经过这个训练之后,才能再往上走,再学习音乐各方面的,到最后的时候你的心灵完全不受具体事物所限制,这样子你才能够称作爱好智慧,就是不受任何具体思维限制。所以柏拉图的哲学,你真的学的话也很辛苦,他把身体当作灵魂的监狱。所以一个人为什么会犯错呢?因为他有身体。哲学家为什么只能说爱好智慧的人呢?而不能说得到智慧呢?因为你有身体,你只能爱好智慧,你死了之后才能得到智慧,因为你剩下灵魂了,就不受身体的束缚。有身体就有感官,有感官就会扭曲,你看到表面,你听到别人制作出来的声音效果,你看不到真相,听不到真相,所以在柏拉图里面就会有这些区分。那你训练到最高的层次,可以完全为百姓设想你才能算哲学,这个时候你当政治领袖非常合适,并且柏拉图非常强调,政治领袖排名的时候,第一位是教育部长,我们的教育部长不一定可以排前面,好象谁都可以做。但是,在柏拉图来说的话,要哲学家才适合做,甚至哲学可以当到帝王,是为什么?他了解人类真正的幸福何在。人类真正的幸福对柏拉图来说,只有一条路,就是摆脱所有身体欲望的各种限制,让你得到真正的快乐,从身到心到灵,这才是柏拉图,他这个理想国里面所要强调的。但是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只能活在现实的世界里面,一辈子能够得到一点观点,或知道就不错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你看老子,那么柏拉图再说一句话吧,他说最后是让哲学家担任政治领袖,如果做不到的话,最好让政治领袖学习哲学。这第二步更难了,政治领袖学哲学,这好像是很难的事情,不容易做到。那么在老子里面,这种想法很类似,你必须是一个悟道的统治者,等于是你这个统治者你必须悟道,你悟道之后,等于你是老子里面的哲学家了,道家里面合乎标准的一个合格的学者,合格的哲学家。那么你来统治百姓的时候,等于代替道来照顾百姓。

   儒家强调天子,在《尚书.洪范》篇里面就讲到天子,说天子是做老百姓的父母亲,叫做天工人其代之,天的工作人来代他做,这个人就是天子。所以天子作为天子,是代替天来照顾百姓,因为天生下百姓。那么在道家来说的话,是道生出了万物,尤其是万物有人类,有百姓,那怎么办呢?圣人就来代替道,来照顾百姓,完全一样的一种格式,这是古人思考的方式,完全一样。就是说你从一个绝对的道,跟个别的百姓,中间需要一个具体表现出来的,叫圣人。但是问题来了,圣人怎么出现的?这个问题就没办法回答。老子讲我,讲吾,很含蓄。老子全书八十一章,五千多字,没有一个你,代表老子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他不甩你。为什么?他跟你没什么好谈的。儒家喜欢对话,孔子回答学生的话,孟子是你问我就答,道家没有什么对话,老子里面都是他个人的一个反思的心得。但是,老子会轻视人吗?不会的。他没有什么好轻视人的,他把老百姓当作子女,他只是提醒你说,这个道,太难去掌握了,跟一般老百姓有一个身体,有世俗的欲望,所了解的正好背道而驰。所以有人就讲老子了,说他是愚民政策,愚民主义,愚民不是打渔的老百姓,是愚笨,就是让老百姓变成很笨的百姓,最好什么都不懂,因为老百姓一知,就带来欲望,他的知是区分,就带来欲望,欲望带来烦恼。所以,老子希望说,能做到让老百姓无知无欲,有人就以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其实不然,老子是知道说,要让所有的百姓统统觉悟,这个是太不容易了。我们今天教育那么普及,能不能说老百姓都觉悟了呢?大学毕业生也不见得觉悟,拿到博士也不见得觉悟。我的一些学生跟我说,他们参加某种宗教,里面好多博士,他跟我描写宗教里面的情况,我说这些博士跟没念书的人有什么差别呢,他在宗教里面,照样表现得非常的无知,完全受人摆布,这就是一个困扰。因为今天的博士,是专业的训练,真正的哲学是要从道,整体,永恒来看,所以我们今天就要首先提一下,老子的圣人是怎么一回事,圣人怎么训练。我如果想知道圣人的训练过程,他的基本的心态可以看老子第十五章,我想各位同学手上有老子这本书,因为老子的书大家不是很熟,我如果就这样子直接念直接背,很多人听了之后,就不像听《论语》那么熟悉,《论语》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打开老子第十五章。老子第十五章里面提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我就直接把白话说出来,因为我费了很大的工夫,把它翻译成清楚通顺的白话,我们今天讲的是白话文,我们就把它说一遍。他说,古代善于行道的人,精微奥妙而神奇通达,深刻得难以理解。古代善为道者,就是圣人,他悟道很难被我们理解,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勉强来形容他。老子很喜欢用勉强,因为人的语言,用来描写跟道有关的事物都是勉强,叫做随说随扫。有人提到跟禅宗有点相近,你不立文字,你一说到文字的话,就担心这个文字反而变成障碍,你如果不说文字的话,那直接去感应,那又很难去了解到底什么意思,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后面禅宗确实跟这个有点关系。譬如禅宗的初祖,叫做慧可,达摩祖师来了之后,慧可禅师就去找他,等了好几天,最后达摩祖师开门问他什么事,他说,求大师为我安心。求大师为我安心这七个字,哪一个人不曾想过?大家都希望报纸,看媒体,看到一个大师出来了,跑去那边求大师为我安心,心里想说,只要大师一开口,马上就解决问题了。这个达摩祖师果然是厉害,他说,将心来,吾与汝安,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问的是一个求大师为我安心,我的心很烦闷,他也不知道心跑哪里去了。大师故意用形象的方式,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好像是心本来应该安在左边的,你这个跑到右边去了,我替你安。这一说的话,就使得慧可禅师说,哎呀!觅心,了不可得,找我的心找不到。大师就说,吾为汝安心竟,我已经为你安心安好了。当你发现心根本就没有离开你,你自己以为说我的心找不到了,那就说明什么呢?你的心,你能不能觉悟呢?你一觉悟的话,心就回来了。所以禅宗这些话都像打哑谜一样的,你好象在文字上,你会设法受到震憾,你往往受制于文字跟语言的障碍,它构成一个迷雾。所以在佛教里面很讲究言语道断,言语道,言语这条路断掉了,你一定要突破言语这条路,用言语来表达各种心得的时候,到最后是默然无语,一句话都不用说反而清楚了,反而了解了,一说的话,就要问,这个字合适吗?那个词恰当吗?所以我们看到这边,勉强来形容。

  底下就是老子形容古代善为道的人,我们看看了怎么描写,小心谨慎啊,有如冬天涉水过河,提高警觉啊,有如害怕邻国攻击。这两点说明什么?小心谨慎,提高警觉,在世间不要沉迷了。接着,拘谨严肃啊,有如在外做客,我们在外面做客的时候都拘谨严肃,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就这个意思。但是你要拘谨严肃,不是说在家里面就不用拘谨严肃了,在任何地方都要,否则你不能够排除人间的烦恼。再看,自在随意啊,有如冰雪消融,淳厚实在,有如未经雕琢的木头。老子很喜欢用朴来代表,朴就是原木,木头还没有雕琢,一旦雕琢之后,就失去了可能性。我们上次特别提到黑格尔的,肯定就是否定,一块木头,我雕成一个人像,就不能雕成一个老鹰了,雕成老鹰就不能雕成老虎了,这叫做你肯定他是一个人,他就不是别的东西了,所以肯定就是否定,一旦界定之后,它就失去了可能性。再看,空旷开阔啊,有如幽静的山谷,老子很喜欢用山谷作比喻,因为山谷是虚的,虚才能够容,容纳万物。混同一切啊,有如浑浊的河水,很多人喜欢用清来代表,但是混同一切的话,就是让别人不要发现你太清高了,否则你还没有修养到家,就把你当对象来对付。接着就是我两句话,上次提到海德格尔,他是出现在这个地方,他说,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浑浊的时候安静下来,渐渐澄清。我们每天晚上回到家里面,准备睡觉的时候,就把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慢慢沉淀下来,沉淀下来之后你才能够安眠,否则你一定带着复杂的思绪进入梦中,还做噩梦,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早上刚刚起床的时候,我们躺着就好象庄子梦蝴蝶,刚刚觉悟了,发现是僵卧不动的庄子,我们刚刚起床也是一样,全身僵卧不动,慢慢使它恢复生机,不要太急。尤其我年纪大了,很多人说起床不要太快,一下子这么起来会有危险,他还举出某些人出了什么事,听起来真是很吓人的,那年轻人无所谓。我以前念中学的时候住校,起床都是跳起来的,闹钟一响立刻跳起来,还感觉到说充满活力,所以年纪越大越要小心一点,慢慢恢复生机,慢慢起来活动,那当然大家也不用太担心了。古代希腊有一个学派叫做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希腊时代数学最好的学派,我们今天讲毕氏定理就是他发明的。那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起床都很小心,为什么?因为怕踩到什么东西。并且起床的时候,床单一定要辅平,不可以坐在自己睡皱的床单上,怕把灵魂压住了。你看,这个是宗教学派,这种学派就有他特殊的规定,尤其起床特别谨慎。在印度有一派叫耆那派,耆那派是印度教里面相信众生皆有灵的。所以我有一次开会,碰到几位耆那派的信徒,他们都戴口罩的,他们的口罩就是一条线绑过去,要不然你全部戴口罩不能讲话了,所以讲话的时候,就看到他口罩随着他的发声而起伏。我就问他们说为什么戴口罩呢?他说空气里面很多微生物,说话的时候不戴口罩,一说话就杀死很多微生物,这也是杀生,你看,人类说话就杀生了。结果吃饭的时候,我看他们照样没有排除吃肉,他认为那是已经杀过的,就只好接受了,他们下床的时候就要注意有没有踩到蚂蚁。这样你看,宗教徒有时候真的慈悲啊,但是这种慈悲有时候很难做到,有时候在生物世界里面,这么要求的话不容易。所以在浑浊中要安静下来,在安静中要活动起来,所以老子不是只有一面,第一面是让自己静下来,一般讲老子偏向在这一方面,叫做柔弱,叫做安静,叫做阴柔这些。但是老子要让你活动起来啊,如果没有生机的话,那老子的哲学谁要念呢?谁念了谁就离开世俗了,所以这两句话对照来看,他说持守这种道的人,不会要求圆满,正因为没有达到圆满,所以能够一直去旧存新,还记得老子的避开灾难,还有进一步,老子的启明,这句话就足以代表,去旧存新,一直去旧存新。譬如说我昨天念书念到这一页,我心里很满意,觉得我懂了,今天早上起来就把昨天念的当作旧的,那我今天才有可能再出现新的。如果你把过去的成熟当作我的已经最高的成就的话,那就完了,那你还活着的话只是浪费时间。所以老子这段话就很有积极性,所以他的道绝不是说一了百了,悟道之后我就觉悟了,没有,他是不断的在进展之中。因为道的这种微妙,道家称作玄之又玄,道也代表儒家里面像孟子说的,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他用不可知之四个字。

  所以所有伟大的哲学,他对于人的生命境界都是不可测量,不可预测的,尤其不可限制。所以你看儒家要说不可知之,道家要说玄之又玄,佛家就说不可思议,基督宗教,他最高的神称作黑暗的,深奥的,奥妙的神,叫做遮蔽的神,拉丁文叫做Deus abscondifus,遮蔽的神,就是这个神决不能让你看到。我们上次提到,西方形容上帝,都说上帝不是什么,就是因为他无法让你看到,你用下面来描述一定是错的,你用负面来描述比较有可能是对,至少你知道他不是什么,虽然你不知道他是什么。所以像这个都是类似相通的,每一种宗教他并不是另外树立一个神明,它其实所要表达的是人的身心灵,灵的层面高不可测,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所以道家的道也是一样,到庄子后来描写的时候,他就不止用圣人,他就比老子更活泼。他用了四种人,真人,代表很多人是假人;神人,神妙无比,代表一般人很迟钝,都被拖累了;第三个叫至人,最高境界的人,代表一般人都比较低。第四种叫做什么?天人。不是天人合一,就是天人,天就是自然,完全合乎自然的人,那一般人比较合乎世俗的。那么庄子特别提这四种,当然庄子也用圣人,但是庄子的圣人分两个意思,一个是儒家的意思,庄子大加批判。说什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样的话,圣人不死的话,大的强盗就不会停止,他的圣人代表什么?人间的帝王。这个不好的意思,如果把圣人当作儒家的圣人,庄子有意见,认为那个讲仁义有什么用呢?仁义讲到最后恐怕假仁假义,不仁不义。但是另一方面,庄子的圣人是好的意思,跟老子一样,所以庄子里面只有圣人这个字,是正负两个意思都有,其它四种人都是好的。那我们就要问了,人就是人,为什么人上面要加一个字呢?真、神、至、天。人上面加一个字,就代表我们人类,生下来还不够,人的一生就是要设法得到上面那个字。我们这一生的修行,就希望变成真人,变成神人,变成至人,变成天人,这是庄子的意思,也是道家的意思。所以老子里面提到一种叫圣人,并且用我,用吾来说,代表只有老子一个人悟道。到庄子的时候,用各种故事来说明,并且上面用四个字来描述,代表什么?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这种做法跟孔子孟子的关系有点像。孔子只提到圣,用尧舜作代表,认为尧舜还不太能够满意,到孟子的时候,就提到四种圣人,那么老子的时候只说一种圣人,庄子里面就提到,另外加四种,有一点像思想的发展,从简单到慢慢复杂,那么也让一般人感觉到更有希望学习。所以这一段,我们可以再思考一下,善于行道的人,他在任何地方都很谨慎,他内心又保持很单纯朴实,他随时都注意到世间的险恶,因为人间确实有很多问题。然后,到最后他自己本身,能够在浑浊中安静下来,又能在安静中使它活动起来,能收能放,能进能退,最后就是它不会要求圆满。任何事情叫做物极必反,这是《易经》的道理,否极泰来,剥极则复,所以老子里面很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就因为没有达到圆满,所以可以怎么样呢?敝而新成,旧的因此可以去掉了,新的因此出现。

  所以我们学道家的时候有时候会误会,以为道家比较静态,儒家比较动态,因为儒家强调日新又新,好象刚健不已的生命。但是道家呢?你如果念过《易经》的话就会发现,《易经》里面讲乾卦,日新又新,刚健不已,讲到坤卦也一样,你想坤卦的时候,它提到马是最柔顺的,但是它也是健行不已啊。因为地要随顺着天而运行,天本身是主动力,刚健不已,这个地,要跟得上天,也要刚健不已,只不过方式不一样,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跟着走,被动跟着走,也要走得很认真很辛苦,不能停下来,老子就设法从这个地方去发挥,所以儒家道家都受《易经》的启发,这个没有问题。因为《易经》是一个圆满的,最古的道理,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了解到,老子他如何的谈出修道者,有道者他如何修炼,这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地方,除了这里当然还有别的地方了,我们现在再具体举个例子,在二十章。你如果打开老子二十章,就会发现,他的圣人跟一般人不一样,有时候也很孤单的,很辛苦的。二十章他怎么说呢?因为它很完整,我就把它念一遍,代表他跟一般人差别很大。它说,去除知识,就没有了烦闷,绝学无忧这四个字作为开头。什么叫绝学无忧呢?人生的忧患从识字开始。古人早就有这样的话了,因为小孩子没念书以前天真活泼,很容易满足,跟父母在一起就很开心。我们小时候随便父母做几个小玩具,我们就玩很久了,那现在的话到百货公司去买,买不完的,买了之后,没一个礼拜就忘了。所以他如果了解得越多,他的烦闷越大。再接着看,奉承与斥责相差有多少,美丽与丑陋差别又有多少,这就是一般所谓的相对的观念。众人所惧怕的,我也不能不害怕,代表你就要跟别人一般人都一样,你要外表跟别人都一样,不要不同,接着就是有关圣人的描写了。前面几段,因为老子的书,每一章每一章原来并没有分章的了,他是王弼开始把它分成章,有时候不一定分得恰当。我们再看,底下是重点了,他说,遥远啊,差距好象是没有尽头,众人兴高采烈,有如参加丰盛的宴席。看到没有?一般人兴高采烈,今天聚会了,明天国庆了,后天放假了这些,兴高采烈,有如参加丰盛宴席,有如春天登台远眺,唯独我淡薄啊,无动于衷,好象只有我一个人很淡薄。看到别人兴高采烈,我一个人没什么感觉,因为我知道兴高采烈的背后,恐怕是长期的寂寞的等待,好不容易等待一个长假,可以开心了。所以一般人放假的时候,都要想各种办法,来安排每一个时段,让自己过得很有乐趣,因为你平常工作,压力恐怕很大,但是这种快乐过后,反而压力更大了。所以西方世界一样,我们也一样,遇到星期一,工作效率特别差,西方叫做忧郁的星期一,The blue Monday.为什么星期一忧郁呢?因为礼拜六礼拜天放假,放太累了。你说放假为什么会太累呢?因为太快乐了。所以一上班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辛苦,像这就是一般人。但是以老子的圣人来说的话,他非常淡薄,你非常淡薄的话,没有什么高潮起伏。

   再接着看,唯独我淡薄啊,好象无动于衷,好象还不懂得嬉笑的婴儿。还不懂得嬉笑的婴儿?婴儿会嬉笑的话,就经常希望有人陪他,有人逗他笑。婴儿如果还不知道嬉笑的话,他只有最简单的反应,饿了就哭一哭,马上就有人喂他吃,喂他喝了,那吃饱了就满足了,没有别的欲望。他一旦会嬉笑之后,就希望有人一直陪他,有人逗他,没有人陪他,他也不高兴了,这就是最原始的情况。就是说他本身圆满自足,不需要外面的人来给他提供各种快乐,或者制造各种烦恼。他说,孤孤单单啊,好象无处可去,众人都绰绰有余,唯独我好象有所不足。所以老子的圣人是很孤单的,看到别人什么都有,好多手机,好多朋友,一天到晚来往,但是他的圣人,好象是有所不足。接着,我真是愚人的心思啊,老子把自己说成是笨的人啊,浑浑沌沌啊,世人都炫耀光彩,唯独我暗暗昧昧。一般的人各种竞赛,尤其像奥运这种竞赛一旦得胜的话举国欢腾,各国都一样,炫耀光彩,各种足球赛,蓝球赛都一样,赢的话决不会客气的。但是,只有我暗暗昧昧,好象是始终在那个屈辱,失败的地方保留着。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昏昏沉沉。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比一个人精,每一个人都精打细算,那只有我一个人,昏昏沉沉,好象很笨的样子。辽阔啊,好象无边大海,飘荡啊,好象无所栖息,找不到地方栖息。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顽固又闭塞,别人都会变通,与时俱进。现在流行上什么?上国学,我也来上。当然,我们是自我解嘲了,上国学绝不是流行了,它是在根本下功夫。前一阵子都是上什么?MBA EMBA,各种复杂的经营管理课程,那你就跟着上,那唯独我顽固又闭塞,只知道念国学。譬如说国学这几年才比较火热了,我在十年前就开始研究了,当时我绝对不知道今天会有这么火热。如果有人怀疑我当时占卦,占到说要学国学将来有出路,那是太冤枉我了,当时我还没学《易经》。像这个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好东西,就研究了,在老子看起来是什么?守住根本。这是根本,它是体,其他叫做应用。那么最后,我所要的,就是与别人都不同,重视那养育万物的母体,根本就在这里。所以这两章你把它了解之后,就知道老子的圣人,也不简单,他不是天生的。有时候我们看到老子讲圣人这么伟大,这么特别,那是不是天生的呢?没那回事。每一个人生下来都一样,后面成熟的结果,就代表你中间有修炼的过程。我们刚刚举出十五章跟二十章作为代表,其他还有几个小地方,你这两章了解透彻,就知道不容易做到,然后你真的修炼之后,也可以得到老子这样的一种境界。那么老子作为悟道的统治者,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他很喜欢讲圣人之治。譬如我们看第三章,他说圣人之治,代表什么?圣人治理百姓,这个一看就知道圣人是统治者。否则你凭什么说圣人之治呢?他怎么治理呢?我这边说,圣人在治理人民时,从简化他们的心思,填饱他们的肚子,削弱他们的意志,强化他们的筋骨,主要让人民没有知识也没有欲望,并且使明智的人不敢轻举妄动,只要依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明明白白他是统治者,像这样的例子,多得不得了。

  再看一段,在第五章,就是老子提到圣人一开始,就是第三章第五章这两章。在第五章里面他怎么说呢?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边有趣了,天地相对的是万物,圣人相对的是百姓,那圣人当然是统治者,不然你凭什么一个人面对百姓呢?好!问题来了,什么叫做刍狗?刍狗是很特别的一种东西。古代的人祭祀的时候,用草扎成狗的样子叫刍狗,祭祀的时候就放在祭桌上面,你要跪拜的。因为你祭祀祖先,刍狗放在旁边,扎成的狗好多只,放旁边,那你拜的时候,这狗很得意啊,狗在祭桌上被你祭拜,但是拜完毕之后,就把这个纸草扎成的狗丢在地上,因为拜完了谁要你呢?丢在地上之后,就有人把它踩扁了,有人把它拣去当柴火烧了,这叫做刍狗。刍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任何东西都有它发达的时候。譬如说,今天应该开樱花,樱花就正是时候,开得非常灿烂,但是到了下个礼拜要开桃花了,那怎么办呢?樱花就谢了,换桃花开了。这是四时里面花跟树木,都有它的季节,你只是要当令的季节,你尽量施展你的才华。人也是一样,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代表天地面对万物的时候,它对万物没有偏爱,不仁不是没有仁德之心,仁代表偏爱,天地对万物没有偏爱,一视同仁,该开花就开花,花该落就落了,天地不会说,保护哪一种花,不可能,这叫做把万物当刍狗。譬如说,现在这个花开了,就好象刍狗在祭祀的时候,放祭桌上一样,受到人人的跪拜,一旦祭祀过了以后,刍狗就丢在地上了,当柴火烧了,这不是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吗?好!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他也没有偏爱,他也把百姓当刍狗。你看这个世界的发展,哪一世纪是什么民族兴起,都有一个大概的规则。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在法国拿破仑时代,就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这个阶段,拿破仑是法国人,他征服了欧洲。这个时候在日耳曼,就是后来的德国,有一位学者,也是哲学家,叫费希特,他就发表一篇告德意志国民书,里面提到一句话真是令人感动。因为那时候英国的海军最强,法国的陆军最强,德国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就说了,上帝把海洋给了英国,把陆地给了法国,但是把思想的天空给了德国。他反正没地方发展,那时候没有飞机,他不能说我们来发展空军,没有那回事,来不及。所以他说海洋给了英国,英国的海军最强,所向无敌,法国的陆军最强,那剩下什么呢?他把它讲成思想的天空,所以我们德国人好好从事哲学思考。果然了不起,费希特前面是康德,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尼采,一路全都是德国哲学家,到今天,海德格尔,高达美,都是德国哲学家。

  所以今天人类的面对哲学,德国哲学家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你法国哲学家相对就很弱了,为什么?因为法国人比较浪漫。他写哲学喜欢用什么方式表达?写日记,写散文,写小说,写戏剧,这些写了很好看,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在哲学里面的话就不够精炼,你使用的语言,你透过这种文学的方式叫虚构的方式来表达,用太多比喻,用太多象征,它哲学的精炼度不够,不像德国哲学家,全部用严整的概念来表达,到最后你看了半天,会觉得很难看得懂。但是他至少有一个好处,看了之后很容易睡着,不至于失眠。如果有人有失眠的困扰,建议看德国哲学家的书,不要看法国哲学家,法国哲学家的书很好看,你看了反而不用睡觉了,这是不同的性格。所以法国的哲学家,好几个得到诺贝尔奖的,最早的是柏格森,是法国哲学家,他也可以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德国的哲学家,没有人得到诺贝尔奖的,他们哲学跟文学分得很清楚,所以后来一路下来之后,德国人占了优势。英美哲学家为什么一直站不起来呢?一方面因为英国的哲学,他们太重视经验,重视经验之后,你提升不上去,无法用这种抽象的概念。英国人不喜欢抽象,他喜欢什么都讲清楚,讲清楚之后就没什么好谈的,所以他们的哲学家你数,他们最大的哲学家叫休谟。但是休谟的哲学,说到最后,给他分析光光了,人的自我是一束知觉,你现在说我的自我好象有一点困扰,他问你说,你自我在哪里?分析到最后你根本没有自我,自我是一束知觉,许多知觉合在一起,像稻草一样。我现在问你,你有没有同见过一束稻草?沒有一束稻草,一根一根稻草拿开了,就没有一束稻草了。所以并没有所谓的一束稻草这样的东西,是许多稻草合起来变成一束稻草,那有没有自我呢?没有自我。自我的感觉,自我的认识,合起来才出现自我。你说英国人这样分析以后,那还谈什么生命的深度呢?弄到最后只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一些感觉了。那有没有世界的存在呢?世界也不存在,世界只是我看到的印象而已。所以,英国哲学为什么出不了大哲学家呢?原因就在这里,他无法把人的生命,提高到一个完整的根本的层面去加以了解。

  那美国的哲学,你如果研究美国的哲学,最重要的几个,早期的不算,因为早期的都是新黑格尔学派,后面的几个比较重要的,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到当代的话,最有名的,讲正义论的,罗尔斯,现在美国最火红的哲学家,他讲的什么?正义论。正义论是谈的什么?伦理学跟政治哲学,无法谈到形而上学。还是一样,你谈形而上学,你还是要从欧洲去找例子。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到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自有人类以来,帝国兴亡是数不完的,你看以前巴比伦帝国是多么兴盛。现在呢?只剩遗迹供人去凭吊了。埃及帝国呢?罗马帝国呢?这些到哪里去了?都有它一个辉煌的一个时段,过了之后,烟消云散,好象刍狗一样,丢在路边让人践踏。我们自己的历史也一样啊,秦皇汉武,这不是很得意吗?但是你有高潮也有低潮嘛,到最后落到清朝末年多么惨的情况。那今天又要再重新堀起,这时候你就不能够不注意老子的想法,千万不要以为这一堀起之后,就永远就是繁荣一路下去,一路长虹,股票也会跌的,什么东西都是有高有低的。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不会操纵,如果他特别操纵的话,他对某些人好,另外一些人就不好,像这个就说明什么?老子的圣人,确实是一个悟道的统治者,他跟一般人不一样,他经过某种特定的修炼。修炼的模式就是要觉悟到道,觉悟到道不是一天的事情,你需要经过慢慢各种培养的过程,所以我们等一下还会谈到,圣人怎么修炼自己。我们常常说无为,常常说要损之又损,这不容易的,因为一般人的生命都有具体的欲望,我有个身体,要吃要喝,就延伸出来所有的享受,这个享受叫做奇技淫巧,越弄越奢华,越弄越复杂,到最后简直是光一个吃,就弄出多少不同的菜色,我们这个川菜,湘菜,北京菜这些,太多了,等于是五花八门,光是一个喝,这个酒的种类有多少,几十种,还有西方的红酒,所以你在这一方面下工夫的话,没完没了。有些人真的把工夫用在这种地方,也很有趣味,因为一般人只知道那些打球的,蓝球,高尔夫球,足球这些明星,别的方面也有特色啊。

  我讲一个哲学家说的故事吧,就是休谟说的,英国哲学家特别喜欢讲这些小故事,他说,有一对兄弟,专门是品酒的。我在荷兰教书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真的看到有一个人戴鼻套,我们心里想只有狗才戴鼻套,戴狗套嘛。对不对?怕它咬人,戴个口罩。结果电视里面出现一个人,带一个鼻套,你看了会吓一跳。这个人有毛病吗?然后主持人介绍,他的鼻子可贵重了,保险一百万美金。你要在路上打他一拳,赔钱,他要摔一跤,保险公司就赔钱,他说他的鼻子很贵重,为什么?他专门品酒。任何一杯酒他一品就知道哪一年的,什么地方的,那一年下过多少雨,他都知道,但是这个有时候是一个训练的过程,也有传统。休谟就说了,有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专门品酒的,他们有两兄弟,别人贵族酒窖打开,拿一桶酒出来就找他们两兄弟来品酒。哥哥喝了一杯就说,这个酒不错,但是里面有铁生锈的味道,别人就笑,这么好的酒,怎么可能会有铁在里面呢?你这个人太可笑了。他说好换弟弟,弟弟一品就说,这个不但有铁,还有一点皮带的味道,我们男生绑的皮带,那个皮带的味道,大家又笑了,笑到最后一桶喝完了才知道谁应该笑。为什么?里面就是一条皮带,它的铁环生锈了。当初造酒的时候,大概是一桶一桶太多了,工人不小心把一条皮带还有带铁环的也放在里面,就好象有人动手术,几十年之后肚子痛,里面拿出剪刀来,类似的情况,所以到这个时候你就知道说,这些人真厉害。我们喝酒的时候,有时候我做客人,真不好意思,人家主人客气呀,说今天开一瓶几年份的红酒,请你这个客人先品尝一下。我懂什么酒啊,拿来只好装装样子,晃一晃闻一闻,我也不知道自己闻什么,主人因为客气,然后就说还不错。人家开了,总不能说这个不要吧?是不是?外行也要充内行。但这是一种礼貌,别人说你是主客请你品一个酒,你说我不会,那这顿饭吃下来肯定很无趣,那你至少装个样子,我们至少见过别人这样做,也晃一晃闻一闻,很好,很好。所以真正要品酒的话,也不容易,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这是《论语》的话,虽然是小小的技巧,也有它可观的地方,也不能小看。你说这个品酒很厉害吗?我们中国人有更厉害的。在《世说新语》里面,讲到魏晋时代有一个人,有一次大家吃饭,吃饭吃一吃,他就说这个饭,是用那个旧的木材烧火煮成的饭。这个木材烧火,通过那个大锅子煮的饭,他居然吃饭可以闻出来,你是有用旧木材,不是用新砍的木些烧的。大家就笑,然后私底下派人去看是用什么木材烧的,去看才知道是用旧的车轮,劈下来之后,旧车轮的木头当柴火烧的,他居然吃得出来。我们吃的时候,谁管那么多?只问是哪一家电锅烧的,你吃得出来吗?不同电锅烧的饭。你吃得出来吗?吃不出来,都是电力的作用。所以古时候人有时候我也觉得蛮无聊的,就是没事每天就想这些细节,但是细节想到最后,也很有趣。所以老子他对于细节他也很注意,他说任何难的事情都从容易开始,任何大的事情都从细的事情开始。你要盖一栋好的房子,你如果不注意细节,能盖成吗?你要做一件大的事,你不从小的地方规划,能做成吗?所以老子的思想我们刚刚谈到这些虽然是有趣的事情,称作细节的事情,但是老子看起来都会留意到,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值得你去观察。所以道教后来学习道家,他们的寺庙,我们叫做修行的场所,叫做道观,它用观察的观,为什么?观察,要智慧要观察,尽量不要行动,一行动就有主观的意志在里面操纵。所以我们这一节先谈到老子的圣人,很特别的一个角色,这个圣人可以把道体现出来,作为统治者带领百姓。至于他怎么带领百姓,有什么表现,我们在下一节再谈,这一节到此为止。

…分享这篇文章…

加师傅微信咨询:guizhen998

电报(TG)咨询:https://t.me/Minlee998

WhatsApp咨询:https://wa.me/14422221313

事业升迁,婚姻情感,升学考试,工作面试,人际关系,疾病吉凶、风水择吉等

QQ交流群:992663630

电报交流群:https://t.me/mingtianji123

电报易经资料分享:https://t.me/+gRFf6IBNgyc5ZDcx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明天机周易网 » 《向老子问道》7、圣人的定位(傅佩荣)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必填
必填,请填写正确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QQ交流群电报交流群

文章内容很好,我要赞助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