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否卦(下坤上乾,天地否,初、二、三為陰)
【12.1】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下坤上乾,天地否,初、二、三為陰)
【白話】
否卦違背人的需求。君子正固是不適宜的,大的前往,小的來到。
【解讀】
l 否卦是下坤上乾,亦即“天地否”。《序卦》說:“物不可終通,故受之以否。”永遠通達是不可能的,所以會有阻塞。
l “否”由下坤上乾組成,天在上,地在下,互不交往,形成閉塞不同的現象。萬物無法生長,人類又怎能生存?所以說它違背人的需求。
l 乾卦三陽爻在上,是“大往”;坤卦三陽爻在下,是“小來”。君子要順應趨勢而隱退,不宜正固不變。
【12.2】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大往小來, 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白話】
《彖傳》說:否卦違背人的需求,君子正固是不適宜的,大的前往,小的來到,意思就是天地二氣互不交流,使得萬物無法通順暢達;上位者與下位者不相往來,天下沒有國家可以存在。陰柔居內而陽剛處外,內在柔順而外在剛健,近用小人而疏遠君子。小人的作風在成長,君子的作風在消退。
【解讀】
l 否卦下坤上乾,天本在上而地本在下,兩者不相交感流通,就是“否”,亦即閉塞不通。“匪人”指非人,不合乎人到。
l 在政治上沒有上下之交,國家也無法繼續存在,所以說“無邦”。其餘各語皆是泰卦的反面現象,可參考泰卦的解說。由此可知,《易經》的變化理論中,有相對相反而平衡的觀念。有泰極否來就有否極泰來。
【12.3】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白話】
《象傳》說:天地二氣不相交往,這就是否卦。君子由此領悟,要收斂修德以避開災難,不可謀取祿位來先要自己。
【解讀】
l 六爻的發展由下而上,乾卦三陽爻居上,註定走向消退,所以君子不宜正固,要先避開小人所加的災禍,這就是“儉德辟難”。“辟”為避。
l 在“小人道長”之時,如果想要“榮以祿”,就必須同流合污,不然必有後患。
【12.4】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白話】
初六。拔取茅草,根莖牽連着同類,正固吉祥,通達。
《象傳》說:拔取茅草,正固吉祥,是因為心意在君王身上。
【解讀】
l “以其匯”的“匯”,與泰卦初九的“匯”,皆指“類”而言。在此是指初六牽連着六二、六三而言。不同的是,泰卦是“君子道長”,所以說“征吉”,否卦是“君子道消”,所以對君子要說“貞吉”,以正固為好。
l “貞吉”之“享”,來自上有九四,乾為君,所以說“志在君也”。下位者存念君上,在“否”之初保持正固,可謂合宜。
【12.5】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白話】
六二。包容承載,小人吉祥,大人閉塞,通達。
《象傳》說:大人閉塞,六二通達,是因為沒有變亂同類成群。
【解讀】
l 泰卦九二說“包荒”,否卦六二說“包承”,都是以中爻代表該卦的特性。“包荒”是乾(天)的包容廣闊,“包承”是坤(地)的包容承載。否卦是坤卦要向上推進,乾卦有消亡之虞,所以“小人吉,大人否”。
l “大人否亨”,既然說大人閉塞,何以又是“亨”?在此,“亨”是指六二而言,因為它上有九五正應,陰陽互通,並且上下皆是陽爻,“不亂群也”。
【12.6】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白話】
六三。包藏羞恥。
《象傳》說:包藏羞恥,是因為位置不恰當。
【解讀】
l 六三是陰爻居剛位,不正,又不處在中位。處於不中不正的位置,所作所為如何恰當?
l “羞”也是因為六三上遇九四,兩者皆不中不正,又是陰陽相鄰,所以有羞恥或羞怯之象。
【12.7】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白話】
九四。有所受命,沒有災難,眾人依附而得福。
《象傳》說:有所受命而沒有災難,是因為心意得以實行。
【解讀】
l 九四上臨九五,九五為君位;並且,九四處於互巽(六三、九四、九五),而巽為風,引申為傳令。
l “疇”,儔也,同類或眾人。“離”,麗也,附麗或依附。在此,九四下臨三個陰爻,有如眾人前來依附。
l 既能受君所命,又能福利眾人,九四的心意可以實現。
【12.8】
九五。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白話】
九五。終止閉塞,大人吉祥。想到要滅亡了,要滅亡了,這樣才會系在大桑樹上。
《象傳》說:大人的吉祥,是因為位置居正而恰當。
【解讀】
l 否卦到了九五,才停止下來。“其亡”的“其”是表示推測的語詞,“其亡”是提醒自己快要忘了,如此才有可能穩定下來,“繫於苞桑”。此為居安思危之意。
l 九五下臨互艮(六二、六三、九四),艮為止,所以說“休否”。
l 九五位於上卦之中,陽爻剛位,即中且正,是“位正當也”。
【12.9】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白話】
上九。傾覆閉塞的現象,先閉塞然後喜悅。
《象傳》說:閉塞到了極點就會傾覆,怎麼會長久呢?
【解讀】
l 否卦到了上九,必然傾倒翻覆。只要在閉塞中堅持到底,最後總會有破涕為笑的時刻。
l “何可長也”一語,其實可以用在任何處境。若是不知變化的道理,認定人生一切安穩,那麼就會陷於無所適從的困境。《易經》教人善處變化,正是期許人們培養智能,亦即懂得出處進退並且堅持正當的原則。